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3-07-17 09:25马尔沙
新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培养策略教学活动

马尔沙

【摘要】通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简单概述,结合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对于学生而言,突出的数学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前提,学生必须具备数学素养,才能准确理解数学概念,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理解、掌握并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将数学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多措并举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建模思维,数学能力包括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这些思维和能力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数学概念,排除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障碍,实现高效学习。例如,在抽象思维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拨开数学问题的表象,发现问题本质并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避免外在事物的干扰。再如,在运算能力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规范运算过程,提升运算速度与正确率,避免因为马虎大意而丢分。因此,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前提,这也是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学重要导向的关键所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1.数学教学目标侧重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核心素养备受重视的背景下,教师理应将数学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以此对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指导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仍旧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导致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知识层面,并未体现核心素养,自然无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与此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如果教学目标忽视核心素养,无疑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将處于低效的学习状态。

2.数学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习惯于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直接讲解数学知识的概念、性质和用途,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不利于学生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讲授式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听讲、记笔记,师生互动交流严重不足,而且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未能结合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然而,学生形成核心素养需要以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为基础。因此,讲授式数学课堂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部分教师给出的教学内容局限于数学教材,并未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未能建立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导致数学课堂相对乏味。同时,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对分散,而学生缺乏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导致学生未能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间隔了“图形的运动(三)”。教师未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就容易将这两单元内容分开学习,降低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素养。

4.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单一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理应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重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设置单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容易产生数学课堂枯燥无趣的认知,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对不利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前文提及,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侧重知识而忽视素养,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对此,教师应当主动更新教学观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注重学生发展的多元性,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目标中。同时,教师应当意识到核心素养是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关键,突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实现知识与素养共同融入到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置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②结合前面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尝试推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③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推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在上面三个教学目标中,目标①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目标②和目标③则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判断,并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逻辑关系推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不难发现,目标①涉及数学知识,而目标②和目标③涉及数学素养中的逻辑思维。同时,教师并未直接点出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推理,当学生进行推理并获得成功以后,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有限,故而学生推理出来的性质不一定完全正确,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带领学生逐步验证,得出最终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推进知识和素养共同融入到课堂目标中,才能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

在数学科目中,不同知识点对应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等单元的教学活动则涉及运算能力。因此,教师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素养,实现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协同发展。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主动思考和主动交流。对此,教师应当主动改变讲授式数学课堂的弊端,采取探究教学、小组合作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进入活跃的学习状态并实现深度思考。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如自行车轮、纸杯、摩天轮、生日蛋糕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屏幕上的四个物体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回答道:“都是圆形。”教师给出四个圆形物体的直径和周长,并让学生进行计算。五分钟后,大多数学生都完成计算,有的学生指出,圆形物体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有的学生计算更精确,四舍五入以后得出的结果是3.142,教师分别给予肯定。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提问:“我们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是固定的,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圆身上的奥秘?”学生纷纷表现出极强的兴趣,并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超乎以往的积极性[2]。

在“圆”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并非直接讲解圆的概念和性质,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设置简单的课堂导入环节,并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同时,教师在问题驱动教学期间采取生活化提问和引导性提问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实现灵活提问,帮助学生持续集中精力。

教师展示生活中各种圆形物体,让学生寻找四个物体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抽象出“圆”这一数学概念。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计算圆形物体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将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迁移至圆的身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理论,从而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不难发现,相较于讲授式数学课堂,问题驱动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3.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主动丰富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借助生活中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内容和网络教学资源,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负数”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负数的概念。如果不能理解负数概念,学生就无法掌握负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对此,教师可以巧借生活中的负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负数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冰块、雪糕等食物,它们的温度都是负数,再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这些场所都位于地下,也可称之为负一层、负二层。在初步了解负数的概念以后,教師讲解负数的性质。此时,部分学生又遇到学习障碍,由于长期的正数运算,这部分学生习惯性地认为-2>-1,教师可以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大小。在数轴上,教师选择一点,标记为零点,而后对称标注正数和负数,其中,越往左的数字越小,越往右的数字越大,在数轴的帮助下,学生成功掌握负数的性质,并学会如何比较负数。随后,教师可以给出几道题目,让学生尝试比较题目中的负数大小,必要时可以借助数轴进行比较。

在“负数”教学案例中,教师先是引进生活内容,通过生活中的物体帮助学生理解负数,并从冰块、雪糕、地下建筑这些物体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抽象思维发展。在比较负数大小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数轴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而且在习题中鼓励学生利用数轴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建模思维,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图形之中,建立数学模型,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3]。

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X-Mind、Mindmaster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两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前面学习过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个单元内的知识,而后将这些知识整合起来,以“分数”为主题构建思维导图,将四个单元内部的所有知识点呈现在思维导图上,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遗漏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其他单元的内容时绘制思维导图,以此来帮助自己构建更加系统和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依托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使数学知识以体系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确保知识的全面性、条理性,而且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实现“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

4.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抛硬币实验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不同小组抛硬币的次数是不同的,有的小组抛20次,有的小组则是30次、40次,等到所有小组抛完硬币以后,教师让学生统计正反面分别出现的次数,并除以总次数。经过计算,学生发现,抛硬币的次数越多,正反面出现概率越接近50%,换言之,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50%,在“可能性”教学案例中,教师亲自设计实验活动,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使其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对最后的结果也充满好奇,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此外,教师将不同小组抛硬币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针对每个小组的数据进行计算,能够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4]。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期间设计游戏活动、探究活动,这些教学活动都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将合作学习和游戏教学相结合,设计团队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学习知识,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积极帮助他人,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在游戏活动中实现情感与核心素养共同发展。再如,教师设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浏览数学课本,思考课本内部的知识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结论

核心素养现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向,教师应当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意识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主动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并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善于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做到灵活提问,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教师要实现生活化元素和数学知识相结合,并借助信息技术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系统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最后则要善于设计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活动、游戏活动、探究活动,通过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情感价值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世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

[2]唐冬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0(25).

[3]冯学金.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08).

[4]蔡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2).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培养策略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