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以钢琴曲《湖南花鼓》为例

2023-07-24 00:51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余蔓蕙林冬
艺术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花鼓戏花鼓钢琴曲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余蔓蕙 林冬

花鼓戏钢琴曲这一领域从艺术结构、曲式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钢琴曲《湖南花鼓》为一个切入点,促使大家对花鼓戏钢琴曲有更广泛的了解。

一、钢琴曲《湖南花鼓》的概述

(一)钢琴曲《湖南花鼓》的作曲家简述

《湖南花鼓》是奚其明先生作曲的,同时他还创作了《魂》《伤逝》《青春之歌》等大量经典舞剧作品①。他的音乐作品涉及了各种音乐体裁,如钢琴曲《湖南花鼓》、流行歌曲《远山》、管弦乐曲《小河淌水》、芭蕾舞剧《魂》《伤逝》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创作的流行歌曲《远山》,该曲一举夺得了第一届亚洲艺术节名古屋的“银奖”,这也是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流行歌曲第一次获得国际上的奖项。

奚其明先生自幼对音乐有着超乎同龄人的热爱,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别具风味,极具个人特色。他的作品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使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又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的创作技法,采用了多种配器丰富作品的音响效果,显得十分精巧而清新。他大力支持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的同时,也不忘记从西方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能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融入更先进的音乐理念,从而能走出国门,在国际的音乐舞台上绽放独特的光彩。

(二)《湖南花鼓》创作背景的和创作原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钢琴创作都有为政治服务的特点,在创作手法上拘泥于旧时的框架,和声写作上较为单一,对人内心情感的描绘十分匮乏,作品中欠缺个人特色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激情。

钢琴曲《湖南花鼓》的创作原型来源于湖南著名花鼓戏《刘海砍樵》②。花鼓戏《刘海砍樵》讲述了贫穷勤劳的樵夫刘海与由狐狸精幻化而成的美丽少女胡秀英之间的波折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刘海砍樵》的创作技法十分多样,不仅加入了大量切分音符来模拟新疆手鼓以增加作品的律动感,还叠加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模仿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极大丰富了该作品的音乐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历代文人所追寻的“远、虚、淡、静”的高远意境③。这首花鼓戏作品虽然取材于神话,但却立足于生活,贴近人民大众的内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湖南花鼓》的和声曲式结构分析

《湖南花鼓》整体风格十分欢快,四二拍子,结构较为规整,以连续的8分音符为主构成三度或二度的级进,采用了连线、跳音的手法使作品更为丰富和饱满。右手的主旋律富有歌唱性的同时带有地方小调的特色,左手为伴奏部分,与右手旋律部分相互配合呼应。整体和声织体较为简单,篇幅较短小,中间夹杂些许不协和音程以模仿花鼓戏的音调,全曲热情洋溢饱含对追求生活的热情④。

该曲采用再现单三部曲式⑤,分为A、B、A’三个部分,全曲共125小节,其主题部分与湖南民歌《丫鬟调》的旋律旋律相同。在该曲的和声写作上,作者开创性地运用了五声性纵合化和旋,同时大胆增加了小二度、增四度等不协和音程,巧妙地运用了和旋外音对主旋律进行了装饰和点缀,使和声色彩更富于变化性,大大增加了该曲的民族色彩。

其中A 部为1 至59 小节,分为a、b 两个乐段,采用的调式为五声调式中的A 羽调式,第1 至4 小节主题以精简的方式第一次出现。如谱例1所示:

该曲旋律一出就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又创造性地融合了湖南花鼓戏的戏曲因素。简单却有民间风格的旋律不由地让听众在聆听如此富有特色的音乐的同时,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热闹非凡的花鼓戏表演的情景,从而使听众对该曲的创作题材与编曲手法留以深刻的记忆。第5至13小节主题再次出现并通过加花变奏的方式在原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该曲进行到14 小节时,主题旋律第三次以提高八度的形式再现,在高音区模仿女高音的声音再次强调主题。

作者在该曲的A部不断巧妙地将主题旋律以不同形式进行重复和变奏,曲风极其欢快,强弱拍对比明显,左右手声部如男女山歌对唱般一唱一和却又配合的严丝合缝,时而深情时而高亢,给听众形成了强烈的听觉冲击又多维度地展现了花鼓戏钢琴曲的艺术特色。

从第26小节开始,全曲由A羽调式转为了d羽调式,作曲家不在拘泥于主调风格的写作手法,复调思想开始显现,主旋律又出现在高声部变更为在高低声部交替进行。第46 小节开始调性由d 羽调式转为升f 羽调式,整个音区转移到高声部。在A部的结束部分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八度和旋来模拟唢呐的音响效果,渲染热烈的锣鼓喧天般的气氛,并为B部分的主题的展开和发展进行铺垫。

B 部为中部,由第60 小节延伸至96 小节,极大丰富了乐曲的主题思想。如谱例2所示:

节选自《湖南花鼓》

在B部的前十一个小节中,作曲家在高低音声部分别使用了大量的二度音程,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锣鼓唢呐敲打的声响。伴随着不协和音程的大量出现,乐思不断向前发展,乐曲的气氛由开头的欢乐轻松逐渐向急促、紧迫转变。从第71 小节开始,作曲家大量使用了如鼓点般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来增加该乐句的节奏感和动力感,力度上由p不断增强直到达到极强,终于在第78小节到达全曲的高潮部分。从第78小节开始,左右手都出现长时值的八度保持音和连续的八度跃进,在音与音的层层递进中将激烈的情绪展现到了极致。

再现部A’为第97至125小节,作曲者再次重现了A部的主题,并加入了适当的变化使其具有一定的新意。在全区的结尾部分,调式重新回到A羽调式。谱例3所示:

节选自《湖南花鼓》

《湖南花鼓》的曲式结构如谱例4:

摘自杨劲松研究

《湖南花鼓》的曲式结构较为清晰而规整,其中所传递的欢快活泼的主题乐思与当时沉重而压抑的社会大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当时沉闷的大环境注入了一股精神上的活力,引领了当时受到压迫的人民群众追求民主和自由⑥。奚其明在钢琴曲写作上大胆创新,突破前人对钢琴写作的思想束缚,不拘泥于使用传统的钢琴曲写作技法,而是另辟蹊径,巧妙运用具有湖湘民族特色的花鼓戏元素并将之和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紧密结合⑦,使《湖南花鼓》这首钢琴作品在保留民族风格的同时也不失现代感,得以在社会各界广为流传。

(四)湖南花鼓戏元素在钢琴曲中的独特运用

1.花鼓戏的音调唱腔与据其改编的钢琴曲的联系

花鼓戏是一种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剧种,于清代初期兴起,起源于湖湘地区,口口相传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⑧。花鼓戏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底层劳苦大众的农村生活,中间穿插了歌唱与舞蹈,充分体现了普罗大众对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生活的反抗与不满。花鼓戏所采用的和声曲式与西方戏曲的大小调式有所不同,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其中宫调式、角调式、羽调式的花鼓戏是众多花鼓戏中的精华部分,充分体现了湖南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⑨。湖南花鼓戏的音调唱腔多种多样,根据其演唱特点与曲式结构可以大致分为川调、牌子、打锣腔和各地民间小调⑩。前三种有其固定的演唱章法,而第四种则以保留当地民歌原汁原味的特点为首要任务。本文重点提及的花鼓戏钢琴曲《湖南花鼓》就是一首由湖南花鼓戏元素为艺术灵感所造就的花鼓戏钢琴曲中的典范。尽管花鼓戏的音调唱腔多种多样,唱法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从湖南花鼓戏在钢琴曲中编写和创作的运用频率来看,由花鼓戏改编的钢琴曲主要取材于川调和打锣腔。

2.川调和打锣腔在花鼓钢琴曲中的具体运用

川调又别称为弦子腔,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最受听众欢迎的花鼓戏声腔⑪。以花鼓戏川调改编而来的钢琴曲为数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汪立三所创作的钢琴套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中的第二首《图案》。《图案》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相结合的曲式模式,以A羽调式为全曲的主调式,随着乐思的不断发展进行了多次转调。该曲呈现的是湖南土家族的独特蜡染工艺所绘制出来的图案在光与影不断交织中所映射出来的缥缈的影像。旋律在左右手间交织进行,时断时续,用类似拉威尔的抽象写作技法引起人们对民间图案的不断思考与探索。该曲模仿了川调演奏乐器“大筒”、唢呐的音响效果,在保留湖南原汁原味的花鼓戏风味的同时与现代作曲技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整体风格既具抽象性又糅合了湖南地方特色,堪称由花鼓戏改编而来的钢琴曲中的精品。

除川调外,打锣腔也被广泛运用于具有花鼓戏特色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之中,打锣腔由劳动号子演化而来,采用曲牌的形式。音调高亢有力,特点是一唱众和,即由一人主唱大家在一旁帮唱,多反映艰苦的劳动生活⑫,其代表作有钢琴曲《看戏》。《看戏》以采用打锣腔的经典花鼓戏剧目《刘海砍樵》为创作原型,整首乐曲热情洋溢,饱含了对生活的憧憬与热情。该曲节奏轻快,音乐色彩明亮,描绘了在湖南乡村大家围坐一桌闲聊看戏的场景,是将湖南花鼓戏的打锣腔运用在钢琴作品中的典范。

二、具有花鼓戏特点的钢琴曲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一)花鼓戏钢琴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

花鼓特色的钢琴曲既保留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声曲式等创作手法又开创性的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花鼓戏音乐文化,成为了一种中西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⑬。花鼓戏钢琴曲使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花鼓戏艺术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走出了国门,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从而使花鼓戏以一种被全世界所熟知的方式进行表演与广泛传播。

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曾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这个强调艺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民族音乐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寻找新的传播途径。花鼓戏钢琴曲的产生不仅扩大了花鼓戏艺术的传播渠道,促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用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到我国花鼓艺术的独特性,这类艺术作品的兴起也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用全新的方式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延续。与此同时,花鼓戏钢琴曲的流行将促使更多地作曲家将目光投向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上,扎根于我国本土的民族音乐艺术研究,更加注重中西方音乐艺术的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增加我国传统音乐的受众,使我国独有的民族音乐文化能走出地方,闻名国际,在世界的音乐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二)花鼓戏钢琴曲对高校音乐教学的启发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最为重要的基地,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研究生的价值观起着巨大的引领作用。为更好推广花鼓戏钢琴曲,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我们可以开展以下活动来加强学生对花鼓戏钢琴曲的了解⑭。

首先是由高校老师组织学生去民间进行采风,近距离了解花鼓戏文化,与传统花鼓戏艺人进行深入交流,增加对花鼓文化的领会。其次是学校定期举办以花鼓戏钢琴曲为主题的讲座,介绍花鼓戏钢琴曲的作者、创作源流等,并设立学生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激起学生对花鼓戏钢琴曲的兴趣。再次是开展花鼓戏钢琴曲系列音乐会,选择《湖南花鼓》《花鼓》《看戏》等经典的花鼓戏钢琴曲曲目进行演奏,通过现场的钢琴演奏将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传达给每位在场同学。最后是播放花鼓戏钢琴曲的视频与花鼓文化相关的纪录片,通过现代音频使学生能接触到这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文化,扩展自己的眼界,从而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

花鼓戏钢琴曲是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学不仅需要教授来自西方的音乐理论知识、作曲技法等等,也应当将目光转移至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上,注重中西音乐文化的结合,培养广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代代延续下去。

三、结语

本文以花鼓戏钢琴曲《湖南花鼓》为例,着重介绍了花鼓戏钢琴曲的发展历史、创作背景等,普及了湖南花鼓戏的相关知识,提供了一系列推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相关方法。通过对花鼓戏钢琴曲的深入研究,从中可知要创新出优秀的花鼓戏钢琴作品,我们必须深入民间,切身了解花鼓戏的演唱特点,体会花鼓戏的传统意蕴,掌握花鼓戏根基资料。

注释:

①宋瑾.诉说音乐故事的三种声音——听奚其明作曲的歌剧《燕子之歌》随想[J].人民音乐,2014(11):3.

②杨劲松.花鼓文化视野下钢琴曲《花鼓》与《湖南花鼓》的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

③肖倩.浅析储望华钢琴改编曲《刘海砍樵》中的湖南花鼓戏元素[J].戏剧之家,2019(6):2.

④黄磊.钢琴伴奏在湖南花鼓小调中的应用分析及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

⑤朱芳.湖南花鼓的特征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2.

⑥李琼琳.湖南民间音乐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⑦窦端端.四首钢琴改编曲《花鼓》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⑧杨畅.湖南花鼓戏音乐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的思考[J].歌海,2009,(6):3.

⑨王芙娜,隆婷风.湖南风格钢琴作品浅析[J].2021.

⑩曾比翼.论花鼓戏唱腔在湖南民歌演唱中的特征[D].云南艺术学院,2013.

⑪ 贺军玲.长沙花鼓戏川调唱腔调式特色探析[J].艺海,2014(8):3.

⑫ 赵辉.浅析湖南花鼓戏打锣腔系“八同牌子”[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7(6):3.

⑬ 吴婷.湖南花鼓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元素及其教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

⑭ 李思敏.湘乐之韵:湖南花鼓戏改编钢琴作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花鼓戏花鼓钢琴曲
淮岸花鼓情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夜的钢琴曲(六)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