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单丛茶产业发展分析与消费前景预测

2023-07-13 09:29林佳蓝林楚生
南方农村 2023年2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林佳蓝 林楚生

关键词:广东单丛茶;产业发展;消费前景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2022年全国开采茶园面积4539.89万亩、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180.68亿元,无数农民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同时,“茶道”蕴含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待客之道;在众多外事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阐释中国主张。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作为茶叙时喝的“凤凰单丛”成为广东单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本文对广东单丛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以期进一步推动广东单丛茶产业的发展。

一、广东单丛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广东单丛茶特征

单丛茶是指从凤凰水仙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优异单株及其培育出来的品种、品系和株系,采用乌龙茶类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多种天然花香和独特韵味品质的乌龙茶。其显著特征有三个:

一是具有“一树一香”的特性。由于单丛茶树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即使是同一山岩、同一茶园,甚至相邻的茶树,所产茶叶口感韵味也可能各不相同。每一个茶树单株,叶片有大小,叶色有深浅,萌芽有迟早。香气类型有多种自然花香型之差异,香气形态又有清高或馥郁之区别。由是,传统上茶农采取单株培管、单株采摘、单株制作的生产模式,在无性繁殖技术(以扦插技术为主)的培育下,优异品质特征的茶树及其无性植株共同形成了一个独立品系,相同品系、相近树龄的茶树鲜叶一同制作,亦成为单丛。单丛茶现有80多个品系,有以叶态命名的,如山茄叶、柚叶、竹叶、锯朵仔等。

二是具有蜜韵花香。传统意义上对单丛茶的要求是具备优质、特别的自然花香,特殊的滋味,即独特的韵味,茶农称为称丛韵或“山韵”。花香是单丛茶最突出的品质特征,突出表现在“多样性”,除了香气所体现的花香类型多样,香气形态也具有多样性。如单丛茶品系中很多以香气命名的,如蜜兰香、黄栀香、芝兰香、桂花香、玉兰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夜来香、姜花香十大香型。

三是区域适应性。单丛茶为广东茶区重要的栽培品种,其抗逆性极强。但由于单丛长期生长在凤凰山生态环境中,受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的特性。在不同栽培环境中,其产量和品质表现出明显差异。许多品质特征优异的单丛品系都对生态环境有严格选择要求,在其他区域较难繁殖。广东单丛茶主要产区为潮州市,相邻梅州市大埔县、丰顺县也有部分种植。

(二)广东单丛茶发展历史

据《潮州府志》记载,单丛茶始于南宋末年,已有900多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树龄200年以上的古茶树有2000多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超过600年。相传南宋末年(1278年),宋末帝赵呙南逃到潮州凤凰乌岽山,侍从采得新鲜茶叶让赵呙嚼食,嚼后生津止渴,后人取名为“宋茶”,“宋茶”后代则被称之为“宋种”,为后人广为栽种。潮汕地区正式产茶有史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潮州府志》载:饶平县每年须贡“叶茶一百五十斤二两,芽茶一百八十斤三两”。20世纪90年代,潮安区凤凰镇党委、政府提出“茶园单丛化,单丛名优化”。目前,单丛茶产业发展非常迅猛,与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台湾梨山茶作为最为知名的四大乌龙茶闻名世界,先后获评“中國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1年首批上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022年广东单丛茶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2.4万吨,产值31.9亿元,凤凰单丛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25.8亿元,位于广东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前列。

(三)产品消费区域快速扩张

2010年以前,全国单丛茶消费者主要集中于广东地区,尤其是潮汕地区;2010-2015年:单丛茶开始全国推广,各省部分消费者尝试单丛茶,广东省外消费人群集中华东、华北地区;2016年至今,单丛茶因其较强的消费粘性,随着消费群体逐步扩大,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支持,各单丛茶相关主体推进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茶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动,广东单丛茶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广东农业的支柱之一,上游茶农茶商逐渐增加单丛茶产出,促进产业规模扩张。近年来,广东单丛茶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并远销国外。与广东、福建等乌龙茶成熟消费市场相比,西北、西南、东北等新兴消费地区发展较快,但尚需巩固,同时新兴市场的消费还要面对其他茶类的竞争。如2021年广东高端单丛茶价格区间在1200-5000元/斤的占60%,40%单丛茶价格可达5000元/斤以上,但在同等品质要求下,单丛茶的高端产品价格远低于武夷岩茶。

(四)经营模式创新发展

目前,广东单丛茶产业经营模式多元化,以茶旅文化小镇为代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如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正积极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宜居、购茶品茶为一体的茶旅特色小镇。在流通渠道上,除了传统的批发、经销商、连锁专卖、超市、网上零售以外,随着各种概念性时尚茶饮店异军突起。挞柠、丘大叔、DC TEA等新式茶空间以单丛茶为茶叶基底作为主打饮品。

(五)一产规模总体较小

目前,除少数头部企业外,大部分广东单丛茶企业小而分散,未能杜绝家庭式小作坊生产方式,普遍缺乏知名度。另外,由于单丛茶多属于乌龙茶的中高端产品,以闽南地区的本山、毛蟹、黄金桂等色种品种冒充单丛茶进入市场,对单丛茶产品质量认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单丛茶的主要产区凤凰镇,茶园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制,茶叶生产多以茶农为单位,自行生产经营模式根深蒂固,不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从事单丛茶生产、贸易的中小企业茶叶多以自有茶园为生产基地进行小作坊生产方式,销售主要是以初制毛茶的农产品形式进行。

(六)产业准入门槛低

单丛茶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小农户家庭经营和民营企业经营并存,其中又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大多数中低山茶园收购成本较低,吸引了较多投资者进入。简单易行的机械生产方式助推了企业进出产业的自由;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是茶叶商品化程度的标志,众多的单丛茶企业还不能实现从采摘到生产的全程的机械化加工,作坊式生产的大量存在使得单丛茶生产标准很难统一和规范,单丛茶企业进入市场壁垒较低。也就是说,单丛茶生产者可以随时参加生产,随时退出生产,人为障碍较小。

二、广东单丛茶消费前景预测

(一)单丛茶消费层次分析

目前,广东单丛茶线下中高端单丛茶品牌产品价格偏高,如宋凰、南馥、千庭等,消费者对高端品牌茶的喜爱,正在影Ⅱ向着大众消费市场。在消费群体上,单丛茶消费者结构也相对稳定,调研显示,≤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的消费者购买比例分别为1%、8%、42%、42%、7%。广东单丛茶的消费人群以30 - 50岁的居多。现有单丛茶产品销售主力集中在中高端市场,单丛茶规模要进一步扩大,还需要从中低端单丛茶产品打开思路。广东单丛茶低端茶的均价可低至156元/斤,中高端单丛茶的价格则为600元/斤以上。

(二)广东单丛茶消费方向分析

调研显示,广东传统单丛茶在30-50岁的消费群体更为流行,其追求自饮性价比,购买需求偏向优质单丛茶,能提供更佳的饮用体验。在新式茶饮方面,单丛奶茶、单丛柠檬茶、单丛油柑茶,单丛黄皮茶、冷萃葡萄单丛茶,还有麻薯单丛茶、黑糖啵啵单丛茶等,一系列创新茶饮层出不穷,鸭屎香新式饮品成为爆款,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

(三)2023-2025年广东单丛茶产业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广东单丛茶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很多,但总的方向是朝缓慢上升趋势,价格两极分化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其主要基于:

一是地理标志产品的溢价特征。单丛茶属地理标志产品,单丛茶在种植区域、产品风味、加工手法等方面更具特性且具有一定稀缺性,具有产品生产的垄断性,内在价值的增值性和价格上升的长期性,在通常情况下地理标志产品比同类的一般产品的溢价能力要高。

二是市场喜好需求转变。新时期茶叶消费呈多元形态,但广东单丛茶因其“茶中香水”特性、80多个品系特色,不但迎合并且引领了新式茶饮的发展。同时传统单丛茶消费者对单丛茶的忠诚度较高。

三是替代品威胁上升。闽台地区同样是乌龙茶的重要產区,武夷岩茶知名度较高,广东单丛茶替代严重,消费者转换成本低。加之现阶段广东单丛茶企业的生产规模和销售区别较小,无国内驰名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在此方面确认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四是包装成本上升,消费流通包装升级。目前越来越多人在关注品牌知名度与产品的颜值,许多企业以创新包装顺应消费升级,重包装设计轻产品品质日趋严重,上升的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三、广东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积极推进品牌化运营

广东单丛茶企业需要继续在茶领域深耕细作,充分扩大品类的影响力,在优势的领域持续地投入,包括在品种、茶园、工厂、人才、团队、营销等方面的建设,培养专业营销队伍,完善配套服务平台。在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和增加花色品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拓宽销售领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二)推进高品质标准化生产

‘东单丛茶企业要加快建立企业内部标准,建设茶叶基地,推动企业自身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制造水平和品控水平,并助推产业相关标准、相关规范的建设步伐。依靠科技创新,不断研发引领潮流的各种香型名优单丛,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单丛产品与服务。

(三)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大力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茶园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合作社流转,引导小微型茶企靠大联强;二是深度开发茶旅游、茶服务等茶业新业态,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社会资本,融合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用“茶产业+旅游业”“古村落+茶文化传承”等经营模式,打造“国际单丛茶文化旅游节”,促进茶旅产业高度融合,壮大茶旅经济。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