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红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3-07-25 04:27刘剑管丽玲黄艳娇
今传媒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运用策略学前教育

刘剑 管丽玲 黄艳娇

摘 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将黔东红色文化运用到学前教育中,对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品格、人生价值、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黔东红色文化及其教育功能、黔東红色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黔东红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广大幼儿教师应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校园红色文化环境建设以及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游戏等方式,将黔东红色文化科学地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红色文化;学前教育;运用策略;黔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7-0117-04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校本课题(trdj2217);“铜仁学院困牛山壮举红色文化研究”重大委托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TYZD202207)。

一、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谱系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2]。红色文化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之分,无论是物质红色文化还是非物质红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红色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红色”。在中国,红色不仅仅代表着喜庆吉祥、勇敢坚毅等,更代表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革命精神的象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学前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形式,而且对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品格、人生价值、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更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教育功能,科学合理地将红色文化运用到学前教育中,在幼儿园培植肥沃的红色育人土壤,真正做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升育人质量。

二、黔东红色文化及其教育功能

黔东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领导黔东军民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里所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以及根据黔东革命史衍生的一系列红色文化资源[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夏曦、关向应等人在德江枫香溪召开会议,成立了云贵地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贵州省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4县,以及重庆的酉阳、秀山等县毗邻地域。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仅有的8个主要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据统计,仅铜仁市八县两区就有不同时期的革命遗址370多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石阡甘溪红军纪念碑、困牛山战斗遗址、德江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黔东独立师师部旧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等等。此外,还有大量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比如《贺龙红军来黔东》《红军进沿河》《当兵就要当红军》《湘鄂川黔蛟龙腾》等红色歌曲或小调,以及《永恒的丰碑———木黄!木黄!》《血泪仇》《祖国万岁》等文艺作品。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得黔东地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动群众组建工农武装力量以及开展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革命工作,不仅在黔东地区掀起了一场红色革命风暴,也点燃了贵州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文物,丰富了红色文化内涵,对黔东革命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4]。

红色文化蕴涵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既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教育性是黔东红色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黔东地区不仅有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等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还有贺龙、萧克、席正铭、周逸群、旷继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事迹,他们的人格魅力及革命事迹传遍黔东大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黔东儿女。这些故居、旧址、纪念馆、陈列馆、纪念碑、遗址、博物馆等革命纪念场所,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是当今社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与鲜活教材。正如谌贻琴同志在石阡县困牛山战斗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指出,“学习困牛山战斗这段历史,真切感受革命先辈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的鲜明体现,给我们留下了榜样的感召、信念的指引、精神的滋养,也是我们必须代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5]“敢于斗争,敢于革命,敢于胜利”是黔东革命精神的内核,这种精神早已融入黔东地区各族人民的血脉,激励着黔东地区各族人民不甘落后、奋斗不止。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黔东红色文化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功能,让广大幼儿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用红色文化浸润幼儿的心灵,在耳濡目染中树立远大理想,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三、黔东红色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延伸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路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广大幼儿教师要充分领会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时代精神,以更加自觉的姿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将黔东红色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中,这不仅有助于扩大黔东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助于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路径。过去,有关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更多的是与党政领导干部、大中小学生等特定群体相联系,很少谈及红色文化与学龄前儿童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加强学龄前儿童的红色文化教育有必要且十分必要。因此,广大幼儿教师要将红色文化科学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有助于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过去,重温历史,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聆听革命故事,既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形式。正所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对儿童的教育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从小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广大幼儿教师将黔东红色文化运用到学前教育中,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具体实践。通过多形式、多举措帮助幼儿深入认识与黔东红色文化相关的人与物,给幼儿讲清楚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是革命、什么是牺牲,以及我们身边那些为革命、为和平、为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模范人物或英雄事迹,教育幼儿要热爱祖国、勤奋好学,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

(三)有助于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陶姆说:“一个胆小的士兵,并不是在战场上造成的,而是在婴儿院中造成的”。由此可见,学龄前时期的教育对塑造幼儿良好品行具有重要作用。学龄前儿童是好奇心和创造力最为强烈的阶段,也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更是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的黄金时期。如今,部分学龄前儿童因受物质条件、网络科技、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自幼养成了怕苦怕累、自私自利、孤立高傲、过分依赖、不愿付出等不良品格,这极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将黔东红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不怕牺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精神或思想运用到学龄前儿童教育中,能够有效弥补、修正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红色文化教育丰富德育活动,将红色精神与孩子的道德品质相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而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坚强勇敢、团结友善、吃苦耐劳等人格品质和合作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黔东红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6]黔东地区是一块红色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留下了众多革命文物和英雄事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深刻认识黔东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挖掘黔东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其科学运用到学前教育中,是学前教育系统践行立德树人任务、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幼儿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教育是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红色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黔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各区县幼儿园要充分运用“家门口”的教育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红色文化教育方案,有意识地挖掘整理本土红色文化,并将它们科学转化为学前教育资源;开设《黔东红色文化》课程,把黔东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到课堂教育、舞蹈、歌曲、游戏、玩具、班级文化墙、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幼教活动中;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发红色文化园本教材,针对小中大班儿童的适应水平传递不同层次的红色文化,根植红色文化基因,让红色文化薪尽火传;通过课堂教授与课外实践两个视角,向学龄前儿童讲解黔东革命历史以及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光荣事迹,帮助学龄前儿童了解红军在黔东地区发生的真实感人故事,了解红军战士与黔东各民族的亲密感情,了解红军长征途中遭遇的艰难险阻,深挖隐藏在红色文化背后的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识与认同,培养具有坚定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的新时代“红孩子”。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倡的精神所在。游戏是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的重要形式,不同内容的游戏在促进幼儿智力、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黔东红色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最有效的突破口。幼兒教师可以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幼儿教育相结合,通过将红色文化中的黔东革命史、红军长征、土地改革等历史“游戏化”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比如,通过组织幼儿站军姿、叠被子、模拟战斗、穿越封锁线、构筑工事等方式,巧妙地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幼儿喜欢的游戏中,丰富幼儿情趣体验,培养幼儿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加深幼儿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使幼儿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黔东革命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立志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

(三)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激活学龄前儿童的红色基因

如果说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游戏活动是学前教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突破口,那么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则是强化学龄前儿童红色文化认知与认同的重要抓手。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幼儿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一方面,组织幼儿参观院史馆、校史馆等文化场馆,以及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革命烈士故居、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比如,铜仁市区的幼儿园可以参观周逸群烈士陈列馆,印江县木黄镇的幼儿可以参观木黄会师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让幼儿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研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手段,深受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重视,而学前教育的红色研学活动因受安全等因素的制约,不宜在园区外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园区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研学活动,比如听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小小兵”集训营挑战活动、穿红军服、站军姿、升国旗、使用冲锋枪玩具和仿制手枪、扔玩具手榴弹、军事演习等,让幼儿在实际参与中了解红军当年在黔东地区的艰苦斗争史,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在磨炼与“对抗”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精神,进而激发幼儿们对祖国的热爱,引导他们继续发扬革命先烈们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文化隐性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幼儿教师将黔东红色文化运用到学前教育中,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对幼儿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环境的拓展,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思想教育方式。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通过树立英雄人物雕像、修建战斗场景浮雕或沙盘、悬挂红军行军路线图、展示红色物品,以及运用迷彩修饰楼道、墙壁等场所,借助环境熏陶的方法,建设红色文化校园,铸就校园文化红色之魂;还可以使用具体的革命英雄形象吸引、感染、说服幼儿,运用生动的场景帮助幼儿了解革命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历程,使幼儿身临其境般融入到红色文化教育中,切实把红色文化融入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让红色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五、结 语

红色文化凝结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贺龙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军在黔东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遗址、遗迹和精神财富,时刻教育、鼓舞和激励着黔东各族儿女在新的长征道路上奋勇前进。新时代背景下,黔东红色文化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尤其是教育价值。幼儿教育是幼儿人生的“第一课”,直接关系到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幼儿教师将黔东红色文化科学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中,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接受能力,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在学习与游戏中感知、体验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认知、认识、认同红色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红色种子,这不仅是对广大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坚定不移地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主旋律所在,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红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三重逻辑[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3):60-63.

[2] 吴明刚.关于红色文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A].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2:30-37.

[3] 徐明忠,赵文长.黔东红色历史的事变、人物、贡献及精神[J].铜仁学院学报,2019(5):63-70.

[4] 李锦伟,左湘琼.红二、红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的历史贡献[J].铜仁学院学报,2022,24(3):39-45.

[5] 龍金菊,梁正海.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基于贵州石阡困牛山红色革命遗址的考察与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22,24(4):39-49.

[6] 新华社.习近平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5):1.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运用策略学前教育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