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防感膏治疗气阴两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2023-07-12 17:31崔晓萌白晓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6期

崔晓萌 白晓红

摘要:目的  观察健脾防感膏对气阴两虚型复感儿(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复感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儿口服健脾防感膏,对照组患儿口服槐杞黄颗粒(还尔金)。在治疗8周后,观察患儿呼吸道感染情况,跟踪随访半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防感膏治疗气阴两虚型复感儿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健脾防感膏;气阴两虚型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6-0037-04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对儿童患有长期的、反复发作的、多种上下吸道感染疾病的综合诊断,其并非是单纯的一种疾病,也是儿科非常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儿科门诊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约占疾病总数80%,其中RRTI约占50%,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RRTI通常是1年内或半年内,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正常发病频次标准,临床症状大多也较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患儿重。本病多见于6个月~6岁的儿童,学龄前儿童最为多见。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如:免疫功能低、起居失常、饮食不调、呼吸系统先天发育畸形等,若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针对复感儿的治疗,西医以消除感染因素为主要治法,并口服免疫增强剂(脾氨肽、匹多莫德、泛福舒等)、补充微量元素(锌硒宝、维生素C、维生素D、钙等)等方式。但以上方法一般作为针对感染期治疗的常规手段,且免疫调节剂疗效短暂,儿童不宜长期服用,且停药后易反复发作,疗效欠佳。中医治疗复感儿以扶正固本为主要治法,通过口服中药方剂以调整脏腑功能、调节儿童偏颇体质,从根本上改善患儿体质,提高患儿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和降低发病程度。健脾防感膏以“益气养阴”为主要治则,并对次要病症临证加减,以达到扶正与祛邪并用、治病与防病相结合的目的。本研究将100例气阴两虚型RRT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健脾防感膏与槐杞黄颗粒进行对照比较,验证其对气阴两虚型RRTI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集于2020年10月—2021年3月、2021年10月—2022年3月两个治疗周期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和住院处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入组病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7岁,平均(4.8±1.3)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7岁,平均(4.7±1.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写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中RRTI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的辨证标准,拟定出气阴两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以及体征:反复外感,面色少华,动则多汗,体倦乏力,肌肉松弛,消瘦,纳差,大便不调,口唇色淡,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指纹淡。

1.3  纳入标准  (1)患儿符合RRTI的中医、中医证候、西医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儿依从性好。(3)患儿以及家长配合度较高,接受定期随访。(4)签署伦理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有原发性重大疾病患儿。(2)长期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免疫增强制剂,或半年内服用其他可能影响受试结果药物的患儿。(3)对组方药物过敏的患儿。

1.5  剔除标准  (1)依从性差。(2)用药期间因患其他类型疾病而终止服药的患儿。(3)失访。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治疗组患儿给予健脾防感膏治疗,方药组成及用法用量为:生黄芪、防风、焦白术、桂枝、白芍、炙甘草、太子参、茯苓、山药、炒薏苡仁、浮小麦、黄精、百合、麦冬、石斛、砂仁、川贝、冰糖、蜂蜜,传统手工熬制膏方,共60袋膏方,每袋15mL,每次一袋,50mL水冲服,2次/日。

1.6.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槐杞黄颗粒(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20074,规格每袋10 g)口服,每次1袋,水冲服,2次/日。

1.6.3  疗程、生活调护以及随访  2组疗程均为8周,并跟踪随访6个月。2组患儿在组期间均需正常饮食,作息规律,加强疫情防控。治疗期间若发生呼吸道感染,较重者暫停膏方服用,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患儿痊愈并停止抗感染治疗7天后,继续原治疗方案,直至治疗周期满8周。

1.7  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2015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制定中医证候积分表。(2)总体疗效:108疗效标准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百分比≥95%,出组后观察6个月无复发。(2)显效:出组后观察6个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2/3,且无下呼吸道感染,若发生感染,症状较前明显减轻,疗程明显缩短,95%>证候积分减少百分比≥70%。(3)有效:出组后观察6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减1/2,症状有所改善,疗程时间缩短,70%>证候积分减少百分比≥30%。(4)无效: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无明显变化,证候积分减少百分比<30%。总证候积分为表2、表3各项积分之和,证候积分减少百分比=(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3)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2组患儿2 mL 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并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将检测结果记录。(4)随访:①随访时间:用药期间每2周随访一次,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总计7次回访;②随访对象:所有治疗有效以及无效的患儿家长;③随访方式:电话回访。④随访内容:是否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是否出现上、下呼吸道感染症状。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组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 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治疗组为9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间的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3。

2.3  2组间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详见表6。

2.4  随访  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得知:治疗组有2名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照组有8名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对组方药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尚无此病的明确病名,临床上大体上归类于“体虚感冒”、“久咳”、“虚证”等疾病范畴,其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旧邪未去,新感又生,缠绵难愈。明代医家万全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说明肺不足乃是小儿正常生理特征,易受外邪侵袭。肺主呼吸,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复感儿久病,母病及子,可伤及肾子;子病犯母,脾虚更甚,因此在给予患儿益气养阴的同时,给予患儿健脾补肾。槐杞黄颗粒由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组成,是儿科公认的治疗气阴两虚型复感儿的中成药[14。该成药长于益气养阴,但补肺、健脾、益肾功能较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复感儿体质,提高脏腑功能,因此在临床上服用该药的患儿,在停药后复感率较高。健脾防感膏在补气养阴的同时,从五脏出发,改善患儿体质以及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健脾防感膏组方包含:玉屏风散、异功散加减、健脾丸加减等中医经典组方。方中生黄芪为君药,乃补肺健脾之要药。叶天士《本草经解》云:“小儿何病之有?黄芪入少阳补生生之元气,所以概主小儿百病也”。凡遇小儿虚损之病,均可作为组方的首选药;太子参,与人参功能相似,但其补气之力较为平和。而气阴两虚型复感儿虽为虚证,但补益不可过盛,选用药效缓和的清补之品更适合该组方;焦白术,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防风与黄芪、焦白术相配伍,增强益卫固表之功;桂枝性温,肺温则气不逆,咳可止。白芍、百合、麦冬、石斛相配伍可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叶天士《本草经解》云:“贝母入肺,肺润则水道通而津液足”,川贝母性凉而甘,适用于肺阴虚久咳之症;茯苓、炒薏苡可健脾、增强化痰之力。山药、黄精,补肺健脾益肾,为气阴双补之药;浮小麦,行腠理,护卫表,长于治疗小儿汗证;炙甘草入肺入脾,肺气清,脾气和。现代药理学表示组方中黄芪含有皂苷类、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黄酮等,皂苷不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白细胞数量的增加以及NK的活性,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山药含有薯蓣皂苷类、微量元素、游离氨基酸等,其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不仅可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也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而薯蓣皂苷,不仅具有抗菌抗病的功能,可治疗气管炎,亦可消食利水。焦白术含有挥发油,与其他炮制方法的白术相比,焦白术含有较高的白术内酯,而白术内酯对肠管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不仅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以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也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升白细胞能力。纵观全方,多种组方药具有调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缺陷是导致RRTI发生的重要原因[15,因此本项研究中,除了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也将免疫球蛋白检测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水平。IgM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最早的免疫球蛋白,是诊断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IgG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亦可修复炎症组织损伤。而IgA降低时亦可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水平。

本研究对健脾防感膏治療气阴两虚型RRTI患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达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中医证候积分显示,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无论是感染频次、感染种类、病程、感染时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2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2组患儿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治疗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证明,与槐杞黄颗粒相比,健脾防感膏对气阴两虚型RRTI患儿免疫功能水平的提高更为明显,临床疗效更显著。

秋冬季节为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尤其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易诱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若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复感儿在季节变换,冷暖交替时症状尤其明显。健脾防感膏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对处于病情缓解期的复感儿展开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与防病”并重的中心思想,其预防性作用与治疗作用同样重要,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最高思想境界。健脾防感膏集各方之所长,以补益为主,而组方中单味药剂量较小,可缓缓起效,避免小儿虚不受补的情况发生。且患儿服用方便,口味香甜,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0):721-72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6):129.

[3]张波.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2):194.

[4]林立,李昌崇.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和防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4):249-252.

[5]瞿秋兰,朱琼,胡燕.41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流行病学调研[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8):1963-1965.

[6]陈慧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及反复肺炎诊断思路[J].中國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163-165.

[7]张磊.参精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8]王沪荣.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9]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6):3-4.

[10]张慧媛.健脾防感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临床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

[11]胡妮娜,张晓娟.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1,38(1):76-82.

[12]陈梦雨,刘伟,侴桂新,等.山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0,48(2):62-66.

[13]马融,胡思源,吴振起,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3):238-243.

[14]王雪峰,郑健.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8-89

[15]程琪,尚云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其诊治策略[J].国际儿科学杂志,2020,47(11):749-754.

(收稿日期: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