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虚心岂得贤

2023-07-26 14:49窦亚杰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宋画宋韵中国美术学院

窦亚杰

2023年3月18日上午,“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该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物局、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浙江省博物馆承办。

该展一经开幕,即获各方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China daily》、《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纷纷予以报道。预约观众流量居高不下,且热度持续不减,很多观众先后多次前来观展,影响可谓广泛,反响亦为巨大,已成为一个现象级大展。之所以如此,与以下几点关系密切。

首先,该展构建了高校美术馆与国内一流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模式。博物馆与美术馆的职能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双方在典藏定位、展览方式及运营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博物馆和美术馆之间的合作办展要远远少于博物馆之间和美术馆之间的合作办展。而高校美术馆在美术馆体系中又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存在,他们一般依托高校产生,大多归属于教育系统而非文化系统,其展览定位往往是服务于学校教学需要,所以高校美术馆与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比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与美术馆之间的合作机会更少。但高校美术馆又有自己独特优势,可充分依托学校的师生资源和科研能力,能够快速形成策展、研究、公教、文创等方面的合力。通过这次展览,博物馆与高校美术馆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其次,展群模式使该展得到完美詮释。此次展览主要由五个展览组成。其中“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是核心展览,集中展出了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系统呈现千年宋韵的传承。“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主要展出黄宾虹先生“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绘画思想引导下所创作的作品,展现黄宾虹先生如何以自身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来传承并创新宋画传统。“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展示了潘天寿先生不同时段的代表性作品,呈现了潘天寿守常达变、借古开今,为民族艺术增高阔的求索之路。“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从介绍1924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开始,呈现以林风眠师生为代表的国美学脉中油画对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借鉴和发扬,以及新时代国美油画家关于东方精神在油画中的智性表达。“典垂百代—两宋传习书画展”,主要展出中国美术学院国书院历年师生两宋书画研习优秀作品。五个子展览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例如“湖山揽

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中展出的马远原作《松寿图》和《雪屐探梅图》,“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中展出的黄宾虹《临马远山水》,而“典垂百代—两宋传习书画展”中展出的名师为学生示范宋画技法的课徒稿,共同以视觉形象阐释了千年宋韵的传承与创新。

再次,多件生画为这次展览添辉映采。“生画”指的是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绘画作品。如该展中辽宁省博物馆明代赵养志《西湖二十景图》是自入藏以来第一次外借,作者赵养志在美术史上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但其画风与明朝同时代人绘画风格相差很大,而且绘画材料用料考究,二十景每幅后都有当时名人题跋,如陈继儒、董其昌等。此外如云南省博物馆借展的北宋郭熙《溪山行旅图》、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借展的北宋翟院深《雪山归猎图》等对外公开展示的次数也非常少。

回望这个展览,要从2021年8月,浙江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开始,提出要举办一个宋画原作展,并将展出地点最终落实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了这个展览能够如期圆满开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加强美术馆硬件改造提升。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前身国立艺专美术陈列馆于1935年由林风眠先生亲自创立。近90年来,一直是中国美术教育和艺术运动的核心现场之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年获批文化部“国家重点美术馆”,2018年成为“国际现当代美术馆联盟(CIMAM)”成员,具有丰富的办展经验。2021年开始美术馆进行硬件改造提升,这次改造按照博物馆文物展示级别进行,接受国内文物主管部门和国际美术馆专业评估机构的双重指导,同时满足国内和国际博物馆借展条件。至2022年底,历经两年时间完成美术馆展厅改造,顺利通过浙江省文物局的安防验收,同时在国际博物馆专业评估机构评估中取得高分,美术馆硬件设备对标国际一流美术馆,具备展示一级文物和国际大展的展览条件。

其次,满足不同博物馆文物展示的个性化要求。虽然文物展示有比较通用的标准,比如展示温度要恒定在20℃左右,湿度恒定在55%左右,灯光照度不能超过50勒克斯(Lux或Lx)。但各个博物馆之间还有比较细微的差别。美术馆使用汉氏独立柜和恒湿通柜,可以按照各个博物馆的不同要求设定温湿度和照度,确保各个博物馆文物展示安全。

再次,美术馆开创性采用模拟布展方式。将预借展作品按照1:1的尺寸制作复制件,从展品位置,进展柜方式,灯光调试等各方面进行预演和布置,等展品原件到达后按照预案进行替换。这种方式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各家博物馆珍品展览时的真实效果,得到现场考察博物馆专家的高度肯定。

另外,在展品借展过程中,美术馆精心准备,认真听取各博物馆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想方设法提升场馆条件以满足各馆略有不同的展示要求。最终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大力协助下,共展出包含两宋书画10件(组)在内的宋元明清传世书画37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3件(组),二级文物21件(组),成就了这次展览的核心展“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这个展览中集齐了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清初四王”的作品,还有马和之、赵孟、董其昌、戴进、吴伟、蓝瑛、李流芳、查士标等历代名家的作品,以及充满传奇故事的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剩山图》。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南宋四家”的作品,多产生于当时的南宋皇家画院。四家之中的李唐是由北宋入南宋,成为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其画风影响深远;刘松年就住在现在西湖边的清波门一带,而马远和夏圭本来就是杭州人。所以这次展览中集齐“李刘马夏”四大家作品重回杭州展览有着特殊的意义。2023年3月11日深夜,当承载着“南宋四家”作品的三辆文物运输车在一小时内从三条不同线路缓缓开进校园的一刻,所有人员不禁感慨万千,这是一次归乡的旅途,是800年来“南宋四家”首次重聚杭州。

“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包含着两个板块,“浙水敷文”板块展出的是与浙江人文和风物有关的作品,“湖山信美”板块展出的是与西湖相关题材的作品。所以这些“回家”的作品展最能引起杭州人民的共情,形成了持续的观展热潮,也成为了一个生动的社会美育课堂。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个社会美育的作用,美术馆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增开夜场。因为展览火爆一票难求,在观众的热情期盼下,在各个借展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美术馆从2023年3月25日开始每周的双休日增加“夜场”,为观众提供了别样的观展体验。

组织导览。为满足广大观众希望更深入了解作品的需求,美術馆联合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组建以在读研究生为主体的导览团队,为有需要的观众进行了专业导览,推进了社会美育的普及。

册页翻页。展览的部分书画册页因装帧方式所限,无法完整展示。为了更好地向观众展示每件(组)展品的面貌,呈现宋韵传世书画与黄宾虹艺术的魅力,展览承办方与相关借展单位协商,组织了册页翻页。辽宁省博物馆赵养志《西湖二十景图》进行了三次翻页,浙江省博物馆吕焕成《设色山水图册》、黄宾虹《黄海烟云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沈荃等《清初名家寿曹倦圃诗画册》进行五次翻页,使得多次参观的观众也能“常看常新”。

上线全景展厅。由于文物展出对温湿度的严格要求,这次展览是限流参观,为满足更多观众的参观需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全景展厅”,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就能游走展厅,欣赏佳作。这也呼应了800年前古人“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山水画人文精神。

点位解读。由于现场观众多,排队时间久,加以不少观众是奔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作品而来,但又不清楚作品的具体位置。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了作品点位图。将重点作品在展厅的具体位置标出,并同时附一个二维码,观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该作品的图片和介绍,方便观众在排队或其他时间先对展品有大致的了解。

学术推送。通过“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推出十期“美术史专业解读”,从美术史的层面对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了研究性介绍,受到读者的好评。

专家看画。与潮新闻等单位合作,推出“跟着名家看画”短视频。邀请绘画名家、艺术史家、博物馆专家等对展厅重点作品进行解读,生动地为观众讲述作品。

学术研讨。与艺术人文学院、国书院一起推出“宋韵今辉”系列学术论坛:馆长对话、宋画与中国古典艺术世界、两宋绘画与当代中国画教学,从不同方面对宋画的影响、传承和创新做了深入探讨。

2023年 4月18日清晨,在故乡聚首一个月的“李刘马夏”又踏上“回家”之路,随着最后一辆文物运输车缓缓离开中国美术学院的大门,为期一个月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落下了帷幕。这个展览承载了几代人的学术理想,我们终以最真诚的敬畏之心促成。

未来仍可期,我们虚心以待。

猜你喜欢
宋画宋韵中国美术学院
宋韵如水 浸润千年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寻诗入画
寻诗入画
《宋画全集》
《宋画史稿》:一部试图描摹宋画全貌的书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震惊!我把宋画放大了10倍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略论宋画的园林史料价值——以《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宋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