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应用

2023-07-10 02:52阳红秀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学困生分层中职

阳红秀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以这些因素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每一组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把学生根据其学科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分配到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课业学习,把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后发展区,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一定的发展,都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中职阶段所有学科中,数学的教学难度较大,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学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的个性化差异也对教学结果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将难以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展开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此,笔者就分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应用予以探讨。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从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优等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潜力极大。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中等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困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是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怕吃苦,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

二、教学目标隐性分层

在分层教学时,需要对于教学目标有合理的分层设置,这也是隐性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前要对于这部分知识点有透彻的分析,要确定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并且要确立合适的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要能够正确预期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难度与障碍,并且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收获。值得注意的是,隐性分层与传统的分层教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隐性分层教学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要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要灵活地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集合的运算》这一节时,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可以有一个分层设计。对C层次的学困生而言,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如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掌握并集、交集、补集的符号表示和图形表示等;B层次的中等生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引例的观察、比较、分析,探究并集、交集、补集三种运算所含元素的特征,掌握图形的直观性及符号运算名称的会意性;A层次的优等生要引导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学困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非常牢固,并且学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尝试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学习。

三、分层设计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探究活动的应用,对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分层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将新知识分成不同的知识点,并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展开问题的探究。首先,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正确看待这种差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加以引导、适时总结,带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而展开分层次教学。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制定的学习要求要以学生的不同层次为依据,同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析和讲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集合的概念》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分层教学。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于集合的含义透彻掌握,再把集合与元素间的对应关系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够记清专用记号与常用的数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集合元素的无序性、互异性和确定性,这样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加顺畅。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集合的表示与含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课后作业层次化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及时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作业,并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A层次的优等生做应用实践型作业,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地运用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潜力;B层次的中等生做简单变式型作业,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例题的简单变式,使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C层次的学困生做模仿型作业,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模仿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中职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和提高,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创新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分层中职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