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2023-07-10 05:56闻小宝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头雁专业学校

闻小宝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英才小学于2016年9月建成开学。五年来,教师由33位增加到178位,教师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工作经验不满3年的教师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70%,教师平均年龄仅30岁。青年教师经验少,教学能力不足,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巨大的挑战。2020年底,学校启动“英雁工程”,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引领教师勤练内功,搭建人才成长梯队。

研究内容

(一)实施“英雁工程”,突出因师施训

学校以“英雁工程”为驱动,在师资队伍内部形成“头雁、成雁、青雁、雏雁”四级人才划分,从培养目标和培养阶段两个维度设计“英才雁阵”三级梯队结构。

梯队中的每位教师通过SWOT分析法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从S(优势)、W(劣势)、O(机遇)、T(挑战)四个维度进行自我分析,确定个人整体发展目标,并按年分解目标,制定行动措施,每年定期监控目标达成情况。

在“英雁工程”的整体构架下,学校因师施训,按照教师成长规律,为不同“雁阵”的教师确定发展周期(第一、二梯队教师每五年一个发展周期,第三梯队教师每三年一个发展周期),并开展各梯队系列化培训,促进第一梯队“头雁”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向研究型发展,引领学校的教学创新;培养第二梯队“成雁”教师(入校5年以上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向实践型发展,形成教学特色;帮助第三梯队“雏雁”教师(新入职教师)站稳讲台、“青雁”教师(入校1年以上,5年以下教师)站好讲台。学校通过英才雁阵培训机制,给“雏雁”赋能、让“成雁”集群、使“头雁”致远。

(二)立足“三课”,突出专业发展

立足课题,提升教师研究力。一是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基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挑战,以“英雁工程”为驱动,开展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明晰“英雁工程”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及基本特征,在行动研究中探索构建小学教师“英雁工程”项目体系,探寻教师梯队系列化、持续性的成长机制,推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优化。

二是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坚持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小学劳动教育中‘服务性劳动+教学策略研究”“区域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等各级课题研究,推动教学变革,促使研究团队专业发展。

三是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学校指导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从“因材教育”理念出发,从教育教学的不同视角进行课题研究,如“启智策略研究”“毕业生学业情绪辅导策略研究”“数学草稿本使用问题与对策研究”等,通过个人小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问题,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立足课堂,提升教师教学力。一是抓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着手构建符合英才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五个教研团队历时两年,从建模到研模,从用模到修模,初步构建了“因材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建成后,校本研修活动即围绕模式研究展开,让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研修任务,通过教学实践验模,用模式指导教学实践。

二是落实“英才有约”听评课。“雏雁”“青雁”上课,“成雁”教师个别辅导;“成雁”教师上课,“头雁”教师个别辅导。听评课活动中,不同层级老师听课目标略有不同:“雏雁”教师听教学流程加三语设计(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青雁”“成雁”教师听教学流程加课堂生成,“头雁”听教学流程加教学技术。在评课中,教师反馈集备达成情况,反馈教学改进措施。通过备、上、听、评活动,充分发挥“雁阵梯队”课堂指导作用。

三是搭建课堂教学比武平台。为提升教师教学力,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综合素质大赛:“雏雁”教师参加达标课比赛,其他教师参加“英才鸿雁”优质课竞赛,大批优秀教师从比赛中脱颖而出,学校不断为他们争取在区级乃至市级平台展示的机会。

立足课程,提升教师学习力。一是以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为引领。在充分调研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学校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英雁课程”。该课程体系包括个性课程和通识课程,旨在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维度,在设计上更侧重于个性化和实践性,引导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场景中学习、实践、反思,具体见下图。

二是以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为推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全体专任教师参与线上整合课程开发。学校已经开发出五大系列校本課程(德才、智才、砺才、艺才、创才),共1800余节。其中,生态课程团队开发的线上慕课课程“生态‘英我而美”“垃圾分类”,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武汉市“优质课程奖”,并多次在市、区交流。劳动课程在全国“2020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论坛”做专项汇报。

(三)成长导师制,突出层级联动

基于“英才雁阵”,形成三级导师层级联动机制。根据“头雁”“成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需求,聘请专家给“头雁”“成雁”教师指导,提升“头雁”“成雁”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头雁”“成雁”教师辐射引领作用,“头雁”“成雁”教师给“青雁”“雏雁”教师授课,不仅提高了“雏雁”“青雁”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促进了“成雁”“头雁”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根据实际,学校将第三梯队的成长作为现阶段侧重点,每学年学校采取“1+N”方式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建立师徒成长档案,开展“三走进”活动:师傅走进徒弟生活,引导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走进徒弟课堂,教导其开展班级授课;走进徒弟班级,指导其开展班级管理和家校沟通。“头雁”“成雁”教师在年组定期开展上示范课、听评课、教研辅导、撰写教育故事、交流分享等活动,帮助“青雁”“雏雁”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提升。

研究成果

(一)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体系

通过五年的实践研究,学校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师培养系统,将教师个体、教师团队、文化制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股力量,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蓝图。其中文化制度是主体,教师个体、教师团队是两翼,一主两翼,振翅而飞。

目标导向的自主化提升。在明确的成长目标、明晰的晋升通道的引导下,教师的自主意识被有力激发,教师在专业成长之路上逐步自立、自为、自律,告别专业发展“身不由己”的历史,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主动反思、主动突破的氛围。

引领助推的团队化协助。着眼“研训一体”,积极发挥团队的作用。以校本课程开发、创建高效课堂、各类课题研究为抓手,灵活多样地开展主题式、专题式教育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发现自身专业发展优势区域,挖掘基于兴趣与适切禀赋的研究潜力。借助团队的合力,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意识,形成专业态度,丰富专业知识,锻造专业技能,具备专业品质。

文化护航的制度化提升。凸显师训文化强大的黏合力、创造力。“共担荣辱,共同进步”的师徒结对文化、“不论资历,只看才情”的英才选拔文化、“平台共享,团队齐进”的人才培养文化等,构建惠及全体一线教师的育培模式及提升平台,以“进步即优秀”的管理理念考量教师业绩,激发教师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二)推动了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幅提升。五年来,通过落实系列师训活动,调用各类平台助推,充实备课组、教研组的研修力量,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大幅提高。“青雁”“雏雁”教师不仅能站稳讲台,还能较好完成班主任工作,在学校面向兄弟学校、家长代表的开放日活动中,承担接待课等任务。“成雁”教师在钻研教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与日俱增,担纲学校大型教学展示活动的设计、组织、呈现等任务,备受好评;承担区级教材教法报告、区级研究课展示课等活动,参加市、区级教学论文、课例、案例等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在区级班主任论坛等活动中,向全区各校介绍自己的带班经验。“头雁”教师在全国优质课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在湖北省“好课堂”优质课竞赛中,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并现场展示;多人次在武汉市教科院组织的学科优质课竞赛中勇夺一等奖,并在全市现场展示;“头雁”教师集群而动,参加省优秀课例、优秀论文、作业设计、教学案例等评比都能摘金夺银。部分“头雁”教师被聘为国培教师,参与华中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实施,为外省市优秀教师授课;部分“头雁”教师被聘为省教科院支农送课教师,远赴湖北利川、山西晋城等地送课和作报告。

学校青年教师队伍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工作热情高、发展潜力大的团队。其中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连续三年被评为汉阳区“优秀备课组”,“耿汉萍名师工作室”“汤金梅名师工作室”等校级研究团队,不仅承担学校研究任务,还承接省市教研活动,频繁为省市教研输送课例和学科研究成果。2022年,教师团队参加区语数英教师团队赛,均获得区一等奖。

形成了强劲的科研势头。近四年来,学校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以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教学与研究双促进的系列活动,实现教科研蓬勃发展。在“十三五”课题研究周期中,学校科研课题立项数及获奖数持续增长,论文发表(交流)或獲奖的青年教师人次连年攀升。2022年,学校4项市级课题、17项区级课题、31项校级课题成功立项,6项区级课题、26项校级课题获奖,31%的青年教师论文发表(交流)或获奖。

优化了高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数年如一日,推进“雁阵”工程向纵深发展,用课程开发、课堂磨砺、科研提升三步“本手”,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及信心。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各类名师团队成员的选拔,在高级职称及各类工作室成员的选拔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23年统计的汉阳区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推选中,学校多位教师入围,入围数在区新建校(建校六年之内含六年)中位居第一。同时,学校人事岗位根据“优进劣退”的原则进行了调整,业务骨干晋升学校中层的比例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三)提升了学生满意教学效果好的办学品质

提高了教学的满意指数。近几年学校学生的评教结果显示,所有青年教师学生满意率均在85%以上,近三分之一青年教师学生满意率达96%以上。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家校沟通能力、课后辅导能力等赢得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有力激发,学生社团参与率不断提升、区域阶段性调研考试站稳“A”类。

获得了专家的积极肯定。近两年来,市、区教研室多次来学校开展常规性调研及专题性观摩研讨活动。常规性调研现场听课,“A”类课占比100%;青年教师王嘉楠等执教面向全市的观摩课,受到市教研室专家高度肯定;语文作业研究团队代表武汉市参加湖北省作业设计大赛;汤金梅等老师承接武汉市小学语文暑假作业开发;武汉市劳动课程用书在英才小学面向社会发布;多名老师承接区“快乐读书吧”“阅读”课例展示课……

打造了优质的教育品牌。课堂方面,学校不断升级“因材课堂”教学模式,把模式研究推进到学科化、课型化、课时化层面,为青年教师熟悉课堂流程、优化课堂结构提供了保证;开发的师训课程——“英雁课程”,多次被兄弟学校作为母版课程借走升级;开发的校本课程——线上慕课课程多次成为市区各校学习借鉴的典范。英才学子也屡获殊荣,2022年6月,在区本劳动实践活动手册发布会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及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为学校被授予“汉阳区生态小先生”称号的学生颁发证书;学校武汉国际楚才作文竞赛获奖人数屡创新高。

专业成就发展,服务造就品牌。学校将继续营造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持续推进“英雁工程”,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为汉阳区“品质教育”的名片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头雁专业学校
头雁
头雁之歌
吴效科:担起头雁的责任
抢飞的“头雁”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