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3-07-12 02:36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财务管理

王 丹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 124000)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全面覆盖,用户规模稳步增加;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2020 年3 月,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 亿人。2020年12月,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首位。2022 年8 月31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4%。2022年4 月27 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在宣传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时强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要打破课堂边界,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的个性化学习。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职业教育界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会计专业以培养具备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当前,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催生了一批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混合式教学,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推进理实一体、产教深度融合,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成长、教师能力提升,最终推动职业教育良好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姚蕾认为,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传统的会计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1]。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开展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融合混合式教学方式和网络课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许元勇、纪楚云认为,应适应多元化生源的特点,在认真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基础上开展差异化教学;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混合式教学[2]。以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评价、考核。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切实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育人目标。

三、当前财务管理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学习资源不够丰富

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很多高职院校建设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平台,打造了课程资源库。但一些资源库中优质教学资源紧缺,有的资源与企业真实财务工作内容相去甚远。同时,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一些枯燥的学习资源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一些教师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时内容相对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参与度、满意度不高。

(二)一些教师育人水平有限

一些授课教师未能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导致部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知识讲授、技能培养上,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人际沟通能力、职业能力重视不足,不能满足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也容易给学生未来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教师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一些教师还做不到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工具,信息化技术在授课中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三)课程思政作用发挥不明显

2014 年,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并实践课程思政。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课程思政做出重要论述。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各学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但是实践中一些课程的育人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有的体现了思政元素,但资源与思政元素不配套;有的思政融入过于生硬,思政元素流于表面,无法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有的思政融入形式不恰当,学生难以体会思政资源内蕴的思政元素,无法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四、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企业财务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开发实训、实习项目,结合产业需求、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重构教学体系,开展项目化教学。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融入企业工作情境、工作规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职业教育特色[3],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全面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并结合企业实际、政策变化等,灵活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二)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财务管理课程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精心设计线上线下学习项目。项目情境要注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形成政治认同。坚持价值引领,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科学育人功能。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4],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思想素质和劳动教育,注重行为养成、人文素养培养。教育学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课程育人功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财务管理课程要通过有效教学活动,将知识内化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创建有效的课程育人环境。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财务管理课程虚拟仿真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图1 所示)。课前,学生通过线上微课、课件等学习资源预习,实现探究式学习;课中,教师通过线下课堂设置PBL(项目式学习)小组任务,学生完成财务管理课程虚拟仿真平台的题目,开展选人、抢答、投票等多种教学活动,进行合作式学习;课后,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展开互动讨论、直播答疑,进行拓展式学习。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升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

图1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教学活动形式

(四)完善凸显理实一体的学习资源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数字化、立体化、动态化的教学资源库[5]。课程学习平台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是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载体,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多元化学习需求。教师团队应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创设课程学习情境,展开资源建设研讨,努力开发丰富优质的平台学习资源。注重以生动、有趣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积极建设智能化学习资源,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素养,巩固学习成果。

(五)提升教师育人育德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与水平。高职院校应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促进教师转变理念、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积极发挥校企育人合力,打造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优秀人才开展实践业务指导。鼓励专任教师积极投身社会和企业实践,兼职从事财务一线工作。加强教师教学能力、业务实践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能力学习与培训[6],提升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课程思政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和考核鉴定体系,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提升育德水平,通过不断增强教师能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构成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系统

检验学习效果要以考核评价系统为载体。高职院校应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多元多层、反馈及时的评价体系,并结合生源变化、客观因素等随时进行动态调整。改进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考核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积极探索课程增值评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健全综合评价,促进人才全面发展[7]。突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成长评价和成才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技能表现、职业素养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实现全方位育人。对学生线上平台学习数据、阶段测试完成情况、线下课堂参与度、小组任务完成度、团结协作程度、职业素养表现等进行综合考量[8],全面检验混合式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工作调整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开展有效教学。渗透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思想素质教育,注重课程教学中学生行为养成和人文素养培养。规范课程考核与评价,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予以推广。通过以上举措,高职院校可以高效开展财务管理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作用[9],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财务管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财务管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