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体、受体、载体”三位一体理念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构建研究

2023-07-29 07:15张园园
成才之路 2023年21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三位一体学生管理

张园园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基于生物学界视角,选用基因工程三大要素———供体、受體、载体,从建设学生教育管理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构建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格局、打造学生教育管理多样化平台等三个维度入手,就构建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进行论述,为高校和相关领域理论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三位一体;辅导员;学生管理;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1-004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1F66)在研成果

近年来,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全流程中占比逐渐加重,重要性与日俱增。基于这一背景,高校通过构建有效机制因地制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以及就业创业指导等各项工作,对于学生平稳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提升高校办学质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上传下达,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抓好辅导员建设,对于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为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借鉴生物学“基因工程”中包含的供体、受体、载体三要素,从队伍建设、格局构建以及载体扩充三个维度,就如何构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构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在校期间,与辅导员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构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机制,可以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学生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地开展工作,提升学生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1.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效的最优路径

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十分琐碎,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求职、创业等诸多方面,校内虽有团委、教务处、就业办、宿管等相应职能部门处理各自事务,但很多环节的最终落脚点还需要辅导员执行和反馈。因此,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境遇,这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构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了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筹谋划,辅导员可以对不同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在理清事件来龙去脉和轻重缓急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2.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要举措

管理机制不仅事关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部门之间缺少协调与统筹,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工作质效,也不利于优良工作作风的培育。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构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打通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提升工作合力和工作效率。同时,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带动作用,助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迅速成长,全面成才。

3.是及时应对突发外部事件的有效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老生常谈,只要保证学生好好学习、不惹是生非,就万事大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点逐渐与工作需求脱轨。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愈发重要,各高校投入的师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等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上述两类外部事件如不能妥善解决,其负面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在原有的管理制度框架下,由于缺少与之匹配的对应部门,各高校面对此类事件时往往应对不力,甚至还出现了各种问题。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后,可以提前对此类事件进行预判,为学校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及时、合理、科学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高度重视并持续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但受教育理念、人员构成、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有欠缺

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工作水平高的专业化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但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突出体现为:辅导员准入门槛不高,导致部分辅导员缺少做好管理工作的素养和能力,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职前把关相对较严,但入职后各项日常管理不够,缺少培训环节,导致辅导员后续能力提升缓慢,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对辅导员注重管理,缺少督导考核,导致部分辅导员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意识降低,弱化了提升自我素质的动力,发展后劲不足,既降低了工作质效,也影响了自身的进步。

2.学生管理工作格局不完善

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求职、交往等活动展开工作,紧贴学生实际需求,并利用这一群体能够接受的最佳方式予以解决,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又密切了师生关系。长期以来,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理念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不自觉地将辅导员与学生置于互相对立的局面,不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甚至会出现因个别问题未能妥善解决而出现矛盾冲突的局面。

3.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单一

学生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外在形式和手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内心受到触动、启发,自主自觉地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产生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乐观地面对自身的学业、就业等。而且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专业课程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高校和辅导员在进行学习管理工作时要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管理服务,在适应每一名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通过管理工作的优化为其学习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三、“供体、受体、载体”三位一体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构建路径

1.构建优质“供体”,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如前述所言,辅导员在高校各项事务中发挥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从这一层面分析,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素质全面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严格准入—强化培养—考核激励”这一完整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链条,以全力打造优质“供体”,为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奠定基础。

其一,实行严格的辅导员队伍准入机制。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高度重视高学历专任教师的引入,并给出优厚条件,甚至针对紧缺人才提出了“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高学历专任教师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入辅导员学历层次的提升,但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在引入、选聘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管理人员队伍的源头建设出现问题,影响了实际的工作质效。因此,高校要严把选聘关,从源头抓好,制定规范、严格、全面的选聘标准,尤其注重选聘那些潜心育人、乐于奉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选聘标准方面,要综合考量求职者的专业、学历、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坚决打破“唯学历论”。在选聘程序方面,本着“学院上报—学校审批—综合复核”的原则,确保引入人员符合工作需求,避免造成冗员。在选聘考试方面,既要考量求职者的理论素养,更要注重对求职者的综合评价,尤其考量其在实践中与岗位工作的匹配度,确保人尽其用。

其二,形成定期学习培训机制。人员引入后,高校要及时学习培训并形成固定机制,并将其纳入队伍建设的整体安排,以促进辅导员业务能力的持续稳定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纵横结合的培训网络。一方面,高校既要定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自身也要形成定期培训制度,还要鼓励各院系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开展个性化培训,通过三级联动构建起纵向培训体系。另一方面,高校要实施专题培训、日常培训、岗前培训相互配合的横向培训,构建培训菜单,让辅导员结合自身实际“下单”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同时,要积极加强校内外沟通交流,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内开展讲座培训,进一步拓展辅导员的眼界。

其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校通过定期考核表彰优秀,并进行针对性的补强,对辅导员能力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作用显著。而且考核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手段,高校通过定期考核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可以有效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也可以起到纵向激励的作用,提高辅导员多元发展素质[1]。高校还应在全校范围内制定适用于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制度和政策,对在学习管理工作方面表现优异的辅导员在干部提拔、攻读学位、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以及年度评优等工作中予以倾斜,甚至可以让行政人员与专任教师实现双向流通,进一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2.紧紧围绕“受体”,构建以人为本工作格局

长期以来,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鲜有创新,基本沿袭之前的行政管理模式,即片面强调管理者个人的权威和社会发展的单方需要,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在无形之中会导致对学生主体地位、个体需求的忽视甚至无视。这样一来,既无法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保障,又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为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也为了创设和谐师生关系,高校应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理念,将学生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充分尊重其人格与个性,挖掘其潜能,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树立以生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要紧紧围绕学生、紧紧依靠学生,更好地服务学生,把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各项管理制度、政策、办法的制定实施,要设身处地考虑学生实际,妥善解决好学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高校要更新管理理念,释放学生天性,采取个性化、差异化教育管理方式,将每一名学生的特长、潜质充分挖掘、全部释放出来,促进其开创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育[2]。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不要“千人一面”“一刀切”,要把学生视为有独立思想的工作对象,要在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秉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基本原则,对现有管理理念、方式进行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其二,全身心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管理是方式,发展是目的,因此,高校实施一系列管理计划,出台各项管理制度,其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而且这些政策、制度只有符合学生需求,且实际运用到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才能真正發挥作用,并通过实践的检验而不断丰富、完善。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因此,学生发展的各项指标、要求也要与时俱进,而不能停滞不前、故步自封。这就要求高校在实际管理实践中围绕学生实际需求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更新调整,坚决破除“忽视学生的个人追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不仅不要求统一化,而且要善于发展、塑造、培育学生的差异性,在尊崇个性、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在促进其潜力释放的同时,对其自爱、自信、自尊价值观的培养也至关重要[3]。

3.丰富多元“载体”,完善多样教育管理平台

教育管理工作要考虑学生实际,围绕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调整教育方式与理念,做到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共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基于此,高校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整合、革新、调整,确保既符合高等教育普遍原则,又要体现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多样需求,营造有效、有趣的良好工作氛围。

其一,充分利用好“两课”的主阵地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在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社会主义立场方面意义重大。一方面,高校要结合时代特点适时对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寻求突破,在保证课程基本框架完整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予以完善、丰富,使授课内容更加丰满、贴合时代发展,使授课方式更加灵活、适应学生需求。另一方面,高校要拓宽“两课”渠道,进一步提升课程灵活性、多样性。为提升课程的针对性,高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学生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组织教师广泛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关心关注的各类热点问题,并借助电子信箱、意见箱、各类学生信息社团、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新诉求、新问题、新情况,为及时有效处理各类问题提供建议。

其二,用好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要善于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不断丰富教育管理手段,提升工作质效,使辅导员工作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推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在学校层面,高校可设立学生管理教育线上平台,学生工作处、团委、宣传部等各职能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因地制宜设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信息平台的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并及时更新,实现服务性、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相统一,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院层面,要注重结合专业实际,从学业、求职、创业等角度提供一些服务性知识、资讯,要注重内容常更常新、与社会发展同步,为更多学生提供开阔眼界、思想交流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配齐专业队伍,加强对各类信息平台内容审核、把关、监管的力度,确保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念,更好地发挥学生管理新平台、新阵地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学生管理是一项多方协作、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高校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因地制宜进行调整。高校要基于“供体、受体、载体”三位一体理念,针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构建优质“供体”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紧紧围绕“受体”构建以人为本工作格局、丰富多元“载体”完善多样教育管理平台等三个维度入手,建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甲子,朱朵菊,熊欢.“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J].教育观察,2023,12(07):43-46.

[2]何意.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评《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7. 285(01):130.

[3]郜晋瑜,闫娟,袁芮,等.探究新形勢下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J].教育观察,2021,10(41):63-65.

[4]韩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3):121-12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ud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College Counselors Based on the Trinity Concept of "Donor, Receiver, and Carrier"

Zhang Yuanyu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Zhuzhou 421000, China)

Abstract: Stud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 key link in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in universities. 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goal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studen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biology, the article selects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 donors, recipients, and carriers. It star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building a high-quality team of counselors in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building a people-oriented pattern in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creating a diversified platform for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college counselor stud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which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in colleges and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trinity;counselors;studentmanagement;mechanis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三位一体学生管理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机制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