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实施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3-07-17 10:30孟令怡孙义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6期
关键词:成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

孟令怡 孙义星

[摘 要] “大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审美及文化感知能力。随着成人高校规模和职能的缩减,大学语文学科在成人高校中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然而在越来越强调基础学科重要性的今天,大学语文的建设不容忽视。针对成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堂缺乏语文性,以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价值取向低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教师成长、教材把关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

[关键词] 成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一流教材建设项目“心灵港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20yljc008)

[作者简介] 孟令怡(1992—),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合肥市职工大学教研室助教,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育和工会干部培训研究;孙义星(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6-0040-04 [收稿日期] 2022-05-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成人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弱势和边缘化的地位,尤其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目前在全国仅有254所(根据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检索获取的最新数据),且普遍存在办学规模较小、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不全等问题。“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被忽视,因而导致成人高校中的语文教育常常缺位,既不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综合素养,也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化发展。近年来,教育部反复强调要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初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中指出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1]。语文作为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设置的基础课程,其地位必然将在各层次的教育中得以凸显。因此,成人高校势必要重视“大學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一、成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大学语文”课程设置背景

19世纪,一些欧美学者认为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过细、知识割裂严重,于是提出通识教育概念,希望学生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成为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人。于是,秉承着通识教育理念的公共课在20世纪应运而生,成为欧美大学中普遍设置的必修课程。这一理念传到我国后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可,教育专家认为公共课程打破了高校单纯传授专门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因此,公共课程建设在国内高校迅速发展。“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大一国文”的名称出现在高校教学中,后来由于高校课程改革逐步被取消。直到1980年,经教育部研究后决定重新开设,并命名为“大学语文”,正式成为面向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2014年,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对“大学语文”进行了学科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以审美为载体,以提升人文修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自此,大学语文逐步走向了成熟发展的学科建设道路。

(二)成人高校公共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成人高校主要招收一些在职的、本身学历水平不高的学生。以合肥市职工大学为例(后文简称“职大”),职大是由合肥市总工会主办的一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重返大学的机会和学历提升的平台。而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职大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职能也逐步弱化。在这种情况下,职大凭借“农民工免费上大学”的活动,维持着生命与活力,但这也决定着职大的主要生源学历不高,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更有必要学习通识类课程,从根本上提升文化素养。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职大现有的7个专业仅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大学英语类课程,均未开设大学语文类公共课。从同地区高职院校中了解到,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仅在少数专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反而是综合性程度较高、发展水平较为领先的成人高校和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这一现象显然与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条件有关。

二、成人教育“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到位,使得“大学语文”课堂缺乏语文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此后,课程思政理念被广泛运用到各类课程中。在此背景下,各门课程都在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社科类公共课,立足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除了具有工具性作用以外,还具有人文性的价值引导作用,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成为课程思政理念推广的最佳载体之一。但是,“大学语文”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且有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设计中抓不住语文教学的本质,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因而导致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向不是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传承优秀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是在生硬说教,使“大学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本身的课程价值,也不利于大学语文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二)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动力不足、价值取向低

成人高校的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进入高校学习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例如:习得一技之长、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升职加薪等。因此,大多数学生秉持着学以致用的想法,着眼于就业,更偏重教授“一技之长”的专业课,对公共课持轻视的态度。完成课时学习、应付考试、拿到学分成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学习大学语文的要求。这种心理状态,加上缺乏学前的正确引导,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语文课程对个人在社交及语言表达、涵养道德情操、培育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方式受到条件限制

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授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文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兼任,从个人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及学生的重视程度来看,相较于专业课,教师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公共课上。因此,虽然这些教师的专业水平比较高,但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并不到位。还有一些高校组建了通识教育部,有专任的“大学语文”授课教师,但教师的数量较少,甚至还需要引进外聘教师授课,这就导致“大学语文”专任教师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

此外,目前职大依托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开展教学,学生也主要通过线上课程进行学习,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是单方面的学,教师是单方面的教,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教与学之间难以相长。高质量的“大学语文”课程是需要共情的,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学生的情绪、怎样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教师的肢体语言及表情、学生的实时反馈、课堂气氛等共同推动形成。因此,单一的网课学习,容易使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教材缺乏针对性与指导性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版本众多,有统编版,也有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以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为主,但整体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对比近几年的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一是从教材分类来看,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包括通用版、本科版及高职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做了明确的划分,但是缺少面向成人高校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使得成人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缺乏针对性。二是从教材内容看,由于近几年课程思政的影响,部分教材在编制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线索贯穿选文始终,如某教材直接把“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文化自信”“责任使命”“工匠精神”等作为学习的模块,这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编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学科的语文性[4]。三是从教材结构看,有的教材完全以选文集的形式出现,缺少学习提示及课后思考,对教学不具有任何指导性意义,完全体现不出编者的思想;有的教材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应用文写作也加入教材中,但在内容的安排、衔接上略显生硬,没有体现出文质兼美的特点。

三、成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一)厘清课程思政的边界,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但从课程分类来说,前者是显性课程,后者是隐性课程,二者在教学上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侧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而课程思政则强调思想意识和价值引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区别,将正确的“三观”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语文教学中,用引导、领悟、感化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由内而外感受到思想意识的提升,而不是用生硬的、“填鸭式”的方式把“大学语文”上成一门说教课。例如,在讲授文学史背景、应用文写作技巧等知识性内容时,要关注这类知识的专业性;在选文讲解时,注重创设阅读情境,带领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从而自然地引起学生共情,启发学生思考。课程思政只是“大学语文”课堂教育目的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审美性、文化传承性等都是可以融入课堂的元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利用好“大学语文”中的思政元素,找准契合点,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方案,还要厘清课程思政的边界,杜絕将单一的说教融入“大学语文”的课堂,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

(二)融入翻转课堂的理念,增加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理念被引入高校课堂。翻转课堂倡导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5],由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先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然后带着思考、问题与感悟进入课堂,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翻转课堂理念促使教师从原本的教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6],适合应用于心智较为成熟、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高校学生,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成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工学矛盾”,职大完全线上教学的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完全转变为线下教学又为在职学生的学习设置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因此,作为互动性较强的课程,成人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课前,由教师根据重点及难点制作10~20分钟的微课视频,规定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节点,并在节点后约定的时间在线下教室或者是线上平台与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让学生在语言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得到能力素质的提升。

(三)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逐步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通常相对简单,特别是成人高校,原本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就较少,标准也较低,因此课程考核方式更为简单,往往是“一张试卷定成绩”。然而,“大学语文”课程除了知识性的传授,还要兼顾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考感悟等能力的培养,而这些素养很难在一张试卷中检验出来。此外,如果想要保证语文教学的互动性,那么除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内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以外,还要通过平时考核来督促、约束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知识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

(四)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交流与成长的平台

教师的成长对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来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例如职大的“大学语文”授课教师只有1名。因而如何帮助教师成长、如何让“大学语文”课程得以发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树立教育为先的理念,学校的核心工作必然是教育教学,这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当所有的工作都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为教育教学服务,那么教师的成长路径、学科的发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自然就成为重点。其次,为解决因师资力量不足达不到基层教研室建设标准的问题,可以与同类型的兄弟学校合作共建教研室,将各个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整合在一起,通过公开课、研讨会、赛课等形式,加强教师、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8],同时这种开放式的平台搭建也有利于大学语文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最后,教师需要自我加压,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抱有情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文化感知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锻造打磨教学技巧。这样才能真正让教师得到成长,从而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

(五)加强课程的顶层设计,严把教材的审核关

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是什么,需要在高等教育中有着怎样的教育目的……这些都需要从宏观上对“大学语文”课程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如课程发展规划、学科定位、课程大纲等,为课程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并在教育中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9]。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成人学生接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让语文知识成为通识性知识,让语文能力推广为全民拥有的基本能力,是每一位“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初心。

參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EB/OL].(2022-02-28)[2022-04-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202/t20220228_603179.html.

[2]安文.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华东纸业,2021,51(6):182-184.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田桂丞,陈树.“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54-58.

[5]张意君.微课在成人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J].职业教育(上旬刊),2015(4):61-64.

[6]杨文斌,王芝清.开放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的路径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1(5):74-77.

[7]何湘虹.大学语文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7(3):74-76.

[8]张涛.大学语文教育与行业精神养成研究:基于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3):23-26.

[9]田红玉.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协同性特质探究[J].教育评论,2021(10):99-103.

Abstract: College Chinese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 with both characteristic of tools and humanities,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aesthetic perception ability of literary culture.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scale and functions of adult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hinese in such universities has also declined. However, in todays increasing emphasis on basic discipl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hinese cannot be ignore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Chinese”, poo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ow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hinese in adult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path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teacher growth and teaching material control.

Key words: adult university;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猜你喜欢
成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虚拟现实技术在成人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对成人高校并入技工院校实践的探讨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议同等学力在报名考试中的界定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