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3-07-10 09:10刘红方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云班课混合式教学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说浙江;云班课

中图法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革。以网络教学APP为平台和载体,深度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变革,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也成为众多院校和学科的选择之一。本文基于蓝墨云班课,积极开展和探索“课说浙江”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1教学模式的改革

1.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采取PPT加板书的教学方式,经常出现“填鸭式”“满堂灌”等现象,教学呈现单向输出的特点,较少兼顾学生的听课需求和感受。其次,在上述教学模式下,基于教学内容的师生互动较少。最后,教学内容过多、信息量短期输出过大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未能达到教学活动的初衷。采取不正确教学方式和方法,往往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进一步降低教学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1.2网络教学APP的优势

网络教学APP一般基于移动终端和云服务平台,使用者利用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开展、组织课堂教学。

主流的网络教学APP -般都具备如下功能。

(1)课程资源的上传与分享。教学者可以利用APP上传类教学资源,包括并且不限于文档、视频、图文等。学生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并登录APP,就可以被定向推送相关资源。相关软件教师端还可以实时查询学生端相关行为数据,形成数据统计,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提高资源收集和使用的靶向性。

(2)高效的教学互动。一般来说,除提供资源上传与发布等功能,使用者还可以利用APP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类教学活动,非常便于师生之间开展即时、高效的教学互动。例如,蓝墨云班课提供了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举手抢答等在线互动的活动方式,不但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也能为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激励与评价。网络教学APP一般均具备云盘功能,对教学行为进行实时记录,这也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激励,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增减“经验值”的方式,有效激勵学生的学习行为,前者也可以在对应平台上查看相关学习记录,便于开展过程性管理。

综上所述,使用网络教学APP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师生以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新体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其学习行为更具个性化和主动性色彩,有利于学生个人知识的获取和成长成才。

2“课说浙江”课程教学

2.1课程重要性

“课说浙江”是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行动专项课程,也是宣传浙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选择性必修课程。通过“课说浙江”课程关于浙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认识浙江,积极投身于浙江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2课程的任务与目的

“课说浙江”课程设有5个专题,即“富裕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幸福浙江、美丽浙江”,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浙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中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浙江在全国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对浙江的认同感。

2.3考核形式

“课说浙江”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采取云班课,以“签到、资源学习、头脑风暴、问题讨论”等成绩为依据,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授课适当调整活动成绩占比。

3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3.1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任课教师通过“云班课”APP教师端上传并发布相应的课程资料(包含文档资料和视频资料),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布置要求,结合教材、充分利用云班课资源库的学习资源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双方也可以在平台讨论区就学习产生的疑惑进行交流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尝试自主解答,其学习行为更具自主性。教师则通过这一过程,为提升教学效果,可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

3.2课中授课讨论

教师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进行章节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讲解。教师侧重问题的厘清与解决,学生则带着问题倾听,与此同时,二者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上的互动。互动的方式选择可以是多样化的,包括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举手抢答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启发式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探讨的积极性。在课程章节完成讲授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云班课”APP提供的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检验本章节授课效果,并且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

3.3课后复习反馈

课后,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教学任务(包括测试及问答),并按照要求提交自己的解答。教师则直接在教师端进行批改并适当给予点评。当然,教师提出的课后问题应当是具体的,要求是明确的,充分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思考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云班课”APP后台数据进行信息归集与分析,以及进行相关章节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还可以利用“云班课”APP的平台空间,一对一地进行专门辅导解答,可以根据班级绝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对总体教学进度安排进行对应的优化及调整。

4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与不足

4.1问卷调查结果

“蓝墨云班课”作为在线教学APP,其出现可以说是应大势之所趋,贴合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整个应用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共享性更加突出,教师的教学过程互动的占比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行为趋向主动,方式愈加多元。为了更加直观地掌握基于“云班课”APP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效,笔者采取问卷方式,调查了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2021级的125名学生,以2021—2022第二学期的“课说浙江”为实验课程,进行调查研究。总共发放125份问卷,收回12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较快地学习和掌握“云班课”APP用于课程学习,只有2%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无法适应“云班课”APP的学习方式,由于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普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和网络资源,因此在“云班课”APP的使用上受阻不多;72.5%的受调查学生表示自己在云班课模式下对“课说浙江”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知识教育区别不大,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很难受到激发:92.5%的受调查学生表示“云班课”APP的资源库便于他们课前开展自学、课后复习,当然主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知识的盲区进行筛选学习;62.5%的受调查学生表示通过使用“云班课”APP,他们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所增加,总体的课堂参与度提升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云班课”APP構建了讨论空间和平台,让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摆脱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变得更加便利;75%的受调查学生反馈“云班课”APP的学习反馈系统对于“课说浙江”课程学习有帮助,如日常开展的小测验,检验了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也帮助他们找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方便其弥补及提高:80%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在使用“云班课”APP后,课外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来说,学生只需要课堂听讲、简单互动,课外完成少量作业,反之,使用“云班课”APP时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65%的受调查学生还是表示愿意继续使用“云班课”APP进行学习,原因主要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增强,获得感更加强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4.2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云班课”APP,教师摒弃了以往大量文字信息的单向输出模式,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环境构建新的学习空间,并且针对性地提供各类文档和视频类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各章节的预习和复习。此外,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这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以往传统教学问答式的拘束感,如“云班课”APP提供的头脑风暴和轻直播讨论等活动,各班级整体参与度均达到95%以上,有效参与基本也在70%以上,提升了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2)推动交流,激发创新思路。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是把注重以“教师讲授了什么”转变为注重“学生掌握了什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由单纯的知识内容的掌握,转向个人思考能力和基本素养的提升。突破了固定时间和物理空间的约束,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讨论空间,便于师生随时随地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思维火花的碰撞,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3)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按照教材按部就班讲述教学内容,尽管如此,学生却因没有主动参与其中,最后形成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不成体系。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在传统面对面教学的基础上,融合利用网络教学的种种优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设了更多的桥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理论和案例的通盘学习,对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4)方便教师进行相对客观的教学评价。过去,教师多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更多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情况,如上线次数、各类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考虑了线下课堂的签到率、发言情况;考虑了学生的课前作业、课后作业以及测验情况。“云班课”APP提供了大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选择,更加强调过程性考核,整体评价也较为客观,更具多样性,更加科学合理。

4.3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难点

(1)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相关学校必须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环境、更加匹配的设备设施,避免在线网络教学APP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2)对于教师的各项要求较高。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教龄较长的教师,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云班课”APP等新生事物,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精力去摸索和研究。如果相关教师仅仅在表面上应付,最后会适得其反。

(3)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混合式教学下,学生要有更高的自觉性,要自发进行自习、预习和复习,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出于功利化考虑,很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停留在表面,未加深入。

4.4相关改进建议

在学校层面,要加大投入力度,配置更多资源,确保基础设施设备到位,为开展相关教学任务打造良好的环境。在教师层面,要加强学习,一是提高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掌握程度,二是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融合应用程度。在学生层面,要培养使用习惯。更多地鼓励在校学生使用“云班课”APP等工具进行课程的预习、学习和复习,教师通过考核评价等方式更多给予正向激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

刘红方(1985—),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恩政教育、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云班课混合式教学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云班课环境下的职业学校课堂学习研究
以“swot”分析视角下探析移动设备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