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智慧快乐

2023-07-29 14:41林春妮张宏蕾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智育数学文化美育

林春妮 张宏蕾

【摘   要】“神奇的数字‘9”是通过探索多位数乘9的规律,对“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以数学文化为核心的活动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发现与表达规律—猜想与交流规律—验证与应用规律”的归纳推理过程,聚焦推理意识与创新意识,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推理的理性精神,在数学文化的浸润下实现认知与情感的交融互动,感悟数学的神奇与美妙。

【关键词】数学文化;探索規律;德育;智育;美育

【教学思考】

“神奇的数字‘9”是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探索“多位数乘9”的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的以数学文化为核心的活动课,旨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提问和猜想的数学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创造知识,体验数学智慧,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发展他们的推理意识、创新意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设置了4道探索规律的相关练习。练习十三第18题是星号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前4个第一个因数是99,第二个因数依次增加1的乘法算式(99×1=99、99×2=198、99×3=297、99×4=396),猜想并验证99与一位数相乘的规律:积的首位都比第二个因数少1,末位与首位的和为9,中间一位都是9(从积的大小看,第二个因数与积相加都是相应的整百数,这一规律更具有一般性)。然后应用规律直接写出最后2个算式的积(99×8=、99×9=)。练习十四第12题是星号题,探究项数为奇数时,等差数列的和与中间数个数的关系,即Sn=中间数×n。“整理和复习”思考题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乘9加上一位数,结果是各个数位都是1的多位数(1×9+2=11、12×9+3=111、123×9+4=1111)。练习十六第5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前三列数的特征,从而找出第二行的数是第一行数的4倍,上下两行数成正比例关系的规律。

教材中呈现的探索规律练习题均强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且练习十三的星号题与“整理和复习”的思考题都涉及数字“9”的相关规律。因此,笔者遵循教材中探索规律的推理步骤,设计了探索“多位数乘9”规律的活动课。

基于对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理解,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其次,组织全班交流各种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发现形式上的规律,还要启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基本原理;最后,对规律加以验证,并通过对比渗透优化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与表达规律—猜想与交流规律—验证与应用规律”的归纳推理过程,养成独立思考、严谨推理的习惯,获得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感悟数学规律的美好与美妙。除了深挖教材之外,笔者还参考了数学文化读本中“九九歌”的来历,既从历史文化层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探究欲望,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有关乘法口诀、乘法的意义和多位数乘一位数运算的知识,积累了观察、表达与归纳的学习经验,基于此,笔者综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探索简单的规律”的内容要求,制订了本内容的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1)了解九九乘法表的历史故事,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2)经历“发现—猜想—验证”的归纳推理过程,培育独立思考、严谨推理的理性精神。

2.智育目标:(1)立足“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技能,凭借经验和直觉发现规律,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猜想规律,并对规律加以验证,得出结论,发展数感、推理意识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比一般笔算与应用规律的运算,渗透优化思想。

3.美育目标:(1)应用规律得出结论,感受数学规律带来的美好,发现数字“9”的神奇与美妙;(2)通过观看与“9”有关的传统文化视频,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智慧。

【教学过程】

v教学模块1:数学思考

运用数学文化读本中的“九九歌”情境,介绍九九乘法表的故事,彰显我国古人的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遵照归纳推理过程,围绕教学目标,以9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表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制订任务1和任务2。

任务1:介绍九九乘法表的来历,引出数字“9”。

(教师播放介绍“九九乘法表”的故事的视频)

师: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体会?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因为中国的九九乘法表领先西方国家600年。

生:作为中国人太幸运了,我感到开心、骄傲、自豪。

师:我们在为祖先的智慧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传承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数字“9”相关的数学规律。

任务2:多角度发现规律,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核心问题1]观察9的乘法口诀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课件呈现乘法口诀及算式。

一九得九                 [1×9=9]

二九十八           [2×9=18]

三九二十七       [3×9=27]

四九三十六       [4×9=36]

五九四十五       [5×9=45]

六九五十四       [6×9=54]

七九六十三       [7×9=63]

八九七十二       [8×9=72]

九九八十一       [9×9=81]

师:仔细观察乘法口诀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1个因数依次加1。

生:第2个因数都是9。

生:算式的结果是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加1,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1。

生:第2个算式[2×9=18],乘积十位上的1加个位上的8,和是9,即[1+8=9];第3个算式3×9=27,2+7=9;第4个算式4×9=36,3+6=9……第9个算式9×9=81,8+1=9。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每个算式的第1个因数和积个位上的数字相加为10。

生:[2×9]表示9个2,把9看成10,2×10表示10个2,计算2×9可以看成2×10-2。

生:我发现,算式2×9=18与算式9×9=81,前面算式的积是18,后面算式的积是81,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刚好互换了。算式3×9和算式8×9也一样。除了1×9,其他几对都符合这个规律。

师:同学们都很棒,能从因数和积的关系、乘法的意义等角度发现并表达规律。

实施效果:依托九九乘法表的故事,學生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在发现与数字9相关的乘法规律这一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讨论。这个过程中,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提高了探究的热情,提升了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实现了“习得知识技能”的智育目标和“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德育目标。

v教学模块2:数学创造

引导学生在多角度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对“2×9=2×10-2”的规律进行验证,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进而探寻多位数乘9是否具有相同的规律,直观感知该规律比一般笔算更简便,由此制订任务3和任务4。

任务3:联系乘法意义,强化规律理解,优化思想。

教师出示如下题组,让学生独立完成。

9×2=20-2

9×4=40-4

9×6=(   )- 6

9×7=(   )-(   )

9×8=(   )-(   )

[核心问题2]能尝试用一句话总结这个规律吗?

师:前面的乘法口诀算式竟然有这么多有趣的规律!现在我们继续研究2×9用20-2表示的规律。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总结这个规律吗?

生:9乘一个数,结果等于这个数的10倍减去这个数。

师:这是通过乘法的意义得出来的,大家都理解了吗?挑战一下。

生:对于算式6×9,可以把9看成10,6×10=60,多了6个1,所以60-6=54。

生:对于算式7×9,把9看成10,7×10=70,70-7=63。

生:8×9=80-8=72。

任务4:建立知识联系,感悟规律带来的简便美。

[核心问题3]多位数乘9也可以用这样的规律吗?

师:一位数乘9有这样的规律,多位数乘9的结果会不会也是如此?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13×9的结果是多少。

生:把9看成10,结果应该是130-13=117。

师:列竖式计算9×13,结果是多少?

生:117。

师:两位数也有这样的规律,那么三位数呢?133×9的结果是多少?

生:把9看成10,133×10=1330,1330-133=1197。

师:我们发现,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都有这样的规律。比起列竖式计算,这样的规律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计算出多位数乘9的结果。

实施效果:在深入研究“9乘一个数,结果等于这个数的10倍减去这个数”这一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规律,能在具体的算式中清晰地表达出规律的由来,体会运用规律的简便性,体验到创造知识的快乐,实现了“习得知识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发展核心素养”的智育目标、“培育理性精神”的德育目标和“体验美好”的美育目标。

v教学模块3:数学欣赏

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数学化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基于“9的乘法口诀算式中,积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是9”这一规律,设计两位数与9相乘的表格,启发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究多位数与9相乘之积的各个数位数字之和与9的关系,并借助计算器进行验证,感悟与9相乘的算式的神奇之处,由此制订任务5和任务6。

任务5:合作验证猜想,深化应用意识。

师:我们已经验证过,一位数乘9,积的各个数位之和是9,那么两位数乘9也是这样吗?

(学生分组观察两位数与9相乘的表格并分享发现,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第1组观察部分,积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是9。

生:我们第2组观察部分相加也是9。

生:我们第3组加起来是18。

生:我们第4组也是18。

师:第1组和第2组都是9,第3组和第4组都是18,这个结果是不是有一些规律?

生:都是9的倍数。

生:继续相加,1加8也等于9,最终结果还是9。

师:也就是说两位数乘9,积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与9有关系。你们能不能有一个大胆的猜想?

生:三位数或多位数与9相乘,积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都是9。

师: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想,我们需要验证一下。如399×9,积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多少?

生:我算过了,积是3591,3+5+9+1=18,1+8=9。

任务6:借助计算器应用推理,感悟规律的美好。

师: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验证猜想。

(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总结:一个数乘9得到的积,积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9或9的倍数,将这个和各个数位上的数继续相加,结果是9。

实施效果:学生在一位数乘9的规律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9的规律进行了猜想,通过分组观察两位数与9相乘的乘法表,交流、总结出两位数与9相乘的规律,并推广到多位数与9相乘的规律,体现出“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整个学习过程以“游戏化”的形式展开,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好玩”,实现了“习得知识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发展核心素养”的智育目标和“感悟美妙”的美育目标。

v教学模块4:数学应用

在学生探索了多位数乘9的规律的基础上,圍绕教学目标,创编“被9整除的数”的活动,让学生逆向应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深化创新意识,最后介绍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9”,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由此制订任务7和任务8。

任务7:逆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核心问题4]写出一个数,要求这个数除以9没有余数,这个数要具备什么条件?

师:一个数除以9没有余数,这个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个数一定是9或9的倍数,可以看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是不是9或是9的倍数。

师:你来尝试编一个数,验证一下这个数是否满足除以9没有余数。

生:我编了一个数是162,因为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是9(1+6+2=9)。

师:如果这个数是1258,它还满足要求吗?

生:不满足。因为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是16(1+2+5+8=16),不是9或9的倍数。

师:我们借助计算器来确定一下1258除以9有没有余数。

生:有余数。

师生小结:一个除以9没有余数的数一定是9或者9的倍数,并且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是9或者9的倍数。

任务8:文化滋润,体悟生活中数学智慧的美妙。

师: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9”这个数字,你会用什么词?

生:神奇。

师:“9”这个数字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我们一起欣赏语文以及生活中的 “9”。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

师: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发现9还有其他奇特之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继续用发现美的眼睛探索更多的数字美。

实施效果:通过创编“被9整除的数”的活动,实现了规律的逆向应用,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结时,学生用“神奇”来形容数字9,情感得到共鸣,由此实现了“发展核心素养”的智育目标和“体悟数学美妙”的美育目标。

【教学意蕴解析】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扩展与创造,形成了这样一节以数学文化为核心的活动课。本课内容以数字“9”为知识生长点,以“9”与一个数相乘的规律为延伸点,围绕4个核心问题落实了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推理意识。

教学时,教师抓住数字“9”的相关规律特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并对相应的数学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基于此,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归纳推理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彰显出以下特色:(1)核心素养导向。整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先在数学思考模块中分享9乘一位数的发现,然后在数学创造以及数学欣赏模块中加以验证和扩充,最后在数学应用模块逆向应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意识以及创新意识。(2)认知与情感交融。在数字9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全班学生浸润在数学文化中进行欣赏,由衷感叹数字9的神奇,并在完成对9的规律的认知内化后,自主形成对数字9的美的感知。

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并在教师引导下坚持验证规律的严谨意识,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数学文化内核的充分体现。在数学美的熏陶下,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这种情感唤醒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学生产生运用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规律的饱满热情。总体上,本节课的内容遵循数学共同体创造文化成果的理念,使学生在数学文化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共同滋润下,获得想象力和智力的满足,由此营造了学习数学的愉快过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智育数学文化美育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