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究

2023-07-19 16:16汤海伟,滕森林,刘波,郑志强,李伟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3年4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施工管理建筑工程

汤海伟,滕森林,刘波,郑志强,李伟

摘 要:在精细化施工管理的背景下,重点分析相关工程案例,分析其技术要点,并对施工管理进行提升,提高相关领域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城市化发展对建筑工程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3)04-0061-03

0 引言

目前,建筑行业的承台技术施工以及独立柱连系梁的施工面临着更多的要求,需要在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进而提高建筑质量。该建筑工艺复杂,过程交叉重叠涉及多个环节,建筑施工需要由原来的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本文对精细化管理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展开探究,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通过更为精细的过程管理,可达到成本控制、过程顺畅、目标实现的最终效果。精细化管理占用的资源比较少,而且能大幅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其本质是以精细化的方式落实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目标,使其全面贯彻到企业的日常发展中,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从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融入精细化管理体系,可从根本上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1]。其目标是全方位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避免管理中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2 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2.1 减少成本投入

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全面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而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另外,精细化管理还可以详细了解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为其合理分配工作,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有所提高,可以对人和物进行有效管理,对资源加以合理利用,避免浪费,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

2.2 保证工程质量

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依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同时对施工方案予以优化,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

2.3 优化施工方案

粗放的管理模式下,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不明确,无法高效完成工作。同时由于管理不足,施工人员未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或是难以端正工作态度,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明显降低。通过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让施工人员全方位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可以及时找到工作对应的负责人,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4 保障经济效益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相关的施工制度以及施工流程,合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为提升施工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完善当前的管理措施,还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另外,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前预测事故,并依照预测提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范措施,即使发生安全事故,也可以降低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保障各方面的经济效益。

3 承台施工案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马来西亚玖霄明轩公寓酒店项目10号楼五桩承台工程位于马来西亚云顶区域后山半坡处,建筑面积为22.9万m2,合同造价为5.73亿马币。建筑物依山而建,上下平面高差50 m,地势陡峭,施工难度大,材料运输困难,场地和施工周期受限严重。

3.2 施工测量技术方法

3.2.1 測量放线原则

本次项目施工测量根据“总体确定、分流施测”的设计原则来实施[3]。它主要的功能是通过统一形状的电线作为检测的工具,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监控电网。此外,基础的设备与构件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楼层实施与检测。

3.2.2 测量标准

测量工作符合设计图纸和测量工程的相关规定,并且使得该工程具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各部位之间的尺寸测量允许出现较小偏差。

3.2.3 场区控制网布设

为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和所有建筑工程信息的统一和完整性等,项目施工将通过统一的工程控制网与现场平面控制网进行了系统的集成,同时也依据GB 55018-2021《工程测量通用规范》和DBJ01-21-95《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对导线上的各种重要技术指标进行了一定准确度的检测。具体有以下5个检测要点。

第一,建立施工坐标系。建筑坐标系与原建筑图纸坐标系一致,在现场建设的流程当中,必须设定好指标。在坐标系当中,也要求相应的人员必须做好对坐标系数值的计算以及对场地的勘察等。

第二,布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基本设置形式是方格网形式,一般采用这种类型的方格网作为现场开挖的轴线控制点网,并要求与方格网平行轴线。同时根据现场开挖的基本构件的放线要求,将间距控制的控制线远离轴线1 m。方格网长度一般不超过30 m。一般将轴线控制点布设于基坑两侧的较为安全之地。另外,建筑精度也必须根据下一级建筑方格网的级别而设定。

第三,布设高程控制网。在施工现场首级高程控制网的重要技术指标当中,根据我国对三等水准测量准确度的规定来检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谨慎控制高程闭合差的误差范围在±1 mm以内,总偏差不能大于3 mm。而施工中按照国家最高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二级控制网高程闭合差允许偏差为±0 mm,总偏差不超过5 mm。

第四,保证控制网的精度。桩点的长期稳定性取决于施工厂区平面的控制网的精度,因此,保证其精度是一个关键性的原则。控制点需要特殊的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施工控制网的点位应当避免设置在沉降区,否则就会发生位移和沉降现象。在其使用过程当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度的测量,并且计算出来每个数据网点的数值。该项工作每三个月需要进行一次。

第五,建立标识牌。所有的控制桩点、监测点都需要设立相应的标识牌,并且在标识牌当中需要标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数据等。针对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需要采用油漆进行标识,并且注明相关的数据信息,绘制好相应的点位等。

3.3 建筑施工测量

3.3.1控制网的测定

本工程的首层控制网需要根据业主的控制点进行相关的测量,并且求得准确的数据等。将其作为业主所测量的精度差值,得出相关数据,其他各个阶段的基准控制层都会以此作为标准,根据极坐标法将控制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连接,并具有一条贯穿系统的控制复核线。

3.3.2平面控制

施工测量是指在首层制网的约束下进行的细部测量放样工作,一般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的方法进行。在LG5层以下的承台、结构柱放样,均采用极坐标法定位出个结构物位置。当达到LG5层后,各楼的墙梁位置根据轴线关系在平面控制定位基础上进行测设[4]。依次排出各道主轴线,再放出墙、柱、楼梯、门窗洞口、模板控制线等。放完线后,测量人员先进行自检,再报质量部门检查验收,后请监理验收。

为便于测设,每个施侧面的控制点应保持上下一致。点位应躲开上部结构梁的位置。另外还应考虑结构形式和施工流水段的划分,LG5层以上结构施工阶段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内控点投测倒下一个施工层面上,并做闭合校核。每5层重新使用首级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

3.3.3竖向控制

作业面在建设模板的时候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测量工作人员需要检查相关的内部零部件,以此来避免遮挡住投测视线。作业面在浇筑上水泥以后,必须通过激光设备完成首层建筑检测网点的安装。建成后,必须通过该台设备来检测所有投入检查点距离的长度、对角线长短是否相等,夹角是否为垂直(误差≤5")。

3.4 高程控制及精度

将标高点分别引测在塔式起重机的地面上和建筑物核心筒墙壁处,LG以上的水平竖向引测由高温再热机,或建筑物外墙、立柱、塔式起重机等向前传播。将水准点选在视线条件良好,便于观测的部位,用水准仪测试与高程控制点距离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若不大于±3mm,取数值为结果,将高程在网安三级水准测量施测,高程闭合差使用NA33水准仪,小1      mm[5]。

3.5 装修施工测量

第一,在施工的结构测量当中,需要按照该工程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第二,地面的测量需要根据四周围的墙体来测量出相应的水平线,以此作为施工层面的高程控制线。

第三,墙面的测量需要在墙体两侧设置边线和20cm控制线,然后根据墙边的控制线进行施工。

第四,门、窗洞口的测量可以利用全站仪在窗口中间设置竖向控制线,然后根据首层外墙+50 cm线,通过钢尺将其传递在墙上。另外,室内洞口竖直控制线需要根据轴线之间的关系进行弹出,以此来确保门窗的相对位置。

第五,楼梯的测量可以根据上、下层弹在墙面上的+50 cm线,按照踏步数量将楼梯控制线进行平均分配。

3.6 验线方法及误差处理

第一,施工场区的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之间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应计算出其最弱的精度数值,将不符合要求的精度数值进行重新测量。

第二,施工过程中进行细部测量时,可借助不小于原来测量数值的精准度来检验。验线最终结果要同原放线结果的误差除以1/2的差值为依据,来判断是否能够通过验线。

4 保障精细化施工的具体举措

4.1 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归纳整理会对工程建设活动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进一步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工程管理人员还应该预判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并积极做好各项安全事故的应对方案,一旦出现事故,应严格依照应对方案中的内容加以处置。

4.2 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最主要的是全面落实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严格做好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材料管理工作中,应结合施工环境、气候因素以及施工团队的总体水平,做好建筑材料的存储管理工作。

4.3 精细化管理施工前期

建筑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计划加以完善与检验,作为工程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与施工计划制定管理方案,落实管理工作,尤其要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同时,对建筑单位其他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4.4 精细化管理监管流程

监管制度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至关重要,只有对监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相关管理单位需要对施工安全管理做出明確的规定,使施工单位可以严格遵守相关条例条款合理施工。精细化管理监管流程是将以往的监理制度实行责任制监管,将施工任务化整为零地分配到个人身上。这样即使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在连带责任的约束下,相关监理人员也会认真上报可能存在的风险。

另外,施工单位若想获得审批程序,则需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进行申请。严格执行监督管理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因此相关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高质量且简约的施工审批流程。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而言,则需要保障每位施工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促进工程的顺利建设。

4.5 精细化管理工程成本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行管理时,还要对工程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效益的必要条件。为了促进工程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材料,并且保证这些材料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从而控制材料成本的投入。

采购人员应该对比多家供应商,并挑选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从整体控制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与此同时,选择与材料相对应的设备,一方面能够提高设备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要完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便高效地完成自身工作。

5 结语

在施工阶段中,需熟悉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类型与运用状况,选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创建规范的施工方案,同时严密执行施工方案,以保证高层房建的建设品质与安全性。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不断完善管理工作,进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以便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树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20):63-64.

[2] 张金国.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问题与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3):138-139.

[3] 王宗兴.关于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建设,2021(2):150-151.

[4] 李景宏.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4):184-186.

[5] 唐明,段子胜,楚恒远.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6):73-74.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理施工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