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BIM应用技术”与“1+X”BIM证书课证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11 16:40孙益星张丽珍李子彬
科技风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证书融合改革

孙益星 张丽珍 李子彬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专业选修课形式开设BIM相关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偏向BIM软件操作技能培养、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足、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通过“三教”改革的研究,重构课程内容,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企业专家,推动BIM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评方式,探索与实践“1+X”BIM证书与“BIM应用技术”课证融合,构建完善基于“1+X”BIM证书技能点的“BIM应用技术”课程,强化岗位职业技术技能训练。

关键词:三教改革;“1+X”BIM证书制度;考评方式

1 课证融合的实施背景

1.1 建筑行业对“1+X”BIM证书的人才需求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文件提出要有效地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成为首批等级证书,住建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末,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一级施工企业应将BIM技术进行应用,在重庆市发布开展2020年度BIM技术应用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重庆市范围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運维等阶段应用BIM技术[1]。

目前,国内有建筑类企业专设BIM管理部门。建设项目在招标及施工过程中,有相当一批明确要求将BIM技术应用到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类企业对BIM岗位需求最多的是BIM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在BIM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BIM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BIM教学的教师能力不满足“1+X”BIM证书的考评工作、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评手段陈旧等,培养的学生不满足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2]。

1.2 “三教”改革背景下“BIM应用技术”与“1+X”BIM证书课证融合拟解决的问题

国内建筑类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缺口是非常大的,其中主要的同时也是就业岗位最多的就是BIM专业应用型人才。在整个BIM人才结构中,BIM专业应用型人才基数最大、覆盖面最广,最终体现BIM工程建设价值的需求也最大,也将是高校BIM人才培养的重点。但目前很多课程缺乏政策、资金的保障,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企业教师上课、教师和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机制,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学生培养程度的评价反馈机制,所以实践性教学改革需要深化。

1.2.1 课程内容和“1+X”BIM证书考核大纲不对应,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BIM应用技术”课程定位为专业课,课程缺少企业优质案例资源,课程局限于建模,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足,课程内容难以全面覆盖“1+X”BIM证书考试知识点。

1.2.2 BIM教学的教师能力不满足“1+X”BIM证书的考评工作

一般学校BIM课程的教师都没有BIM工程实践经验,通过有限时间的培训或自学,BIM教学的教师能力不满足“1+X”BIM证书的考评工作,“1+X”BIM证书的考评工作既要掌握BIM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答题和得分技巧,兼具两个方面才能做好考评工作,这个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梳理历年真题[3]。

1.2.3 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BIM应用技术”课程只要培养学生BIM建模的能力,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涉及的技能点较多,课程连续性强,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刚开始的学习难度较大,会造成学生产生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学生容易产生为难情绪,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学生学习效果差[4]。

1.2.4 考评方式未体现新的职业技能要求

新的职业技能要求是综合体现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目前BIM课程的考评方式比较传统,考核的时间和内容比较局限,学生为了学分而进行学习备考,考评方式未体现新的职业技能要求。

1.3 “三教”改革背景下“BIM应用技术”与“1+X”BIM证书课证融合的意义

通过行业、企业、院校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明确就业岗位需要知识和技能关键点,对接“1+X”BIM证书,找到岗位、证书技能点和课程内容间的融合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符合岗位和“1+X”BIM证书的课程标准,通过“三教”改革,重构教学内容,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企业专家,推动BIM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1+X”BIM证书与“BIM应用技术”课程融合。深化“三教改革”,结合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课证融通,突出课程建设,对接企业的项目实际案例,持续加深学生学习的意义[3]。

2 做法成效

2.1 “三教”改革背景下“BIM应用技术”与“1+X”BIM证书课证融合的探索

2.1.1 重构课程内容,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制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项目课程+团队建设活动”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联合开发优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对接企业项目案例,每章节对接企业的1~2项目实际案例,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材内容,将知识点与项目案例交叉结合,通过项目导向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熟练掌握BIM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4]。

2.1.2 引入企业专家,推动BIM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建设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教师以学徒身份带着课程改革任务参与企业职工培训、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实践活动,融合企业真实案例,同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与企业专家共同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项目,并考取相关认证证书,全面系统增强专业教师的BIM教学应用能力、BIM项目实操能力和实践经验。邀请企业顾问开设讲座并开展培训,从而激发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共建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专业BIM师资队伍。

2.1.3 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校企共同设计实施方案,培养质量监控标准,实践教师标准,聘请企业行业优秀人才授课,学生定期到企业学习培训,在企业实践应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企业教师最好带2~5个学生,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提升校企合作的企业档次,增加校企合作深度,邀请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提高实训基地使用率。革新教学理念,配合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施“工学交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学习小组,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法,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指导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1.4 创新考评方式

组建由校企双导师组成的考核评价团队,构建多元化、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实施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方案,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考核,创新考评手段,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对每学年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认可的星级建筑BIM员岗位认证制度,便于核心能力的考核,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57]。

2.2 “三教”改革背景下“BIM应用技术”与“1+X”BIM证书课证融合的工作成效

2.2.1 成功建设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实训中心

學院大力支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2021年学院投入240万元用来建设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实训中心,中心占地面积接近180平方米,实训中心安装Revit、中望制图、BIM土建安装算量、BIM场布、广联达BIM5D等BIM相关软件,具备设备和管理方向的BIM中级证书考试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基于岗位能力开发出了相应的实训项目,能够进行建筑结构建模、BIM的算量及计价、设备和建筑的碰撞检查、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BIM综合应用与管理、BIM的施工现场管理BIM的竣工交付等多个实训项目。

2.2.2 成功举办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实训中心建设完成后,实训中心成功举办了BIM中级证书考试,50名学生参加了考试,证书通过率高达90%。

2.2.3 师资队伍建设有成效

聘请广联达公司导师团队进行师资团队的针对性培训,增强专业教师对BIM技术的了解、BIM教学应用能力及BIM项目实操能力,并考取“1+X”BIM相关证书,提升BIM证书培训师资力量,助力学生“1+X”BIM证书的过关率。

依托课程改革和BIM实训中心平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功申请了1项重庆市级教改课题、1项横向课题、1项校级课题,发表论文2篇,申报的2022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学校的评选,学校教学能力比赛、微课比赛获奖多次。

2.2.4 构建完善基于“1+X”BIM证书技能点的“BIM应用技术”课程

依据企业行业用人需求,以融合“1+X”证书生成的课程内容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将BIM证书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具体分解落实到各章节模块中,将分解到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顺应“1+X”BIM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联合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优质应用案例资源,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纳入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更新课程内容。收集“1+X”BIM中级考证方向的真题,包括理论试题和实操试题,借助相关教学平台,创建BIM线上学习资源库。收集“1+X”BIM中级考证方向的真题,包括理论试题和实操试题,借助相关教学平台,创建BIM线上学习资源库。

结语

“三教”改革要体现专业自身特色,最好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校企双主体育人,全程参与,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了校企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的学生更适宜企业和社会需求,具有较好推广价值。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和思想教育,引入“五育并举”模式,全面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他们的个人成才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纳入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轨道上,增加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建立健全“三教”改革方面的支持政策,设立“三教”改革试点项目,构建政府引导、多发参与的双主体育人的政策。学校和企业要共同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三教改革”的课程开发、教师培养、技术研发、专业建设和评价模式构建等。学校主管部门要制定“三教”改革的扶持政策和建立监督部门,通过专项资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三教”改革,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三教”改革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剑波.“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07):6266.

[2]尹晓霞,石纪龙,焦丽君.基于“1+X”证书的BIM课程建设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4):1821.

[3]侯献语.“1+X”BIM证书制度下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02):2427.

[4]张赛威.“1+X”BIM证书与课程融合的研究——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砖瓦,2021(05):199200.

[5]龚琳玲.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推进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2122.

[6]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4+41.

[7]撖韶峰,罗林,毛兴燕,等.“1+X”试点工作与“三教”改革融合机制创新实践与分析——以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06):3335+57.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证书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机制的探索与实践》(Z213222);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校级课题《“1+X”BIM证书与〈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AQJK2107)

*通讯作者:孙益星(1988— ),男,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BIM技术。

猜你喜欢
证书融合改革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收录证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