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军工文化的高职院校思政育人路径探究

2023-07-11 13:53史成君谢雅儒杨茂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实现路径立德树人

史成君 谢雅儒 杨茂芽

[摘 要]全面推进思政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形式之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思政育人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何开展”“如何评价”“如何推广”等疑问。思政育人需要有特色、有效果、有品牌效应,本文提出结合军工类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大力发扬红色军工文化,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四个评价维度,积极培育“红色实景课”,大力推广思政育人典型案例,进行思政育人路径探索。

[关键词]立德树人 思政育人 高职院校 红色军工文化 实现路径

课题: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项目一般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fy22-43)。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全国各大院校都对思政育人有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院校的思政育人方式千篇一律,未能深挖自身特色,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对于军工类高职院校来说,应当大力弘扬红色军工文化,打造鲜明的院校特色,自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把思政育人和红色军工文化相融合,真正实现高质量思政育人的目标。

红色军工文化的内涵和育人功能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从世界视角来看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广义概念,它是指全世界所有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所诞生的并且进一步发展的人类文明。而在我国,红色文化应当具备典型的中国特色,狭义的红色文化应当理解为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出的一种文化。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基于此生成了最初的红色文化,而红色文化又可以具象地表达为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涌现出来的人、事、魂、物,“人”指的是对中国革命有重大贡献或者有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烈士,“事”是指近代中国在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魂”则指的是基于以上所诞生的红色精神。

2.军工文化的内涵

军工文化是与红色文化相辅相成并伴随着中国的革命历程诞生的一种行业文化,它有着极其显著的内核特征,集中体现了军工人的忠诚与担当,军工人不辞辛苦、不怕流血地投身国防事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其间涌现出“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精神”,还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我国不仅在基础军备领域追赶超越,更是在载人航天领域跨越式发展,由此诞生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军工文化相较于红色文化来说离普通人更远一些,但是它的价值和教育意义丝毫不弱于其他文化,军工文化凝聚了忠诚担当、追赶超越、精益求精、自主创新等多种内核,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讲尤为宝贵。

3.红色军工文化的育人功能

红色军工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求学阶段正是他们逐步开始掌控自己人生的过程,在此阶段对于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会非常丰富,但也因此容易被误导,容易被煽动,我国的教育可以以红色军工文化作为主要抓手,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一颗红心,引导他们立大志,明事理,树立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价值观。红色文化特有的爱国爱党和军工文化特有的强军兴国的使命感相结合,可以将育人作用发挥得更加彻底。

二是启迪思维,激发热爱科学的求学态度。军工文化实际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从落后挨打到屹立东方的几十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必定优先应用于国防事业,所以军工文化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讲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启迪。军工文化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求真探索、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也代表着科技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一切特质都表明军工文化可以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尤其对于塑造学生的科学观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思政育人的精神内核领会不够深刻

目前各个院校都能够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虽然院校层面对于教师的引入工作开展得比较扎实,但依然缺乏从顶层设计角度多管齐下地建设院校的思政教育体系。部分理论课教师只是為了参加比赛而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教师则更加注重实操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实训课中较少提及思政元素,无法很好地把思政教育融入平时的实践课堂当中。

总体来说,当前很多院校在落实思政教育理念的时候仍然存在层次不够深,对国家思政育人的指导方针和精神内核领会不够深刻等诸多问题。教学设计和比赛设计多流于表面,难以真正落实到平时的课堂当中去。

2.思政育人的院校特色不够鲜明

国家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完成之后,又进一步提高标准,开始推行“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这就对院校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十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需要有不同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院校在发展的时候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并围绕特色优势学科去组建高水平专业群,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院校发展。高职院校尤其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须要能够结合自身院校特色进行思政育人,对于具有典型特色的思政元素必须加以发掘,结合到本校的思政育人理念当中去。高职院校应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思政元素,尤其应当把院校的办学特点和院校特质融入进去,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

3.思政育人的实现形式不够多样

当前各院校的思政育人可谓是千篇一律,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实现形式主要依赖课程思政,基于这一理念,打造了一系列课程思政比赛、思政元素进课堂、课程思政大练兵活动等等,但是这种单一形式容易使思政育人流于表面,只是为了应付比赛而专门准备,并不能完全落实在平时的课堂中,并且由于课程牵涉的专业面很广,所能使用的思政案例不尽相同,只是由教师自行探索而缺乏院校层面的顶层指导,就会导致特色不鲜明,不利于形式多样化。当前教师普遍不了解课程的思政点应该如何去设计,以至于上课过程中思政元素出现得过于生硬,灌输式教育的痕迹明显,很难做到寓教于乐,最终导致思政育人收效平平。

4.思政育人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实现难度认识不够,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于课程思政评价的要求仅仅局限于在已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加入思政育人单项指标,以此衡量本课程的思政育人完成度。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评价本身侧重点仅仅是关注教师是否将思政元素融入了教学设计环节,而未能有效衡量课程是否有足够的育人效果、是否有效达到了既定的思政育人目标、学生是否易于接受这种植入方式等,从院校层面开展听课检查并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端的实际需求。目前的评价模式是缺乏学生环节的,是缺乏教育效果反馈的,因此无法形成有效闭环。

5.思政育人的典型案例推广力度较小

从国家提出要加强思政育人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很多院校的推行力度不够大,理念不够新,无法形成所有教师都能理解并配合积极落实思政育人的氛围,问题根源在于大家不知道如何去做,并且院校也未能对国家的一些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进行持续性推广,尤其像“课程思政”这种比较新的教学理念必定需要从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精华,提升内涵,广泛宣传并积极推广。

高职院校红色军工文化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44项国防科技工业项目建设配套院校,是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家国防科工局与陕西省“省部共建”院校,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1.加强顶层指导,深刻领悟大思政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而不仅仅是开设一门思政课或者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这么简单,要从国际形势着手,关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从中找准中国定位,要把视角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去看待。我校注重启发性教育,要求教师多在思想启迪和实践效果的层面下功夫,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为指导,积极寻求上课新模式,把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努力打通各类专业课和美育德育体育课程之间的思政联系,实现非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此实现大思政的教育格局。

2.培育“红色实景课”,丰富思政育人实现形式

我校立项培育了一批军工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红色实景课”,例如名为“从烽火硝烟中走来,到新时代全面崛起——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历程”党史学习课程,课程研究依托校内红色军工文化内容、国防科技展览馆、吴运铎雕像、军工文化墙等校内育人基地和红色资源,通过“红色实景课”给学生带来生动的思政育人课程。授课对象首先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尝试,逐步推广到全校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融合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从第一个兵工厂官田兵工厂的创建引出吴运铎精神再到国防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革命战争年代起步,国防工业从无到有。主要讲解1921—1949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主要历史节点,比如革命初期的工人运动,革命起义最初的武器多为非常简陋的农叉、棍棒,只能靠缴获国民党反动派的部分武器装备勉强维持。直到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创办第一个兵工厂——官田兵工厂,开启了中国国防工业新的历史篇章。1949年革命胜利后,共产党收编了国民党政府的全部兵工厂,与解放区的兵工厂合并形成了建国时的中国国防工业基础。

(2)技术引进和仿制,在曲折动乱中艰难发展。这一时期着重讲解苏联对中国的大力援建,全国援建41个军工厂,中国在大规模引进苏联装备的基础上,开始技术消化吸收并仿制生产。

(3)自主研制,技术不断突破,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1959—1993年,“两弹一星”标志着中国军工生产通过自主研制,突破技术难关和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军事装备生产能力向国防尖端技术方向发展。从1959年10月国庆阅兵可以看到,我军装备主要仿制苏联装备,全部实现自主生产。

(4)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大发展。1993年至今,信息化建设成为军队建设的主体。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展示的99A坦克、信息作战车、无人作战飞机、预警飞机等,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已步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通过设计“红色实景课”,丰富了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以中国国防工业发展为主线,讲述了国防工业一百年发展历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了红色实景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吴运铎先进事迹、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历程、“两弹一星”等知识,学生深入了解了红色军工文化,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依托院校现有红色资源和文化背景,充分发掘校内的红色教育基地蕴含着的爱国主义核心精神,通过线上+线下,实景+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凸显了我校军工文化内涵。

课堂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下四点:

第一,教育资源特色化。深入了解我校独有的红色教育资源,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和肩负责任的自豪感及使命感。

第二,红色主题课程化。根据课程资源的内容确立课程研究主题,并且将其深入贯彻到每一项课程的实际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引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体验、交流访谈等方式真实地接触到一段红色历史。

第四,教学手段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入课前线上签到、课中观看视频、课后发表总结等信息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上课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健全科学评价机制

推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必须得经过实践检验是科学的、可行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思政育人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落实到院校必须进行细化,而思政育人的实现形式种类多样,课堂之上以课程思政为主,课堂之外以实践活动为主,所以为了确保评价客观立体,则必须要从院校、教师、学生、企业这四个维度来综合考量。

首先,院校层面主要是对院校主管教学的领导以及各个二级分院的院长进行评价,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领导是否给本单位的教学环节进行了顶层设计,纳入了思政育人的理念,制订相关的课程执行标准;给本单位的教学制订了思政元素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完整的思政效果奖惩制度;鼓励本单位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思政育人尝试等等。

其次,如果院校层面的相关标准和顶层设计完备,那么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应当明确德育的内涵。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专业课程的特点,创新性地进行课程设计、教案编制、教学环节设计,采用全新的教法来落实思政育人。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主要还是要围绕引导教师积极发掘思政元素、构思课程思政设计、完善教学设计方案等方面来展开,同时加大对教师思政育人这项能力的考核力度,作为教学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再者,学生作为院校教学的主体,也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最终接受者,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以及成长效果无疑是衡量教法改革的重要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政育人评价体系构建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把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纳入其中,而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很难通过分数衡量,所以心理变化就成为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我校加强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考核和一些主观性问题的调查,通过记录学生从入校以来一直到毕业所有的心理测评和主观考查成绩,来持续追踪他们的思想状况,以此反映教师的思政育人水平。

最后,学生在院校中所做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也应当有一套完善的思政育人体系,企业同样应当肩负一定的思政育人责任。我校和企业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深入跟踪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定期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对于学生的培养建议。思政育人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是一个影响一生的,需要长时间持续积累加以影响的育人方式,因此企业对学生的后续跟进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企业主要站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理想等维度进行评价,和院校完全不同,这些指标也就成为院校需要参考的检验院校思政育人成果的重要依据。

4.校级立项推广典型红色军工思政育人案例

当前很多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进行思政育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落实课程思政,说到底还是没有思路,缺乏参照。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积极收集全国以及全校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把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大练兵的优秀获奖教师的课程拿来推广,尤其是对于更加具有校内实践和推广价值的结合了红色军工文化的思政育人案例,逐年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的教师看到学到,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思政育人的浓厚氛围。

结  语

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举措,需要全员、全课程参与,通过这两年全国各校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准的思政育人案例,成功打造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品牌。下一步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继续深挖本校特色,将红色军工文化和思政育人深度融合,通过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积极进行教学和教法改革,加大“红色实景课”的培育力度,认真推广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打造高水平思政研究,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博采众长,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林贤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1(7):193-196.

[2]张志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6):37-39.

[3]王宪青,邹安妮,冯世德.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79-81.

[4]李馨雨.大思政格局下構建高校思政育人新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7-8.

[5]赵浚,白如.新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6):107-112.

[6]刘月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探究与解决措施[J].公关世界,2020(24):104-105.

(史成君、谢雅儒、杨茂芽: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实现路径立德树人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