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中《中国音乐史》课程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7-24 00:51湛江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田园
艺术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音乐史民办题型

湛江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田园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介绍及其在民办院校教学中的特殊性

(一)课程介绍

《中国音乐史》一般是指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统称。湛江科技学院的《中国音乐史》课程,在其课程名称上并未采用《中国古代音乐史》或《中国音乐史》,而是依据所用教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将课程名称定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鉴赏》。该教材主要分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与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三部分内容,其古代史范围从远古先秦时期至1840 年,近代音乐史时间范围从1840 至1949,现当代音乐史时间范围从1949 至21 世纪初。而依据课程学时安排,本课程只涵盖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近代音乐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分为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作品鉴赏两部分内容,其中鉴赏中有大量的音频资料供学生试听,同时在教材中还附有较为完整的作品分析与评价。

(二)《中国音乐史》课程在民办院校教学中的特殊性

1.授课学时的不同

相较于其他综合性院校或音乐艺术类院校,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所设置的学时和讲授的内容会大大少于音乐艺术院校和公办综合院校。以一所普通综合类大学中的《中国音乐史》课程为例,通常所设置64 学时,涵盖一学年的讲授时间。在这段时间,老师基本上是以古代音乐史为主要授课内容。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其他院校的一学年课时安排只需讲授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而本校需要32 学时即一学期授课完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近代音乐史的所有内容,导致讲授的内容大打折扣。

2.音乐专业学生自身的差异

同时,民办院校的音乐学生与师范类、音乐艺术类院校的音乐学生相比,学生考前更多接受的是音乐专业技能学习,如声乐、钢琴等,而未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他音乐基础类的相关知识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学生更侧重与技术的培养,导致学院无法开设更多音乐理论类的专业课程,如《中国传统乐理》《音乐美学》《音乐哲学》等。

3.民办院校音乐专业课程安排的局限性

由于各个学校教学理念的不同,导致人才培养方案有着较大的差异。以本校湛江科技学院为例,其音乐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在大一到大二两学年内,但由于学校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所占课时较多,导致学生实际开展音乐理论学习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学期。而在短短的三个学期内,学院需要安排除《中国音乐史》以外的其他音乐基础课程如《西方音乐史与名作鉴赏》《艺术概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这就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仅有的一部分音乐理论基础课程肩负着尽可能全方面去教授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任务。也导致大量本该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需要掌握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由于受限于培养方案而不得不放弃。

这一部分缺失的基础课程主要有:《中国音乐作品赏析》《西方音乐作品赏析》《音乐作品分析》等。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所在民办院校湛江科技学院对《中国音乐史》课程试题库建设从题型、出题原因、出题范围、考查点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试解决在民办院校较多限制的教学环境之下如何利用《中国音乐史》提高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中国音乐史》课程试题库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试题库基本介绍

包含作品听辨、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与音乐赏析等题型,具体设置安排如下: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鉴赏》试题库总题数共计2024道。其中除音乐赏析外,各题型难易程度均保持在简单难度60%、中等难度30%、高难度10%①。音乐赏析类题型中,较多简单题系针对我校音乐类学生听作品较少、听辨能力较为薄弱而考虑。而重点知识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涵盖了简单题型与中等难度题型的近70%。

(二)试题库所考察的基本内容

1.作品听辨

音乐作品作为音乐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今各大音乐艺术类院校和综合高校也开始开设主要针对音乐作品听辨的课程。而针对未开设这类课程的民办院校,势必要将作品听辨与音乐史相结合。而对民办院校中的音乐类学生而言,作品听辨应将成为提高大家音乐基础知识与鉴赏能力的一个敲门砖。《中国音乐史》课程作品听辨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史两部分,其中根据难易程度,将古代史所涉音乐作品划分成声乐曲(民歌、词调音乐);器乐曲;戏曲与说唱音乐三大部分。而近代史以时期为界,将代表作曲家作品进行划分,分为20世纪初作曲家作品;20世纪20年代作曲家作品;20世纪30—40年代作曲家作品三个部分。

以声乐曲为例,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所涉声乐曲17 首中有三首属于作品听辨中的重要范围。而根据难易程度,又可以将三首词调音乐划分为简单、中等、难三部分。其中《杏花天影》《扬州慢》两首属于简单部分。而器乐曲中,以古琴曲作为古代史中的重要部分,所涉及作品皆是传播较广,受众人数较多的作品。如《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离骚》《碣石调·幽兰》《潇湘水云》等。近代史所涉及的作品听辨其难度总体低于古代史部分。其作品以声乐曲为主,器乐曲为辅。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代表作曲家作品几乎皆收录于其中,如萧友梅、赵元任、黄自、冼星海、聂耳、贺绿汀、吕骥、马思聪等。

2.主观性客观题

所谓主观性客观题即题目中限定了一个固定的答题范围,但学生可在这已知的范围内,进行主观选择性写出他所表述的内容。这类型题目相较于单纯客观题来说,其更考查学生对于某一时期、某一阶段音乐的整体发展情况。不同于一般院校中考查单一知识点的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笔者认为民办院校的音乐学生在进行音乐史的学习与考试过程中,需要更加侧重主观性问题的考查。这里的主观性问题是指以教师划分的固定范围考查学生对于该范围内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音乐史所涉知识点较多,对于民办院校音乐学生受限于自身或客观原因,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若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会适得其反。(2)以32 学时为例,让学生在一学期内掌握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近代音乐史的重点知识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有选择性的去轻取重进行重点知识的讲授。(3)笔者认为针对民办院校音乐学生音乐史课程的学习,应该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去了解音乐史的发展脉络,以时间为基础了解体裁发展、乐器发展、乐律发展以及音乐史中所涉及的古文献等内容。如针对古代音乐史,教师需要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有较为全面的介绍,从而让学生对于某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有基本了解,“时间概念”是笔者认为无论是在授课中还是考查中皆属中国音乐史最为重要的内容。

既然是音乐史,必然逃离不开横向时间的发展。而所谓“时间概念”即指学生对于某一个年份所在的历史时期有基础了解。不同于以往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点时去题问“宋代戏曲音乐的发展”或“元杂剧的特点”,而直接考查“你对于公元11—13 世纪时的音乐发展有怎样的认识”或“谈谈1840 年后中国的音乐发展”。这种类型的主观性客观题即考查了学生对于朝代时期的划分又考查了学生对于该时期总体音乐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比于单一知识点,其考查范围更广,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也更低。当然,其考查前提是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于“时间概念”的认识和记忆。从而能够做到,当老师提出“公元8世纪我国音乐有怎样的特点”这一问题时,学生可以直接反映出其所问的关键内容是在于考查“唐代音乐的特点”。

3.翻译题

所谓的翻译题是指以工尺谱与俗字谱为主的译谱题型。在中国音乐史的学习过程当中,往往充斥着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学生对于音乐史的认识更多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的知识点。而翻译题,更多填补了中国音乐史学习中所缺失的实践环节。从译谱中提高学生对于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兴趣。

如工尺谱译谱,笔者是将工尺谱音高对应表与所需翻译的乐谱共同附在试卷当中,学生不需要提前背下工尺谱中工尺字对应的音高,只需针对试卷中工尺谱表进行译谱即可。同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工尺谱与俗字谱在节奏标记上一般只对一个小节进行“百”或“·”的标记,小节内的时值并未有清楚表示。这就需要同学在译谱过程中,针对旋律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翻译中所涉及的乐谱也以古代音乐史中较为重要的基础知识点为选择对象,如《魏氏乐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弦索备考》等。俗字谱译谱同样也是如此,乐谱则是以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为主要范围进行考查。

4.算题

和翻译题同为实践考查类题型。计算题则针对古代音乐史中较为重要的乐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如三分损益法的基本计算原理、七声音阶的弦长关系(以宫音为81计算)、十二律声律方式、十八律的计算等等。考查时所涉及的基础文献会全部呈现在试卷当中。学生只需通过课堂中对其的理解完成基本计算即可。如三分损益法的基础计算原理。学生针对《管子·地员篇》中所提出的:“《管子·地员》:“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生角。”②来计算五声音阶中其他音的弦长即可。

这些计算题型难度适宜,同时又避免学生单纯对理论性知识的死记硬背。相较以客观题型为主的传统形式中国音乐史考试,增加一定的简单加减乘除的乐律计算,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是十分合适的。

5.音乐赏析

音乐赏析是以作品听辨为基础进行的音乐欣赏能力的考查。其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作品旋律的熟悉程度;学生运用文字对作品结构、旋律、节奏、速度、情感、歌词等准确表述;学生对该作品作曲家创作内容的掌握三部分内容。

作品赏析并不是简单的作品欣赏,学生听完作品只需回答“好听”“不好听”“悲伤”“喜悦”这些简单的词汇就够了的。真正的作品赏析是需要将音乐中的结构、旋律、音色、节奏等一系列要素通过文字进行描述。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学生作品欣赏的能力,针对不同体裁的作品赏析时,让学生对音色、结构、旋律、主题等内容进行频繁练习。在笔者看来,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听到一首民族器乐曲时,无法准确说出其所用乐器,实在不能称之为合格的音乐学生。把握不同乐器的音色、了解旋律进行是向上进行还是向下进行,是级进还是跳进,不仅对于民办院校的音乐学生十分重要,对其他综合院校、音乐院校的学生同样如此。

但作为中国音乐史的考查内容,不能因为考查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而顾此失彼。遂笔者在音乐赏析的考察中要求:写出作品名和作品家;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赏析并写出该作品作曲家的主要创作内容。该题目的考查范围主要以中国近代音乐中的声乐作品为主要考查点,也是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近代音乐家创作内容及特点的认识。

上文提到,民办院校音乐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的音乐学生而言,学生更多接受的是音乐专业技能学习,如声乐、钢琴等,而未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如何利用有限课程提高其音乐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通识知识是音乐理论课程授课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相较于音乐院校音乐学理论专业学生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要授课点,民办院校的音乐史应更多在建立学生音乐作品听辨基础、音乐作品赏析基础上,同时兼顾音乐史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安排除了有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外,还更加贴近音乐类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与本科毕业后的工作与教学。同时,作品听辨与作品赏析相较于复杂的音乐史理论知识,更易于上手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音乐史》作为音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将其与民办院校中音乐学生紧密相连,让其成为绝不仅是理论课,更是实践课、聆听课,需要依托试题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发展。结合学院学科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发挥其作为基础课程的最大价值。而同时试题库也是考察其最大价值的最终测试。

注释:

①题型的难易程度的划分取自学生在前期考试过程中的通过率进行计算。一般认为通过率高于70%即为简单题,通过率介于30%-70%即为中等难度题型,通过率低于30%则为难题。

②黎翔凤撰,梁连华整理,《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14页。

猜你喜欢
音乐史民办题型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