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2023-07-12 06:05韩芳利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双减政策

韩芳利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从落实“双减”政策的必要性、校本作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通过校本作业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校本作业

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基于“双减”背景,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应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作业设计。教师要不断创新作业设计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展校本作业设计工作,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创新校本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为学生提供更好教育服务的重要举措。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校本作业设计,发挥作业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经验,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家政策的导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需要把学生作业负担问题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和优化作业设计模式,确保学生在做好作业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依据“双减”政策要求,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作业类型,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2. 教师发展的需要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延伸,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共同参与。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策略。第一,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教师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自身素质与能力作为根本保证,将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措施。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经验制订完善的作业方案。第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家长关注的焦点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家长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作业成为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选择适宜的作业内容,在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作业布置,融入更多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原则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既要保障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精力,又要保障学生做作业的质量。为此,教师要坚持趣味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的设计原则,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 趣味性

在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趣味性设计,将学生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以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因素,合理地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例如,如果学生对阅读比较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童话故事、经典名著等;如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手工制作活动等。

2. 选择性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师开展校本作业设计工作带来了挑战。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合理选择校本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真正做到让学生有选择性做作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 实践性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教育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教育下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实践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完成社会实践作业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

1. 加强制度管理,建立作業设计体系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要优化作业设计结构,加强制度管理,做好作业设计。一是以学校为单位成立作业研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校本作业设计方案,并不断调整、改进。小组成员要根据教学实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作业设计,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新与优化,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改进。二是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规范。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作业管理体系,明确教师作业设计与批改的职责,对教师的作业设计与批改进行规范和监督。

2. 更新作业观念,培养设计能力

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明确作业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又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反思自己以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将作业设计单纯地看作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要将其看作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要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认真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经验设计校本作业。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设计与实施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情况。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作业,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校本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绘画、创作、表演等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 绘画创作,培养审美。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观察到的各种鸟的外形、动作、神态画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对鸟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对鸟类的热爱之情。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做一个关于鸟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② 书写创作,创新表达。

仍以《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各种鸟类,并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有关鸟的小制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融入作品中,并进行展示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 角色扮演,团结协作。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化身为西门豹,通过对角色神情、动作的扮演,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动作表演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设计分层作业,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

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还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第二层次为积累模仿型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拓展训练、阅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第三层次为拓展创作型作业,旨在让学生提高创造性表达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布置分层作业。第一层次作业:复习课文中的生词,如播种、吩咐、榨油、石榴等词语,巩固基础知识。第二层次作业:让学生背诵积累经典语句,如“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通过背诵揣摩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积累优美词句。第三层次作业:让学生书写学习心得或对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仿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当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3)加强学科融合,注重能力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校本作业的设计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能力。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实践类作业,如设计“一天一句”的亲子作业、“一周一诗”的诗歌朗诵作业、“一月一文”的文章练笔作业等。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设计如表1所示的作业单。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分享作业等。这些方式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 注重作业评价,突出目的性和激励性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改变过去单一的书面考试或测试的方式。为了提高校本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

(1)作业评价要体现差异性。

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评价标准。例如,教师可以从知识掌握、理解程度、语言表达、学习态度和综合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要求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作业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着重考查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书写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对于中、高年級学生,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表格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

(2)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评价方式。口头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课上时间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书面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断改进作业设计方案。

(3)评价突出目的性和激励性。

校本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突出目的性和激励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自信,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树立正确的作业设计观念,对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可以从建立作业设计体系、更新作业观念、注重作业评价等方面优化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邱丽蓉.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 亚太教育,2023(7).

[2]祁学芝.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微[J]. 基础教育论坛(上半月),2023(1).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