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好教研”路网开拓美好教育境界

2023-07-10 05:56龚大晖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视导江岸区教研员

龚大晖

在“美好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武汉市江岸区以建设“美好课程、美好课堂、美好教师”为抓手,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领路”,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机制建构“铺路”,用建设有效的教科研途径“通路”,探索、打造了多路并进、路路相通的“美好教研”路网,有力推动了区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利用区域红色资源,促进“思政元素”的全课程有机融入

江岸区曾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是中共中央武汉旧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所在地。自1861年汉口开埠起,先后有英、俄、法、美、德、日等20国在此设立领事馆。作为“二七大罢工”事件的发源地,江岸区拥有许多“红色文化”旧址。

江岸区在教研工作中注重开发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重要必修内容,开展了“政治学科同上一节思政课评比”“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论文评比”“思政元素入课评比”“作业设计思政元素入题评比”等四项评比活动,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学习的有机统一。

构建“双优资源库”,确保优秀教研人才与优质课程的充分供给

构建“教研智库”。江岸区聘请课程专家、教学专家、命题专家等组建学科特聘专家团队,从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入职三年的青年教师中选聘特约教研员,建立了由特聘专家、专职教研员、特约教研员组成并形成不同学科系列的“教研智库”,搭建了“从一人领头教研转向多人联合教研”的新型教研模式。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美好教育理念的区域教研智库建设研究”为抓手,探索了一种“培养更优秀教师”的新型教研模式,打通了“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员”动态任职通道,建立了教研员队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盘活了全区专业指导资源,提升了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建“课程资源库”。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资源平台,开发区域教科平台,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教研的正常运转。创建了“优秀教学设计”资源库、“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库、“优秀试题”资源库、“优秀示范课例”资源库、“优秀教研活动”资源库、“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资源库,使“课程资源库”成为教师远程的“学习圈”、教师交流的“朋友圈”、教学资源的“共享圈”、教研活动的“工作圈”、校长互動的“论坛圈”、校级联动的“指挥圈”。借助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推送各类课程学习的相关信息,以无障碍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聚焦“新两考”,推动课程、课堂、评价的多重变革

一校一策,制定教研课程体系。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出发,江岸区的教学研究逐渐到达“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新高度。在聚焦学校实际,推行“课程+重构”的校本教研课程体系的实践过程中,一批富有特色的教研模式脱颖而出。如:武汉市第二中学的“卓越课程体系”教研,汉铁高中的“绿色教育体系课程”教研,武汉市育才高中的“育才体系课程”教研,武汉市实验学校的“融·育体系课程”教研,武汉市七一中学的“生态课程体系”教研,解放中学的“解放课程体系”教研,等等,实现了以管理带科研、以服务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的“特色教研”之路。

依据课标,巩固课堂育人阵地。江岸区在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布后,通过专家解读、资料汇编、个人学习、体会辑录、教师论坛、教学实践六个环节的教研,努力打造“美好课堂”,不断巩固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开展基于美好教育理念的美好课堂教学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制定调查问卷,从收到的有效答卷中发现问题,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代表开展《课堂评价表》与《教学视导评价表》的修订研讨活动,在不断的实践改进和完善中,制定并发布了《“美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解决深度教学中的困惑,出台了《作业设计指导意见》《语文素养提升专项计划》,创建了区域教研的“特色名片”。

研究命题,关注学科素养评价。教研人员“走出去,请进来,大手拉小手,讲体会,谈心得”,深入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等。在学科质量方面,江岸区建立了试题命制专家库,制定了试卷命题、审题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机制,要求试题的考核目标应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价值导向一致,试题中准确定位“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四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构建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为导向的命题框架,促进考、教、学的协调与统一。

立足“新常规”,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深度视导,凸显“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江岸区教育局下校视导采取“联合视导”和“专项视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紧密型”“竞争型”“融合型”的学区联动教研机制,将之作为“视导新常规”。每学年度上学期联合视导,实施单学科教学目标融“五育”、跨学科教学路径融“五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下学期专项视导,保证教研、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向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高度一致。

教研引领,倾力高层次人才培养。落实教研员“五个一”工程,即一月一节示范课,一学期一次高质量学科领域区级及以上的研究报告,一学期一次区级及以上的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学年一篇学术期刊发表或市级及以上获奖的学术论文,一学年至少完成两名拔尖学生的学科辅导任务。江岸区基于不同的学段,搭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平台、“强基计划”平台、“英才计划”平台,以高质量教研成果为教学资源,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培养了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的青少年。

【本文系湖北省“十四五”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美好教育理念的区域教研智库研究”(课题编号:2021JA128)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视导江岸区教研员
以视促行,以导提质
——幼儿园内部视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中小衔接阶段少先队员组织适应调查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小学与二十一中学试点项目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得了近视眼的小兔
武汉市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调查研究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魅力江城 满满真情的民族大家园——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掠影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