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叙事服务实例分析

2023-07-11 19:45祁瑞于伟
科技风 2023年17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阅读推广

祁瑞 于伟

摘 要:敘事,意味着用故事来说话。空间叙事,不仅意味着建筑所要传达的意义,同时注重读者参与其中的事件。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价值随着现代图书馆的全新设计、读者需求的更迭,在传统服务价值之上又衍生出更多新价值,例如促进知识创新、人际交流、文化传承和创新、资源共享共建等。这些服务价值若表现出的故事性、智慧性、趣味性,使得“空间叙事”活动主题更有深度、服务范围更全面、读者场景体验更丰富。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空间叙事;空间服务;阅读推广

1 概述

阅读推广近几年已经逐步实现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未来的发展趋势则是以“人”为中心向以“场”为中心的空间服务跨越发展。图书馆空间叙事是图书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依托空间去叙事的优势在于可以向多维度的服务主题发展,例如北京冬奥主题图书馆、成都大熊猫主题图书馆、徐州汉文化主题图书馆等的成功举办。同时“主题+空间”的阅读模式近几年也不断走进校园,例如武汉大学“万里千年”敦煌石窟展、墨西哥阿纳瓦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等。阅读推广方式随着信息环境、技术水平、读者需求等不断与时俱进,因此,图书馆空间主题叙事的服务价值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19年举办的“图书馆空间建设与阅读推广服务”主题论坛中提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阅读环境的需要”[1],表现在活动效果不佳、读者参与度低、活动内容老套等,未能达到图书馆和读者的预期效果。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有以下特征:一是主题图书馆日益受欢迎,读者对场景体验的要求在不断增高,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如何紧跟时代步伐;二是高校图书馆活动经费有限,沉浸式空间再造结合建筑设计如何达到性价比最高,并能持续保存;三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群体以学生为主,空间服务推广的主题在个性化、趣味化基础上还应具备教育内涵,凸显校园文化。基于以上问题的综合思考,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服务方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将图书馆空间建设与场景化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打造空间叙事平台,彰显文化育人的使命担当,推动阅读推广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品质化发展。

2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空间叙事”的服务思路

如何让高冷的建筑、空间以及历史文脉“会说话”。笔者认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造会讲故事的空间。空间叙事化目的是让读者感受到空间所传递的信息,增强读者空间体验和激发读者的情感体验;二是依托建筑空间所表达和传承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程焕文老师将图书馆精神概括为以下八个字“爱国、爱馆、爱书、爱人”[2],每一位馆员都是医大精神的代言人和守护者,并将这种精神带到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中。

河北医科大学本着“空间是服务的载体,服务是空间的生命”的设计理念,应用智慧化管理方式,轻藏重阅,总体主题空间设计紧凑合理,局部空间灵活多样,将“形”与“用”有机结合,力求在环境典雅、功能齐全的人性化、开放化、多元化现代高校图书馆中,营造求知、创新、自由的研学环境。从2018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新馆开馆以来接受了近200场次3000余人次的参观,接待教育厅、社科联等省级领导参观11次;接待5批校友回校参观;接待14次图书馆领导和同仁莅临参观指导;4次作为分会场配合省级学术会议的召开;接待美籍华人、英国、日本友人的参观;接受了河北长城网、天津电视台、河北青年报的采访报道,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各行各业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图书馆空间中所传递出的文化传承给予了肯定,进一步领悟了医大人为医学发展和民族荣誉不懈奋斗的精神。这些空间所承载的“故事”、展现出的现代医学教育发展水平、体现出的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均激发了师生的自豪感、爱校爱国情怀,让“医大精神”走进师生内心,走出校门甚至走出国门。

图书馆空间是一个抽象且广义的名词,既是一个物理空间,同时又表达了阅读的行为,还意味着一种教育的方式[3]。从知识构建的视角去看图书馆空间建设,图书馆既是一种以文献信息为媒介的读者素养提升的渠道,也是一个鼓励不同主体之间交流讨论的地方,甚至是可以涉及多元化主体、学科服务的场所。基于此,河北医科大学新馆设立了不同特色的主题叙事区域,例如“医大记忆”“阅听空间”“创新拓展空间”“主题书展”等。其中根据不同空间的特点和设计理念,设计服务活动,以上主题空间特征和服务活动如果相互补充和完善,这种契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在图书馆空间建筑中聆听每一个故事、每一位读者的心声,打造定位于读者核心地位的阅读体验方案,通过“空间叙事”挖掘“人、空间、价值观”三大深层次链接[4],研磨阅读品牌建设的更多场景。

3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空间叙事”服务推广实例

3.1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人文精神叙事

“医大记忆”空间属于半开放的空间,收藏河北医科大学知名专家学者的著作,以解剖学著作为例,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展示河北医科大学文化底蕴、校友风采,以及医大人为医学发展努力奋斗的医大精神。历史无言,只不过它等待我们发掘书本背后的那些故事,那些故事正是我们要传承的“医大精神”。通过依托“医大记忆”空间,让图书馆对校园文化进行“代言”和“守护”,让医大精神“活起来”,激发我校师生的自豪感、爱校和爱国情怀。

3.2 “音为有你,声入人心”音乐素养叙事

“阅听空间”配备智能钢琴、数字留声机、古典留声机、库克音乐机,云CD大屏等音乐设备,同时还有很多音乐相关的书籍杂志,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享受音乐盛宴带来的心灵愉悦。依托该空间里学生既可以自主地进行钢琴的学习和演奏、音乐欣赏、阅读线上音乐杂志等,也可以参与音乐素养提升活动,例如“音乐笑谈——一场不古典的古典音乐”专题系列讲座。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弹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生动地讲解了如何轻松听懂高深莫测的交响乐,还在现场演示音乐相关数据库的使用。让大家既在现场感受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又在综合数据库的智慧空间里找到音乐叙事的乐趣。

3.3 “創客空间,真人分享”知识交流叙事

“创客空间”体现了图书馆空间既存在可见的实体空间形态,也包括虚拟存在的数字空间形态,这两种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场所,更符合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实际需求。“真人图书馆”等类似的活动就是既包括知识建构理论所指出的原始场、会话场、系统场、内化场,同时也包含因知识建构而形成的外场所[5],充分发挥“创客空间”知识传播、探究学习、创新教育及信息知识服务的各项功能,体现了空间叙事自由、宽松、便利的特点。依托“创客空间”,图书馆策划了“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以入伍大学生“矢志报国,青春无悔”叙事活动为代表,图书馆邀请具有两年参军经历的医大学子分享自己在海军舰艇呼伦湖舰服役期间的军旅生涯,展现新时代医大学子的风采,有效激发了同学们从聆听转向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从“原始场”的真人故事到“外场化”家国情怀的知识转化。

3.4 “艺术人生,情怀人文”情境体验叙事

“主题书展”是图书馆空间的常规设计,也是最显眼、使用频率最多的区域,采用环中央垂拔大厅的布局方式,以及连续大柱距的创新型柱网,形成开阔、连续、通透的开放大空间。主题书展利用教师节、国庆节、中国传统文化日、北京冬奥会重大节目等契机推荐图书馆相关主题书籍,并制作富有美感的海报时时传达图书馆的艺术气息。以“寻文化根基,品生活之美”为主题,开展系列迎新年游园会品牌活动。互动活动内容包括猜灯谜、赏诗词、设有书法和剪纸体验区,体验非遗文化,传承文明匠心。同时线下书展内容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推广,涉及医学相关的经典有《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涉及高校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经典有《诗经》《论语》《史记》等,涉及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相关的经典有《孙子兵法》《世说新语》《庄子》等。

3.5 “深度参与,共享共建”智慧教育叙事

信息共享空间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美国大学图书馆,这种空间形态基于传统印刷型资源与新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电子资源的融合,包括多媒体学习空间、信息检索空间等。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包括电子图书450余万册,电子期刊20余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近70个,配备计算机近200台,自助服务终端设备35台。开馆时间达98小时每周,数字资源全年全天候开放。河北医科大学也在该空间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在该服务的基础上,由智慧图书馆延伸至“智慧教育空间”叙事活动。依托“信息共享空间”进行的“智慧教育空间”,以新生入馆教育为代表。为了使广大新生尽快了解、熟悉和使用图书馆,入馆教育采用智慧教育途径,采取“3+1”模式。“3”指的是三种教育途径,即集中讲解、实地参观和展览海报相结合,分时段、分批次为新生进行培训;“1”指的是开学季系列活动。信息共享空间从“空间”“资源”“服务”三个模块进行介绍,不仅从公共视角介绍了图书馆的开馆时间、馆藏分布、空间布局、纸本/数字资源使用、阅读推广活动等内容,还从新生视角着重介绍了如何使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包括空间预约、智慧检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及其他新生入馆攻略的内容。

4 案例创新之处及价值分析

4.1 环境育人,培养有温度的医学生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整体大空间设计风格统一、色彩统一、整体细节统一,生态平衡、层次分明具有艺术美。建筑装修家具均为现代简约设计风格,色彩以黑、白、灰加木色为基础色调,局部空间以鲜艳色彩丰富图书馆功能、增强图书馆活力。灯带及吊灯布置在书架之间及阅览桌上方,最大限度满足阅览学习的光线需求。设置展览分区——墙上挂展、主题书展、中外文化交流区、医学人文图书阅览区等,以及主题分区——阅听空间、医图时空、医大记忆、阳光发呆区等,和谐统一地陶冶学生阅读情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景效果。

4.2 艺术育人,培养有气度的医学生

图书馆通过建筑装饰布局的艺术效果、嵌入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为艺术行为提供空间烘托出环境的艺术氛围发挥图书馆艺术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激发潜能、丰富感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一是满顶艺术书架,大空间进行满顶书架墙装饰,空格摆放装订统一的外文过刊书,既体现出图书馆的设计艺术美,又发挥实际功效承载图书馆外文过刊,节省密集库的使用;二是设计感照片墙,对音乐家、知名专家、不同年代毕业照片、不同时期学校校门等艺术相关、历史感的照片进行美工排版处理,在阅听空间、医大记忆空间布置照片墙。一张张独立照片组合成一个主题,讲述一段历史,诉说一个故事,传承一种精神;三是美术油画装饰,图书馆内部空间装饰油画以医学解剖学为基础,彩绘出医学专业知识与美术艺术的结合,让心脏、血管等这样一个个枯燥的器官“生动”起来。这些元素的加入都为图书馆空间建设服务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生态友好的叙事场景。

4.3 人文育人,培养有深度的医学生

将校史文化、传统文化、医学精神融入图书馆,丰富图书馆人文气息,增添图书馆历史厚重感、人文沉淀感。历史人文气息的环境催发学生自豪感、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扩大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设计了以培育医学生文化自信为主线的一系列空间服务活动,引领医学生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深度融合,传递出“健康中国”的时代重担的叙事理念。

结语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在空间建设中遵循“读者建馆、服务立馆、资源强馆、人文塑馆”的四大理念,彰显本校特色的叙事推广体系,在空间建设和设计上不忘图书馆人的“初心”,坚定“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在空间建设过程中,坚持艺术、人文、情怀的建设初心,把握四大理念,保证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统一。空间建设发挥了其衍射的服务效应,保证了图书馆可持续平衡发展。

正如阮冈纳赞所言,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图书馆空间的职能、形态、理念等必然遵循长期演变的发展规律,为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换言之,未来智慧型图书馆的实现需要智慧服务,智慧服务需要由资源、技术等作为支撑,这些“硬环境”“软环境”的重组和应用则生产出新的空间,新的空间又会承载新的服务。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更加智慧化、场景交互、开放共享、生态友好的空间服务形态。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官网.“图书馆空间建设与阅读推广服务”主题论坛.[EB/OL].[20190905].https://www.lsc.org.cn/contents/1432/13968.html.

[2]程焕文,程诗谣.新文科建设与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使命与核心价值[J].图书馆杂志,2021,40(04):48+27.

[3]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志国,刘蕾,郭向飞,等.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

[5]储结兵.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

[6]卢全,胡永强,王宇.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08):1823.

[7]项姝珍.空间再造与深度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空间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04):108112.

[8]宋鑫娜.展览中的空间叙事和语言叙事[J].中国档案,2017(05):2425.

[9]丁蓉蓉.开创历史的叙事学研究新维度——評《空间叙事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2(08):126.

[10]吴建中,郭生山.关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专访吴建中先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02):14.

[11]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35(06):49.

[12]李娇,孙坦,鲜国建,等.智能时代图书馆空间功能及服务创新的研究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01):138145.

[13]江山.国际图联“讲好图书馆故事”项目解析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8(09):7882+89.

基金: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学习支持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研究”(编号:SD2022085)

作者简介:祁瑞(1990—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中级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高校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阅读推广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
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