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3-07-06 03:21孟娜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问题

孟娜

摘 要:生产型企业涉及的部门较多,财务信息量大,应用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业财融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生产型企业的特点来看,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对于产品类别、人员、流程的管理优化。但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忽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技术方法、管理制度、安全防范、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深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组建专业人才队伍,使财务信息化管理更好地发挥效能。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企业可以对财务信息实现系统高效的管理,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决策精准。在“金税四期”到来以后,企业也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财务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捕捉管理中的不足,提前进行风险防范。特别是生产型企业,财务信息量大,业务进程与财务部门的对接更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因此,生产型企业要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积极开展相关建设,带动企业经营管理迈上更高台阶。

一、生产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信息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条件,作为生产型企业,涉及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其他多个部门的管理,财务信息量大,应用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业财融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第一,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生产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原材料、设备、工具以及日常运营物资,在生产加工环节还要划分不同技术岗位、部门,设定不同的生产时段,进而将产品销售到市场。在此过程中会生成海量财务信息,无论是采购还是生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日常运营,单纯依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海量信息分类录入、统计,便于企业清晰掌握各项财务数据,生成财务报表,提高财务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

第二,规避财务风险。生产型企业需要统筹规划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金投入,不仅要控制各项原材料、设备的采购成本,还要合理规划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这些工作与财务风险管控密切相关,采购风险控制不力,就会增加企业成本;生产流程安排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产品质量是否能够保持在较高的合格率也会关系到销售收入。采用财务信息化管理便于企业实时统计相关信息,分析投入产出比的变化,及时对有关指标进行预警,财务风险也更容易得到管控。

第三,促进业财融合。业财融合可以推动财务服务更好地支撑业务经营,尤其是生产型企业,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等业务部门需要与财务部门的紧密配合,随时向财务部门传递数据信息,形成采购数据、生产数据、仓储与物流数据、银企数据等。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能够高效地传输信息,信息化管理恰恰为业财融合提供了载体,借助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之间基于共同的平台传递数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也能充分融合。

第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财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人才的创新,深入研究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结合业务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专业人才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发挥信息时代财务管理的優势,为企业决策奠定基础。可见,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彰显着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各项管理要素有机契合的体现。

二、生产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生产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征,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优化对于类别、人员、流程的管理。

第一,实现对产品类别的细分。生产型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物资产品类别众多,科学的分类可以精确记录各项产品的采购、使用信息,使具备同一属性的产品按照所需的方法管理,并为后续的统计创造条件。其优势在于企业将集中和分散管理相结合,分门别类,管理清晰,每一类产品的采购、入库、调拨、出库、盘点等信息都能根据不同类别开展管理,最终汇总成企业整体的物资信息,全面体现企业相关成本的形成脉络。

第二,加强对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生产型企业的业务部门较多,无论是物资采购还是生产加工,以及质检、销售,不同岗位人员职责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成本收益。引入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统计部门业务信息的同时,更为清晰地体现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各项岗位工作具备明确的责任人对接,由此生成的数据信息也将作为职能考核的重要指标,发挥激励作用,引导各部门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责任。

第三,对部门工作流程的整合。生产型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于工作效率、经营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工作流程的整合优化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为顺畅,促进各部门间的紧密配合。应用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各部门的工作流程细化管理,科学计算原材料、人工、能耗的投入,明确各个环节的成本规模。而且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梳理,不仅财务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原先工作中对接与合作遇到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三、生产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生产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忽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技术方法、管理制度、安全防范、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缺乏足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认知。信息化服务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发展,但是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产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必须有效控制成本,增加收益,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所以企业往往将精力集中在业务领域,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缺少足够的认知,把信息化单纯理解为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展财务工作。由于信息化建设不够深入,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并不顺畅,财务管理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现有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第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生产型企业需要随时洞悉市场变化,掌握原材料、设备的市场动态,分析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明确各项投入产出比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但是企业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体现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功能的设计不完善,财务数据挖掘功能不强。现有财务人员主要是应用信息系统录入数据,核算成本收益,生成财务报表,对于更深入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开发。

第三,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不严。财务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体现出信息安全风险问题。生产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仅涉及部门较多,生成的财务信息量大,而且对于信息的使用和传递也应当具备不同权限。企业在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防火墙后,常常不能及时更新。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随时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一旦信息泄露或是被窃取,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此外企业内部权限设定不清,当出现风险问题时,也难以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四,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是工作执行的依据和准则,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要从理念、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更要在执行过程中建立严谨的制度,才能增强可执行性,避免流于形式。但是生产型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工作方面容易缺乏制度支撑,难以构建全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例如财务信息化的实施需要各部门之间如何展开沟通协作,缺少制度约束,进而导致部门间配合不紧密。再如信息化管理如何获得有效的监督,也需要从制度层面给予规范,防止财务信息失真。

第五,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储备,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更要具备信息素养,理解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真正立足大数据视角,帮助企业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进而为决策提供支持。但是生产型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在学历基础、工作经验、信息素养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例如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需要财务人员提出有利于部门沟通协作的开发方向,而财务人员现有的信息素养并不能满足相关工作要求。

四、生产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对策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生产型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深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组建专业人才队伍,从而展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效能。

第一,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财务信息化管理是服务于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越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越需要企业从多方面健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方法,吸纳专业人才。生产型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理解财务管理与业务部门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需求,通过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业财融合的实现,使业务部门在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领域,能够获得更有效的财务支持,由此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为此,企业领导要积极向全员宣传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意义,鼓励全员的参与配合,使财务整合充分获得各部门支持,为今后的高效信息传递奠定基础。

第二,深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只是记录和统计财务数据,制作基本的财务报表,而且要和企业实际结合,立足企业自身视角,设计符合成本控制、风险规避的财务管理系统。尤其作为生产型企业,业财融合的需求非常显著,企业要根据所属行业及自身特点,分析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融合的方向,基于不同部门岗位职责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协作的要求,设计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业务流程再造,逐渐延伸系统的各个功能。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按照所属职级,划分不同的管理权限,既保证信息沟通交流的顺畅高效,也确保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

第三,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也要求企业做好全面的风险防范,网络环境下各种风险因素较多,生产型企业要在关注业务工作的同时,建立和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做好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工作。企业要从防护技术、职责权限等方面,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一方面企业要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确保企业财务运行具备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财务信息的使用和传递必须严格依据职责权限,避免越级操作。此外企业还应结合以往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设定风险评估指标,加强风险测评,并制定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化解潜在的风险因素,保证企业的稳健经营。

第四,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制度为依托,从制度层面明确各部门人员应当肩负的职责,按照制度约定开展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增强各部门责任意识,才能推动全员共同参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型企业要立足业财融合的发展趋势,将财务信息化贯穿到各个部门的工作当中,确立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在信息传递、信息获取等方面的职责与权限,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向财务部门汇总数据信息,同时财务部门也能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财务支持。而且企业要制定责任机制,使各部门重视自身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责任,一旦出现工作落实不力、信息泄露等问题,也能追根溯源。

第五,组建专业人才队伍。生产型企业在积极拓展市场份额的同时,要提高人才准入门槛,从学历基础、经验积累、信息素养、责任意识等多方面设立选拔条件,吸纳具备复合型技能的财务管理人员,协助企业共同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善于使用计算机记录日常的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结合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借助大数据技术,随时分析企业财务走向,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企业也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接受专业学习和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以利于更好地制定财务规划,提升管理效能。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财务信息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生产型企业面对当前的竞争环境,需要提高财务分析的精准性,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依据。这就要求企业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深刻认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意义,转变旧有的观念,认真分析现有工作中的不足,制定系统的改革举措。企业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善于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推动业财融合的实现,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从而不断积累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章玲英.试论业财一体化背景下生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9):74-75.

[2]初小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信息化服务于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國市场,中国市场,2022(6):155-156.

[3]刘立芬.大数据下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131-133.

[4]娄佳佳.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研究[J].商讯,2023(1):49-52.

[5]蔡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22(36):124-126.

[6]谭锦钊,方晓婷,梁育锋.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途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6):83-84.

[7]杨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商界,2022(12):66-67.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化问题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