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

2023-07-10 15:14李凡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高校教育教育管理

李凡

[摘 要]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三全育人”赋予了更多的内涵,高校应切实掌握其深刻含义,并结合教育管理实际,加强对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如此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质量。首先,介绍“三全育人”相关内涵及时代特征;其次,明确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提高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的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教育;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改革

[基金项目] 2022—2024年四川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构建高职院校深度融合的三全育人机制实践研究”;2021年度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党建重点课题“基于‘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视角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DKY2021001Z);2022年度四川民办教育协会一般科研课题“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研究”(MBXH22YB474)

[作者简介] 李 凡(1980—),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8-0041-04[收稿日期] 2022-12-20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既是对当前育人各层次、各环节、各领域载体资源的重组,亦是对中长期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局势和新任务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一讲话为新时代高校统筹育人资源、提升育人质量、开展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三全育人”内涵及其时代特征概述

(一)“三全育人”内涵概述

“三全育人”可以解释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三方面内容。展开来讲,“三全育人”是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者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等三个维度入手,对受教育者开展各种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理念。

(二)“三全育人”时代特征

新时代下新的育人要求为“三全育人”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具体如下。

首先,全员育人需要联合政府、高校、社会与家庭,各方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协同配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学校层面来讲,“三全育人”需要高校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学服务的所有部门与人员都成为育人主体和参与者,加快构建“人人皆育人”的工作格局。

其次,全过程育人需要高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系统协调和正确引导,针对从学生走入校园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制订系统化、分阶段、分层次以及逐年级提升的育人方案,从而确保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全覆盖。

最后,全方位育人指的是从空间角度“地毯式”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针对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所有方面进行各项教育的濡染,通过高校、社会、家庭的相互配合,实现管理、教学、服务的协同共进,以学生实际需求为核心,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意义

(一)“三全育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部分高校存在对“三全育人”认识不够深刻的问题:过分注重知识讲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过于注重智育,忽视了对学生各项综合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对此,高校需要以行为支撑、氛围打造、制度保障为抓手,以凝聚人心、激活潜力、培育人才、服务师生为工作目的,弘扬科学精神,遵循育人规律,竭力打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知识链、文化链和实践链。高校应逐步进行政治工作育人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制定全新的育人策略,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二)为新时代高校指明人才培养的核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开展“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为新时代高校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核心。

(三)明确新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不断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视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因势利导,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把握和总结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关注校情、督导学情、把脉课程质量体系,坚持围绕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

2020年我国迈入人才强国行列,人才供给与高校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应顺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新要求,打造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创新、育人环境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跟进、产学研用结合改进同向发力的育人模式。探索打造富有学校特色、体现思想政治要求、贴近青年学生兴趣的校园社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造更加优质且更具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服务模式。同时,还要不断拓宽教育发展新路径,持续创新育人思维和模式,真正做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構建[2]。

三、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依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改进全员育人机制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培育的优秀毕业生,要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各地高校要严格依循人才培養目标和远景蓝图,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各高校能够充分把握学生需求并加以引导,提升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活其参与学校社区治理和日常管理的潜力,从而做到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符合大学生实际预期,使其从思想上认识、接受并主动践行。打造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持续对“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进行改进[3]。

新时代高校全员育人要重视微观环境建设,从协同育人角度切入,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推动立德树人与行为养成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厚植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围绕思想政治和教育管理体系,完善共同育人机制,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培育、党建品牌和支部工作法培育凝练、专业课教学环节、假期回乡社会实践、“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一站式”学生文化社区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校地共建,依托街道社区、农村乡镇、行业企业等建立社会实践、创业孵化基地。教师团队涵盖党团干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业专家领军人物以及学生的朋辈群体。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杜绝师德失范现象发生。让教师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崇高理想信念的引领者以及高尚品德品质的示范者。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能够借助多课程渠道加强对大学生各项素质和思想意识的培养与引导,全体教师要能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扎实的理论学识,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以仁爱之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言传身教。学生形成以优秀教师为参照、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自信和自觉,正确认识和把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做好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明辨是非。各专业课教师也要自觉担负起育人责任,不断挖掘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4]。

高校党委和各级领导也要做到将新理念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党、政、工、团、学全员覆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施行全过程育人机制改革

新时代高校应不断加强崇高理想理念的浸润和贯穿,真正将育人工作落实到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当中,使之伴随大学生成长始终,并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实现全过程育人机制改革与创新。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都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在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时,要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为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并尽快进行角色转换。在新的校园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专业教师、优秀朋辈、行业专家要协同引导各方办学资源聚焦和参与,保障育人工作顺利进行。树立崇高理想,坚定职业发展愿景信念。通过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做到了自信、自立、自强、自爱,促进了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大学校园生活中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育管理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各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挖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大学校园生活后期,以就业为核心,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根据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度和满意度反馈相关数据。建立校友联络机制,利用校友这一特殊人力资源,为学校建设和大学生未来发展服务,从而为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三)依循教育管理工作规律,革新全方位育人机制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复杂性,管理工作本身是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的一种综合性工作,而教育管理工作往往是依据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特点和具体规律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独具特点,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教育管理要依据高校和学生实际,大举创新协同作战,紧抓关键核心领域,打造多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高校尤其要关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显性与隐性特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缺一不可。高校要充分整合育人资源,结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打造科学健全的全方位育人平台。将育人元素有计划、全周期嵌入以及多维度有机渗透至人才培养全程,依托“一站式”学生文化社区建设,融合育人要素,创新育人载体,拓宽育人思路,全力打造“三全育人”新阵地。开展千日递进式学生培养计划和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实行实践学分制度,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全与创新。

高校要着力提高大学生学习实践、探索创新和创业求职的技能,加强各项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做好顶层设计,使大学各项体制机制价值导向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活力。依托“一站式”学生文化社区讲堂开展学术沙龙、师生有约、成长问诊、讲座展览等情景化生活化教育活动。此外,鼓励大学生创办集多样性、实践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社团文化活动,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以丰富的社团活动为载体,浸润滋养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使大学生既能够获得知识的增长,同时也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陶冶情操,增强自身能力。此外,高校还要积极推进实践育人,真正履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快地了解社会,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拓宽育人实施路径,构建“一校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还要积极优化服务育人机制,完善学生资助服务体系。严格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考核、教材审核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强化课堂过程监督,科学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建立健全教师教学纪律约束机制,使课堂讲授守纪律、师生言論有规矩。时刻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加强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积极与区域企业、兄弟院校、周边社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产教联盟,打造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

结语

结合文章内容所述,全国各大高校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加强教育管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从课堂教学、育人环境、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改革优化,从而真正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杨达.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机制体制改革探讨[J].学园,2020,13(27):55-56.

[3]胡守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68-70.

[4]胡徽.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管理学家,2021(21):31-33.

The Reform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LI F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Huaxin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0107, China)

Abstract: “Three-wide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educational work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ore connota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ree-wid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arnestly grasp its profound meaning, and strengthen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own educatio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three-wide education”, and then def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educati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ree-wide education”; structural reform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高校教育教育管理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