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及应对

2023-07-06 19:22曹德才
新农民 2023年17期

曹德才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基层地区都有兽医为养殖户治疗畜禽疾病的工作习惯,但长期以来,养殖户与基层兽医的防疫意识较差,技术手段有限,专业能力不足,在畜禽疾病的防治上效果不明显。因此,基层畜禽疾病防治工作进行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是提升防疫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疾病诊治;防疫意识;基层兽医;畜禽疾病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对基层兽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受到技术手段与专业教育的限制,我国基层兽医畜禽疾病的防治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基层兽医畜禽疾病的防治措施展开分析,详细描述基层兽医防治的意义,为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作出具体的指导。

1 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

1.1 基层兽医防疫意识有待提升

在我国基层地区,畜禽养殖人员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专业防治措施较为匮乏。大多是由该地区经验较为丰富的兽医为其提供帮助。作为疫情疾病,对家畜与家禽的影响较大,基层兽医要充分掌握疫情疾病的发病原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但当前不少基层兽医专业知识匮乏,技术手段有限,对疫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方法了解较少,防疫意识较差,不利于畜禽疾病的有效防治。

1.2 药物选择与用量控制较差

畜禽疾病的治疗中,对药物的选择与药物用量的控制是考验基层兽医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基层兽医队伍中,不少人专业知识有限,都是依靠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进行疾病治疗。在畜禽疾病治疗中,基层兽医对养殖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对药剂用量的说明不全面,指导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差较大。基层兽医进行药剂用量调控时,缺少精准判断,无法准确计算出畜禽的用药需求,在用药后,畜禽疾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畜禽无法痊愈。

1.3 用药方式不准确

基层兽医在治疗畜禽疾病的用药阶段,缺少专业的判断,通过传统的用药方式与自身经验对畜禽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主要以口服药物,药物注射为主。在用药剂量上也缺少专业的控制。基层兽医在进行治疗时,片面地追求疗效,因而忽略了药物的作用时间,导致抗生素大量进入到畜禽体内。大量的药物堆积导致畜禽无法及时排除,造成抗生素在畜禽体内残留,不仅对畜禽自身造成损害,出现中毒现象,而且对食用人员也造成伤害。

1.4 基层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在基层兽医队伍中,畜禽疾病防治基础知识较为匮乏,对于专业的技术手段与技术设备不会使用,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兽医队伍的工作质量。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基层兽医的治疗手段较为单一,用药方式与方法不规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治疗实践中,缺少专业知识作为指导,盲目追求疗效,进而导致药品选择与药剂用量控制出现失误,对畜禽造成损害,增加养殖人员的养殖成本。

1.5 疾病诊治缺少专业性

畜禽疾病诊治阶段是治疗工作的重点环节,一旦出现疾病诊治失误现象,会延误病情,对畜禽造成伤害。当前,基层兽医专业知识有限,对于疾病诊治先进设备与技术的使用较少,导致出现表层治疗,主要表现为见泻止泻,见热退热,见咳止咳等。这种盲目的诊断方式与用药方式,对于疾病的防治极不科学,不仅会误导养殖人员,对其造成错误判断,而且会延误畜禽病情,为养殖人员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措施分析

2.1 扩大防疫宣传,强化防疫意识

为全面提升基层兽医与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增强其专业理论知识与疾病防治手段,通过扩大防疫宣傳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某地区,政府为提升当地养殖人员与基层兽医的防疫意识,加强基层兽医对畜禽疾病的有效控制,主动开展“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预防”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前,政府动员养殖人员与基层兽医主动参与到畜禽疾病发病原理与疾病控制知识学习中。保证每位养殖户都要掌握基本的畜禽疾病预防知识,为基层兽医减少工作负担,同时,也为养殖人员节省成本。在宣传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在政府动员下,主题活动得到广泛参与,专家主动在会议上进行防疫工作优势的讲解,使得养殖人员充分理解畜禽疾病防疫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防疫工作方法。在专家与基层兽医的讲解下,养殖人员了解畜禽的发病原理,摆脱传统的灾害观念,这对于养殖人员防疫意识的提高有着深层次的重要意义。

另外,主题活动中,通过对畜禽疾病防治后续工作的具体安排,指导养殖人员进行防疫措施,为畜禽疾病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二,在主题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养殖地区进行走访,考察。在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养殖人员对日常防疫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定期对家禽,家畜养殖环境进行清洁,从源头处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与养殖户进行交流,了解其需求与困难,帮助其解决,提高当地的养殖效益,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第三,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将以卫生防疫站点作为指导当地养殖人员的工作节点,以提升基层兽医,养殖人员的防疫知识作为主要工作,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定期进行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禽流感与疾病传染现象,为当地的防疫宣传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2.2 科学选择药物,严格控制剂量

在治疗畜禽疾病时,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式,但如何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是畜禽疾病防治的重点。例如,在某大型养殖地区中,基层兽医通过专业的训练,对畜禽病情了解不断深入,在进行药物选择时更加精准。同时,对药物用量进行科学调控,保证畜禽的生命健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药物选择,第一,基层兽医通过自身学习,不断了解畜禽疾病的发病原理,根据自身多年的行业经验,对不常见的畜禽疾病进行记录,为以后的畜禽疾病防治作出经验总结。在此过程中,基层兽医对医书典籍的学习与参考较多,通过临床症状的对比,确诊畜禽所患疾病,并根据书中所记录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基层兽医对畜禽的反应进行观察,对药剂含量进行调整,直至畜禽疾病痊愈。

第二,在药物用量上,基层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用药,避免因自身经验对畜禽进行用量调整。当前,药物选择与治疗较为科学,不仅根据畜禽的种类进行药物选择与药剂含量调整,而且对畜禽的体重与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药物调整,这是现代兽医治疗的科学发展。第三,在对畜禽疾病进行确诊后,基层兽医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药敏试验确定畜禽是否具有该类药物过敏反应,在接下来的药物治疗与药物选择时更加科学。在此过程中,基层兽医进行一系列的药物临床测试,制定系统的方案对畜禽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畜禽病情发展进行药剂的调整,对畜禽按照疗程进行用药,观察其病症是否得到缓解,进而调整用药方案,这是基层兽医科学用药的标准流程,对畜禽疾病防治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2.3 规范畜禽疾病用药方式

在基层兽医用药阶段,用药方式是否科学是畜禽疾病治疗的关键。例如,在某养殖地区中,当地兽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规范用药方式。第一,通过加强学习,对注射药剂与口服药物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效果有一定的了解。根据畜禽疾病的种类不同,畜禽身体状况与体型大小的不同调整用药方式。该基层兽医专业理论较为成熟,将成熟的理论体系与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结合,研制出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用药方式。另外,为完善该用药方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现行标准下的畜禽疾病治疗方式进行学习,不断规范用药方式。对体型较大的畜类,根据其临床病症进行治疗,主要使用药物注射的方式。该用药方式副作用较小,且疗效较为明显。基层兽医在养殖人员的协助下,对该畜类进行肌肉注射,这是常用的药物注射方式。

基层人员根据规范要求对畜类进行疾病治疗,为保证其药物含量充足,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畜类对药物吸收效果较好,疗效更加明显。而不少畜类疾病需要进行口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的要求也较多。不仅需要对药物性状进行研究,对其融水效果进行了解,根据药物的水溶解性进行用药方式的调整。該畜类所患疾病较为常见,需要服用水溶解性较低的药物,因此,不能采用喂水的方式进行药物服用,这会减少药效,对于畜禽疾病防治极为不利。第三,禽类疾病进行治疗时,基层兽医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为其配置药物,主要使用喂水的药物服用。但由于药物的溶质浓度较高,在水溶液中,主要沉淀在下层。因此,在喂药阶段,养殖人员要将药物与水溶液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充分发挥疗效[1]。

2.4 加强基层兽医能力建设

随着畜牧行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兽医队伍的配置更加规范,不断提升基层兽医队伍专业能力,是畜牧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在某大型养殖地区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基层兽医能力建设。第一,为基层兽医队伍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在上岗前,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性考核,达到考核目标才能进行上岗。在此过程中,由专家与培训机构对基层兽医进行基础教育,包括畜禽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方法,防疫手段,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等。为更好地提升基层兽医的专业知识,培训人员主要采取线上线下辅助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参加培训的基层兽医,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达到标准,是基层建设的人才。线上的课程教育能够深化基层兽医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在实践中有充足的理论素养。

第二,在培训过程中,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为基层兽医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其实践能力,帮助其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邀请专业能力较强,行医经验极为丰富的基层兽医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在时间结束后,基层兽医队伍进行交流与经验互鉴,帮助其提高专业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在实践交流过程中,制定科学的畜禽疾病防治方案,在此过程中,畜禽疾病治疗经验较少的基层兽医人员会充分地吸取经验,为其今后发展作出具体安排。第三,根据当前畜禽疾病发展形势,加快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能力是重要的应对手段。在各个单位与机构的联合下,防疫意识逐渐加强,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也在不断加强,这对畜禽疾病的诊治有着深刻的意义[2]。

2.5 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

在基层兽医诊治阶段,需要明确导致畜禽疾病的原因,对其致病因子进行了解。例如,在某基层兽医畜禽疾病诊治时,发现该禽类所患疾病是由病毒导致的,对此进行病原的杀除是治疗禽类疾病的关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临床用药,第一,基层兽医进行临床药敏试验,根据禽类特点对其反应原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不会导致禽类过敏。因此,可以用于药物治疗。在初治疗阶段,基层兽医对药物剂量进行规范调试,并对禽类进行施治。禽类在使用3~5d后,症状明显好转。经受过专业教育的基层兽医,不会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加大药剂用量,而是会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药物用量的增减。在持续用药一到两个疗程后,对禽类症状进行观察,发现其基本痊愈后,对其病情进行巩固,根据药剂使用规范要求,进行减少药剂含量[3]。

第二,在临床科学用药后,禽类疾病得到痊愈,基层兽医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后续的病毒处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由于禽类养殖环境在病毒侵染后遭到破坏,在卫生防疫站与基层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酒精消毒,并对环境进行通风,对于禽类的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病毒疫情的反复较为严重,再次感染的风险较大,一旦出现再次感染,禽类病情将会加重,临床治疗也会更加复杂与困难。在基层兽医的指导下,进行病毒环境的消毒,对于科学的畜禽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降低养殖人员的经济损失,促进畜禽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4]。

3 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的意义

畜牧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未来畜禽疾病防治成为重要的手段。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更新,在病毒与细菌的不断变种下,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需要进行及时创新,针对病毒与病菌特点进行防治,保障家禽,家畜的生命健康,为畜牧行业发展作出技术保障。同时,有利于基层兽医行业的发展,经过专业教育的兽医,有着充足的就业岗位,在岗位中将自身能力进行发挥。不仅为养殖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而且缓解了市场就业压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有利于防疫意识的强化,在当前形势较为严峻的社会中,不仅畜禽疾病防疫意识需要强化,社会大众的防疫意识也需要增强,对居住环境进行日常清洁,保持清洁健康,日常通风是防疫的重要措施。出现病毒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对居住环境进行科学的消毒与通风,保持身体健康[5]。

4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进行分析,详细描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扩大防疫宣传,强化防疫意识,科学选择药物,严格控制药品剂量,规范畜禽疾病用药方式,加强基层兽医能力建设,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等。

参考文献

[1] 沈学文,张荣华,孙秀涛,等.红河州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J].云南畜牧兽医,2022(5):38-40.

[2] 郭长明,郑义,袁橙,等.高职院校“学工研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动物寄生虫病”课程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5):18-21.

[3] 张立樱.乡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畜禽业,2022,33(9):57-59.

[4] 王伟伟.基层兽医对动物疫病的诊治方法——以羊链球菌病为例[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8):60-62.

[5] 阿斯娜,路冠军.牧区基层畜牧兽医类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以巴彦查干苏木动物卫生监督站为例[J].北方牧业,2022(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