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的演奏技巧及风格特征

2023-07-10 02:13颜婷爽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圆舞曲肖邦浪漫主义

【摘 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纯朴,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肖邦不仅谱写出了诸多杰出的音乐作品,而且对推动音乐创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升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的代表作。乐曲中流露出的是远赴他乡的离愁,也有思念故人的孤寂忧伤,表现了肖邦对爱情的痴情和执着,同时也体现出肖邦忧郁感伤而又高贵典雅的内心世界。文章以此作品为例,从曲式结构、演奏技巧、艺术特征等方面探讨,以更好地了解本首作品,从而为钢琴的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肖邦;浪漫主义;圆舞曲;演奏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171—03

一、《升c小调圆舞曲》的曲式结构

本曲是一首有回旋曲特点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乐曲。

呈示部由两个主题构成。A段的第一主题由两个四句式的小乐段构成,a和a1。乐段a,犹如对话的宣叙调,右手采用六度音程,左手部分是经典的圆舞曲三拍子伴奏形式,右手的旋律音程与左手大量的和声相融合,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内心独白,这里情感一步步加深,旋律从主和弦进入重属和弦再进入属七和弦,右手高声部的下行级进表现出了浓郁的悲伤情绪。乐段中的长音呈下行的趋势,切分节奏又有上行的特点,使这一段的音乐整体听上去十分有流动性。紧接着的一段下行二度经过性的半音阶,加重了哀伤忧郁的情绪,反应了作曲家的矛盾心理:既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追求和向往,又有对未来的迷茫无助和踌躇不定。A主题的两个乐句a1和a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两个乐句相比,结尾发生了细小的变化,使哀伤忧虑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在A乐段中,出现了连续的八分音符,快速流动的波浪式旋律,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效果。整个A段让人感受到肖邦既渴望生活又对生活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B主题是最具有圆舞曲华丽,圆滑特点的一个主题,具有较强的“舞蹈性”,上行乐句采用了呼唤似的节奏,轻快急促,主要运用了快速流动的八分音符演奏,旋律起伏较大,渐强渐弱的频率更加丰富,将忧郁惆怅的音乐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主题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展开部出现了新的主题。C主题处于全曲的中段,犹如梦呓般的吟唱,在乐曲中只出现过一次,它由升c小调转变为降D大调,这段可以理解为是奏鸣曲式中的发展部。在相继出现的四、五度音上的旋律音以八度大跳的形式出现,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加深了情绪的表达,仿佛是肖邦在回忆自己和乔治桑在一起时甜蜜幸福的温馨场景和遗憾痛苦的低谷时期。C主题左手伴奏有所改变,不是普通的强弱弱伴奏形式,而是将小节的最后一拍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连起来,形成一个大切分节奏。旋律部分主要是以四分音符为主,和前两个主题相比,这里的樂句比较长,且这些乐句的走向具有一致性,都是往下进行的,加上四分音符稍慢的节奏能让整个主题听起来更有歌唱性。乐段的结束,具有离调性质的和弦配置增强了音乐的动力,随后又回到呈示部B段。展开部B段是呈示部B段的初次回旋,表达出作者的忧郁伤感之情。

再现部是A、B主题的完全再现。该部分表达了作曲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彷徨,让人们感受到作曲家无比矛盾的内心情怀。

二、演奏技巧分析

(一)音阶的快速跑动

音阶的快速跑动在钢琴技巧的练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首乐曲有大量的音阶跑动的乐段,例如乐谱12~16小节中半音阶的地方,这些乐句需要手指有很好的跑动能力,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刚开始练习音阶时可以做适当的高抬指练习,让手指变得更加灵活,然后贴键练习进行上下行弹奏。(见谱例1)

半音阶是小二度的级进构成的,在演奏时如果速度过快,会使声音听起来不均匀。所以在演奏时可以放慢速度但是要保证每个音的颗粒性。例如在乐谱第75~78小节中右手为半音阶,弹奏本乐句时右手的旋律音要准确清晰,这样才能把握乐曲的音乐风格。在练习的时候要分手慢练,贴键弹奏,以保证每个音符的颗粒性。(见谱例2)

想要达到以上的演奏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练习:

(1)高抬指练习:学生在弹音阶时容易有手指跑动不均匀,音阶弹奏不流畅,速度过慢等问题。而高抬指练习则有助于手指能力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掌关节和手指的肌肉群,让手指关节变得更加灵活。训练方法:由1指到5指顺序上下行弹奏,每个手指依次单独抬起,其它手指不能翘起;下键后,立即放松,从容地抬起和触下,注意自然地托起掌关节。高抬指是对手指进行有效锻炼的一种练习方法,同时也是所有演奏技巧的基本技能。音阶采用高抬指的练习方式来完成,可以使手指的独立性、柔韧性、支撑力、掌控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2)贴键练习:先用高抬指练习,以锻炼手指的柔韧性,使手指变得更加灵活。当手指的灵活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音阶的弹奏就应该采用贴键的方式。练习方法:贴键练习时手指一定要低抬低落,尽量摸着琴键子进行弹奏。下键时要做好准备,并控制好指尖的力量。每个音的衔接要流畅,即弹下一个音的时候抬起前一个音,以达到连奏的效果。

(二)装饰音的弹奏

1.倚音

倚音在《升C小调圆舞曲》中是常见的表现手法。例如在乐谱第3~4小节弱拍出现的短倚音,使本来平淡的乐段增添了一些活力,进行倚音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进行慢速训练,等待乐曲熟练之后再逐渐加速。(见谱例3)

乐谱第88小节中的倚音运用在了强拍上,使此处旋律线条增添了色彩感。而因为倚音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色彩因素,所以在音乐的表现上,它给作品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意境。弹奏倚音时下键要迅速,给人一种灵巧轻快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重心放在主音上。(见谱例4)

2.波音

波音具有细致灵巧的特点,本首乐曲有三处位置使用了上波音。波音的运用华丽装饰了本首乐曲,使旋律充满了装饰性的色彩感。例如第80小节的波音可以由慢到快逐渐加速进行练习,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精准的把握波音的演奏技巧。(见谱例5)

想要精准的把握装饰音的演奏技巧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练习:(1)在弹奏波音速度平稳的同时也要确保每个音符的颗粒型,弹奏出明亮且清晰的声音。(2)弹奏波音前心里要对弹奏的速度有个把握,一般情况下,波音的重音要重点放在主音上,而且弹奏时要干净利落。(3)当我们在弹奏倚音的时候,要灵巧集中,而且两个音不能粘连在一起,弹奏的速度不要太慢,力量也不要相同,倚音要比主要音弹得再轻巧一点,以主要音为主。(4)练习装饰音时下键要迅速。并且要杜绝所有多余的动作,然后慢慢加快,再逐渐降低手指高度到正常演奏水平。

通过这样练习,能更好的提升手指的灵活度,以及手指对弹琴力量的控制,同时也能提升弹奏装饰音时的流畅性。

(三)节奏的把握

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却离不开节奏。由此可见节奏是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3/4节奏鲜明,本曲节奏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运用二度下行音阶连续模进构成。弹奏时要通过手腕带动手指使乐曲流畅的进行,可以对音乐旋律做适当自由的处理。但是左手伴奏必须根据节拍起伏向前推进。(见谱例6)

在乐谱第84小节的八连音,弹奏时左手的节奏一定要规整,同时要保证每个音的均匀性,顺畅性。注意手臂和手腕要保持松弛。(见谱例7)

想要更好的把握本首圆舞曲的节奏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练习:(1)此圆舞曲的节奏特点是轻快、短小、灵活自如的舞蹈型节奏。所以在弹奏时要注意弹出“短促的 ”音响效果。这需要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当手指的灵活性提高后,便可以流畅、连贯、清晰地弹奏,从而更好地把握舞蹈型节奏。(2)左手低音声部具有节奏明朗的特点,以歌唱右手华丽的主旋律。所以除了要注意右手旋律要弹奏的短促轻盈之外,更要注意左手的节奏型,不能把左手的低音弹奏的很重很响。否则就破坏了乐曲的整体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练习,可以训练出更加准确的节奏感,只有掌握准确的节奏,才能更好的演奏乐曲。

三、《升c小调圆舞曲》的艺术特征

在艺术特征上,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深化,肖邦的圆舞曲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都表现出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这既是受到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不断探索的结果。

(1)节奏性:3/4拍的节奏在他的圆舞曲中十分常见,本首乐曲中包含了很多装饰音、休止符,连续的半音音阶级进和八分音符上下行二度级进等给旋律增添了浓烈的色彩感。舞蹈型节奏渲染了乐曲轻快、抒情的氛围。精雕细琢的织体使钢琴曲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

(2)旋律性:肖邦的钢琴作品在旋律上完全自由,右手歌唱性的旋律自由进行,左手伴奏织体根据节拍起伏向前推进。肖邦的圓舞曲,乐曲风格非常新颖细腻,旋律抒情传唱,和声语言十分丰富。肖邦共创作了21首经典的圆舞曲作品。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圆舞曲抒情诗,也是最能展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特色的圆舞曲。

(3)和声性:《升c小调圆舞曲》从升c小调转到降D大调,调式上的色彩对比明显,展现出了肖邦内心深处矛盾和忧伤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线憧憬。本首乐曲结构简单,是再现单三部曲式,但是从和声来看本首乐曲并不单调,在装饰音、节奏、半音阶和转调的运用上都很丰富,左手低音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和弦,营造出了即压抑又忧伤的情绪。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恰好是浪漫主义音乐走向尾声时的杰作,不管是旋律的婉转抒情,还是节奏的复杂变化,甚至是在和声上的细膩多变,都体现出了肖邦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对生活的认识,对生命的期待,以及对爱情的遗撼。

四、结语

《升c小调圆舞曲》的旋律中隐藏着肖邦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体现了他孤寂、忧郁、伤感的情感。要想演奏好这首钢琴曲,深刻把握乐曲当中的情感,不仅要全面深层的了解此乐曲,同时也要注意乐曲的细节部分。本文从创作背景、演奏技巧、艺术特征等方面将这首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使演奏者能够深入了解此作品,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从而使演奏的水平逐步提高,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袁蓓. 肖邦圆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7.

[2]司徒晓曦.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的作品解析[J].大舞台,2015(2).

[3]胡亚蓓.“撩人心弦的吟唱”——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op.64之2的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3(12).

[4]张又丹.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5]雷吉娜·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颜婷爽(1999—),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中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圆舞曲肖邦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钢琴诗人”肖邦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节日圆舞曲
肖邦
快乐圆舞曲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