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启示

2023-07-20 20:28谭必勇冀静晓任泽婷
档案与建设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文科高等教育

谭必勇 冀静晓 任泽婷

摘 要:档案学科需立足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选取欧美19所院校的档案实验室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建设基础和科研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具有增进学科联系、发挥交叉优势,丰富培养方式、加强实践教育,获取资金援助、明确职责分工的发展趋势。建议我国档案实验室建设应注重多学科融合,跨院系合作建设档案实验室;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档案实验平台;注重实践教育,完善实验室教学体系。

关键词:新文科;高等教育;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

分类号:G279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chival Laboratories at Schools of Information in Europe and the US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Its Inspiration

Tan Biyong, Ji Jingxiao, Ren Zeting

(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

Abstract: The archival discipline needs to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beral arts. The archival laboratories in 19 institutions in Europe and the USA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network survey and content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chival laboratories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ols of information fea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hancing disciplinary connections and playing cross-cutting advantages, enriching train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education, obtain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clarifying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laboratories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ross-faculty cooper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digital archival experiment platforms, as well as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system.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of Information; Archival Laboratory

2021年,教育部啟动首轮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项目,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分别入围试点和培育项目。2023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开展“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既是“培育档案科技创新力量、支撑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1],也符合高校新文科建设的长远发展方向。面临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档案学科需立足新文科建设核心理念,用好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这一可靠抓手,培育符合国家期望的文科人才,形成符合本学科优势的科研特色和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新文科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引起了档案学界的关注。尹鑫等强调了档案学科搭建实验室的重要性,提出以实验室建设推动档案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路径[2];周毅等认为要以真实项目实践为牵引,以新文科实验室为载体开展档案学科教学[3]。但目前关于如何在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学科融合和技术导向的理念下建设档案实验室的研究相对匮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宁、李孟秋总结归纳了国外55所档案学院校建设的档案学相关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课题领域及研究内容[4]。本文则进一步细化研究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的建设现状,采用网络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建设基础和科研教学两个角度对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进行分析并解读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各高校档案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2 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以建设档案实验室为筛选标准,在iSchools联盟核心成员——iCaucus中的31所国外院校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2021中美国档案院校排名名单中筛选出19所国外院校的档案实验室(见表1)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的档案实验室是广义档案实验室,研究档案学相关课题的实验室以及使用档案资源开展研究的实验室均包含在内。

2.1 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建设基础

(1)实验室建设主体

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的建设主体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档案学研究方向学者、档案学所属院系、跨机构或高校研究院(研究办公室)。不同建设主体主导的实验室具有各自的特征和优势。由档案学研究方向学者牵头建设的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更为精细,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群档案实验室以社群档案为研究重点。由档案学所属院系建立的档案学相关实验室在本文研究对象中占多数,其研究内容多结合了所属学院的研究背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档案数据进行挖掘。跨机构合作建立或由高校研究院(研究办公室)建立的档案学相关实验室则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如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信息学院和人文科学学院合作成立的档案未来中心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档案數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利用。

(2)实验室资金来源

本文调研的档案实验室大多受到资助,其中有15个对资金来源进行了明确标注。其资金来源覆盖了国际组织、国家级科研管理机构、区域及行业型组织、社会机构、高校等。本文根据资助实验室数量筛选出6个表现良好的资助主体(见表2)。其中表现突出的前三个资助主体都来自美国,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较大,另一方面也与本次筛选出的实验室多隶属于美国院校有关。除上述突出资助主体外,部分实验室还获得了美国环境变化研究所、布法罗大学性别研究所、英国国家手稿保护信托基金等专项机构资助。

(3)实验室人员管理

实验室大多采取分层级管理的形式,基本管理体制为“主任-联席主任-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各实验室在人员配置上有所不同:其一,研究人员以档案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等信息资源管理相关专业人员为主,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人员仍占少数。其二,部分院校引入行业顾问团等非本校、本学院成员,丰富人员结构。如伦敦大学学院的数字人文中心成立行业顾问团,其成员包括博物馆馆长、图书馆研究员、研究所成员、其他院校教师等。其三,学生参与程度不同。部分实验室未将学生纳入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学生参与的实验室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也有所不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关键技术研究实验室,本硕博阶段学生均有参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信息证据研究中心只有硕博阶段学生参与;同样隶属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群档案实验室,只有硕士生参与。

2.2 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科研教学

(1)实验室研究主题

以学校为单位归纳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的研究主题(见表3),发现数字人文、档案资源利用、档案技术、档案保存与管护等重点研究主题,同时也有少数实验室开展档案教育、信息治理、用户参与、档案馆资金来源等研究。部分实验室的研究主题专指性较强,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群档案实验室、多伦多大学的数字管护研究所等。

数字人文方向中音乐相关档案的参与度最高,有5所院校对该主题进行研究。这些院校的档案实验室将数字技术与音乐相关档案结合,研究文档关联、声音与社会现象的关系及声音分类等问题。档案资源利用方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群档案实验室。档案技术方向中,信息检索相关技术研究最为广泛。例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科学与学术信息中心开发了一种能在机构存储库中检索相关文档的工具。在档案保存与管护方向中,开展数字管护主题研究的院校有5所,其中多伦多大学建设了专题实验室——数字管护研究所;档案保存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保存,分为数字化文档保存与音像档案保存;关于档案保护的项目很少,纸质档案保护项目只有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基尔加林信息保存实验室。

(2)实验室人才培养

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开设档案学相关课程。本文对实验室开设课程进行整理并对相同、相近课程的关键词进行人工归纳,以词云形式可视化展示(见图1)。除开设档案和文件管理、档案著录、特藏、文化遗产规划等传统档案学课程外,部分实验室还开设了信息伦理和政策、数字人文等理论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数字管护、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性课程提升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并且大多数实验室开设了实习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二是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开展讲座、研讨会或短期培训活动。如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机器学习和智能系统研究中心围绕复杂环境中的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主题开展研讨会,并成立机器学习阅读小组,允许全校师生参与。此外,这些实验室也会邀请不同领域的档案工作者进行讲座或短期培训活动,扩充学生与档案实践的接触面。三是辅助档案学方向师生开展研究。如雪城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中心为学生提供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相关的内容分析工具和数据集,学生可借助实验室提供的资源自主开展研究。

3 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实验室发展趋势

第一,增进学科联系,发挥交叉优势。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往往立足更加宏观的视角,汇集历史、艺术、社会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发挥交叉学科的融合优势与特色;增进与图书馆、博物馆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的联系,发挥交融与合作的力量。在建设主体层面,部分实验室属于跨机构合作建立,如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档案未来中心同时具备信息学院与人文学科学院的资源。在人才培养层面,学科融合的特点丰富了实验室的课程内容,如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机器学习和智能系统研究中心隶属于计算机科学学院,可为学生提供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课程。

第二,丰富培养方式,加强实践教育。上文总结的从欧美档案实验室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横向对比来看,虽形式有所不同,但每一培养模式都涵盖档案理论与档案实践两个方面。实验室开设的档案学相关课程除档案和文件管理、档案著录等偏传统、理论的课程,也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层面、偏重实践的课程,同时也安排了专门的实习课程;开展的系列讲座、研讨会或短期培训活动涵盖馆藏内容、用户体验、开放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主题;实验室对于档案学方向师生研究的支持也不限于传统的档案理论知识支持,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相关的内容分析工具和数据集等。

第三,獲取资金援助,明确职责分工。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资金来源覆盖了多层次的诸多机构,如圣何塞州立大学的资助机构包括学校内部资助赠款、布法罗性别研究所、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理事会等多个机构;在人员分工上,部分实验室区分并明确分配了管理与研究职责,层层递进的人员结构能使实验室的运转更为协调,管理更加便捷。如普拉特学院的数字保存推广和教育网络中心将人员分为理事会、研究员、项目校友三个部分,按照特定方式设立权限和职责,并保证其相互关系的协调性,有利于实现项目推进,并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3.2 实验室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各档案院校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号召,对新文科建设进行深度思考,不断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建设模式。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分别入围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和培育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实验中心设置了数字人文技术实验室、WEB开发实验室。但仍有高校的档案实验室转型进度缓慢,停留在传统档案保护实验室阶段,实验室设备、人员配置以及科研教学能力略有不足。分析发现,虽然国外各院校的档案实验室在建设基础和科研教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践教育的特点。本文结合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评审条件,尝试提出适应我国档案学科发展的实验室建设启示。

第一,注重多学科融合,建设跨院系合作档案实验室,打造多学科背景的实验室人员配置。当前部分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采取的与校内其他学院或专门研究办公室合作的建设模式值得借鉴。档案实验室的建设应立足宏观视角,依托历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特别是积极运用新技术,寻求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档案学新的生长点。同时,档案实验室应积极引进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开展科研教学或支持实验技术,合理调配实验室成员的年龄结构与职称级别,丰富实验室人员配置,增强实验室的科研能力,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探索档案学的可能性。[29]

第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档案实验平台。欧美信息学院专门的数字档案实验室大都配置了高水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国内档案实验室建设也应重视新技术对学科带来的冲击,完成传统档案实验室的转型,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搭建数字化档案实验平台。以购买或自主研发的形式充实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应用软件、数据库等软硬件设施,为科研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注重实践教育,完善实验室教学体系。欧美信息学院档案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开展基础课程教学外,还融合了实践部门分享、实践工作者培训、实践课程教学等形式,并将其列入课程计划。我国档案实验室也应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根据实验室研究主题、结合实验室研究经验进行课程设置,特别是应注重实践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合作单位协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构建完整的实验室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互通互融。

*本文系山东大学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数字人文的‘大数据与档案生态实验室的培育与建设”(2020XWKB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的通知[EB/OL].[2023-01-30].https://www.saac. gov.cn/daj/tzgg/202301/78949c7a80da47d4a6282382fa5db003. shtml.

[2]尹鑫,杨文,张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档案学科发展路径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2(2):97-104.

[3]周毅,白文琳,李洁.项目化学习:新文科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化实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1-7.

[4]王宁,李孟秋.国外档案学学科学位设置与科研发展领域分析——基于对国外55所院校的调查[J].档案学通讯,2022(3):104-112.

[5]Community archives Lab UCLa[EB/OL].[2022-11-17].https://communityarchiveslab.ucla.edu/.

[6]UCLa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s Evidence[EB/OL].[2022-11-18].https://informationasevidence.org/.

[7]UCLa Center for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s[EB/OL].[2022-11-18].https://knowledgeinfrastructures.gseis.ucla.edu/.

[8]archives and Digital Curation Research Group[EB/ OL].[2022-11-18].https://iarg.si.umich.edu/.

[9]kilgarlin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Lab[EB/OL].[2022-11-18].https://www.ischool.utexas.edu/research/labs/ conservation-labs.

[10]Critical Data studies Lab[EB/OL].[2022-11-18]. http://sites.utexas.edu/data/.

[11]ischool Center for informatics Research in science and scholarship (CiRss: University of illinois[EB/OL].[2022-11-18].http://cirss.ischool.illinois.edu/.

[12]semantic lab at Pratt institute[EB/OL].[2022-11-18]. https://semlab.io/.

[13] Digital Preservation Outreach & Education Network[EB/OL].[2022-11-18].https://www.dpoe.network/.

[14]Centre for Critical archives & Records Management studies[EB/OL].[2022-11-18].https://www.ucl.ac.uk/ information-studies/research/centre-critical-archives-recordsmanagement-studies.

[15]UCL Centre for Digital Humanities[EB/OL].[2022-11-18].https://www.ucl.ac.uk/digital-humanities/uclcentre-digital-humanities.

[16]Center for archival Futures (CaFe:[EB/OL].[2022-11-18].https://cafe.ischool.umd.edu/.

[17]Disruptive Technologies Lab[EB/OL].[2022-03-08].https://uwm.edu/informationstudies/research/groups-centers/ disruptive-technologies-lab/.

[18]institute for Digital arts & Humanities[EB/OL].[2022-11-18].https://idah.indiana.edu/index.html.

[19]Digital Curation institute[EB/OL].[2022-11-18].https://ischool.utoronto.ca/research/institutes-labs/digitalcuration-institute/.

[20]Multimodal interaction Lab (MiL:[EB/OL].[2022-11-18].https://www.mcgill.ca/sis/research/labs/mil.

[21]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 society[EB/OL].[2022-11-18].https://drexel.edu/cci/ research/centers-institutes/CsLis/.

[22]information institutes[EB/OL].[2022-11-18]. https://ii.fsu.edu/.

[23]Center for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EB/OL].[2022-11-18].https://ischool.sjsu.edu/centerinformation-research-and-innovation.

[24]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and Data science[EB/ OL].[2022-11-18].https://ischool.syr.edu/center-forcomputational-and-data-science/.

[25]Center for Digital society & Data studies[EB/OL].[2022-11-18].https://cdsds.arizona.edu/.

[26]Center for Machine Learn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s[EB/ OL].[2022-11-18].https://cml.ics.uci.edu/.

[27]Digitization station[EB/OL].[2022-11-18]. https://education.missouri.edu/information-science-learningtechnologies/2020/09/18/digitization-station/.

[28]afterLab[EB/OL].[2022-11-18].https://www. afterlab.ischool.uw.edu/.

[29]周文泓,代林序,祁天嬌.新文科背景下计算档案学的发展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1):22-29.

猜你喜欢
新文科高等教育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