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7-17 20:50周毅刘本洲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来凤县树龄古树名

周毅 刘本洲

摘 要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古树名木群落丰富、数量多,整体保护状况良好,但因存在古树名木资源未彻底查清、古树名木名称错误、树龄错误、遭遇雷击现象、病虫害致衰致死、自然及人为因素导致树体衰弱、未建立古树名木安全性评估机构等问题,来凤县古树名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进一步提升来凤县古树名木保护效果及质量,提出组织开展专项活动调查古树资源、开展古树避雷设施安装、开展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开展古树名木复壮、建立古树名木安全性评估机构等措施。

关键词 古树名木;保护对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8.030

古树一般是指樹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贵、树种稀有或具有纪念意义、历史价值的树木被称为名木。按照树龄不同,古树可分为一级(树龄500年以上)、二级(树龄300~499年)、三级(树龄100~299年)等3个级,而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地处东经109°00′~109°27′,北纬29°06′~29°40′,总面积

1 342.05 km2,下辖翔凤镇、绿水镇、漫水镇、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镇、三胡乡及革勒车乡等8个乡镇,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现存古树842株,其中一级古树67株、二级古树105株、三级古树670株,涉及40科78属109种,在各乡镇的分布见表1,主要树种有杨梅、银杏、钩栲、老鸦柿、珊瑚朴、南酸枣、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黄杉、铁坚油杉、黄檀、楠木、黑壳楠、大叶青冈、细叶青冈、川黔紫薇、飞蛾槭、麻柳及枫香等。

1 现状

198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范前炎团队为编著《鄂西古树名木》组织开展了第1次专业调查,拉开了来凤县古树名木调查保护工作的序幕。后又经过1988年第1次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2015年第2次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2018年湖北省古树名木专项普查等6次调查,来凤县90%的古树名木基础数据被查清并挂牌保护,现阶段绝大多数古树名木生长良好。但由于古树名木数量多、调查次数多、调查时间长、调查参与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专项资金不足、项目建设等原因,古树名木的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1]。

2 存在的问题

2.1 古树名木资源未彻底查清

来凤县古树名木资源在所有乡镇均有分布,且呈分散分布状态,零星分布在大山、相邻县市边界、密林深处等地。在既往的调查过程中,受经费影响,遗漏调查的古树不少。遗漏调查导致来凤县古树资料不完整,部分未挂牌但实际年龄超过100年或胸径超过100 cm的树木被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古树保护影响极大。例如,大河镇和百福司镇被遗漏调查的古树最多,大河镇张家坡村有4个钩锥古树群落、2个丝栗栲古树群落未被调查;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有2个楠木古树群落、1个钩锥古树被遗漏调查。

2.2 古树名木名称错误

来凤县古树名木调查次数多、时间长,调查人员近80人。由于调查人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不同,植物分类水平有限,在调查中或由于季节的原因,部分古树未采集到叶、花、果等齐全的标本,导致命名不准确,甚至出现部分古树名木资源的名称是由调查人员随意填写错误名称的现象。最常见的黄杉被认定为铁坚油杉、黑壳楠被认定为桢楠、润楠被认定为闽楠、川黔紫薇被认定为紫薇、铁坚油杉被认定为黄杉。不常见树种猴欢喜、豹皮樟等树种也存在被调查人员随意命名的情况[2]。例如,大河镇两河口村有1株铁坚油杉被错认定为黄杉,大河镇老板沟村1株川黔紫薇被错认定为紫薇,对后期古树名木资源统计造成不利影响。

2.3 古树名木树龄错误

古树的树龄决定了古树的保护等级。在过往的多次调查中,20世纪80年代使用生长锥取木段结合胸径数据计算树龄,1998年以后,出于保护古树的角度,不提倡使用生长锥进行测定,由调查人员用胸径数据结合树木本身的生长特性加周边走访估测。但由于调查人员专业素质有限,现存古树名木有树龄错误的不在少数。例如,大河镇狮子梁村有1株胸径150 cm的楠木,2017年调查资料显示其树龄为220年,但通过专家实地调查,认定其实际树龄为700年。由于树龄认定偏差,出现不少树龄达到100年但未挂牌保护的古树,被所有者随意整枝、砍伐或出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古树资源的保护。

2.4 遭遇雷击现象

来凤县古树名木均较为高大,高度在20~40 m,最高的接近50 m,冠幅在20 m以上。由于古树生长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分布在山顶,有的分布在水塘边,加之古树大多寄生有蚂蚁,极易遭遇雷击。古树遭遇雷击后,容易发生火灾,烧焦树冠,导致树木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开展古树调查保护以来,来凤县共有10株古树遭遇雷击,全部死亡。由于资金的原因,现阶段来凤县的古树仅有4株杨梅安置了避雷设施,绝大多数还处于原始状态,古树名木避雷工作严重滞后[3]。

2.5 病虫害致衰致死

来凤县古树名木中部分树龄较大的树木,由于抵抗力下降,生长出现衰弱,大多数都不同程度的遭遇病虫为害。在来凤县,危害古树名木的叶部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叶斑病、炭疽病、叶枯病、赤枯病、红斑病及锈病等;枝干、根部病害有溃疡病、流胶病、枝枯病、根癌病、立枯病、软腐病及线虫病等。害虫中常见的叶部害虫有毒蛾、枯叶蛾、卷叶蛾、叶蜂及蚜虫类;枝干部害虫有透翅蛾、象甲、白蚁、黄蚂蚁、天牛、黑蚂蚁及小蠹虫等;根部害虫有蝼蛄、小地老虎、马陆及蚯蚓等。例如,百福司镇新安村有一株340年的珊瑚朴因黄蚂蚁为害死亡,自挂牌保护以来,来凤全县遭遇有害生物致弱致死的古树有10多株。

2.6 自然及人为因素导致树体衰弱

2.6.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树木的自然衰老,风、寒、旱、涝等自然灾害及动物对树体的损伤。树体受伤后,古树生长所需的有机无机物质输导受阻,树势衰弱,继发次生性病虫害,造成古树死亡。古树达到一定树龄后,特别是枫香、麻柳等速生树种树干的内腐速度大于生长速度,树体易形成树洞,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树体解体或倒伏死亡。

2.6.2 人为因素

1)根际土壤环境恶化。①古树种植地土壤被压实,土壤物理性状恶化;②由于道路、铺装等工程施工造成土壤水分状况发生改变,特别是非透气铺装隔断生物循环体系,导致土壤水分、空气、养分、温度条件失调,造成根系呼吸不良,无法伸展,根际微生物环境恶化,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有毒气体,抑制古树生长;③土壤被附近建筑、铺装的碱性材料污染而碱化,pH值不断升高,部分土壤被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污染,这些根际土壤环境的恶化均严重抑制了根系的正常生长,破坏了根际微生物稳定的生态环境;④土壤减少,由于项目建设或其他原因,古树的根际土壤被挖走,同时根系被切断,使古树受到了土壤体积急剧下降和有效吸收根系大量下降的双重打击;⑤土壤贫瘠化,水、肥、有机质等难以进入,落叶无法归根,植物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养分环境被切断,造成土壤养分严重不足或出现缺素现象,古树的正常营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2)地上空间环境恶化。①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等的影响;②建筑物的影响,逼近古树的建筑物影响古树树冠的通风与采光,也使得其他植物无法接近古树,无法形成稳定、立体的生物群落;③居民在古树下大量聚集、活动,使得鸟类不敢在古树上聚集觅食,进而造成古树虫害得不到及时控制。

2.7 未建立古树名木安全性评估机构

古树名木安全性评估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可对古树生长的不健康、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为树木的健康生长和消除安全隐患提供科学依据。例如,狂风、暴雨等极端气象天气易造成树倒枝折,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及时进行安全评估可防患于未然,保障古树的健康生长及古树生长地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截至目前,来凤县还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机构从事古树名木安全性评估,对古树名木的健康、安全情况了解不透彻。

3 保护对策

3.1 组织开展专项活动调查古树资源

针对来凤县古树名木资源不清、名称不准、树龄错误等问题,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申请专项资金,聘请植物分类专家学者或组织高水平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现阶段正在开展的恩施州80年以上古树名木专项调查,对来凤县的古树名木进行1次全覆盖再调查,对来凤县所有已挂牌保护的古树进行再次审定。对错误命名、不准确命名的古树,实时采集完整标本,准确识别并定名;对树龄有明显错误的,综合史料、树木的生长环境、生长势、外部形态、树皮状况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再次鉴定,确定正确树龄;对遗漏调查的进行补充调查,并上传更新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为后续来凤县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3.2 开展古树避雷设施安装

来凤县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每年夏秋季节雷雨天气较多,古树名木遭遇雷击现象时有发生,需避雷防雷。为此,来凤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向上级部门报告,申报项目安排资金,对古树名木安装避雷设施作出具体安排。预计2025年前做好67株一级古树的防雷避雷设施安装,2028年以前做好105株二级古树的防雷避雷设施安装,2030年以前做好670株三级古树的防雷避雷设施安装。

3.3 开展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

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做好追踪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3.3.1 病害防治

1)炭疽病、叶斑病、锈病、叶枯病等叶部病害以预防为主,发病前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休眠期喷施石硫合剂,发病初期用莱恩坪安御翠、莱恩坪安御乐、莱恩坪安御堡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隔10 d喷施1次,共2次。2)溃疡病、干腐病、腐烂病等枝干病害需先清除病枝、处理病斑,后在病斑部涂抹石硫合剂或退菌特等。可选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隔5~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严重时须增加喷药次数。也可在发病初期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7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轮换使用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3)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发病初期灌浇化学药剂,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液等。发病前使用淇林菌医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预防效果最佳;在发病期兑水800~1 000倍液喷雾,

对发病重的地块要增加用药量,并视病情连续喷

2~3次。也可用淇林腐菌灵每100 mL兑水25~30 kg整株均匀喷雾结合灌根进行防治。

3.3.2 虫害防治

叶部虫害可采用药物灭蛹、灯光诱杀、毒环阻隔技术等进行防治;蛀干虫害可采用树干涂药包扎、树干打孔注射、根部直接埋药等方式进行防治。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地下水、昆虫、鸟类的影响,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农药,物理、化学措施并用[4]。同时建立古树的有害生物防治档案和预测预报网,提高防治效果。

3.4 开展古树名木复壮

古树名木养护及复壮技术措施主要可从以下3方面开展。1)改善立地环境。拆除逼近古树的违章建筑及临时设施,严禁倾倒有害废水、废物垃圾,禁止在古树周边地区使用明火、排放烟气;通过翻耕、施肥、种植一定的地被植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板结问题、改良土壤;在树冠投影线内设置围栏圈定保护范围,围栏内不设铺装,以恢复自然地被。2)做好树体保护。重点修复补洞、做树干支撑防风。根据不同类型的树洞采取对应的处理办法:洞口朝上或洞口与主干的夹角大于120°的朝天洞,修补面须低于周边树皮,中间略高,注意修补面不能积水;有2个以上洞口,洞内木质部腐烂相通,只剩下韧皮部及少量木质部的通干洞一般只作防腐处理,若树洞内时有不定根,需合理设置导流管,使流水顺畅流出;洞口面与地面基本垂直,多见于主干上的侧洞通常只进行防腐处理;处于主干或分枝的分叉点的夹缝洞,引流不畅的可补洞;树洞靠近地面近根部的落地洞,一般只做防腐处理。树洞处理的防腐材料选有机环保的从植物中提取的防腐油,填充材料选择木炭或同类树种的木屑,也可用聚氨酯发泡剂、玻璃纤维等;流程为清腐—除虫—杀菌消毒—树洞填充修补。对树冠不平衡或有侧腐的古树进行树干支撑,防风防倒伏。3)协助自然更新。根系更新、分蘖芽更新、枝条修剪要谨慎,不能随意重剪,需科学修剪。4)做好水肥管理。改善劣质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测土施肥,按需施肥,补齐短板元素,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使用有益菌肥促进共生共用,种植相生植物,改善群落环境,旱季适当补充水分。

3.5 建立古树名木安全性评估机构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在2025年以前组建由植物保护、植物生理、植物生态、支撑力学、灾害气候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成立来凤县古树名木安全评估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定期对来凤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安全评估[5]。对有安全隐患的古树名木进行及时处置,最大限度保护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及古树资源的安全。

4 结语

来凤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古树名木被挂牌保护,90%的古树名木正常生长。但由于经费、技术人员水平、历史原因等,来凤县古树名木保护还存在保护等级认定错误、科属种认定偏差等情况、古树防雷避雷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等问题。为此,来凤县当地林业管理部门须基于现状,申报项目,组织资金,聘请专家培训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补充调查,落实古树病虫害防治,开展复壮措施,对每1株古树建立档案,因树制定保护利用策略,使来凤县的古树名木资源得到高质量的保护利用。

参考文献:

[1]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1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 鄭洪.恩施州古树名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

[3] 杜巍,郑联合.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图谱[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 湖北省林业厅.神农架植物大全:第3卷[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5] 湖北省林业厅.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来凤县树龄古树名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携手创新探索纳税服务新路径——以来凤县国地税合作为例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万紫千红花满园---记奋进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