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7-06 14:23王玉梅
新农民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田间番茄病虫害

王玉梅

摘要:本文探讨了番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介绍番茄种植技术方法的同时,说明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通过调研和实践操作,总结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和建议,包括采用有机肥料、推广生物防治、加强管理养护以及选择适合的品种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番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促进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番茄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和应用。然而,番茄生产过程中常常遭遇各种病虫害的困扰,会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掌握番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番茄的生长环境、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从而为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1  病虫害防治对番茄种植的意义所在

病虫害防治对番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番茄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病虫害常常会给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因此病虫害防治非常必要。其次,番茄是一种容易受病虫害侵袭的蔬菜。在番茄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蚜虫、食叶害虫、地老虎、病毒、霉菌等多种病虫害的困扰。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轻病虫害的损失,从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益。最后,番茄种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而番茄果实是否健康、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因此病虫害防治对保障番茄在市场上的质量和竞争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番茄种植中主要技术方法

2.1 优良种子选取

首先,种子最好选择新鲜采摘而来的种子,保存期要尽可能短,为了保存其萌发力,可以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将其放到密封袋中存储。其次,在选种时可根据种子形态、大小和分布稍有差异的特点,挑选形态饱满、大小适中、分布均匀的番茄种子。最后,挑选来源好的种子供应商,选择有信誉度的品牌,以保障种子的质量和真实性。

2.2 最佳种植时间

选择最佳种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经验。较为稳定的温度和降水量对于番茄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的季节种植,通常为每年的4~5月或9~10月。如果选择在旱季种植,需要确保有足够的灌溉条件,以保证番茄生长所需水分。在种植前观察当地天气情况,避免集中暴雨或寒流造成不利影响。

2.3 土地土壤确定

选择土质疏松、通风性良好、排水能力强的土地进行番茄种植,可以避免潮湿的环境对其造成危害。在选址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土地的通风条件、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同时通过土壤检测和化验,确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避免在砂质土壤或酸性土壤上种植番茄,通常较为适宜的土壤pH值应在6~7,以便灵活调整施肥方案以符合番茄不同生长需求。另外可以人工添加有机物和肥料进入土壤,以提供足够的营養和保持土壤湿润。

2.4 温度湿度控制

番茄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28℃,因此需要在种植过程中保持温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当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通风量来保证环境温度湿度合适。同时要合理控制环境湿度,每天应该确保番茄植株叶面周围的水蒸气不超过一定程度。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番茄病虫害滋生、生长缓慢或停滞。在早期生长阶段需要对环境湿度进行严格的监测和调整,当番茄出苗开始生长时,在不使用加湿器的情况下,应将空气湿度维持在70%左右。另外需要注重保持田间适度的湿润,但不能过于潮湿,应注意排水情况。

2.5 适当合理施肥

在地力较好的土壤上,可以采用基肥加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基肥通常在种植前2~3周进行施肥,追肥控制在植株长势放缓之后进行或每隔7~10d进行一次。在施肥方面需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情况灵活调控,并参考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推荐方案,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等问题。同时需要确保大量适合的有机质供给以促进番茄生长。堆肥和厩肥都是理想的有机来源,而生物菌肥和人工合成肥料也能为其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追肥应尽量采用水肥配合施用,这样能有效增加施肥的利用率,更减少浪费。施肥时要避开雨天和高温时段,以避免施肥液位移或失去养分等问题。

3 番茄病虫害主要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在番茄生长过程中,合理调节施肥量和时机,以提高番茄的耐病能力,适当而非过度施肥。要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有益微生物,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有机物质含量,并且提高土壤生态的平衡性。同时定期轮换作物,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改善,亦可以减少田间病虫发生的可能性。

3.2 化学防治技术

首先,可根据前期的田间观察和专业检测结果,在番茄生长过程中预期性喷洒适当的化学农药,以提前消除潜在危险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必要时及时按照病虫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和传播情况及时施用相应的化学农药,并根据药物的剂量、品种、使用周期等进行细致管理和监测。再次,定期轮换药剂,减少对有害虫害或病菌的依赖,逐渐缓解药剂对目标害虫种类的影响。最后,注意施药的时间点,根据气象状况或病虫害传播方式等情况,选定最佳的时间点进行施药,并注意避免影响相应作物,确保有益于生态环境。

3.3 物理防治技术

首先,通过覆盖不透光材料来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减少病虫害的繁殖。例如,种植时采用遮阴网有助于调整光照强度,二氧化碳含量及较低的温度。利用黄板、蓝板、灯牌等设施诱捕羽翼昆虫,可以降低害虫密度。例如,黄色的田间监测板能够将大量防止成害昆虫监测、阳虫监测,然后根据本地生态研究采用相应的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控。其次,清洗残留物或杂物、剪去或清除受感染组织,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和病虫害的繁殖。再次,通风换气、加强灌溉等方式提高田间气流水平和足够的司空率,以促进番茄植株健康成长,同时减少病菌和虫卵堆积的可能。最后,利用超声波、红外线等手段来捕捉病害。

3.4 生物防治技术

首先,使用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剂,以及昆虫捕杀剂等,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数量。其次,使用土壤改良菌剂和有益微生物来提高土壤质量和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株的自身免疫力。再次,选择抗病或耐病的种类进行种植,通过生物抗逆性的相对应性,减少病虫害危害,增强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最后,利用鸟类和蜻蜓等控制害虫密度,以保持田间生态平衡,在不对作物造成太多影响的情况下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番茄病虫害的主要预防措施

4.1 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

首先,在购买种子时,了解种子供应商和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保证种子的种质品质稳定。其次,种植适量缓释肥料或南方混合肥作为基肥,加强植株生长,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再次,定期对番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异常的变化,即便品种有很强的抗性,也无法完全杜絕病害的发生,故早期制止问题的出现。最后,遵循良好的农业管理实践,包括控制土壤酸碱度、水分管理、种植密度控制、及时修剪等做法,以保证植株对外部病菌和虫害的抵御能力。

4.2 播种前种子的处理

首先,将种子放入淡盐水中,浸泡几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晾干。其次,使用稀释过的漂白水或75%酒精对种子进行浸泡10~15min,然后拿出晾干待用。也可以在种子表面涂覆生物杀菌剂使其产生保护效果,降低育苗期发生土传病害的风险。再次,将种子放入温度约为50℃的水中浸泡20~30min,然后取出晾干,以消除种子上的病原菌及虫卵,促进萌发旺盛度和健康率。最后,利用有益微生物来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以便更好地控制土传病菌对叶子及果实造成的危害。例如投喂“肠杆菌”等最为普遍的品种来增强种子自身免疫力和抗性。

4.3 合理调整耕种模式

首先,番茄最少间作3~4年才能够重新引入同一田块上种植;在此期间可避免土壤明显季节性兴起相同病害问题。轮作或间作时,可选择与番茄进行配套的庄稼种植。其次,大植株和紧缩栽培效果比较好,过小的密度可能有利于产量提升但也助长了病菌传播袭击的可能性。整个田块需保持适度长势和均匀朝上生长,便于植物在初期便发现有害虫或病害并随时实施某些措施。再次,土壤营养过多可能导致植物生长过度、裂果现象加剧,降低植物本身抵御病虫害的决心力度和应急反抗能力。最后,从田间收割后遗留下的柿子椒般秃落叶、腐烂果皮及其他植物残渣中,极易滋生大量病菌或虫卵。因此,需要及时将其统一处理或拾掇,减少对潜在病虫害产生影响。

4.4 实施科学化田间管理

首先,通过常规化的耕作、深翻土壤、除草、施肥等方式,并实施轮作,优化本地生态系统,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均衡。其次,在选取品种时,应选择抗菌品种或抗虫害品种,可以极大降低压力并增强抗病能力。再次,根据不同病虫防治情形,努力节制用药频次和药量,比方利用物理硬难度切断昆虫的进入途径,剪枝加快通风,仅有必要的情形所需,才动用可控化合物来处理。最后,及时移栽定殖,定期追施肥料,多打顶剪分化侧枝促进产量。同时也要留意田间状况让作物自身免疫力强化[1]。

5 常见番茄病虫害及应对方法

5.1 灰霉病

由于灰霉病好发于高温多湿的环境中,所以需加强通风和耕作管理工作,在夜间、早晨或阴天开窗确保空气流通,保持草地宜人含水量丰富,避免灰霉病传播。灰霉病好发于营养过剩的环境中,因此,在施肥和管理养护方面要合理,避免土壤长时间饱和导致过度肥沃而引发病害。如必要,可使用苯甲酸类、三唑类等加剧灰霉病药剂进行防治,但具体用量要严格控制。同时,也应注意药剂选择的安全性和环境因素。通过投放益生菌及施用有机肥、叶面喷施生物防治剂等方式,增加作物自身抵御病害的能力,减轻灰霉病对番茄产业、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2]。

5.2 叶霉病

一方面,叶霉病好发于高温多湿、气流不畅通的情况中,所以要加强通风和管理养护工作,及时整合掉落叶和枯朽部分减少菌斑原,减少潜在危害和防止再次互感染。另一方面,灰霉病多为真菌引起,可采用防治真菌的微生物菌剂和其他纯天然有机捕获方法,如氨基酸等离子体、寡糖(低聚糖)等杀菌剂、对其进行防治处理,同时还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以提高植物自身免疫能力[3]。

5.3 白粉虱

首先,引导天敌。应该推广蓟马、小吴氏拟革颈蜂等,培育这些天敌昆虫是有助于自然控制白粉虱的数量的。然而,人为捕杀的影响力有限,并不宜过度依赖此项战略。其次,喷洒肥皂水。将白皮书浸入肥皂水或添加食盐,食醋等调剂物质混入,混合后喷洒于植物叶片上,对幼虫的细胞膜十分容易黏住,易诱入杀死白粉虱,达到相对预防目的,也堪称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方法。同时不能过度浓缩影响危害整体品质口感以及果实形态。再次,使用化学药剂。如必要,推荐使用效能具备长效性和安全性的药剂进行喷洒,如阿维菌素、噻虫嗪等。但要注意药剂选择上遵循科学验收的原则,并避免药物过量使用或排放至周边土壤。处理田间杂草。白粉虱很容易在田间的杂草中寻找栖息处,因此,在田间要及时清除乱草,减少其栖息地,以降低白粉虱的数量。最后,定期巡视田间。对于发现白粉虱时,可以采取手动控制或选择化学药剂进行处理,注意及时发现和整治病害。

5.4 美洲斑潜蝇

首先,进行防护措施。在温室种植番茄时,要及时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网等隔离网进行隔离,以防潜蝇入侵;在露地栽培时,可在光滑的黄色胶板上撒些美洲斑潜蝇的诱虫剂,使成虫被黏住而减少数量。其次,采用化学控制方法。可采用含有马拉硫磷、乙氧巴胺等药剂进行喷洒,但只能在管控人员实际业务指导下发送推荐量进行喷施,以保护化学物质对周边土壤与生态环境造成的副作用。再次,放置诱虫器。通过设置诱虫灯或黏液板等联合手段,吸引幼蝇将其捕捉清除,并减轻其数量压力,确保番茄健康成长环境。最后,监测和清除成虫。定期监测美洲斑潜蝇的成虫数量,并采取包含人工捕杀、斩断卵翅、沉甸甸物体剪裁下放等方式手段清除成虫,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发展。

6 结语

番茄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番茄种植的技术方法、常见病虫害及相应防治技术,并探讨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和建议。我们相信,只要掌握合适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保障番茄生产的稳定持久转化。

参考文献

[1] 巴哈尔古丽·艾买尔.番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3):80-82.

[2] 古力扎尔·达吾提.番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预防[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83.

[3] 张伟.番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4(2):124.

猜你喜欢
田间番茄病虫害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田间地头“惠”果农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