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草原经济政策的历史演进

2023-07-29 14:16叁丹敖玛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

摘要:草原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农业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党和国家为发展我国草原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实施“牧场公有、自由放牧、增畜保畜”“三不两利”与“稳长宽”“牧区人民公社”“双承包”等政策;在新时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更好地坚持“草畜双承包”,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草原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草原经济;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为成功解决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任务而制定和实施了具体政策和策略,从而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的各项伟大成就。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草原经济政策的演进历程,并总结出其经验,对新时代按照“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草原经济现代化,从而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中國共产党草原经济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社会变革,更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内蒙古地区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它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经过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前提条件,揭开了畜牧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牧区民主改革时期的草原经济政策(1947—1952)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前,三座大山结合构成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草原社会经济发展格外缓慢,国民经济长期处在非常落后的处境。同时长期战乱也促使了草原经济的衰退。因此,草原生产建设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遗产的基础上起步的。1947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草原进行民主改革的基本政策。草原进行的民主改革主要目标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区开展废除封建特权、解放生产力。同时制定了“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上而下地进行和平改造和从下而上地放手发动群众,废除封建特权,发展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生产”[ 1 ]的总方针。1948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各盟旗开展了牧区的民主改革运动。各级领导干部从牧区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牧区阶级关系和草原的经济特点,从而逐步形成了“三不两利”等基本政策。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草原经济政策(1953-1957)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为了发展草原经济,从草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了“稳、宽、长”的草原经济改造方针。支持草原办合作社、互助组,对于牧主经济履行赎买政策,办起公私合营牧场,在牧主自愿的原则下,将牲畜按股加入合营牧场,按比例拿定息,并且本人可以担负副场长。这项方针促进了草原经济发展。

(三)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草原经济政策(1958—1977)

1958年至1978年是草原经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2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6年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时引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草原经济也步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我国农村普遍成立人民公社。内蒙古紧跟全国形势,在草原生产领域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9月23日正蓝旗建立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牧区人民公社——上都河人民公社;到1958年底,全区牧区将原来2000多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158个人民公社,入社牧民9.6万多户,占牧区总户数94%,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2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草原经济的发展,草原经济遭遇了严重的损失。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草原经济政策(1978至今)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草原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草原经济走上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1979年,内蒙古指出草原区域推广“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1980年对该方针进行了改善,即畜牧业为主,同时结合农牧林,多方面发展。1981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确定内蒙古经济建设方针为“林牧为主,多种经营”。1983年,内蒙古全面履行“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生产责任制,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1986年,为农牧业生产建设提出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1989年确立和扩展了草场有偿承包制度。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之一,给予了农牧民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缓解了农牧民的负担,促进了草原经济的发展。

二、草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成效

(一)“牧场公有、自由放牧、增畜保畜”政策的成效

民主改革初期,针对封建牧主与牧民的多层矛盾,首先制定了“牧场公有、自由放牧和增畜保畜”的政策。

“牧场公有”即牧场的所有权属于蒙古族人民,封建王公贵族和牧主对牧场的支配权被削弱。“自由放牧”是牧业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指按照一定区域的生产条件进行有秩序地放牧,而不是放任自流。结合牧业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群众的经验和觉悟,对放牧进行缓慢改造的一种方法[ 3 ]。不管采取何种放牧方式,都要立足于当地实情,满足群众的需求,从而实现草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达到“增畜保畜”的目的。

(二)“三不两利”与“稳长宽”政策的成效

“三不两利”政策是1947-1952年内蒙古自治区在畜牧业地区民主改革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特权,实行放牧自由”;除罪大恶极者外,对牧主一般不斗争、不分其牲畜和财产,不在牧区群众中公开划分阶级;对旧“苏鲁克”制度进行改造,履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扶助贫苦牧民开展生产等。这项政策使得内蒙古草原经济得到发展,对全国各少数民族牧业区的社会秩序起到了指导作用。

“稳长宽”政策是“稳、宽、长”原则,是内蒙古牧业合作化运动中,以“三不两利”政策为基础而制定的改造原则。为正确领导牧区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内蒙古党委书记乌兰夫在内蒙古党委召开全区旗县长会议上指出: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必须要按照“稳、长、宽”的三字方针进行,其中“稳”指的是以稳定生产为基础,逐渐对畜牧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该要求充分考虑了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即加快发展速度不能以牺牲牲畜为前提;“宽”指的是制定宽松的政策,为个体牧民、牧主提供便利,让其自由决定是否入社;“长”指的是稳和宽的实现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针对那些不愿入社的牧民,要给其足够的考虑时间,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三)“牧區人民公社”的成效

1958年开始,内蒙古、新疆牧区广泛创办了人民公社,四川草原的大部分牧民组织了合作社,甘肃、青海牧区的民主改革也顺利完成,随后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9年西藏自治区顺利完成了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由此,大部分牧业区的畜牧业生产获得了发展。在牧区人民公社大多数时间里存留了“畜股报酬”,人民公社整期存留了“自留畜”制度,确保了牧民在人民公社整个时期的资本收益和基本温饱。因此,牧区人民公社的牧民没有破产的现象。

(四)畜牧业“双承包”的成效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在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生活水平获得改善。国家由此在牧区也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在以“发展畜牧业、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下,1983-1984年内蒙古牧区开始履行“草畜双承包”制度,牧畜数量按每户人口被平均划给个人。这一政策实施到今天,不断提高了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三、草原经济政策历史演进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内蒙古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内蒙古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针对内蒙古相关工作作出科学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二)草原经济工作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草原经济获得了重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总方针,根据地区特点、民族特点、经济性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了民主改革。从草原经济社会的实际出发,带动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强调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双重性,走了因地制宜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牧区特点的成功经验。

(三)草原经济发展必须走现代化道路

今天的草原经济发展也从牧区的实际出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把党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发展中更加显示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促进畜牧业发展必须走现代化道路,从而为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任务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保护生态促进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的特征。对生态体系来说,草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的草场资源能有效防风固沙。针对草原资源的丰富性,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并对此资源科学利用,解决好整体环境与畜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要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视度,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乌兰夫革命史料研室.乌兰夫回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2]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修志编史委员会.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3] 乌兰夫革命史料研室.乌兰夫论牧区工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叁丹敖玛,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