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路径探究

2023-07-23 20:09施星星龙坤
新闻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创作

施星星 龙坤

【摘   要】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既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于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专业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考验。中华经典文化可以保证文本品质,促进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提升自我,引导受众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有声表达让经典从文字走向声音,从受众主动接触转换为被动“听见”,两者融合发展,是中华经典文化焕发新机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华经典文化;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有声表达

【基金项目】本文属2022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听见文化的力量: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路径探析”项目成果,项目编号:SYXY2022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播音员主持人既是文化传播主体,也是价值引导主体。2022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提出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的形象代表,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职责。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武传涛在《主持实务教程》一书前言中以“播”“说”“诵”“演”四个字简要概括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要素。围绕这四点,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以新闻播音、节目主持、朗诵、配音等形式进行实践专业训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更迭,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作又出现了新形式,即直播带货。倘若“播”与“说”是播音主持艺术新闻性的重要体现,“诵”和“演”是播音主持艺术的艺术性表达,那么,以“说”“演”结合的直播带货就是对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艺术的娱乐化与实用性的彰显。基于现实需求和专业特色,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新闻播音与评述、节目主持、朗诵、配音和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既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于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的专业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考验。

一、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路径

(一)经典文化+节目主持

王群、沈慧萍在《电视主持传播概论》一书中将电视主持传播的符号构成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

1.语言符号

无论是文化类节目的主持人,还是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对经典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都是主持人在创作中需要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作为经典文化的传播者,语言表达是主持工作的基本形式,而语言表达的前提是腹中有稿,换言之,主持稿件的内容质量较大程度决定主持时语言的输出质量,因此,主持词的撰写尤为关键。可以以扎实的文化素养作为支撑,深度理解经典文化意蕴和内涵,找到与表达目的相似或相一致的内容,以古观今,古今相连,以相似点、共同点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主持稿件最终表现为主持人的口头表达,其遵循的原则是易于理解,其特点是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主持词的创作中,不仅要让受众听得懂,还要让受众喜欢听,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用。

在将主持词转化为口头语言的二次创作过程中,要将传播者与受众置于平等的地位,以友好、亲切、幽默的语言风格进行交流,摆脱高高在上、单向的知识灌输模式,于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传播中华经典文化的目的。例如,在中央电视台2022年七夕晚会中,主持人与诗词专家组成“舟游团”泛舟湖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聊起诗画礼乐,主持人不再是单一的提问者身份,专家也不仅仅承担知识解答的功能,两种身份在平等的语境下交换个体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文采卓然,相得益彰,以符合当下审美的表达风格重新解构古诗句的意蕴及其背后的故事,易于理解且充满意趣,整个场景营造也似古代三五好友吟诗作赋画面的现代呈现,这也是视觉符号中经典文化内涵的隐晦表达。

2.非语言符号

主持人的非语言符号主要包括动作、表情、体态和服饰等。《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与王阳明初次见面行古代之礼拱手而揖,这正是传统礼仪文化融于主持人个体动作与体态语言的生动实践。服饰不仅是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的外在化显示,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象征,如撒贝宁在节目中穿的中山装,也是精心设计,刻意为之,力求在细节处增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受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调动受众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经典文化+新闻播音

新闻播音内容多与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时事热点紧密相关,这要求播音员充分理解新闻稿件,站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立场上,客观、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讲好中国故事。[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政策指引和职业要求,播音员应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创作中,通过新闻播报、出镜报道、专题报道、演播室短评等,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堅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创作全程的原则,了解上一代播音员的故事,感受其对于自我的高要求、严标准,如我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学播音先要学做人,话筒前怎么说,生活里就怎么做。”长期播报新闻材料,也促使播音员加强政治学习,更为准确地把握基调和分寸感,增强播音的导向性和感染力。新闻专题片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中华传统服饰等选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满足受众高品质视听需求。

(三)经典文化+朗诵

经典著作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也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丰富的文本资源宝库。将经典著作诉诸声音,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尽管当下很多电子书籍类APP已经推出“听文章”的功能,但机械化的“见字发声”隔绝了受众良好的听觉体验,更无法引发受众的共鸣。让经典“悦耳”,悦的是耳,也是人心,给读者带去良好的情感性体验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处理播音主持艺术作品的重要技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需要“口”“眼”“耳”“脑”共同作用,以眼阅览文章,以脑思考意涵,以口表达主旨,以耳检验目标。

经典著作是朗诵艺术的文本供给站,是朗诵者与著作者的精神互通载体,朗诵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了解各类文学体裁、表达方式、创作特点、情感价值等,才可以迅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朗诵的目的是通过塑造各种艺术形象激发相应的情感来打动人、启发人和教育人,因此需要创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唤起具体、生动的形象,刺激朗诵者产生相应的情感表达。朗诵经典作品,是一场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的对话,也是穿越时空、穿越物质的精神遨游。当以第一人称叙事时,朗诵者即是文本作者,就要忘却自我和当下,进入另一个体的生命,体验其所思所想所言,达成灵魂的共振,是文本作者的精神再现。朗诵不同于一般艺术,情感的突出和表现的丰富是朗诵者打动受众,引导受众,教育受众的基本途径。齐越朗诵艺术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都让无数英雄故事和感人事迹的范本被听见,被放大。朗诵作品《永不消逝的声音》展现的是艰苦条件下熠熠生辉的精神品质,朗诵者通过声音让历史的画卷映入受众眼帘,情感之饱满,音色之温暖,发声之有力,振奋人心,直扣心弦。正如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曾说,朗诵艺术与红色经典作品相结合是最理想、最有特色,也最能表达广播人对党的崇敬与爱戴之情的。[4]

(四)经典文化+配音

配音是配音员在有限空间内对于角色内心世界和生理音色进行的声音呈现,通过表演的手段,赋予声音戏剧性,以此达到塑造角色的创作目标。关于配音的分类,本文将其分为有画面配音和无画面配音,前者包含电影、电视剧、专题片等,后者囊括广播剧、广播广告等。两者都需要配音员深入理解文本,情景再现,把握情感,塑造人物。不同的是,前者需要配合画面,注意“口型是否对上”等事项;后者因欠缺画面渠道,是单一的听觉呈现,因此需要更外在化的表达方式。配音工作受文本限制较大,配音者的创作空间较小。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配音创作,一是体现在与题材的融合,二是体现在是否能吸引受众。如《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探讨中国人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美食纪录片,以食物为窗口,描绘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等,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读懂中国。配音不仅承担描述画面的功能,更具备情感价值传播的重要使命。李立宏的配音,音色浑厚,演绎生动,技巧娴熟,让受众直呼“不看画面只听声音就想流口水”“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等。配音员承担的职责不仅仅是声音的演绎与再现,更是解说词背后文化价值的深刻表达。这需要配音员在备稿时做好充分准备,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结合背景材料,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和其中蕴含的意义。以情景再现手段,发挥想象、调动情绪,产生反应,而后表达,以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受众,引导受众。

(五)经典文化+直播带货

技术实现了个体网络空间消费场景的在场,促使云购物常态化,再现实体店铺的数字化,带货直播间成为新的文化景观。就现状而言,直播带货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主播门槛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时代特征,技术高速更迭背景下,带货主播成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的新方向。艾媒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国的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从3.1亿人增加到6.35亿人。如今电商直播行业法律制度的完善、行业的发展、有效的监管等,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参与到直播购物中。[5]与如此庞大用户群体直接进行沟通的是主播,经典文化与带货直播融合的载体也是主播,主播的文化素养则是重点,这是与用户进行沟通,弘扬传统文化的前提。

从直播市场现有类型来看,融合路径有:传统文化主题直播间,例如传统服饰类产品的直播间、国风彩妆直播间,主播需要对相关垂直领域的知识提前做好了解与补充,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贯穿于对产品的讲解之中,通过视听双渠道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以书籍为代表的知识分享类直播间,主播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达到产品销售与知识传播双重目的,不仅要卖产品,还要让用户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如东方甄选直播间,将知识传播、文化传播与产品售卖有效结合,成为直播带货新潮流。其它常规类直播间,主播个体本身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需要有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在这样的思想意识指导下,才能够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日常表达,发挥引导用户的重要价值。

二、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意义

播音员主持人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无论是于己、于受众还是于社会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于己

纵观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轨迹,可分为以有稿表达为主的“文本解读-书面转声音”和以无稿表达为主的“文本创作-书面转声音”。播音员主持人是书面文本的接收者、创作者,也是新内容、新形式的创造者、传播者。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而言,文本解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意义的体味过程,是思维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过程。以“声”表达的二次创作,是生命体验的再现过程,是情声气的运用过程,是专业技巧的展示过程,也是感染力、影响力的塑造過程。而文本创作,是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是框架的搭建过程,是人物的描写过程,是组织力、想象力的发挥过程。能以此创作出具有强传播力的有声作品,才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具备语言审美能力的创作人才。

(二)于受众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6]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全路径,以播音主持创作者的有声语言架构经典文化和受众素养的桥梁,尊重受众对于高品质内容的强烈需求,充分实现媒介的教化功能。通过新闻播报、新闻评论,满足受众求知、监测信息环境的需求;通过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相关文化知识,满足受众自我提升的心理需求;通过参与影视剧配音等方式,满足受众自身娱乐需求;通过观看直播带货进行线上消费,满足受众“云逛街”“云学习”“云消费”的体验感需求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较大程度影响着受众的眼睛看什么、看哪里。因此,当大众传播媒介打造出全渠道、全方位的传播经典文化传播新景观时,将一定程度引导受众的个体思想意识,增强受众的文化自信。

(三)于社会

媒体融合时代,既存在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也存在着一对一、多对多、多对一等各种新兴的传播模式。受众也不再扮演传统的、单一的接收者角色,更具有传播者、生产者等新的角色。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是基于传播者、生产者角色的创作,目的是覆盖更广的受众面,让更多的受众接触经典文化,了解经典,研究经典,传承经典。同时,受众作为网络中一个又一个节点,以人际传播形成裂变式传播,扩大经典文化的影响力,让经典成为交流的话题、社会的热点。中华经典文化所承载的时代性、艺术性、丰富性和传承性,不仅为播音主持工作提供语料库、题材库,更有益于构建充满文化自信的社会语境,扩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激发全社会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结语

中华经典文化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主要是与节目主持、新闻播音、朗诵、配音和直播带货等具体路径的融合,以此呈现出不同的融合现象。这种融合手法,是播音主持創作者自我形塑、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是中华经典文化滋养个体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受众高品质精神世界的现实满足,是中华经典文化照拂整个社会群体,在新时代重现生命力的“神来之笔”。

注释:

[1]陈雪.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经典诵读”课程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04):33-34.

[2]郭娟.“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新闻播音教学设计探析——以武汉传媒学院思政示范课新闻播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02):99-101.

[3]李春燕.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中职语文经典诵读的策略探究[J].教师,2022(33):24-26.

[4]文嫚,毛茂林.红色经典融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06):108-111.

[5]王思瑶,姜丽媛.直播带货现状及发展策略[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2):36-38.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施星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助教;龙坤,昆明理工大学硕士)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