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制措施研析讨

2023-07-30 09:25蒋小勇周刚凤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公猪猪群

文│蒋小勇 周刚凤(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农业农村局)

猪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所引发的一种传染病疾病,其会导致猪的生殖系统病或者人相关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到了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将猪布鲁氏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因此在猪养殖期间需要明确猪布鲁氏菌病的病原特点跟流行特点,要做好日常防治工作,对于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原特点

猪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猪种布鲁氏菌,其多是由1型以及3型病原菌造成,对猪易感,对于人体也有着比较强的致病性。该病原体主要表现为球形的短杆菌,其身上没有鞭毛,因此无法自己运动。该病原菌作为一种兼性厌氧菌,其能够在普通的琼脂上进行正常生长,菌落湿润且表面光滑。布鲁氏菌有着比较强的环境抵抗能力,在干燥环境下也能够长时间存活。但是该病原菌对于热的敏感性比较差,对于消毒液的抵抗力也较差,一般的消毒液能够对菌体起到良好的杀灭效果。

二、 流行病学

就猪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该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已经发病或者隐性带菌猪,此外流产后的母猪或者流产胎儿、胎衣、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也是感染源。如果公猪发生了猪布鲁氏菌病,也可能会通过精液进行病原菌的传播。在进行猪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一些发生了污染的器具、圈舍等均可能会传染该疾病,主要传染途径在于消化道感染。如果没有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猪在采食过程中还可能会接触到被污染的饲料或者器具,从而导致猪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此外配种或者皮肤溃烂均会导致布鲁氏菌的病原传播。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该部分问题的重视力度,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来对猪布鲁氏菌病的传播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三、临床症状

猪布鲁氏菌病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种公猪与母猪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种猪临床表现为睾丸炎和附睾炎等,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热情况,部分病猪会因为疼痛而不愿意进行配种。患病公猪会出现单侧或者双侧的睾丸肿胀情况,如果临床表现为单侧肿大,不肿大的一侧睾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情况,对于公猪自身的配种能力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除了睾丸部位的病变之外,患病公猪的病变也会出现在后肢关节的部位,随着病情的严重还可能会出现跛行的情况。

母猪在患有布鲁氏菌病之后主要症状为流产,并且多是发生在母猪妊娠阶段的初期,多是在2~3月以内就发生流产症状。此外母猪在患病之后还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减退的情况,病猪也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其阴唇跟乳房会发生肿胀情况,并且会有黏性红色分泌物出现。在流产情况发生之后,一般母猪还会将胎儿以及胎衣全部吃掉。如果处于妊娠后期的流产,还有可能会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导致母猪出现子宫炎或者子宫内膜炎的病情发生。母猪在发生猪布鲁氏菌病之后,一般自愈时间在8~16天左右,但是病猪会存在一段时间的排菌期,一般情况下在痊愈1月之后会停止排菌。

四、 临床诊断

因为猪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对该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一般多是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跟病理学剖检结果基础上进行初步判断,最终通过实验室诊断的方式进行确诊。在猪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期间,可以通过染色法染色镜检或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来进行。通过在干燥的病理涂片上滴加2%的沙黄液,随后进行加热蒸发处理,在水洗之后滴加1%的孔雀绿溶液之后进行水洗处理,在干燥之后进行镜检,结果表明布鲁氏菌呈现为红色,其他病原呈现为绿色。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过程中,需要在玻片上滴加0.03毫升血清,随后在血清旁边滴加等量的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在搅拌完成之后观察是否存在有凝集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发生有猪布鲁氏菌病。

五、综合防治措施

1.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进行猪布鲁氏菌病的日常防治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日常的免疫接种工作,来对该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在猪群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在猪只内部形成免疫屏障,来减少该疾病的感染以及发生概率。但是疫苗接种还无法彻底阻断布鲁氏菌的排毒,其还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继续感染概率。二号苗作为布鲁氏菌接种的首选疫苗,在免疫接种可在猪只断奶之后的各个日龄阶段进行,在母猪妊娠期间以及非妊娠期间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接种处理。

2.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在猪群养殖过程中,需要构建严格产地检疫制度。对于一些存栏的易感染动物需要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各区域还可以根据自身畜牧行业发展情况建立布鲁氏菌病免疫档案。各地的畜牧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实验室检验工作,对于发病的牲畜不得流通到市场,防止疫情扩散。此外要加强对调运牲畜的检验工作,在调入之后不得直接进行混群饲养。在引入猪只之后需要先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随后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连续两次的免疫生物学检查工作,在确认合格之后方能够进行混群处理。在混群饲养之后,每年至少需要进行1次检疫工作,一旦发现了疑似发病的情况,需要尽早进行隔离处理,对于患病的牲畜要及时进行淘汰处理,并且要做好区域内的消毒操作。最后则需要加强对动物防疫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针对畜牧养殖人员要做好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工作,并且要与各养殖场负责人签署防疫责任书。这样能够很好地规避未经过检疫的牲畜或者相关制品流入到市场之中,对于动物检疫工作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3.构建严格的消毒制度。在进行猪群的日常饲喂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还需要做好该区域内消毒工作,及时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因此在日常生猪养殖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场地的消毒管理工作,通过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实现对猪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控。对于发生流产的母猪,需要对母猪宫内残留的流产胎儿进行彻底清理。此外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还需要对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等做好清理与消毒处理,实现对养殖场内布鲁氏菌病的有效净化。

4.做好日常饲喂管理工作。在猪日常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饲喂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在饲养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对于发霉或者过期的饲料不得应用到日常饲喂之中,避免饲料不合理对猪群自身免疫力造成影响。此外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做好对猪群的密切关注。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发现母猪出现流产或者公猪出现睾丸炎时,饲养人员要留意其是否感染有布鲁氏病菌。该过程中也要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方案,做好病猪与正常猪的隔离,对于流产后出现的胎儿、胎盘等要及时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该期间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判断是否发生布鲁氏菌病,如果该病发生后需要及时进行病猪的扑杀与销毁处理。

5.治疗措施。在猪感染了布鲁氏菌之后,其会对健康猪的生殖能力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还会导致种猪的价值归零。此外因为布鲁氏菌对于人体也有着一定的感染性,因此病猪也无法正常进行食用。猪只患病之后就失去了治疗的价值。目前在进行猪养殖过程中,对于患有猪布鲁氏菌病的病猪一般是通过扑杀淘汰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病猪多次传染的情况发生,对于环境所造成的二次污染情况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六、结语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公猪猪群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猪群亚健康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