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延川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现状研究

2023-07-30 09:46李文凤刘雅婷
艺术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文凤 刘雅婷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剪纸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国家级“非遗”延川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珍品,显示了当地民众非凡的活力和创造性。文章从“非遗”视角出发,探讨延川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延川剪纸将自然、人文、宗教等元素融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但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撞、传承人断层,使得延川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延川剪纸,文章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延川剪纸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延川剪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打造新的传承方式,紧跟时代潮流,将“平面”变为“立体”,促使民间艺术进课堂,开展田野调查等。要想有效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应将当地政府、社会组织、艺术家以及当地发展者联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为延川剪纸的传承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还能使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展现更璀璨的光彩,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川剪纸;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5-00-03

剪纸是一种在视觉上给人立体透视感的镂空艺术,也是民间美术中较为流行的艺术形式[1]。剪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从黄土高原到八百里地秦川,四处都是鲜红的剪纸。陕南汉中的剪纸较为简单,剪纸风格粗犷有力。定边、靖边等地的剪纸比较细巧,风格以平直为主,整洁畅达。风格比较粗犷、曲线运用较多是宜川剪纸的特点。而关中地区的剪纸则以精细闻名,线细似针尖是凤翔地区剪纸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凤翔地区剪纸更具有簇新风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延川剪纸,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与艺术价值,本文结合当前社会情况对延川剪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使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对延川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延川剪纸的基本概况

1.1 延川剪纸的历史

延川剪纸作为陕西省延川县境内较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历史的延川剪纸,与当地民间风俗密切相关,大多用于民间的祭祀活动,同时延川剪纸还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每逢佳节或娶妻生子等喜庆之日,离不开剪纸的身影。延川县建于隋文帝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延川剪纸出现于何时并未有资料详细记载。延川剪纸虽然起源较早,但是长期以来都未受到太多的关注,一直被埋没于民间,直到1985才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成熟期。但在现代文明的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影响下,延川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1.2 延川剪纸的地域文化背景

延川在陕北享有“文化大县”的美誉,延川剪纸被誉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延川县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遺产代代相传,如泥塑、剪纸等。2014年,高凤莲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河之魂”剪纸艺术展,展馆中展出的作品得到了我国众多剪纸艺术家的好评,如今收藏在中国美术馆中。当地的劳动妇女是延川剪纸的主要创作人群,剪纸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而剪纸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又分为两类——写实与写意,由于创作者的不同特点,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本土的剪纸创作者多达15 000余人,其中比较有名的代表人物是高凤莲、高河晓、郭如林、刘洁琼等。延川县计划到2020年之前,累计拥有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15项县级“非遗”项目,以及4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7名县级“非遗”传承人。

1.3 延川剪纸的特点

延川剪纸起源于祈祷求福、驱除灾祸的民间风俗,民间的图腾文化、生殖崇拜与延川剪纸密切相关。剪纸初期主要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被称作窗花。位于边陲之地的延川,一直以来自然条件恶劣,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很是贫困,常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剪纸不仅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家居装饰,还体现了妇女们对平安、美好生活的真实期盼。剪纸因内容丰富,被誉为北方农耕生活的剪影以及民俗生活的大观园。其中包括神仙佛像、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等,常采用窗花、灯花、墙花等艺术形式,画面简洁生动,结构严谨,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淳朴大方,外轮廓有方有圆,线条比较粗放,便于修剪,具有朴素自然、热情奔放的地方特色。

2 延川剪纸在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2.1 现代文明的阻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延川剪纸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同样的传承发展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轻的传承人较少,传承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缺少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因此人们担心一些延川剪纸会随着老手工艺人的离世而慢慢消失,使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2.2 多元文化的冲击

当今,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的输入降低了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延川剪纸的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忽略。如今,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愈发普及,人们的关注焦点逐渐分散,获取的信息更多,忽略了最传统的文化艺术,不仅其他地区的人不了解延川剪纸,甚至连延川当地的年轻人也不了解延川剪纸的历史,不知道应如何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被不同的思想、文化冲击之后,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也变得越来越淡薄。

2.3 民间剪纸生存环境恶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渠道不断遭到压缩,其生存空间越来越窄[2]。延川剪纸艺术在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现代生态、现代社会风气的影响,剪纸的样式、风格都在发生变化,为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延川剪纸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使得剪纸的生存环境逐步恶化。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文明的阻碍、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民间剪纸生存环境的恶化,延川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3 延川剪纸的科学发展路径

3.1 利用多媒体打造新的传承方式

多媒体的运用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广泛,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数字化时代,应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创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方式。网络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借助现代技术进行自我宣传与营销推广[3]。

UI设计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风潮,可以将延川剪纸与UI界面设计相结合,为延川剪纸设计一个UI界面,在界面中设计不同的板块,例如,介绍延川剪纸发展历程的板块、介绍延川剪纸特点的板块、欣赏不同剪纸作品的板块,同时还可以设计互动板块,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创作出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剪纸形象。如今,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喜欢长时间阅读或者长时间做一件事情,通过设计剪纸的UI界面,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了解剪纸艺术,通过手机界面自由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在界面中进行互动,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接受,也可以使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对剪纸的历史、形式以及内涵进行快速解读,为延川剪纸搭建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

3.2 紧随时代潮流,将“平面”变“立体”

剪纸中的图案,尤其是吉祥图案,是大众日常生活智慧和生活理想的审美化构成[4]。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方式也不断创新,当今大众越来越喜欢立体化的物体,因此可以将剪纸中寓意吉祥的图案变成立体的图案。

首先,利用3D建模技术将平面的剪纸变为立体图形,设计立体的装饰品,这样可以延长剪纸的保存时间。其次,将建模后的装饰品与时下流行的盲盒形式结合,盲盒是现代社会人们喜爱的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可以将剪纸设计成不同的系列,如十二生肖系列、传统节日系列、传统节气系列等,放在销售平台上进行售卖,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不仅能够提升剪纸的关注度,还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3 民间艺术进课堂

调查研究发现,关注剪纸艺术、了解剪纸艺术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大多数青少年对剪纸艺术不太了解。青年是传承的主力军,增进青年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十分重要,因此要在青年的学习中向他们渗透剪纸知识,将有关剪纸艺术的课程纳入学生的学习课程,使其更了解剪纸艺术。针对儿童,可以设计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方式,比如将剪纸拍为动画片,让儿童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了解到与剪纸相关的知识,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4 借助田野调查方法

延川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仅凭民间传承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立足现代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需要艺术家的驱动、政府的支持、企业的资助。艺术家要深入农村,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从而获得参与式的体验,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看到延川剪纸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政府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领头人,一直发挥着总揽全局的作用,针对延川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政府要搭建发展平台,做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者,举办剪纸艺术展览会,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人民群众作为“非遗”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只有广泛参与社会活动,“非遗”才能被赋予旺盛的生命力,如今在“非遗”传承方面,大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为了使剪纸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政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单位、专家及公众在内的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剪纸的发展。这样有助于将具有独特魅力的延川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同时政府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学习场所,为大众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吸引更多人投身延川剪纸的传承与保护中。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论是剪纸艺术还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宝贵的财富,需要社会、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参与,需要艺术家、政府、企业、传承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将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落到实处,充分考虑到延川剪纸的特点及文化内涵,采用与时俱进的、多元化的传承方式。

延川剪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强大支撑,应高度重视延川剪纸艺术。本文对延川剪纸传承与发展现状的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与探索,希望能够对延川剪纸艺术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以更加先进的手段展示出不一样的艺术魅力,创造新的时代生命力,掀起剪纸艺术发展的新高潮。

参考文献:

[1] 张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剪纸艺术的活态传承研究:以山西剪纸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40-41.

[2] 張泉,柳照娟,邹成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以阜阳剪纸为例[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2022(3):10-17.

[3] 张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徐州剪纸的艺术探究[J].艺术绿色包装,2022(12):71-74.

[4] 毛巧晖.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山西中阳剪纸的传承[J].贺州学院学报,2015,31(3):86-90.

作者简介:李文凤(1979—),女,山东诸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

刘雅婷(2000—),女,山西晋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