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023-07-06 11:46张相国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灰霉病杀菌剂西红柿

张相国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治西红柿灰霉病的有效药剂。【方法】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处理(空白对照)、T1处理(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T2处理(20%禾益1号悬浮剂800倍液)、T3处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T4处理(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T5处理(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T6处理(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上述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病害防治效果试验。【结果】6种药剂中,T1(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及T2(20%禾益1号悬浮剂800倍液)抑菌效果及田间防治效果最佳,其EC50值分别为6.9349、8.8478,对西红柿叶片灰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9.76%、87.01%,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3.11%、77.84%,施用这两种药剂西红柿增产率可以达到394.61%、390.55%。【结论】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及20%禾益1号悬浮剂800倍液可有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关键词:杀菌剂;西红柿;灰霉病;防治效果

近年来,西红柿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其病害问题逐年加重,已成为西红柿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大障碍。西红柿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减收问题。一般地块在发生灰霉病后,西红柿会减产20%-40%,而重症地块可能会减产60%以上。西红柿灰霉病主要通过菌丝体以及分生孢子的形式存在于病残体内,或者以菌核的方式于土壤内越冬或者越夏[1]。若条件适宜,经菌核萌发的分生孢子可在气流、雨水、农事操作或者露水等作用下散播,侵入到花器或者伤口内而染病。低温高湿是灰霉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在18-23℃的温度范围内病菌最易滋生。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持续超过90%时病害最为严重,该病一旦发生传播速度极快,会对西红柿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防治西红柿灰霉病的主要方式为化学防治,常见防治药剂有百菌清、异菌脲、嘧霉胺等。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尤其是内吸性杀菌剂,极容易导致灰葡萄孢菌产生抗药性,影响其防治效果[2]。基于此,需要测量灰葡萄孢菌对常见化学杀菌剂的抗性水平,筛选出防治效果优异的杀菌剂,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本文对当前市场上常见的集中药剂测量了室内抑菌能力及田间病害防治效果,希望能够为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病原菌

2019年,由某村采摘灰霉病西红柿,对灰霉病菌分离及纯化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水1000ml),并置于1-4℃冰箱内保存备用。

1.2 供试药剂

50%甲基托布津可视性粉剂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提供;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提供;20%禾益1号悬浮剂由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提供;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提供;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由天津农药厂提供;40%施佳乐悬浮剂由法国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1.3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率的方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毒力预备试验基础之上,采用无菌水将上述供试药剂逐步稀释为20、50、100、200mg/kg,分别将各浓度配比设置为带药PDA平板(培养基配方组成为20g琼脂、10g葡萄糖、2g磷酸二氢钾、2gDL-天门冬酰胺、1L蒸馏水),在每个培养皿中央位置接种一个直径为5mm的灰霉病菌。以不加药剂作为对照处理,各个处理均重复5次。将培养皿置于23℃下恒温培养4日后,对各个处理菌落直径进行测量。各个菌落均需测量两个垂直的直径,并计算其平均值,进而获取菌落净生长直径。利用下式计算抑菌率:

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直径-处理菌落净直径)/对照菌落净直径*100%

将抑菌率作为依变量y,将所用药剂質量浓度的对数值作为自变量x,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质量浓度对数-几率值”直线方程,即y=a+bx。当y=5时,求得x值的负对数,即EC50值(半最大效应浓度,即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

1.4 田间大棚防治试验

1.4.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蔬菜基地大棚内进行,试验西红柿品种为早丰西红柿。大棚内土壤为沙壤土,该大棚已连续种植西红柿3年,历年来灰霉病发病均较为严重。在大棚内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在试验期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0-20℃,大棚内湿度超过85%。

1.4.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处理(空白对照)、T1处理(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T2处理(20%禾益1号悬浮剂800倍液)、T3处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T4处理(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T5处理(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T6处理(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各个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共设置21个试验小区,各小区面积为50m2,采用塑料薄膜将小区隔离开来。分别在3月22日、3月29日、4月5日对西红柿喷药一次,各个小区用水量均为5kg。

1.4.3 发病强度登记划分

西红柿叶片被害等级见表1,西红柿果实被害等级见表2。

1.4.4 调查方法

在各个小区内定株10棵并进行调查,分别取植株上部、中部、下部叶片各10片。在果实调查中,对定株上的全部果实调查。在首次喷药前调查发病基数,在最后一次喷药后7日调查防治效果。对西红柿灰霉病叶病情指数、果实病情指数计算,并计算校正防效。

校正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处理区病情指数增长率)/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100%

在西红柿成熟后,收获西红柿并计算产量及增产率。

增产率(%)=(处理区西红柿产量/对照区西红柿产量-1)*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在包含有药物的PDA平板上,西红柿灰霉病菌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在培养4日后,不同药物、不同浓度配比菌落直径及抑菌率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各个药剂抑菌率均持续上升。在同一用药浓度下,以40%施佳乐悬浮剂抑菌率为最高,其余依次为20%禾益1号悬浮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药物浓度为200mg/kg 时,40%施佳乐悬浮剂抑菌率可以达到92.83%,20%禾益1号悬浮剂抑菌率为90.96%,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抑菌率达到了82.46%

以杀菌剂有效成分含量对数值为x值、以菌丝生长抑制率概率值为y值,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值,计算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T1、T2、T3、T4、T5、T6对西红柿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6.9349、8.8478、10.6512、16.9242、38.6826、99.7918,通过比较EC50值,可以认为,T1、T2、T3对西红柿灰霉病菌具备较强的抑菌性,其抑菌性明显高于T4、T5、T6。

2.2 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2.1 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叶片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叶片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药剂处理前,西红柿叶片发病较轻,药剂的施用可对病情的发展有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6种药剂中,T1、T2的防效较为明显,平均防效分别为89.76%、87.01%,显著优于其他处理。T3、T4两种药剂对西红柿叶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平均防效分别为73.12%、62.89%,明显优于T5、T6兩个处理。后两者对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效表现一般,表明西红柿灰霉病菌已对上述两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

2.2.2 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在施用药剂后,西红柿灰霉病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在几个药剂处理当中,T1、T2防效较高并较为稳定,其平均防效分别为83.11%及77.84%,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明显高于其他药剂处理;T3、T4、T5三种药剂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平均防效分别为62.85%、58.96%、56.73%,三者防效居中,明显高于T6;T6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差,仅49.51%。试验结果表明,T1、T2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推荐使用;T3、T4、T5三种药剂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一般,在生产上也可以使用;而T6对西红柿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差,可能因为在该地区已长期使用这一药物,灰霉病菌对这一药剂已产生抗药性,不宜在生产上继续使用。

2.2.3 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产量的影响

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产量的影响见表7。从表7可以看出,西红柿灰霉病的发生程度会对西红柿的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在西红柿灰霉病防治过程中,所选择防治药剂不适宜或者防治效果不佳,会对温室西红柿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若药剂防治效果良好,可显著提升大棚西红柿的产量。研究表明,在6种不同的防治药剂中,T1、T2、T3、T4四种药剂可有效降低西红柿灰霉病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西红柿的产量,相较于对照处理,西红柿增产率达到了298.55%-394.61%,其中以T1处理西红柿产量为最高。

3 讨论

杀菌剂对病原菌的EC50值是衡量杀菌剂对病原菌抑菌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指标可为杀菌剂进行实际药效试验提供参考及借鉴。EC50值越小,表明药剂对西红柿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越强,其实际防治效果越好[3]。

梁红新等[4]发现,50%啶酰菌胺1000倍液、400g/L施佳乐l000倍液、50%异菌脲1000倍液对西红柿叶片和果实灰霉病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可轮换使用。贤小勇等发现[5],400g/L嘧霉胺悬浮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86.4%、82.3%和80.5%,高于其他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王勇等[6]对6种杀菌剂对西红柿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25%菌思奇EC、施佳乐40%SC对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表明,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及20%禾益1号悬浮剂8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好。40%施佳乐悬浮剂是以保护作用、治疗病菌潜伏侵染及抑制病害扩展为特点的杀菌剂,具有抑制真菌病原侵染酶分泌的功能,同时可迅速渗透植物组织在表层传导,其毒性较低,可有效防治西红柿、黄瓜、葡萄等灰霉病。因此,40%施佳乐悬浮剂可满足西红柿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施佳乐对灰霉病具备良好的防效,但是在具体应用还需注意,施佳乐在蔬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日。在不通风的棚室内,若用药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作物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因而必须严格按照标签推荐的浓度使用,注意施药后通风,需待叶片水分干燥后才可关棚[7]。施佳乐对温度不敏感,及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使用,仍然可获取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效果。

20%禾益1号悬浮剂属于腐霉利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禾益1号悬浮剂的安全间隔期为14日,每季最多可以使用2次,需注意该药剂应随配随用,不得长时间防治,不得将该药剂与碱性物质混用,不得与有机磷农药混配[8]。

另外,病原菌对20%禾益1号悬浮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较为敏感,也是生产中较好的选择。但是病原菌对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需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注意交替用药。

4 结论

西红柿灰霉病菌繁殖速度快,极容易发生变异,同时具备较高的适合度,因而被划分为高抗性风险病原菌[9-10]。西红柿灰霉病会对西红柿果实的商品性造成较大影响,一旦发病除影响西红柿的食用价值外,还会导致商品产量的大大降低,而选择科学有效的防治药剂可大幅度提升西红柿的商品产量,具备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基于此,必须科学选择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药剂。可施用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及20%禾益1号悬浮剂800倍液防治西红柿霜霉病,其防治效果较好,推荐使用,也可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两种药剂,虽然其防治效果一般,但是仍然可以在田间使用。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上述4种药剂轮换使用。同时在日常栽培管理中,需对大棚内温度及湿度加强控制,通过提升温度降低湿度,为西红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破壞病菌发生的环境条件下,以有效减轻灰霉病对西红柿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纪明山,刘妍,朱赫,等.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与交互抗药性[J].农药,2017,56(9):676-678.

[2] 赵建江,路粉,吴杰,等.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J].植物病理学报,2018,48(6):817-821.

[3] 张晓柯,韩絮,马薇薇,等.江苏省草莓灰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38(5):810-815.

[4] 梁红新,荣利.几种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9(5):118-119.

[5] 贤小勇,林珊宇,邓晓连,等.9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农业研究与应用,2021,34(2):22-25.

[6] 王勇,郝永娟,刘春艳,等.几种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95-97.

[7]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等.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J].中国蔬菜,2016(5):18-21.

[8] 奉代力,王强,郑纪慈,等.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比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1):119-123.

[9] 陈治芳,王文桥,韩秀英,等.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J].植物保护,2011,37(5):193-195+205.

[10] 余玲,刘慧平,韩巨才,等.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232-234.

猜你喜欢
灰霉病杀菌剂西红柿
西红柿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