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3-07-06 11:36李继强
新农民 2023年17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生态保护生态环境

李继强

摘要:生态保护是现如今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相关领域,分析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现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林业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生态保护;生态环境

0 引言

随着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各个领域对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愈发重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高质量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到各地政府陆续出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指导文件和政策,落实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1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意义

1.1 提高林地综合生产力

林地综合生产力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概念,林地生产力指林业用地或有林地的总体生产能力,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它主要包括了林业用地利用率和有林地的生产力。有林地的生产力基于单位面积上林分立木蓄积量,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林地生产力水平。目前我国的森林蓄积量为175.6亿m3。因此,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够保障森林或其他林地的生物健康生长,促进林地的单位生物量的稳步增长及林业生态环境的建立,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力,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1.2 增强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

森林作为地球上一项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有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有着“地球之肺”的美称。森林的主要作用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以及杀灭细菌等生态调节功能,不仅对于生态环境有着积极影响,对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数据显示,1hm2的阔叶林一天能够吸收约10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730kg的氧气。树木还能够对空气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例如,柳杉、美人蕉、洋槐等品种能够吸收空气中约2kg的二氧化硫。同时,部分植物还能够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细菌。绿化率较高的地区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要比绿化率低的区域低7倍以上[1]。除此之外,森林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匮乏,森林覆盖率仅为23.04%,森林面积2.2亿hm2。虽然每年在逐步升高,但仍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调节功能的有效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重要的生态发展战略之一。

1.3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林业保护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促进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林业资源类型可以划分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两种,商品林主要应用于木质材料加工、林果业发展等产业中,能够以货币的形式直接体现其经济价值;而以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等为主的生态公益林的经济价值主要间接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森林资源能够对周围的土壤起到保育作用,涵养土壤中的水源,有利于生态平衡。森林还能够促进农牧业的良性发展。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是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前提,能够间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2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现状

2.1 林业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林业生态保护理念提出的时间较短,很多人对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认识程度不高,认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离自己的生活较远,自己的行为也不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的发展。然而,这是一个错误观念。林业生态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仅仅通过传统思维和手段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缺乏足够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群众参与程度不高,导致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缺乏群众基础,重农轻林、重栽轻管现象突出,致使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上热下凉,外紧内松,增强全民林业生态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2.2 林业生态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各地制定的相关林业政策对林业保护工作的规定等较为宽泛,在这样的情况下,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由于缺乏完善的林业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此外,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各个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造成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不能落到实处,甚至存在部分基层人员报喜不报忧、部门利益凌驾于社会公众利益之上,在林业领域还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林业生态保护任务落实困难

林业生态保护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尤其在近些年来,旱灾、洪灾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火灾隐患并未完全消除,森林病虫害防治任重道远,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病虫灾害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自然灾害对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自然灾害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为深远,恢复过程较为缓慢。虽然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有效预防,然而,受限于人们对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认识程度和财政支持力度,对森林资源修复的任务落实较为困难。此外,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也是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作预案。因此,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目前我国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林地生态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植被适合不同的水土环境,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对相关的专业科学知识缺乏系统培训。因此,在遇到技术性问题时很难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导致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落实较为困难。

3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对策

3.1 提高全民林业生态保护意识

要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首先要提高全民林业生态保护意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并不仅仅是特定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而是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相关部门可以将林业生态保护的知识汇编成记忆简单且朗朗上口的宣传手册,时常举办专题宣讲会,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口号、网络媒体、走村入户等各种渠道科普林业生态保护知识,宣传林业生态保护政策,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人们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理念。逐渐形成全民参与林业生态保护的良好趋势。

3.2 完善相关林业生态保护制度

完善的林业生态保护制度是顺利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基本保障,林业生态保护制度能够保障工作人员有法可依。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林业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理顺政府、部门和公民个人各方关系、明确各方责任。首先,要明确林业生态保护的范围,减少因认识不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害;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减少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最后,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确保林业生态保护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在完善的制度下强化林业生态保护,促进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法治化、常态化。

3.3 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机制

林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灾害面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遇到森林火灾、病虫灾害等有可能瞬息毁于一旦。因此,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机制,就是为了降低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预报,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尽可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具体林业实践中,可推广“林长制”工作制度。省市县乡村设立五级林长,各级林长划分对应责任区,实行分级负责,各级责任区配备生态护林员,加强日常巡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巡护内容包括树木的生长情况、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火灾隐患情况等。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防火意识,森林火灾是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需要谨慎对待,在较为干旱的秋冬季节,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林地的巡护工作,林区设置防火标志,进山路口设置防火警示牌,重点地段安排专人看守,形成森林防火多视角、宽领域、全覆蓋。同时,在规定的范围内,科学制定迹地更新计划,挖设森林防火隔离带,确保不会造成较大面积的林地损失,一旦出现森林火灾,及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做好火灾预防工作,重点林区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工作人员还应当定期对林地的土壤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林木能够正常生长、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机制,统筹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3]。

3.4 科学规划林业生态

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要统筹处理好林业保护与林业发展、城市绿化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关系。城镇地区绿化也十分关键,在生态保护的理念下,城建规划不能一味地追求城市的美观,而是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城建规划工作应当结合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在对当地的水文、地质环境有了足够的了解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生态规划。例如北方地区可以多采用雪松、水杉、垂柳等树种,不仅十分美观,还契合了树种本身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而南方地区的树种种类要更加多样化,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气候条件进行林业生态建设[4]。科学地规划林业生态不仅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节约大量的资金成本,还能够契合树木原有的成长生态体系,降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难度。

3.5 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仅有23.04%,要不断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落实边造林边保护的工作机制。西北部地区土壤沙化严重,是增加森林面积的重难区域,需要工作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深入当地了解水土流失的程度,选择能够在沙漠地区生长的优良树种[5]。平原地区则要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田林网、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及道路沟渠造林绿化。重点林区要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恢复林草植被,并建立完善的补偿制度,逐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做好基础保障。

3.6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现代林业保护工作内容的转变,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对于林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应当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借鉴当代国际林业的发展模式,培养能够按照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对林业生态进行保护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在不破坏原有林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完成对具体林业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运用,发挥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将生态保护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内容中,制定出林业保护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切实提高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科技水平,推动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7 运用数字信息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下,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也应当积极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使得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进入到智能化水平。例如,可以推广运用智慧巡林服务软件“林掌”APP和“生态护林员”APP,创新巡林模式,实时跟踪定位,及时将巡林事件通过APP上报,实现巡林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生态保护的效率。通过建立分片包保的责任制体系,落实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强各级林长及生态护林员应用APP巡林的培训指导,保证巡林质量和巡林次数,为实现智慧化林长制提供有力支撑。

4 结论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尚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应当调动一切力量共同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涛.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农家参谋,2022(20):117-119.

[2] 吴叶拉加.基于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2(17):156-158.

[3] 罗红州.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7):162-164.

[4] 聂磊,王益星,徐昕.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3):19-22.

[5] 代兴志.生态保护理念下林业发展思路[J].南方农业,2022,16(4):105-107.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生态保护生态环境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探究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