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战胜制景

2023-07-20 02:46徐皓峰
智族GQ 2023年7期
关键词:张国荣姥姥空间

徐皓峰

《倩女幽魂》是1987年的电影,据称拍了八个月,在今日也是长周期。电影拍摄周期近年来,过百日即是大制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内地电影一般是两年,《少林寺》是日本投资、中国香港导演,在内地拍摄,也是两年。演员于承惠38岁入组,拍完过40岁,受媒体采访,记者赞叹“家中必有贤妻”。

欧洲文艺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是两年周期,但是拍拍停停,有点钱就拍点,没钱了就解散,找点钱再拍。演员是朋友,可以不付钱,那就要插空演员拍挣钱片子的档期,有一周时间就拍一周,半年后又有十天档期,便拍十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香港电影不愁发货,手握日韩、东南亚院线和欧美录像带市场,唯一的愁,是怕供不上货,于是许多电影在21-27天内拍完,轰炸机投弹般,以数量抢占市场。一天拍26个镜头是单摄影机拍摄的极限,急了便用多台摄影机拍摄,长镜头拍、碎着剪,听闻最高纪录是一天能剪出近70个镜头。

我們震惊于杜琪峰《枪火》19天拍完、王家卫《重庆的森林》23天拍完,其实这是香港导演的基本功,入行的最初十年都在练这手艺。

《倩女幽魂》是连续拍了八个月,还是凑明星档期拍拍停停的八个月?目前还没有更详细信息披露。单以完成片分析,大概率是后者,明显捉襟见肘,多数场景没有美术布景,租到个空屋子就拍了。严重偷工减料的情况下,不失卖相,甚至卖相很好,火遍亚洲,不得不佩服导演和摄影师的智商。

资金无法达到电影常规拍摄标准,能想出偷工减料的招——电影学校学生拍作业时,便要开发此思维。学生作业都缺钱,苏联大导演塔尔科夫斯基的学生作业《压路机与小提琴》,按照大学授课,一部电影应该具备只属于这部电影的独特视觉世界,但美术师没钱做独特造型,塔尔科夫斯基想到:“水是不花钱的。”

于是在地面、墙面洒出各种造型的湿痕、水坑,四处发散积水的反光,廉价是廉价,但毕竟具备了独特视觉世界。

《倩女幽魂》的招更多,具启发性,学生时代的塔尔科夫斯基要看到,该多高兴。

[ 镜头一~镜头五]

分析一:

镜头1

全片第一个镜头出现,是块鼓风机吹起的红布,令人怆然泪下,确定了剧组没钱。没钱布景,三维会露怯,便将其变为二维。将空间平面化,成为剪纸艺术,牺牲空间,突出色彩和线条。在音乐的助力下,一块大红布不显得简陋,布纹波动、红色刺眼,具视觉冲击力。

镜头2

拍地面,也是平面化的技巧,省了四周的布景。导演更进一步,用广角镜头拍,明明空间不立体,却由于广角镜头的变形作用,造成一种空间深邃的错觉。

镜头3

拍张国荣被王祖贤琴声吸引,过桥去找她。终于有了纵深空间,但纵深线上的桥和纵深尽头王祖贤所居的木屋都简陋,禁不起细看。导演聪明,做好前景的石狮子,它在画面里占的面积大,施工少,比修桥建屋省事,利用光线和焦点,将画面最大清晰度的区域给了前景,为中后景遮羞。

镜头4

桥尽头的木屋,几乎没什么摆设,估计电影厂道具库房里的东西,都被别的剧组借走,为抢明星档期,又必得今天拍。木屋的柱子、墙壁未经粉刷修饰,经不起拍,导演脑筋急转弯,让场务买三十斤半透明纱布。

场务哭了:“导演这样行吗?”导演回答:“我学过美术,美术的要义,万物皆可入画,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美。”

——以上是遐想,很可能一开始导演就没想去道具库借东西,凭美术修养,自信三十斤纱,就可以拍下这场戏。

入屋的第一个镜头,躲过门框房檐等硬件,没有进门过程,摄影机直接摆屋里,用俯角拍王祖贤,让人物和地面为画面内容,回避了四壁。但这样的画面,视觉上显得简单,纱就是这时候用的,飘于画面前景,造成朦胧效果。

以“朦胧”伪造视觉丰富。

镜头5

室内没布置,只能拍王祖贤和张国荣的中近景,导演实在拍不下去,于是转到室外走廊上。走廊没东西,是正常的。

省了道具,省不了灯,拍外景夜戏,需要租吊车挂大灯,将至少三百平米区域打亮,这样的夜空,才有层次。剧组没租吊车,夜空是死黑状态,拍得王祖贤简直像在殡仪馆的黑布前。摄影师泪奔,这怎么办?对不起王祖贤呀。

推测当年情况,导演问:“咱们在王祖贤身后打不了三百平米的光,能打三米吧?”肯定行,加个小灯就行,在王祖贤身后三米挂上条纱,以鼓风机吹起,破了死黑,纱飘起来还产生造型。

摄影师止泪:“还行。”

分析二:

镜头1

张国荣潜入王祖贤闺房,是《倩女幽魂》中的经典段落,一样室内空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说东西文化差距,造成好莱坞电影注重空间,一定是开始交代整体空间,之后再按空间位置次序剪辑镜头,而香港电影则是围着人物“团团转”的拍摄和剪辑,说明东方思维注重人本身。

不是东西方文化差距,是钱的差距。香港电影不交代整体空间,是因为会穿帮,不按照空间位置剪辑,也是会穿帮。围着人拍,因为除了人,建筑场景和道具布置都没做,只能拍人。大卫教授太质朴,爱把世界往好处想。

装修整体建筑,钱不够,够修门窗。王祖贤闺房的拉门和门外走廊的落地窗,是观众唯一能看清的建筑造型,拉门和走廊窗都是最简单的方格木框,绷上白布,当作糊窗纸。

走廊的窗纸,打成蓝光。蓝,在西方被称为“颜色中的颜色”,文艺复兴时代,蓝颜料昂贵,圣母的袍子才会上蓝色,又被称为“圣母蓝”。电影打光则简单,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灯前加蓝纸即可,现在是后期调色。

蓝色显得高级,色彩炫目,让观众忽略了窗框的简陋。可怜蓝颜料,在油画上是华彩地位,在电影银幕上却用于遮穷,一张蓝纸省百万。

镜头2

闺房中的王祖贤,身后不是墙,拍墙就得粉刷和摆家具,导演在室内晒被单,拿木架子搭白布,挡住了墙。这块晾晒的大白布在整场戏里,是没有固定位置的,哪里需要挡,它就会在哪儿。

这究竟是闺房,还是洗衣房?

導演不管了,不拍大全景,不给观众判断依据。另外,利用快速剪辑,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在动态上,忘了追究空间的合理性。

快速剪辑,不是单个镜头短,是不断换方向的技巧,这样才能形成动态。鬼族首领“姥姥”的出场,便是典范。

[镜头1 ~ 镜头4]

[镜头5 ~ 镜头9]

镜头3-A点、镜头3-B点

先是姥姥的主观镜头,她穿过纸门到了闺房,摄影机器代表姥姥视角,做出前进的纵深运动。导演自信镜头运动快,观众来不及看清室内摆设,用了大全景。确实来不及看清,拉片定格发现,室内空空如也,王祖贤身前的脸盆和身后晒的大白布,都跟近景位置不同,故意拉远,那个距离是洗不了脸的。

导演还是不自信,怕室内太空。

镜头4

姥姥的主观镜头过后,切了一个姥姥腿部镜头,180度的反向,形成动态。

镜头5

观众在看不清姥姥的脸的情况下,姥姥抽了王祖贤一记耳光,王祖贤近景的头部占画面大部分,被抽后转头的动态大。

镜头6

头部产生动态后,又接了一个全身镜头,表现王祖贤身体跌出的动态。为加大动态,摄影机调歪了水平,成为倾斜画面。当画面内容单薄、动态不足时,各国导演们便倾斜画面。

是烂大街的技巧,很廉价,很管用。

镜头7

导演让姥姥脱下袍子,两个副导演配合,将衣服快速抽过画面。表现姥姥是妖,有着非人的速度。抡衣服、当腿替、用嘴喷出喷壶的效果,都是副导演基本功。剧组没钱,副导演就会像个马戏团的杂耍艺人。

镜头8-A、镜头8-B

姥姥揪王祖贤的头发,要揪出方向感,一个镜头里,从画面右边揪到左边,后脑勺揪成侧脸。

镜头9

王祖贤的脸仰视,居画左,朝向画右。下面姥姥亮相的镜头,就得方向相反,居画右朝向画左,俯视。电影剪辑,对这种方向相仿的镜头,称为“匹配”。

姥姥亮相,吓坏观众。姥姥的这张脸,是男扮女装,造型独特,但吓着观众的,不是造型,是剪辑效果,经过六次动态变化才出现的脸,即便是泯然众人的一张脸,也具备视觉冲击力。

镜头10

缺家具,便以人为家具,片中的两位紫衣侍女起到此作用。但还是简单,摄影师实在受不了,前景加上了晾的白毛巾。焦点不实,是好技法,加深空间,让不实之物变为色彩。

毛巾虚焦后,在画面底边形成一条白色,在极简中,避免了空间单调。

镜头11

女鬼小青向王祖贤行来,之前在姥姥进屋的镜头中,晾的白毛巾在王祖贤身后,现在却到了王祖贤身前。导演不管,姥姥进屋的镜头极短,观众不及细看,没有记忆,所以导演敢乱挪白毛巾,形成空间层次。

不挪它,也没别的可挪。

但一层白毛巾,还是空间单薄,于是镜头里加上王祖贤背影,多了层空间。小青冲着白毛巾飘行而来。

飘行效果,用上了轨道。在毛巾的遮挡下,小青站在轨道车上,三个摄影助理推车。

镜头12

两个紫衣侍女跟白毛巾是一个用法,随便挪,哪儿缺补哪儿。做了前景,画面还是单薄,于是导演加上了动势,姥姥走入画面,前景的两个紫衣侍女同时转身——前后都有动态,好一些。

镜头13

张国荣躲在泡澡桶中,小青怀疑,回头看。这个视线角度,在现实便看到张国荣了,好在除了现实,还有构图。

画面前景给了一个泡澡桶边沿,小青视线和桶建立了关系,但关系模糊,观众判断不了两者的角度。

画面前景,既可增加空间层次,又可模糊空间关系,关键是省钱省工,挪过来就有。中低成本出身的导演,都善于此道。

镜头14-A、镜头14-B

张国荣缩在泡澡桶里,水中憋太久,忍不住露头换气。姥姥闻到了一丝人气,向泡澡桶走去。两步走,能走出什么动态?姥姥缺乏动态,就由前景的王祖贤做。她原本脸朝画左,姥姥从她身后走过,她急速转身,朝向画右。

因为在前景,动作小而动态大,令姥姥这两步路有了震惊效果。

[镜头10 ~ 镜头14B]

[镜头15 ~ 镜头21]

镜头15

想提高拍摄进度,一是少挪灯,二是少挪摄影机。灯布置在室内的甲处,冲着对面的乙处打光,乙处的戏拍完了,要拍甲处了,就得把甲处的灯腾空,将灯挪到乙处。挪灯、调光,慢则两小时,快也需四十分钟。

没钱,便不能这么做。与其挪灯,不如挪家具,拍完乙处后,把家具挪走,换上甲处的家具,乙处就等于是甲处了。《倩女幽魂》更简单,四壁空空,都一样,挪白布架子就行了。

拍了演员左面,再拍演员右面,就得挪摄影机了,一挪十分钟。如场租贵,连这时间都要省,摄影机便不动了,让演员站到摄影机左侧去,就成了右面。

拍完姥姥横向经过王祖贤的镜头后,请王祖贤离场休息,让饰演姥姥的演员向摄影机走来,挪过白布架子当前景,观众会误判,觉得是向张国荣所在的泡澡桶走去。

镜头16、镜头17、镜头18

姥姥回头,看向身后的王祖贤。也不用挪摄影机,将白布架子挪到姥姥身后,观众就觉得换了空间。

这三个镜头,白布架子人前人后地挪。画面是有了层次,但两人间距离不明、位置不明。没关系,因为从没交代过整体空间,观众没有穿帮的依据。

镜头19

广角镜头是缺钱剧组的必备法宝。泡澡桶中的张国荣憋不住气,再次从水中冒头。王祖贤赶到桶边,摄影机从略高于王祖贤的位置,俯拍两人关系,广角镜头的变形作用,拉大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之后王祖贤堵住张国荣嘴的俯身动作,显得幅度大。

堵嘴,避免他呼吸。让姥姥等人闻到人气,会吃了张国荣。

镜头20

导演还怕动作幅度不够,在王祖贤俯身向下时,让她的衣服飞起向上。画面里多了一个相反的运动,反衬出俯身向下的动势更猛。

镜头21

王祖贤给张国荣输送了一口气后,换上了新衣,送姥姥和小青出门。一直用短镜头剪辑的这场戏,拍出门竟然是8秒的长镜头。

因为衣服湿了,王祖贤胸部凸点,导演让观众看的时间长一些。这得事先跟女演员说好,女演员一般会同意,商业片里的软色情。好莱坞上世纪三十年代为避免州政府审查电影,先自我审查,定的标准名为《海斯法典》,比如夫妻不能躺在同一张床上,当然更不能有裸体。

湿身凸点,是擦边球,于是好莱坞女星以各种理由失足落水,湿漉漉状况长达三十年。

分析三:

镜头1

王祖贤带张国荣回到弹琴小屋中,感慨,除了三十公斤纱布,还是什么家具都没租呀。装在摄影镜头前的滤片,是贫穷剧组的必备法宝。摄影师用的是蓝色滤片,没有家具,但有色调……也行吧。

这场戏,两人合欢。剧本里,张国荣是个穷书生,就一套衣服,没的换。导演给王祖贤换了个发型,披上件黄纱衣。

这点颜色,很重要。按照观众的视觉诉求,情节巨大转折时,男女主人公要换造型。衣服上色,两人的关系可以升级。

镜头2、镜头3

王祖贤靠在张国荣胸口,剪辑得动态十足。香港电影因为服化道的严重欠缺,只能在动态上发展,欧美电影剪辑师不会像香港电影剪辑师这么敏感,当年香港剪辑技术一度领先世界。

第一个半身镜头,王祖贤向画左倾倒。第二个近景镜头,王祖贤头部向画右倾倒。省略了她靠向张国荣怀中的过程,将向左向右的反向运动直接剪辑在一起。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007》系列中发明的汽车相撞的剪辑法,欧美人没想过可以将其用于文戏。

徐克导演总说实话,采访时捅破窗户纸,我们才知道王祖贤的优雅来自汽车。

镜头4

男女主人公经历云雨后,张国荣注意到王祖贤脚上的铃铛,摘下来,调皮晃响。铃声是召唤姥姥来杀人的信号,王祖贤警告张国荣不要玩,张国荣就疯了,拼命玩——危机的加重需要耐心设计,想出招来,但香港电影不重视剧作,编剧无构思时间,只能糙化,写成当事人智商锐减,不知危险的穷逗。

不但张国荣,许冠杰、周润发、洪金宝、成龙、李连杰……大家都这样,秒变傻瓜,决不听劝。

这个镜头,室内除了纱布,没有家具。缺乏造型,导演就以王祖贤的脚为造型,作为台湾少年组专业篮球运动员,迥异于常人的高足弓,确是独特造型。

镜头5

王祖贤用袖子抽飞了张国荣手中的铃铛,一般导演也就只拍袖子了,片中王祖贤先倒身再飞袖,以加大动势,这是香港导演的强项。

镜头6

铃铛飞出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除了描画细节,还能误导空间。

[镜头1 ~ 镜头6]

[镜头7 ~ 镜头9]

[镜头1 ~ 镜头2]

镜头7

王祖贤是篮球运动员,她的跳跃速度比常人快。但导演觉得还不够快,为达到“快如鬼魅”的速度,导演让王祖贤下场休息,副导演们将她的戏服挂在衣服架子上,向上用力一拉。空衣服的速度当然比本人跳得快。

镜头8

配上一个手抓铃铛的特写。第一个铃铛飞出的特写镜头,令观众产生很高的幻觉。空衣服的速度,也让观众产生一下飞得很高的幻觉。

这个特写镜头,没有空间标准,在前两个镜头的作用下,观众会觉得是在极高处才抓住了铃铛。

分切镜头不交代整体空间,可以误导观众感受。

镜头9

经过前三个镜头的误导后,王祖贤的表演就可以省力了,她不需要从两三米高的地方跳下来,只需要原地小蹦一下,有个落下的动势,观众就会觉得她从高空落下。

张国荣的台词说:“你会轻功吗?”

代表了观众的心声,被王祖贤的飞跃震惊。其实演员没辛苦,是剪辑的魔术。

分析四:

镜头1

香港服化道粗糙,出殡队伍里的道士,道袍里是现代的圆领T恤衫。还拍道士近景,穿帮得清晰无比。

镜头2

全景中一样穿帮,会发现道袍没有衣襟和腰带,袍子合不上,敞開着。这种不修边幅的道士,会被雇主赶走。香港导演们觉得穿帮不重要,难道观众看不出来吗?

观众视而不见。外国观众不懂中国古代服饰,不用考虑。港台观众受大量不考究的古装剧熏陶,对穿帮自动屏蔽,起码演员还穿袍子戴帽子,那就可以视为古人。

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极一时,但低酬劳的编剧制度,令编剧人才流失,拍一部电影的投资要分切成三四部电影,以薄利多销,万一哪一个意外爆火,不就大赚了?赌爆款的心态,令香港电影没把握住产业升级的机会,成了历史遗憾。再次证明博弈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并不能带来良性竞争和繁荣,最终是自毁。

猜你喜欢
张国荣姥姥空间
空间是什么?
山水册页 《禾木印象》 张国荣
创享空间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张国荣的异国粉丝
似与不似率性自然
——张国荣艺术作品欣赏
张国荣美术作品选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