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域民族文化的物理跨学科实践

2023-07-12 09:57刘煜蓉董振邦汤金波
关键词:民族文化初中物理

刘煜蓉 董振邦 汤金波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在教学中既立足物理学科的课程内容,又跨出物理学科,引导学生学会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大理白族民居”跨学科实践着眼于大理白族民居,主要从物理学科的视角,融合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充分体会白族民居的建筑之美和白族人民的智慧,掌握并应用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等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白族民居;民族文化

*  “跨学科实践”案例系列之三。

“跨学科实践”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可以看成对核心素养的愿景性表达。[1新课标给出了“结合当地特点,围绕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从多学科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挖掘、选取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将其改造成跨学科实践的问题或任务”2的教学策略建议。云南建筑蔚然大观,类型众多,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多元的地域风情、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其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大理白族民居”跨学科实践就着眼于大理白族民居,主要从物理学科的视角,融合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充分体会白族民居的建筑之美和白族人民的智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分享实践的主要教学过程。

一、 史话白族民居

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历史的记录者,是用土、石、木写成的史书。战国时期,楚人庄蹻起义失败后带兵进入云南,同时也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和建筑技术。汉武帝时期,洱海地区开始使用砖瓦,房屋构造得以升级和完善。南诏时期,干栏式建筑逐渐发展成砖瓦建筑。王公贵族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建筑水平得以充分提升。宋朝时期,大理地区建筑技艺日臻成熟,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城池,给后人留下了多处古遗址。

我的家乡是大理,听村里的老人说,著名的崇圣寺千寻塔就是唐朝派匠师指导修建的。

对,云南大理白族是我国最早向其他民族开放和学习的民族之一。崇圣寺三塔是汉族建筑技术对大理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实证,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例证。白族人民以包容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高度发展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白族文化。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导入环节,通过安排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出研究对象白族民居,引导学生去了解大理白族民居的发展历史。白族民居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育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 走进白族民居

(教师播放大理鹤庆县典型的白族民居六合同春院落——旦墨書院的介绍视频。然后,教师出示图片、播放音频,介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特色建筑,带领学生对比、总结,得到表1。)

在白族村寨中,大部分的民居都是“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四合五天井”和“六合同春”比较少见。建筑布局基本都是正房坐西朝东,入口开在院角。结构形式也都是土木或者土石结构。

师 (出示图1)照壁是白族民居特有的结构。照壁大多集“风水墙”“文化墙”“采光墙”等特性于一体,是白族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壁顶以青瓦覆盖,四角微翘。照壁正中,或镶上一块圆形的彩花或黑白花大理石,上面一般有题字,黑白分明,神采飞扬,使庭院大为增色。

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音频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白族民居的建筑美。学生结合对白族民居结构的认识,欣赏相关图片,获得美的享受,通过学科的跨越,促进素养的提升。

三、 确定研究分组

相比于普通建筑,白族民居有明显的特征,请同学们踊跃发表看法。

白族民居的一大特点就是每家都有一面洁白的照壁;照壁一般位于主房的正前方,正对着堂屋。

照壁的确是白族民居建筑特有的结构。在大理白族小院住过的同学,请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五一期间,我们全家去了大理。晚上,古城人声鼎沸,在小院里明显感觉安静了很多,睡觉时也不会被外面的声音影响。

你的经历说明了白族民居隔音效果不错。在不同季节住过白族民居的同学也分享一下感受。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暑假去大理玩,住在洱海边的白族民居里,七月份气温很高,但只要进入堂屋,一下子就凉快了。

我们每年过年都要回老家大理鹤庆。鹤庆早晚温差大,晚上外面温度低,在厢房里却感觉不到冷,反而觉得很暖和。

大家的分享很精彩!根据同学们找到的特征,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小组甲:照壁除了美观之外,还有什么用途?小组乙:白族民居院落很安静,它是如何隔音的?小组丙:白族民居冬暖夏凉,它是如何保温和散热的?请大家在课后查阅资料,从物理学视角找到其中的原因,鼓励采用实验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多渠道、多形式的研究。在约定的时间内,小组组员发表看法,组间交流、分享、补充,确定汇报内容,并向教师提交实践报告(文字、图片或课件等形式)。教师优选和修改后,确认展示顺序,组织全班汇报展示。

四、 小组成果汇报

生 (甲小组代表)照壁除了美观外,主要还有两个作用。一是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气流直冲厅堂,使房屋能保暖。二是起到调节亮度并节能的作用。由于房屋是坐西朝东的,若没有照壁,早晨太阳出来时,太阳光会直射在正楼上;下午太阳逐渐往西后,由于整个楼房是木质结构,外墙无窗户,堂屋里的光线会比较暗。而有了照壁后,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使整个院落和堂屋保持一定的亮度。

分析得很好!根据房屋的朝向和结构、材料,结合地理学知识,解释了太阳西移以后,利用照壁发生光的漫反射来增加院落和堂屋亮度。我们可以尝试用光学实验模拟照壁的作用,用照度仪来监测光照强度,这样更有说服力。如果要让院落一直保持明亮,有什么办法?

如果照壁可以旋转,根据太阳的位置,照壁旋转到不同的角度,就能让院落一直保持明亮。

思维很活跃!期待你能实现你的设想。

我们还发现了照壁中隐藏的文化内涵。照壁上题写的字可以看出这户人家的姓氏,如“清白传家”表示杨姓,“琴鹤家声”表示赵姓。

照壁不仅有物理学用途,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你们小组课后可以再探究。

生 (乙小组代表)在白族民居院落里,会感觉很安静。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它主要是利用墙体和门窗隔声。我们小组进行了墙体隔音模拟实验,选择的实验器材有:GM1351数字式噪音计(精度为±1.5dB)、亚克力盒子3个(1号盒25cm×10cm×15cm、2号盒30cm×15cm×15cm、3号盒35cm×20cm×15cm)、稳定的白噪声、蓝牙音箱、计时器、刻度尺、钢卷尺、建筑工地取的细砂、沙土、石子。我们推测:隔音效果与墙体厚度和墙体材质有关。于是,我们分别做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探究墙体厚度与隔音效果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如图2所示,把1号盒放入3号盒中,使前后左右间距都为5cm,调整蓝牙音箱与1号盒、噪音计的距离分别为15cm和22cm;在1号盒和3号盒间隔处填入10cm高的沙土,盖上盖子;手机连接蓝牙音箱播放白噪声,记录噪音计1分钟的数据;把1号盒放入2号盒中,使前后左右间距都为2.5cm,重复以上操作并记录数据。

生 (展示实验数据,见表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沙土厚度增大一倍时,隔声量增加大约3dB,由此可推测墙越厚实隔声量越大。而白族民居多是高墙无窗,所以隔音效果较好。

生 第二个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墙体与隔声效果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把1号盒放入3号盒中,使前后左右间距都为5cm,调整蓝牙音箱与1号盒、噪音计的距离分别为15cm和22cm;如图3所示,在1号盒和3号盒间隔处分别填入高为10cm的细砂、沙土和石子,盖上盖子;手机连接蓝牙音箱播放白噪声,记录噪音计1分钟的数据。

生 (展示实验数据,见表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墙体隔声量不同,细砂隔声量最好,沙土次之,石子最差。考虑工程实际等因素,沙土作为外墙最为合适。

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墙体厚度和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同学们没有依靠书本上已有的数据,而是通过实验进行客观解释。虽是定性的实验,实验步骤和数据精度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和探究的乐趣,进而感知到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该实验对环境要求高,加之GM1351数字式噪音计测量精度波动范围大,实验得出的数据比较粗糙,你们小组后续可以继续完善一下实验操作过程,让数据更准确。

生 (丙小组代表)能源使用方面,白族民居通常利用风能来通风、降温、排气,利用太阳能来取暖,实现了不依靠主动供能就达到冬暖夏凉、四季恒温的效果。而建筑外围主要由外墙、屋面和外窗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就是墙体,通过墙体散失的热量十分巨大。墙体的保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整体的保温效果。

生 外墙面以熟石灰粉刷,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侵蚀,另一方面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出示表4)查阅资料发现,石灰粉刷砖墙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为0.48,在五种常见的墙面中最小,反射太阳光的能力最强。假设太阳辐射功率P=1×103J/(m2·s),大理地区夏季平均日照时长约为12h,则1m2采光面上石灰粉刷砖墙吸收的热量Q=ρPt=0.48×1×103J/(m2·s)×1m2×12×3600s=2.0736×107J。石灰粉刷砖墙夏季一天吸收的热量能把大约61.7 kg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1标准大气压下)。

生 夏季,白色厚实的外墙阻隔了部分传入屋内的热量,避免屋内温度过高。加之白族民居的门窗(窗户多为花样格式)及内部装修都以木质材料為主,通风透气性较好,常年多风的气候特征配以这样的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故在炎热的夏季,屋内十分凉爽。冬季,白天,土质墙体接受太阳辐射并蓄热;夜间,当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墙体表面温度时,墙体就向外散热,调节室内温度,增加人体的舒适度。另一方面,窗的特点是传热系数大,如单层金属窗的传热系数约为一般砖墙的3倍,窗的保温也就格外重要。在保证天然采光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窗墙比。

你们小组从能源利用角度说明白族民居是绿色节能的建筑。通过查阅专业书籍资料,计算得到白石灰砖墙夏季的吸热量,与水的吸热进行类比,带给大家非常直观的感受,解释了夏天凉爽的原因。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冬季保温的原因,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问题,这是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你们做得非常好!

五、 拓展延伸

师 在查阅资料过程中,除了上面交流的问题外,同学们会发现新的问题,也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生 天井一般就地取材做成石头材质,一是为了节省材料;二是为了防止下雨天走路打滑——相比于水泥地板,青石板的摩擦系数更大。

天井里放着一大缸水,一是能及时救火,从而防止火灾;二是当天气热时,利用水蒸发吸热,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的温度,当天气寒冷时,水又会向周围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低。

屋顶做成“人字形”充分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一般来说,屋顶的屋面坡度为26°—30°,这个角度非常接近黄赤交角23°26′,体现了古人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屋顶的设计还体现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大家很善于思考!其实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物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物理的思维思考世界,用物理的语言表达世界,用物理的智慧丰富世界。

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合作创新的跨学科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课堂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得以升华。

六、 课后作业

根据今天的学习,完成以下作业:(1) 梳理白族民居与物理有关的知识;(2) 结合新材料的应用等知识,围绕怎样使白族民居更加节能环保,提出改进建议;(3) 白族民居处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其如何防震。

课后作业直指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本环节在以物理学视角分析白族民居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改进建议,上升到知识应用层面,实现了物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本次跨学科实践以课程整合的形式进行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性;以生活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跳出了传统的以教材为蓝本的窠臼;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本着“教、扶、放”的策略,布置挑战性的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场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该主题从物理学视角可拓展的内容还有很多,但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局限性,学生未能较好地理解。本次跨学科实践还停留在探究型层面,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将课型从探究型向应用型,乃至促使学生发明创造的升华型转变。

总之,以地域民族文化为主题开展物理跨学科实践,能有效融合物理学科的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等知识,也能与其他学科知识很好地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詹善生,汤金波.“长度的测量”:从生活到应用——物理跨学科实践探索一例[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3(3):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22:37.

[3] 刘加平.建筑物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4.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初中物理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