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表现手法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

2023-07-13 14:36杨明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圆雕线条布局

摘要:中国画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又逐步产生了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逐步深入,绘画艺术也在不斷发展和完善。而寿山石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以其特有的雕刻技法和艺术神韵著称于世。笔者在从事寿山石雕创作时广泛借鉴了中国画的绘画原理,在此就中国画表现手法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加以论述。

关键词:中国画;寿山石雕;圆雕;布局;线条

寿山石雕在创作题材上多以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为主,作品大多表现或远或近、或浓或淡、或静或动的自然风光。从雕刻师的创作角度而言,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融入寿山石雕中,无疑是对寿山石雕艺术的又一次突破与创新。近年来,在寿山石雕艺术品市场上,以中国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作品逐渐增多。可以说,在寿山石雕中融入中国画的艺术神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笔者在此结合一些实例进行阐述。

一、主题的选择

主题的选择是寿山石雕的创作基础,也是决定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键。选择好主题,也就奠定了作品成功的一半基础。

在寿山石雕中,最常用的主题就是风景。选择好主题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如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景物特征与主题不符,那么就需要对原石进行适当修改。当然,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石材原有的神韵,确保作品能够体现出中国画所呈现的艺术精髓。如笔者的作品《荷塘月色》,采用的是寿山山秀园石,原石上红、灰、黑三色巧妙分布,笔者于其上雕刻万顷荷塘,石材与题材相交融,呈现霞光映照下的荷塘盛景。如果把这件作品看成是一幅《采莲图》,其画面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船上的少女们吹箫抚琴轻歌助采莲,人物的神情和细节通过刻刀的精心刻画,自然逼真,意味无穷。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作品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可谓荷香、水秀、人美,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这件作品的主题借鉴了中国画中常表现的荷塘月景,在雕刻时,笔者参考了较多的荷花题材国画,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二、画面的布局

作品画面的布局安排是整件作品的“骨架”。在创作之前,雕刻师首先要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件作品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构思和布局,设计出作品的基本构图形式和画面内容。

中国画的布局是指画家在创作时,把物象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并使之互相衔接、互相呼应、互相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具有形象性和综合性。布局是表现物象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它在中国画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在布局上最显著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讲究章法;二是讲究层次;三是讲究虚实;四是讲究疏密、聚散、向背、起伏等关系。

章法是指一幅画中各个部分的安排次序,包括主体和陪体、重点和非重点、主要和次要、整体和局部等方面的关系。章法是中国画布局艺术中最基本的形式法则,要求画面中的各个部分在空间位置上互相衔接、互相呼应,通过表现画面的整体美,从而使画面显得完整而有气势。在布局中,通过物象之间的排列组合来达到画面气势贯通、层次分明、节奏有序、错落有致等艺术效果。这样能够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使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国画布局在构图上强调“经营位置”,即讲究主次分明、相互呼应、相互穿插等,一般都是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或从中间向两边展开。整个画面给人一种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生动活泼之感。

笔者的寿山石雕作品《陆上丝绸之路》(图1),其布局就借鉴了国画。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华戎所交一都会”,犹如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丝绸之路出长安、入敦煌后,通过阳关、玉门关南北两道贯通西域,敦煌因而被称为“丝绸之路第一枢纽”。该作品以大型寿山山秀园石为创作材料,用立体雕的技法雕刻出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远处的月牙泉和红柳交相辉映,骆驼背上的仕女弹着琵琶、敲着鼓,重现了西域石窟壁画上琵琶与鼓合奏的场景。另一件作品《桂林山水·漓江》,则取材寿山山秀园石,因材施艺,利用天然巧色立体化雕琢了桂林山水的漓江,白色刻画成波光粼粼的水面,黑色则刻画挺拔的群峰,连绵的山光水色让人倾倒。作品妙就妙在对黑白石色的处理,布局颇具匠心。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宁静的漓江满足着中国人对于山水的瑰丽幻想。这件石雕作品犹如一幅不绝的画卷,在碧波上的一点黑色被雕琢成撑船的船夫,人在景中、景在画中,呈现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诗意。作品中的山水景色宛若天成,布局上山峦为主,小舟是点缀。

虚实是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法则之一。所谓虚实,是指画面中所表现的物象、景物之间的关系。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计黑当白”,即用黑白两色表现出物象的结构与空间关系,虚实相生。它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布局时要注意各物象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关系,做到互相依存而不孤立;第二,在处理好物象之间关系的同时,注意表现出画面的空间关系,使物象在画面上形成一种虚实相生、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国画构图中,虚实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空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局部中的“实”与“虚”;另一种是全画中的“实”与“虚”。如画幅上一部分的空白,叫“虚”;而另一部分则叫“实”。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支撑、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中国画布局上虚实相间、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如笔者作品《龙腾盛世》(图2)刻画的三坊七巷中的街就是“虚”的。笔者采用圆雕、高浮雕、薄意等多种技法,雕刻了春节期间三坊七巷的热闹场景,细致地还原了南后街街景,飞旋的金龙、热闹的群狮表演,与市民游客一同欢度元宵,其乐融融。作品中共有90余个街边人物,活灵活现。舞龙表演的镂空花球,也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观此作品,宛如置身其中,穿行于热闹繁华的街市。

三、线条的运用

线条的运用在表现中国画意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线条来传达自身思想感情的变化和艺术形象的塑造等。在寿山石雕中,对线条的运用也应根据画面需要,灵活多变,讲究虚实结合、疏密对比、动静结合,使线条具有动感和生命力。

线条要有气势、有力量、有力度,体现出山石的脉络走向和层次感。要注意线条的节奏变化和韵律感,使作品具有韵律美。如一块寿山石上所雕出的山崖、树木等,都应注重节奏和韵律。如筆者的作品《套马杆》,选取寿山山秀园石为原材料,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雕刻出蒙古族青年套马杆的场景。在草原上,青年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马靴,手持长长的套马杆,策马追赶着狂飙的马群。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四蹄翻腾,长鬃飞扬。作品利用巧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大草原之中,将云雾缭绕的远方映在眼前。作品中的线条如行云流水,从那变化的线条中,观众可以感受到风的力量。

四、巧色的利用

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注重“留白”和“以少胜多”。所谓“留白”,就是留下空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正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而寿山石雕中的山水作品也有同样的理念,在创作中,要留有一定的空白。比如在寿山石雕山水题材的雕琢中,要疏密结合,利用天然巧色进行雕刻,必要时注意留白,也就是不雕刻,保留天然原石的肌理。

如笔者的作品《观沧海》,以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这一历史事件为主题,结合寿山山秀园石之嶙峋坚硬特质,再现魏武挥鞭之雄风、山岛之竦峙。在相石构思上,以黄色突出人物主体形象,战马骙骙,战袍猎猎,生动展现出曹操的豪迈胸襟与凌云壮志。四周缀以丰茂草木,更显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至于石材中大面积的斑驳纹理则不作过多刻画,以自然之态体现天然之景,达到天工与人意的巧妙结合。又如笔者的作品《国风》,其所雕刻的京剧花旦,是将传统文化与艺术进行完美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这件石雕作品中,京剧花旦的造型精美,整体线条流畅、精细。花旦的衣服、头饰和脸谱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灵气和魅力。作品的色彩运用也较为出彩,京剧花旦为黄色,与底部黑色形成对比。作品营造出了丰富的色彩层次,使整件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作品完成后,笔者选择了抛亚光,让作品保留最原始的石质韵味,突出艺术性与古色古香的特质。

五、意境的营造

意境营造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它是艺术家通过想象来构造作品意境的一种形式,也是艺术家通过情感和构思来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寿山石雕中,如何营造意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用简洁、概括的线条勾勒出画面;二是用光色表现画面,即通过对光影变化的运用来表现意境。如笔者的作品《寻梦烟山》就注重突出作品的意境,烟台山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梅坞路,位于闽江与福州历史文化中轴线交汇处,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烟台山,虽山不高,面积不大,却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厚重的历史记忆。一座花园、一条路、一棵高高的树、几个游园的客人,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绿阴下走过张着花纸伞的女郎,映衬着淡淡的晚阳,更增添了作品的诗意……作品以寿山石为载体,通过雕刻手法将充满“闽都”风情的故乡记忆转译为当代寿山石雕作品,以艺术唤起乡愁。再如笔者的作品《惠安女》,其灵感源于素有“雕艺之乡”美称的惠安,采用寿山山秀园石雕刻出淳朴勤劳的惠安女形象。笔者在创作时始终秉承“顺色立意、依形就势,寻色取巧”的创作理念,采用圆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让传统的海边生活立体起来:一艘渔船停靠在海边,旁边坐着三名辛勤劳作的惠安女,其中两名正协力编织着渔网,另一名惠安女撬着刚捕捞上来的海蛎;远处,几名惠安女正挑着担子走在石桥上,往被树木包围依山而建的房屋走去;再往更远处看,伫立着极具民俗风情的崇武古城。整件作品采用清晰的构图和分明的色彩层次,将巍峨雄浑的崇武古城、神奇迷幻的山海景观、吃苦耐劳的惠安女用石雕技艺呈现出来,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再如笔者的作品《古厝情深》,作品根据天然石材色彩刻画出老少两位妇女边洗衣服边说悄悄话的场景。在背景中,还雕刻有古墙砖和门口老树,增加了作品的古朴气息。作品中的老奶奶面露慈祥的微笑,与年轻少妇窃窃私语,让人感受到一种邻里和谐的祥和景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家家户户几乎看不到洗衣机,家庭妇女基本都是用手洗衣服,因此这两位妇女在洗衣服的同时说悄悄话,增加了作品的情感交流和亲切感。而古墙砖和门口老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安逸的生活状态。又如笔者的作品《放飞自由》,作品因色取巧,刻画了一群女子放孔明灯的场景。黑色的石色代表了夜晚的天空,给人以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红黄白色的孔明灯则在黑色的天空中显得格外明亮。笔者在处理时遵循虚实变化、近大远小的画理,呈现出一种浪漫和温馨的气息。她们向着天空许愿,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每一个女子的表情和动作都被处理到位,让整件作品更加生动。同时,利用巧色雕琢,让孔明灯的发光效果更加逼真,增强了整个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六、总结

在寿山石雕的创作中融入中国画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更有诗意。作为石雕艺术创作者,我们要多学习和观摩书画作品,汲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具有意境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余凡.中国山水画内涵与康德美学之比较[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12):119-120+177.

[2]孙贺峰.中国山水画中色彩的应用探微[J].大众文艺,2022(23):71-73.

[3]邓振君,徐辉.关于当代山水画技法的研究[J].美与时代(中), 2022(12):60-62.

作者简介:

杨明,1975年生,福州人,启蒙于郭茂康先生,后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民间艺术家。2021年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现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第二车间主任、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专家人才鉴定师、闽江学院和福建省经济学校客座教授、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寿山石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被授予“福州市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称号,多件作品收藏于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博物馆。

猜你喜欢
圆雕线条布局
浅析西周早期圆雕玉鸟饰品
线条之美
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VR布局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