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与设计

2023-07-10 15:14武小平谢逢洁张乾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课程体系

武小平 谢逢洁 张乾

[摘 要] 针对邮政快递行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以培养邮政工程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发挥学科整体优势,突出行业特色,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创新性研究。在充分了解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围绕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和设备工程领域实施理论课程体系创新,并辅之以相应的实践课程進行强化巩固,形成了“3+1”结构的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系统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邮政信息分析处理与系统开发、快递网络规划与智能调度、邮政自动化装备维护与设计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邮政工程;高质量发展;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陕西省教育厅新工科教改项目“地方高校工科邮政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1年度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校级教改项目“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YJGC202126)

[作者简介] 武小平(1978—),男,陕西咸阳人,管理学博士,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邮政物流运营管理研究;谢逢洁(1974—),女,重庆人,管理学博士,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网络优化研究;张 乾(2001—),男,宁夏银川人,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2019级邮政工程专业本科生(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邮政快递网络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8-0009-04[收稿日期] 2022-05-13

引言

随着邮政快递业务量的飞速增长,高效、高质量发展成为邮政行业的新要求。目前,熟悉邮政快递运营体系又精通行业新技术的人才极度匮乏。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区域经济和邮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若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得不到重视,国际竞争力将随之减弱。因此,培养邮政工程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课程体系的创新性构建也迫在眉睫。

吴福忠等[1]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种基于微专业敏捷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采用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与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新工科人才。汤丽萍[2]指出,在工业4.0时代,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创新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变化和提升。在社会进步和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局势下,培养先进的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孔继利等[3]为有效解决邮政工程的人才培养问题,结合多方协同育人理念和现代邮政学院的新工科实践,确定了邮政工程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具有“三纵四横”结构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并分析了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和初步设想。李丽娟等[4]通过实施跨学科多专业融合,营造出创新思维的育人环境;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李翠敏等[5]从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角度解读新工科建设内涵,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改革是从加大学科交融力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产业需求选方向和搭建协作创新平台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尤朝阳等[6]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肯定产学研模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产学研的新要求。通过对过去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基于单个导师不能完全掌握多学科及相关前沿新技术的情况,建立“产学研多导师联合培养”新模式。王莉等[7]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邮政工程专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并提出面向行业新需求的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以及学校评价学生的新模式。张玲等[8]从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引发的新经济、新产业背景出发,分析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探讨了工科优势高校信息类专业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姜晓坤等[9]指出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策略为积极推进不同工程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文进等[10]探讨以需求为导向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多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师队伍和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学科融合、产教融合,开展新工科建设,构建新经济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上研究更多是指出新工科课程体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基于不同专业从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建、工程认证等不同视角进行探索和实践。课题组发现目前没有适合我校邮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同时,现有课程体系仍存在课程体系脉络界定不清晰、课程体系聚焦方向不集中、工程实践要求偏低等问题,亟须优化。基于已有研究和存在的问题,依托国家政策,紧扣企业需求,体现我校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对邮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展开创新性研究。

一、拟解决的问题和整体方案

人才培养目的是服务行业,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人才全面发展需要得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培养。随着新一代技术和邮政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邮政类人才培养拟解决以下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和邮政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邮政快递业务量的飞速增长,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邮政行业的新要求。通过调查可知,熟悉邮政快递背景又精通行业新技术的人才极度匮乏。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区域经济和邮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若创新性人才培养得不到重视,国际竞争力将随之减弱。

(二)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邮政类复合型人才标准分析

邮政快递行业虽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因此,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特长的人才。具体而言,首先,应对行业内的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和设备工程等有全面的认识;其次,应掌握新一代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拥有熟练的应用能力;最后,应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地方政府和邮政企业等多元主体育人组织模式研究

多方协作育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复合型邮政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行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科技人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首先,在政府部门的带领下,构建多元主体育人的组织架构,并制定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其次,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和邮政企业的信息平台,共享资源;最后,制定合理、有效的协同细则和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互相监督和督促,促进协作育人顺利开展。

(四)政产学研用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要紧紧围绕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借助政府的力量,依托产业平台,发挥我校和兄弟院校的优势,汲取研究所的特长,明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设备工程和实践实训等视角出发,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要求,进行模块化培养,探索不同模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措施

(一)工科邮政类专业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为适应邮政快递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需要,加强学生信息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以下措施。

1.突出信息化特色,优化信息工程模块课程体系。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邮政类专业除开设专业基础知识相关课程外,还需要强化信息模块课程的学习,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数据挖掘”“邮政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编写现代邮政《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等教材,形成完善的信息类课程体系。

2.校企、校校合作培养信息工程人才。学校不定期聘请邮政快递行业的企业导师为学生授课。此外,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邮政行业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以及如何实现寄递生产处理、业务管理、经营决策等的信息化。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促进信息工程人才的全面培养,如参考长安联盟,通过深化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加强信息工程等科研资源共享。利用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开展线上的校校合作,充分利用各大高校的信息工程人才培养资源,培养出具有宽广视野的信息工程人才。

3.信息工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寄递生产处理、业务管理、经营决策等信息化实践训练,比如开展“双十一”活动中的快递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培养实践能力。

(二)工科邮政类专业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培养掌握网络工程基本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着重加强网络构建及优化、网络中断应对与恢复、车辆优化调度能力的培养。

1.以高效配送为目标,联合制定网络工程模块课程体系。网络工程课程设置要以实践运营为基础,校企联合分析需求特点,开设“邮政网络组织与规划”和“系统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同时,以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开展快递网络布局等方面的专题教学,重点培养熟悉网络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型人才。

2.政校企研合作助力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实训能力,必须由政府和企业提供真实的网络数据,才能分析和发现存在的客观问题。同时,要加强校校和校研合作,学习专业人才网络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其应对网络问题的资源和手段,培养学生构建高效邮政快递网络的能力。

3.网络工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人工智能、邮政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智能邮政快递运输方案设计、网络安全竞赛、邮政网络资源优化设计等实质性的专业共建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工科邮政类专业设备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设备工程人才主要从事邮政快递行业所涉及的通用设施设备和专用设施设备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加强学生设备工程规划、设计、使用和维护能力的培养。

1.以新型设备应用为引领,联合制定设备模块的课程体系。在明确企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首先,开设邮政快递自动化通用设备的原理、功能、使用和维护等课程;其次,加强对无人机、无人车、机械臂和AGV小车等新型设备的了解和学习;最后,编写《邮政快递技術与装备》《智能物流机器人技术》等教材,形成体系化模块。

2.政府、企业和高校合力推动新型设备技术人才培养。首先,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技术迅速发展,高校在相关设备上的更新速度缓慢,政府可给予高校更多的扶持,让学生能接触到新型专业设备。其次,企业通常能最先接触到新型专业设备,充分利用企业在资金、项目、设备和技术人员上的优势,让企业中拥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指导。再次,各学校之间由于专业特色不同,设备资源有限,校校之间可以合作教学,通过学生互换、教师互换等手段,充分利用各学校的优势设备资源,培养出具有宽广视野的设备工程创新型人才。

3.设备工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合作申请项目,比如利用移动AGV导航小车合成移动机械臂,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解决企业在快递收投、室内搬运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共赢。

(四)工科邮政类专业实践环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强化应用能力,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智慧邮政理念引领下,依托西安邮电大学在邮政领域的深厚底蕴,发挥信息科学学科优势,突出电子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在邮政行业的应用特色,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集中实践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邮政工程实践技术和方法,适应邮政行业在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和设备工程方面的需要。

2.拓展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应用。建设功能最全面、理念与技术最先进的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大量的虚拟仿真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解决邮政快递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理解能力、实践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使其最终成为邮政快递行业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的新工科人才。

3.政校企合作,共辦产业,助力教学。在省政府对邮政类专业育人政策的支持下,继续保持与京东和顺丰速运等企业的多元育人协议,推动菜鸟驿站、定制化案例和校园无人车在学校的开展和投放。以现有实验中心和平台为依托,自主经营实体,学生在信息挖掘和处理、网络构建和优化、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使得产教融合育人取得满意的效果。

结语

以地方性邮政类工科专业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课程体系创新性视角出发展开研究,构建了以信息化、网络化和设备化理论课程模块以及实践环节模块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邮政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随后,对课程体系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福忠,沈红卫,白忠喜,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86-188.

[2]汤丽萍.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10):56-57.

[3]孔继利,刘晓平.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构建与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7):184-188.

[4]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等.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1):25-30.

[5]李翠敏,王晓春.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20(4):154-156.

[6]尤朝阳,陈丹,孙永军,等.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产学研—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8):93-95.

[7]王莉,刘晓平.新工科背景下邮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54-256.

[8]张玲,何伟,林英撑,等.新工科建设和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20(3):27-30.

[9]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8,34(2):17-24+103.

[10]文进,赵春霞,陈海霞.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21(9):21-23.

Exploration and Design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Postal Engineering

WU Xiao-ping, XIE Feng-jie, ZHANG Qian

(School of Modern Post,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ostal express industry, there is an urgent demand for talents of high quality. This paper aim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of postal engineer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 overall advantages of the discipline,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and implement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dem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oretical curriculum system is mainly implemented in the fields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supplemented by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courses to strengthen and consolidate, forming a systematic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with “3+1” structure of theoretical modules and practical modul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abilities of postal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and system development, express network planning and intelligent scheduling, postal automa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design.

Key words: postal engine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课程体系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