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现状与优化措施探寻

2023-07-06 19:22聂剑
新农民 2023年17期
关键词:防疫工作动物检疫优化措施

聂剑

摘要: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保障畜产品安全,防止疫病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对进入我国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监管。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导致一些外来或本地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加强和完善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前畜牧兽医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动物检疫;优化措施;防疫工作

畜产品安全风险加大,养殖场户面临较大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广泛重视。近年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部分养殖场户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现象;同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部分地区对活禽运输实行限制,导致活禽市场供应不足,影响群众消费需求;此外,因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多地发生非洲猪瘟,给动物检疫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 动物检疫的理论基础

1.1 动物检疫的定义

动物检疫是指对来自或途经我国(境)外的各种动物的疫病进行调查、检测和采取必要的卫生处理措施,防止这些疫病传入扩散,危害人类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以下简称《进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动物检疫对象包括有引进的国外种用、乳用和观赏类动物、出口的食用肉蛋奶及水生动物的活体、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等。

1.2 动物检疫的特征

动物检疫是政府对进入国境或地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卫生监督和检验,包括官方的动物卫生检查和官方的动物疫病监测,是指由政府有关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对入境或过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运输工具,进行现场查验,以确定是否携带传染病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生物。并根据国家防疫计划,通过技术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和分析各种疫情信息,为预防、控制重大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非官方的动物防疫,主要是指由民间组织或个人,自行开展的,与政府兽医行政行为相配合,对入境或过境的动、植物及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运输工具等,所进行的调查和验证活动。对于其他国家的动物防疫工作,在保证各自国家安全的同时,共同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如:我国同世界许多国家的双边协议中,都规定双方互相开放对方口岸,允许对方人员,交通工具出入,但必须遵守对方的防疫要求。

1.3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分类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分类主要分为口岸检疫、边防检疫、区域检疫和集中屠宰场检疫。其中,口岸检疫是指对进口、出口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以防止疫病的输入和输出;边防检疫是指对境外运来的或驻军驯养或被居民饲养的家畜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区域检疫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动物或产品进行检疫,以防止动物疫病的扩散;集中屠宰场检疫是指对送屠宰场宰杀的动物进行检疫,以确保出栏前的安全性。

2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现状

2.1 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加之经济困难,许多地方的基层单位被撤销,导致部分地区的疫情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置,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为此,国家决定恢复和发展基层兽医队伍。至1966年,全国各地已普遍建立了乡级或村级以上的基层单位。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陆续拨出专款,用于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骨干。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为了满足养殖业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乡镇畜牧站”这一新型组织机构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目前,我国的乡镇一级基本上都已建起了“乡镇畜牧站”,有的甚至已經发展成为集行政职能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部门。全国共有动物防疫员4万余人,其中执业兽医师2万人。在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技术人员中,有1万人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同时还有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从事动物防疫工作。从人员数量上看,1人负责100头以上的家畜,2人负责500头以上的家畜,3人负责1000头以上的家畜等比例关系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2.2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分布状况

我国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包括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县(旗)三级,各级政府均设有动植物保护部门,并分别承担相应的动物防疫任务。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为主体的综合防控体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各地相继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区域间联防机制,为有效防范外来疫病的传入和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自2022年6月1日至9月30日,全国共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5起,涉及26个省市;发生口蹄疫疫情7起,涉及16个省市;共扑杀生猪44.23万头,其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9.21万头,口蹄疫8.25万头;累计完成产地检疫82.13万份,屠宰场采样212.01万份。同时,通过加强边境地区监测,及时发现境外输入风险隐患,严防外源性病原体进入,确保了国内畜牧业安全稳定。畜牧兽医工作中,兽药残留监控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要求,不断加大兽药监管力度,强化对兽药经营和使用环节的全链条管理。截至目前,全国共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10余次,检查企业近万家;开展饲料及养殖环节禁用抗生素排查行动,重点检查养殖企业及规模养殖场,排查禁用抗生素产品约200种,下架退市相关产品100多种;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现场调研督导,指导地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制定实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水产健康养殖规范》等标准,促进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畜牧兽医工作中,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畜产品生产加工小而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质量控制;部分畜产品流通销售不规范,假冒伪劣问题时有发生;部分消费者消费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消费意识。

2.3 动物检疫的作用

动物检疫的意义动物的疫病防治,是保护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动物疫病多发的国家,每年因各种动物疫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世界同类损失的70%以上。因此,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检疫,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如预防口蹄疫等,对控制某些烈性传染病有重大意义。实行检疫,可以及时扑灭疫情,避免或减轻经济损失。实行检疫,可发现并消灭一些有害生物,保证农、牧业生产安全。实行检疫,有利于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

动物检疫的作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减少或消除危害。防止病原体从境外传入,保护本国的经济建设和人类健康。消灭和控制国内新发和再发生的病害。监测疾病的发生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卫生防疫的法令法规。检验肉品品质,为市场提供合格的产品。监督饲养者执行卫生防疫政策。

3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主要表现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中主要体现在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通过实施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控制疫情蔓延。通过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消灭和控制疫病,减少损失,确保生产安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通过对动物的产地管理,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传入,避免因引进带毒种源造成畜禽发病死亡。通过对动物的免疫接种,增强其抗病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施动物检验检疫的方法采取隔离观察。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取封锁,划定疫点,限制人员流动,禁止一切易感动物及产品外运。

3.2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存在的问题

首先,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多数养殖场(户)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就可以保证生产安全。因此,部分养殖场(户)忽视了必要的预防措施,没有及时给猪注射疫苗。同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养殖场(户)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费用。其次,制度落实不力。一些养殖场(户)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相关要求。例如,有些养殖场未建立严格的消毒记录台账,也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定期清理圈舍;有些饲养员在处理病畜时,没有严格遵守卫生防疫规定,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等。最后,免疫接种不到位。目前,大部分养殖企业只注重饲料营养和疾病预防,忽视了免疫接种。很多猪场的种猪、仔猪以及肥育猪均未按期进行疫苗免疫,导致疫病传播风险增大,不利于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3.3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改进建议

首先,提升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动物防疫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动物传染病防治知识。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积极反映情况。引导农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次,严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督促指导各经营主体认真履行疫情报告责任,切实加强产地与屠宰环节监管。特别是要做好重大动物的疫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或紧急情况,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扩散蔓延。最后,加强免疫接种。要全面实施强制免疫计划,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易感家畜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重点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传染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

3.4 充分认识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动物检疫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有数亿头(只)畜禽及水生生物需要从境外引进,这些外来动物及其产品一旦发生疫情,将严重威胁国内养殖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严格有效的动物检疫制度,切实做好外来动物的防疫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防范重大疫病传播风险。

建立完善动物检疫制度,有利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对优质安全的畜禽品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和完善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严防不合格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健全完善动物检疫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万,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或地区出现了人员流动减少、贸易限制甚至禁止等情况,给国际的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带来了诸多困难,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通过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病毒扩散蔓延,切实维护好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3.5 加强对畜牧兽医的激励

建立以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工资分配体系。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四类人群和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相关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政策。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国家关于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生活待遇的要求,合理确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標,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强化对乡镇(街道)及以下机构公益性职能的保障。加强县乡两级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健全动物防疫津贴制度。按照《动物疫病防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施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情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切实维护养殖者合法权益。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方面在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产地检按率较低、检疫意识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检疫队伍。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大动物检疫的宣传力度,构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队伍。如此就能改善动物检疫的现状,使我国畜牧产品的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花广.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20(4):243.

[2] 郝葳,杨婧怡.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牧业,2023(3):38-39.

[3] 李志军.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及改进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2(2):102-104.

[4] 吴咏梅.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及改进措施[J].农牧与食品机械,2021(24)88-89.

猜你喜欢
防疫工作动物检疫优化措施
加强动物检疫队伍建设及防疫工作
如何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监管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探究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我国动物检疫监管现状与对策探讨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