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元素融入“毒理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2023-07-10 21:02陈丽萍钟霞丽王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8期
关键词:毒理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陈丽萍 钟霞丽 王庆

[摘 要]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是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在高校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卫生毒理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与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的多种工作密切关联。基于“毒理学基础”,运用案例导入法有机整合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提出毒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与整合的策略,旨在在毒理学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赢,培育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毒理学;案例导入;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中山大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1000-12220011)

[作者简介] 陈丽萍(1983—),女,云南宣威人,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毒理学研究;钟霞丽(1987—),女,湖南益阳人,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毒理学研究;王 庆(1979—),男,广东广州人,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毒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8-0137-04 [收稿日期] 2022-06-23

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1]。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以课程为载体、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教育渗透、贯穿教育与课堂的全过程[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卫生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外源有害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和生物学机制,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的多种工作密切关联。本文基于“毒理学基础”,采用案例导入法,尝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提出有机整合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旨在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赢,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一、“卫生毒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的责任应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然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以专业知识教授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节”现象[4]。立德树人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端正人生态度,实现全方位育人。此外,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因此,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等元素,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无论是从事日常工作还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能够做到专注精准、临危不惧,具备合格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二、思政元素融入“卫生毒理学”教学的策略

笔者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通过对课程内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将思政元素与毒理学基础知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1.专业认同感。专业认同是学生在熟悉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产生的情感接纳与认同。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获得感以及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热爱[5]。以毒理学一词的起源开篇,通过介绍历史名人毒理学之父、“神农尝百草”、武侠小说中的毒物文化等内容,向学生展现毒理学发展的历史画卷和文化背景。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毒理学的渊源,加深对毒理学的了解和认同。在介绍毒理学家的作用时,可结合网络事件“牛奶致癌”“普洱茶致癌”“轉基因食品导致不育”等,引导学生利用毒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辨别真相和谣言。介绍毒理学家的工作范畴时,通过列举实际工作例子,展示毒理学家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保护人民健康、破除谣言、解除民众恐慌的专业魅力;展示管理毒理学工作的专业性与重要性,鼓励学生打牢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成就感。

2.爱国教育。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上。科研人员的命运与科学事业的发展都和祖国命运密切关联,因此科技必须服务于祖国。专业课程需要有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章节,可以介绍“日本化学武器遗害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中国留下了大量的生化武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的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对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情况进行调查取证。中方根据不完全调查和资料记载,认为尚未处理的日本遗弃化学弹近200万枚,各类毒剂100多吨。然而,日本始终未向中国提供关于残留化学武器的具体信息,这些遗留的化学武器对于中国人如同悬顶之剑。1950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一起日遗化学武器伤人事件;1958年8月,山西太原兴安化学材料厂39名工人挖掘废铁时发生了严重的“路易氏气”中毒事件。通过案例导入,学生能自觉地将专业知识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感知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授《发育毒理学和毒作用影响因素》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入“橙剂”事件。60多年前,美军在越南土地上喷洒了数千万升化学毒剂,因使用带橙色条纹的容器而获名“橙剂”。“橙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微量的二英杂质,二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致畸性和致癌性。“橙剂”的使用,不仅严重伤害了越战美军士兵的健康,还造成50多万“橙剂婴儿”的出生,200余万名孩子饱受病痛折磨[6]。这可作为化学物有微量杂质就可能会产生严重毒效应的典型案例,训诫学生参加科研工作时要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时至今日,不管是美国国防部还是“橙剂”制造商孟山都,都不承认“橙剂”事件与他们有关,甚至孟山都提供的相关报告让越南受害者无法打赢官司获得赔偿。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要告诫学生弱国无外交,唯有国家强盛才可以获得“公平”,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

3.激发想象创造力,理解科学精神。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在《纳米材料毒理学》章节介绍纳米材料的莲花效应时,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作引,指出莲花虽然生长在池塘淤泥中,但莲花和荷叶却“出淤泥而不染”,是大自然利用纳米科技达到自身洁净的最好例子。1990年年初,科学家发现荷叶表面具有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量级的超微结构。这些自然现象给予了科学家无限的想象与创意,模仿荷叶的自洁功能,把纳米材料应用到防水布、防尘衣服等的制造中[7]。此外,还可介绍我国古代的墨汁、铜镜中的纳米材料,以及越王剑千年不腐的故事,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将科技创新理念融入教学。

因具有镇静催眠效果,还能明显缓解妊娠反应,沙利度胺于1957年在欧洲上市,用于治疗失眠和早孕呕吐,此后迅速进入日本、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市场,被药厂宣称为“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随着1.2万名海豹肢畸形婴儿的出生,沙利度胺也被钉到“耻辱柱”上,并很快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然而,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却没有止步。1965年,沙利度胺再次逆袭。以色列一名医生发现,沙利度胺对麻风病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治疗效果。1998年,沙利度胺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麻风结节性红斑的治疗,宣告了沙利度胺的正式回归。1991年,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1994年,又发现其可抑制血管新生,从而具有抗肿瘤作用。1998年,沙利度胺被批准用于恶性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通过介绍沙利度胺的“前世今生”,学生领略到科学精神的魅力。“反应停”的悲剧源于人类对手性分子的认知缺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开展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畏生命的科学素养。教师还可介绍相关前沿成果,如2020年我国林国强、周其林等科学家在手性药物的合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科学家迎难而上、勇于探索、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还要让学生了解新的科技前沿,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时代紧迫感与责任感。

4.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指对工作是否执着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专业精神的培养关系到个人、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反应停”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事件。1960年,美国加州的一个制药公司梅里尔集团向FDA提交“反应停”的上市销售申请书,由刚到FDA就职的弗朗西斯·凯思琳·奥尔德姆·凯尔西负责。当时美国对于已使用多年的药物的上市申请通常是走走过场,很快会获批。然而,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良好的催眠功效,但对哺乳动物的效果不明显,这促使她开始思考这个药物具有的物种差异。这个药的安全性评价数据基本来源于动物实验,那推导到人是否适用呢?凯尔西查阅资料后发现,有研究人员报道了该药有诱发神经炎的副作用,她据此懷疑药物对孕妇可能有副作用,甚至会损害胎儿。梅里尔公司又提供了有关数据,表明药物对妊娠大鼠和胎儿没有影响,同时也在美国开展了“反应停”的大规模试验。凯尔西认为,支持该药物对孕妇的安全性证据不足,反而认为“反应停”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她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强大压力,坚持不通过申请。1961年,《柳叶刀》杂志报道服用“反应停”后,2万名海豹畸形儿出生,而美国试药的孕妇中生下了17个畸形儿。各国陆续强制从市场上撤回“反应停”,梅里尔公司也撤回了申请。凯尔西凭借其敬业精神,成功阻止了一场公共卫生悲剧,并促成1962年药品修正案的通过。该法案从根本上改变了药品管理方式。1962年8月,肯尼迪总统授予凯尔西“杰出联邦公务员总统奖”,表彰她以一人之力规避成千上万的畸形婴儿出生。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这种专业而严谨的工作态度,明确岗位职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5.哲学思辨。毒理学是一门科学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哲学艺术,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哲学原理。比如,当介绍剂量的基本概念时,可以设置“毒鼠强一定有毒,水是绝对安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药物与毒物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剂量将它们分为药物和毒物,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点在讲到剂量-效应关系曲线——S形曲线时可以充分体现。化学物达到阈剂量后才能产生毒效应,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毒效应会随剂量增加而增强[8]。在这一过程中,毒效应从无到有(达到阈剂量)是量变到质变的第一次飞跃,从弱到强则是量变的具体体现。

新生事物是一把双刃剑。比如纳米材料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有风险。在2003年美国化学大会上,有报告说:把大鼠放在含有粒径20 nm特氟龙塑料颗粒的空气中15分钟,大多数鼠在4小时内发生死亡,而暴露在含120 nm特氟龙塑料空气中的大鼠则安然无恙。美国宇航局太空中心的研究团队向小鼠的肺部喷洒含有碳纳米管的溶液,发现碳纳米管会进入小鼠肺泡,并形成肉芽瘤,这提示纳米技术的发展必须受到人性的制约,在制约中获得健康发展[9]。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是否要谈纳米色变,因噎废食呢”的问题,然后用实际研究成果展示通过对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可以改变纳米药物的体内分布、毒性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驾驭纳米科技,造福人类。事物都有对立面,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利因素和条件,应积极面对,勇于挑战,把不利扭转为有利。此外,深入、全面地认识化学物,不因其害而弃用,不因其利而滥用,要告诉学生用专业知识指导人们科学地利用科学成果,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总之,在毒理学教学中融入哲学思辨元素,可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

6.环境保护意识。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10]。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生存的保障。在《内分泌毒理学》章节,教师可以介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相关案例,比如六六六和DDT的兴衰史,借《寂静的春天》指出人类因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而导致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还可介绍“马斯河谷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等,让学生了解目前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点。教学《呼吸毒理学》章节时,教师可通过大型公益调查和APEC蓝作引,介绍我国的环保政策和环境治理成效,提问“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健康之间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污染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观与社会责任意识。此外,可结合当下“双碳”话题,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以及各国对碳排放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体会大国担当。

結语

随着毒理学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毒理学在社会决策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毒理学家的责任也越来越大,面临的社会、伦理、法治和专业问题也日益复杂。因此,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须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毒理学专业课教学中,通过对毒理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发掘和提炼思政元素,以案例讨论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政治素养。同时,教师还应摸索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分析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和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琳,杨洋,王冬雪,等.“药物毒理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08-109.

[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邓婵娟.课程思政:高校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8-9.

[5]李玉莲,吕筠,沈艳辉,等.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2):1545-1549.

[6]阮仲仁,陆忠山.救助二噁英、橙剂的受害者:当前越南社会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J].东南亚纵横,2002(12):39-41.

[7]向静,王宏,朱恂,等.荷叶表面的复刻及微纳结构对疏水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9,70(9):3545-3552.

[8]孙志伟.毒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8-22.

[9]冯辰昀,李旭东,郑妤婕,等.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22,52(1):15-22.

[10]建设美丽中国 跟总书记一起“做种树者”[EB/OL](2019-04-09)[2022-06-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328537736716018&wfr=spider&for=pc.

Reflections 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oxicology Teaching: Taking Case-introduction Method as an Example

CHEN Li-ping, ZHONG Xia-li, WANG Q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0,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form, but there is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Toxic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preventive medicin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work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health. Here, based on toxicology foundation, case introduc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eaching content, the strategy underlying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oxicology course was put forward, which aims to achieve win-win result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leading in the process of toxicology teaching, cultivate public health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oxicology; case introduction; 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欢
毒理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PM2.5毒理学实验染毒方法及毒理学效应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火灾毒理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新药开发中的药物毒理学与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