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3-07-17 17:54王晓东
种子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绿色蔬菜品牌建设

摘    要:农产品品质影响民众的消费体验和生活质量,客观催生了绿色生产技术。文章以绿色蔬菜及其优势为切入点,分析了推动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义,探讨了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研究了绿色蔬菜种植发展策略,提出可行措施,促进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发展和产业综合建设。

关键词: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品牌建设;科技投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8-012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3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王晓东(1972—),男,汉族,山西临汾人,本科,正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蔬菜果树中药材种植技术。

绿色蔬菜是一大类高品质蔬菜的统称,其特点在于严格遵照国家规定进行生产管理,确保蔬菜内不含有害物质,营养成分符合国家要求且总量较高,一般可分为AA级和A级两个级别[1]。为促进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我国各地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绿色农产品管理办法》等为参考。考虑到现代社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生活质量的关注,要进一步加强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运用,以推动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

1 绿色蔬菜分类及其优势

1.1 绿色蔬菜分类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规定,绿色蔬菜可分为AA级和A级两个级别。AA级绿色蔬菜需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肥料以及兽药、农药、添加剂等,且产地环境也要符合标准。部分AA级绿色蔬菜允许使用小剂量、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但严禁施用危害较大的有机合成农药。A级绿色蔬菜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定量的化学合成物(包括有机合成农用药物)进行除草、除虫,其他方面的规定与AA级绿色蔬菜相同[2]。

1.2 绿色蔬菜优势

绿色蔬菜优势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更健康,二是口感更好。绿色蔬菜限制农药、兽药以及添加剂的使用,在近自然模式下进行种植管理,以物理、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降低蔬菜内残留农药的可能性。添加剂使用过多时,蔬菜生长速度较快,但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纤维硬度高,口感往往较差。反之,不使用或仅使用少量添加剂,蔬菜会更符合人体对营养的摄取要求,口感会更理想,这也是绿色蔬菜受到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3]。

2 推动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义

2.1 提升蔬菜品质

推动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应用与发展,直接作用在于提升蔬菜品质,使蔬菜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所有蔬菜进入市场前均需要接受检查,以抽检等方式了解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营养成分等。绿色蔬菜在此方面的表现更优越,因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各類药物、添加剂,因此残留量更少。加快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大范围推广并加强应用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有助于全面提升蔬菜的品质,改善其综合质量[4]。

2.2 促进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强调集约化,以科学的管理思想、成熟的工作技术为依托,推动农业生产越来越机械化,提升作业效率和综合效益。在此思路下对绿色蔬菜产业进行分析,可发现该产业的关注点与现代农业有较高的相似性,均关注借助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活动,提升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集约化水平,使农产品的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尽管绿色蔬菜在产量方面并无优势,但其商业层面的回报更理想,产品附加值更高,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高质量趋势。

2.3 增加农民收入

绿色蔬菜产业的优势之一是提升农民的收入。绿色蔬菜的单位产量并无显著变化,但收益明显更高。如绿色西红柿,按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平均价格,每公顷收入约30万元,去除各类生产费用、管理费用,每公顷纯收入依然可达到18.75万元左右,而露天种植的西红柿每公顷收入在15万元左右,去除成本,每公顷纯收入约10.5万元,可见种植绿色西红柿收益更高。其他绿色蔬菜的收入模式与此相似,虽然在种子采买、生产管理方面投入较大,但总收入、净收入依然较高,有助于农民增收[5]。

3 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

3.1 生产管理要求

生产过程中,应强调药物管理,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改用危害小、残留度低的农药,如多菌灵等。绿色蔬菜的产地应远离工业区,以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绿色蔬菜的影响。条件允许时,应以各类抗病害、抗虫害能力较强且产量较大的蔬菜品种作为备选品。充分了解蔬菜的生物学特点,基于此进行深耕、轮作管理,改善农田内环境,利于绿色蔬菜生长。根据蔬菜特点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微生物农药替代一般药物,并控制用药量,减少农药用量、残留量。为控制病虫害发生率,应运用温水浸种等技术进行种子处理,并采用物理手段进一步防治病虫害。施肥时增加有机肥料用量,减少复合肥用量,需要预防一些易于大面积传播的病虫害,以检疫等方式降低其发生率[6]。

3.2 选种与播种

绿色蔬菜种植基地需要远离工业区,保证其地势平坦、土层较厚、有机物丰富,易于蔬菜生长和开展灌溉等一般田间管理工作。选种时以抗病害、虫害和丰产能力为基础指标。所有蔬菜苗床应妥善准备,保证苗床适宜蔬菜生长,且能够受到足够的光照。需要用化学药物对土壤消毒、除草,并深耕除虫,减少病虫害隐患。根据蔬菜特点确定播种工作计划,合理确定行距、带宽等,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应采用机械设备辅助播种,保证种植效率[7]。

3.3 防治技术

以绿色蔬菜生产为目标,需要重视防治技术的运用,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物防治可部分替代药物防治,减少用药量,控制农药残留的问题。如在大田生产模式下保护益虫、益鸟,以控制害虫数量;大棚种植为避免有害鸟类啄食蔬菜,以具有活性物质的低毒性药物替代剧毒药物等。物理防治以浸种为主,以适宜温度和抑菌类物质配制浸种基液,用于蔬菜种子的预处理,消灭潜伏在蔬菜种子内外的病菌,使病虫害的发生率下降。

3.4 用药管理

绿色蔬菜用药强调针对性、低毒性,应优先选用各类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阿维菌素、茴蔷素、武夷菌素、井冈霉素等,其他低毒性的生物农药也可以作为备选。施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避免施用高残留、剧毒类药物,可能导致突变、致癌类药物也应杜绝施用,包括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在病虫害较严重时,可选用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包括辛硫磷、敌百虫、波尔多液、多菌灵等,但应限制用量,不能在非必要时大量用药。药物选定后,需要根据规定加以制备,通过稀释降低其浓度,选取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施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施药量。很多农作物可能长期受到同一类病虫害的侵扰,用药时需考虑耐药性,可适时更换农药以保证效果。部分病害对蔬菜的影响仅限于根茎部、叶表,施药时不宜大范围喷洒,应根据病害为害类型确定施药区域。此外,很多药物使用时需要考虑用药时间间隔,不宜频繁施药,否则会导致农药大量残留[8]。

3.5 用肥管理

绿色蔬菜的用肥技术强调科学性,原则上应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但由于蔬菜生长对氮肥、钾肥和磷肥的要求较高,依然需要关注上述3类肥料的使用。以氮肥为例,以尿素等常用肥料为主,要求含氮量不低于45%。在蔬菜种植前,以每公顷3万~4.5万kg的标准,大量应用有机肥作为基肥,每公顷使用300 kg左右尿素提升基肥肥力。尿素也可作为蔬菜追肥时的核心肥料,用量不宜过大,应根据蔬菜类别确定用量,追肥量为生长期用肥总量的60%左右(如生长期用肥10 kg,追肥时需6 kg左右)。绿色蔬菜的生长对用肥管理要求较高,为避免肥效可能在其生长中后期渐渐减弱,可将尿素等雾化后喷散于蔬菜根系或表面,搭配其他肥料使用,保证蔬菜生长的用肥需要。钾肥、磷肥的使用原则与氮肥相同,强调根据绿色蔬菜的具体特点和要求,确定用肥量和具体方案,避免无限制用肥。

4 绿色蔬菜发展策略

4.1 加强政策帮扶

一是资金帮扶。资金帮扶的作用比较直接,如种植绿色蔬菜大部分需要采用大棚栽种模式,平均每公顷需要投入资金7.5万~9万元,很多农民缺乏建设资金。可由政府部门进行统计,向有意愿种植绿色蔬菜的农民适当提供贷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降低贷款利率以减轻农民负担。贷款额度应在5 000~2 0000元,以保证帮扶力度,同时减少坏账导致的金融机构损失。如果农民可提供较多抵押物,也可增加贷款额度。二是技术帮扶。技术帮扶主要强调发挥各地农业管理部门的作用,由农业管理部门选派熟悉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的人员,至各自然村对农民进行指导,如“合理选用低残留农药” “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等。各自然村均应配置至少1名技术人员,以随时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推动绿色蔬菜产业发展。

4.2 建立针对性管理机制

考虑到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建议各地建立层次化、权责明晰的管理机制,为相关产业建设提供支持。具体工作中可采用网格化作业机制,将绿色蔬菜生产区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在农户数目、生产面积、工作负荷方面相同或相近,根据划分结果建立管理模式。假定1个网格内有20户农民生产绿色蔬菜,可配置1名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如果网格内农民数目较多,可酌情增加技术人员数目,确保指导工作效率和深入性。在此基础上,每10个网格应建立1个工作组,工作组可以乡、镇一级农业技术部门为核心,定期至下属各区域进行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了解农户是否掌握相关知识、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诉求。县、区一级农业技术部门对绿色蔬菜市场情况、动态信息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提供给下属(乡镇一级)农业技术部门,并由后者据此进行工作调整,指导各网格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帮助农户有针对性地进行绿色蔬菜生产,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4.3 重视品牌建设

我国各地农民众多,农产品类别丰富,但很少有农产品形成了独特、有竞争力的品牌,不利于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和区域农业发展。可加强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将品牌建设作为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中的一环。如我国山东省大量生产白菜、茭白等蔬菜,且质量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认可。当地可加强品牌宣传管理,指导各地进行白菜品种、产量等方面的分析,选取优质的绿色白菜作为拳头产品,形成农产品品牌。由大型生产基地、企业组织商标注册和商业化宣传,将拳头产品的绿色特点、营养价值等作为重点进行包装,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4.4 增加科技投入

通过资助研发科学技术提升绿色蔬菜的生产能力,提高其品质、附加值,提升绿色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建议各地采用综合科研机制,由农业技术部门(政府部门)、農业类高校、商业化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合作,由农业技术部门、高校和商业化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人员,企业提供资金,各方共同针对绿色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商业化发展需求,联合拟定发展计划和方案,针对方案共同进行管理、研究,并确定收益分配方案,使区域绿色蔬菜产业下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集中,各自发挥优势,提升基于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研究水平。

4.5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各地农业技术人员培育情况良莠不齐,很多地区缺乏足够的农业技术人才支持绿色蔬菜产业建设和长期发展。未来建议从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改善农业技术人员储备和培育情况。各地可组织大范围信息调查,了解本地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前景,据此大致确定人才需求量,拟定管理计划,通过外部招聘、内部挖潜等方式,增加农业技术人员储备量,配置到各地以助力绿色蔬菜产业建设。

5 结束语

绿色蔬菜种植管理与发展具有多种价值,有必要予以更多重视和关注。推动绿色蔬菜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可提升蔬菜品质,促进农业建设,也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具体技术牵涉选种与播种、防治技术、用药管理、用肥管理等。以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为目标,需要加强政策帮扶、建立针对性管理机制,同时重视品牌建设,增加科技研究投入,并优化工作队伍,多角度寻求突破口,为绿色蔬菜种植管理与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姜爽,卢志权,王银月,等.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J].新农业,2022(21):27-28.

[2]耿淑渝.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0):213-215.

[3]杨晓琴.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河北农业,2022(10):44-46.

[4]杨晓琴.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种子科技,2022,40(18):133-135.

[5]潘军龙.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8):30-31.

[6]崔万东.浅议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2(11):55-57.

[7]马东红,郝秀明,盛金.浅析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5):202-204.

[8]刘超平,陈田贵,林秀英.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4):195-197.

猜你喜欢
绿色蔬菜品牌建设
绿色蔬菜土肥管理技术要点
绿色蔬菜土肥管理技术的实施研究
绿色蔬菜土肥管理技术的实施
商都西芹绿色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提升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营销策略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