无根之兰

2023-07-05 23:37田玉彬
读者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故国赵孟頫故土

田玉彬

这幅简略到“草率”的《墨兰图》,其实蕴含着浓重的情感。它的作者郑思肖,是一位个性极强的画家。

当你把目光投向这株墨兰的根部,会发现那里不同寻常。这株墨兰是没有根的,或者说,它的根部没有土地,看起来,它像生长在空中。

郑思肖画兰而不画根,是为什么呢?这要从郑思肖所处的时代说起。

郑思肖经历了从宋到元的改朝换代。他的人生也因此被分为两段——前半段在南宋,在他年近四十时,南宋灭亡了;后半段在元朝,直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去世。对他来说,南宋就是他深深扎根的故土。人近中年而故土被夺,郑思肖悲痛欲绝。这株无根的墨兰正是他心情、感受、处境的写照,也是他那个时代无数宋朝遗民心境的代表。

除了画兰,他还做了很多事以表示不忘故国。比如,他把名字改成“思肖”,因为“赵”是宋的国姓,由“走”和“肖”构成;不光改名,他平时无论坐卧,都不面朝北,因为南宋是被来自北方的元军所灭;“坐必南向”,表示心系故国南宋,所以他还有个号叫“所南”;他给自己的居室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夲穴世界”——把“夲”字之“十”插到“穴”字中间,“夲穴”就成了“大宋”。他用这种执拗的方式表达着个人的反抗。

宋亡后的那些年,每逢祭祀的日子,他就到野外去大哭一通,朝南叩拜。随着时间的流逝,理解他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说,被时间抹平伤痛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他的感情依然强烈,他的做法依然执拗。只要听到有人说北方话,他就会把耳朵捂住,赶紧跑开。人们知道他性情孤僻,不易相处,也不介意。

元代高僧明本禅师听说了他的名声,想见他,他不肯见。有一次,两个人偶然在梅应发家碰见了。一见面,不免有些尴尬,两个人就这样沉默不语地坐了很久,明本忽然开口说:“所南何不说法?”郑思肖说:“两眼对两眼无法可说。”要走了,明本说:“博学老子。”郑思肖随即说:“世法和尚。”明本禅师为了表示对郑思肖的尊重,态度谦卑,乃至到了恭维的程度,可是郑思肖一点儿都不买账,还讥笑明本禅师徒有其名。其实,明本禅师是一代高僧,并非他想的那样。

梅应发是宋理宗时的进士,入元后放弃做官,所以郑思肖肯去他家。而明本禅师受到元朝皇帝和贵族的尊崇,因此被郑思肖拒绝。

被郑思肖拒绝的人里,还有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出身于宋朝宗室却入元朝为官,郑思肖对此很是厌恶,于是和他绝交了。

晚年,郑思肖把房子卖了,用房款周济穷人;把大部分田产施舍给寺庙,自己只留了数亩作为衣食来源。他还对佃客说:“等我死了,这田就归你了。”

临终前,他嘱托友人说:“烦请你为我做个牌位,上写‘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说完,气绝而逝。

郑思肖,这株无根之兰,以超乎寻常的倔强,守护了他的精神之根,也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

(孤雁儿摘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画,好好看》一书,杨渌曾图)

猜你喜欢
故国赵孟頫故土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故国·青铜
故国·青铜
故土情
赵孟頫《汉汲黯传》
人间故土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赵孟頫与赵体概说
故国(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