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休闲消费与休闲产品供给研究

2023-07-11 08:15陈述然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7期

陈述然

[摘要]  美好休闲生活是人民的期盼和殷切需要,只有休闲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人人都享有公平正义的休闲权利。当代中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和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提供休闲产品,以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为目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休闲经济产业。

[关键词]  消费经济;休闲经济;休闲消费;休闲产品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和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打造高质量的休闲资源供给,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休闲产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满足人民对于美好休闲生活向往的重要要求,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美好休闲生活是人民的诉求

美好生活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马克思说:“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首先要满足自身生存的物质需求,人类的其他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之上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诚然,人的美好生活是由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产力的极大飞跃,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断提高,追求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和更丰裕的精神生活。物质层面的不满足会使人无法存活,面临生存危机,而精神不满足会使人的生存状态浑浑噩噩,陷入空虚。新时代美好生活源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想要达到的理想的状态是:物质满足,精神充盈。人们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不仅是达到物质层面上的幸福与满足感,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物质满足决定了人能否生存的问题,精神满足决定人生存是否开心的问题。因此,美好生活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美好休闲生活是人民的诉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和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提供休闲产品,以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为目标,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休闲经济产业。

人民美好休闲生活逐渐由物质需求转向精神满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变迁从消费层次可分为基本层次和高层次的休闲水平。依据恩格尔系数波动情况可将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朴素型休闲消费(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我国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但由于激进的错误思想和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国民经济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第二阶段为娱乐型休闲消费(1978—1991年)。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文明发展较快,精神文明日益充实,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休闲观念也开始变化,国外的娱乐方式如高尔夫、保龄球不断进入国内。交际舞、卡拉OK、看电视是人们的主要休闲活动,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增多。第三阶段为发展享受型休闲消费(1992—1999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成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掀起了大众旅游热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居民家庭开始拥有更多居家休闲设备。各种“吧式”休闲成为时尚,“水吧”“茶吧”“网吧”等成为大众闲暇时间的活动场所。人们更加注重在精神交流中获得愉快体验。第四阶段为乐生型休闲消费(2000年以后)。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发展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拥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种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人们在沉浸阅读、享受艺术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获得身心幸福的体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美好,实现精神生活的充裕与富足。

当代中国休闲消费已走向全面发展。休闲消费是一种人们为满足自身闲暇时间的休闲需要而购买的物质或精神休闲产品的消费活动。新时代美好生活以物质生活的充分发展为基础和保障,但人们不单只满足于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对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休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的一种生活方式,美好休闲生活是体现人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精神状态。在社会发展到相应的阶段,休闲与劳动在时间上的比例分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生活的重要特征在于人有精神生活、理性。缺乏精神生活的人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其精神是空洞且荒芜的。并且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只有当人拥有健康充盈的精神生活,才能摆脱物质束缚的枷锁,人类在不断成就自我、超越自我中实现美好的自我,以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引导人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进入一个真正和谐而美好的时代。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出现很多真假难辨的娱乐信息,大众被娱乐新闻麻痹神经,像是提线木偶,很容易被误导。被资本操纵的劣迹明星以及衍生出的畸形“饭圈”文化,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在不良“饭圈”文化的影响下,很多未成年人被灌输了拜金主義、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的错误观念,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被严重误导。因此,文艺作品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近年来,有许多能引起广泛共鸣,被普遍认可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电视作品广受人民群众喜爱,比如《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我和我的祖国》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成为体现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相互重合的新主流影视剧。

休闲资源的有效供给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要求

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休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积极推动休闲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改善休闲消费服务,提高休闲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休闲资源,解决休闲产品供给城乡、区域、领域等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例如一些音乐节、演唱会等大众娱乐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较发达地区,应扩大演出范围。打造绿色生态的休闲乡村发展体系是以人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诉求,发展生态文明,在宜居自然的环境中生存,人们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工作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的中国人民生活需求正在从基本的生存向着更高阶段的休闲生活转变。因此,我国提供的休闲产品必须考虑到全体人民各类的需求,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接受人民提出的意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的休闲产业方案,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

休闲资源供给的公平正义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体现

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概念,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人民对于理想的美好生活愿景中的一部分,要满足人民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在推进改革发展中,一是不仅要强调人民群众利益的数量,也要保证人民群众利益的质量,要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二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衡量改革成果的一把标尺,改革效果好不好,要看人民答不答应,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重要方针,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休闲产品领域的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要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真正的实惠,扩大改革成果覆盖的地区和人民。随着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对休闲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和旅游消费总量逐年递增。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例,随着乡村建设与开发,乡村旅游成为新兴旅游热门,一系列农业旅游、绿色农庄旅游、民族村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随着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的结合,红色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游选择,旅游对于个体的爱国教育、传统文化熏陶有着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休闲产品供给的人本逻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休闲产品供给的价值旨归。与传统经济以生产为中心不同,休闲产业的服务对象是人,不管是休闲旅游、休闲农业,抑或是健身休闲产业、休闲食品等休闲产业,一切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休闲农业产业为例,为满足人们精神或心理上的需求,能够提供生态绿色的优美环境,让人能回归自然,在乡村美景中享受和煦的阳光、滋润的雨露和清新的空气中,在优美的乡村环境中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特色。休闲农业建设是新型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帮助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乡村城镇共同富裕、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不仅为农村人口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收入,还为城镇人口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休闲娱乐环境,并且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我国健身休闲产业中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为主导的健身休闲产业较为突出,比如滑雪、自行车、马拉松、登山徒步等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区,比如,每年大型的马拉松比赛、山地自行车比赛为当地吸引来参赛选手和大量游客,他们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风光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健身休闲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是中国休闲产品供给的当代诉求。社会效益决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反作用于社会效益。我国的休闲产业发展建设,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两个效益双赢。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没有经济效益是无法生存的,没有经济效益也就没有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并不是否定了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要重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满足,它像是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从两个效益的关系处理上来考虑,我国休闲产品供给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增加供给产品项目,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来满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运行规则,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