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交媒体娱乐业的中国网红

2023-07-23 14:13陈碧莹
天涯 2023年3期
关键词:娱乐业创造者网红

陈碧莹

2023年第3期的《信息、传播与社会》期刊上,刊载了颜妍(音译)针对大卫·克雷格、林健与斯图亚特·坎宁安2021年的著作《作为社交媒体娱乐业的中国网红》的书评。

技术、媒介与社会的大范围变迁,催生了全球电子创意内容产业(社交媒体娱乐业)的崛起。众多研究已经注意到平台使得业余内容创造者成为社交媒体企业家的赋权潜能,但少有研究关注全球社交平台风景中内容创造者文化的多样性。而《作为社交媒体娱乐业的中国网红》所要考察的,正是中国语境对网紅这种数字内容创造者之行为的影响。

在中国语境中,网红是指能将流量转化为货币的线上红人,作者发现,较之西方,中国的网红产业对社交网络、娱乐业和电子商务的整合程度要更深,而该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说明这样一种数字经济形态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而非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就此而言,该书就是架通中西社交媒体研究的一种有益努力。

该书采用的是批判的媒介产业研究路径,而在研究方法上则广泛采用了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对社交媒体留言、政策文件、媒体报道的文本和话语分析。该书第二章是对中国网红产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讨论了中国社交平台的产业政策,以及平台、网红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协商、对话。第三章聚焦于中国网红平台独特的技术特征:构建关乎对手平台之服务与可供性的链接(比如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允许用户分享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的链接)、采纳能够更加深入结合社交在场的技术创新(比如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流播和视频等)并发展出创意商业模式(比如打赏和粉丝经济),一种高度商业化的数字生态由此成型,并给了网红施展的空间。第四章描述了网红的不稳定劳动状态:工作—生活界限的混乱、网民的骚扰等都使得网红处于不稳定感之中;另一方面,多渠道网络(MCN)机构在剥削创意劳动力的同时,也成为后者与不安全感相周旋的重要支撑。第五章进一步探讨了网红之主体性的矛盾特性:一方面,网红产业使得诸多边缘人群有了借助本真性来展示自身创造力的可能;另一方面,平台的商业化也使得此类本真性与展演性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结论部分讨论了中国网红产业对全球赛博空间的影响:它既可以是展现软实力的一种新路,也可以激起关于网络安全的国际论争。

颜妍认为,该书对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考察有根有据,对网红也有从草根视角出发的同情的理解;当然,如果该书能够对网红产业崛起所造成的负面效果——比如普遍的容貌焦虑、以吸引流量为目的的无下限操作等——有更多论述,我们对作为社交媒体娱乐业的中国网红,也能有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

猜你喜欢
娱乐业创造者网红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娱乐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浅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ВаНхУН»
试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