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23-07-30 11:22冯朝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冯朝

摘 要:研究生作为我国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重任。为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掌握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明确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针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教育是国之未来、党之大计。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1]高校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场所,应深入掌握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明确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保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一、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对“教书育人”的创新发展,也是新时代党对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行动指南,是对新时代新青年做出的根本要求。因此,掌握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对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是树人的前提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指一个人树立自己的良好德行,着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德”首先要内化于心,在心中认可“德”,一个人只有意识到“立德”的重要性,才会对自己的德行、品德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起到约束自我行为的效果,即外化于行。新时代要求高校研究生在不断的实践与经历中总结,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如此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境界。

(二)树人是立德的结果

树人是立德的目的和结果。“树人”凸显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解了“立德”的含义之后,才能明确该为社会主义“树”怎样的“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立德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高校要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保证高校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能担负起中华民族偉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立德与树人的辩证统一

立德和树人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立德树人是一个整体,立德的目的就是树人,树人的基础就是先立德,无论是立德还是树人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总之,立德树人是一个合乎历史逻辑、紧贴时代要求的教育方针,实质上就是“立育人之德”和“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2]

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处在我国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是保证教育事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先导。人无德则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研究生作为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重大效能。因此,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高校研究生正向、自主、积极地投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校就必须注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研究生要坚持“立德为先、成才在后”,对于处在顶层教育的研究生而言,无德比无才更可怕。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是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 “立德树人”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

“立德树人”理念是党成立百年以来不断摸索和探寻出来的历史经验,是在教育领域中坚持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优良传统的体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和升华。立德树人强调“以德为先”,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更注重德育,把对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因此,“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是遵循历史逻辑、符合时代要求的。

(三) “立德树人”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接我们的也是新机遇和新挑战。不同时期的教育任务是不同的,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也是不同的。马克思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4]可见,道德的形态是由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道德要求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但归根结底是进步的。进入新时代,教育的任务也从曾经的“教书育人”升华为现今的“立德树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的顶层教育,要保证奋进新时代成为高校研究生群体的主流思想舆论,就要牢牢掌握党和政府对高校研究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实到研究生教育中去。“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新方向、新指标,体现的是党与时俱进的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内在品质的表现。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立德树人”,其本质都是以人为本,是不同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需求的体现。

三、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生数量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校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担。而深入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是保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被有效接受的前提。

(一)研究生自身思想水平存在差异性

当前研究生队伍日益扩大,生源也愈发多元化,包括在职成员、专升本、民办本科、普通本科、“双一流”本科等。在职成员的考研目的既有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文化修养,更多的是为了单位中的评优评干。专升本或参加成人高考后再参加的考研成员的基础教育接受水平相比参加高考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偏低。民办本科院校则存在办学理念不清晰、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教育质量较差的现象,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较于“双一流”院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高校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

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大多经历过高等教育的洗礼,更为成熟、稳重,对于自身未来的规划也会更加明确,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生”字面意思就是专门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搞研究并在该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学生,因此绝大多数研究生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课程的选择也会侧重选于自己有利的学科。此外,校内开展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活动,主动参与的人数较少。尤其是理工科类的研究生,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和实习实践上,缺少人文活动的熏陶,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5]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老套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是选用大课、公共课的形式,一个教室容纳多个专业,上百个学生一起上课。庞大的教育场地难以让上课的同学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更不利于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吸收。除去教育场所的因素,思政课的课程内容也存在诸多问题。思政课程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太少,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知识储备丰富、思维活跃的研究生。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更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研究生而言,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只会使他们劳心费力,缺乏兴趣,他们即便有心去学,也无力学深、学透。

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发展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考核体系

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高达457万人,增长率高达21.3%,创历史新高。随着研究生队伍的扩大,高校对新入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考核工作迎来新挑战。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落实高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向党和国家输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工作环节。因此,完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入学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1. 坚持先“立德”后“树人”的评价理念

研究生招生应坚持以德为先的招生标准,把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的考核放在首位。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是否合格拟定三个标准:首先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其次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个人修养;最后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匡扶正义、忠诚正直、坚强勇敢、明辨是非的品质。

2. 创新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高校应该加强评价队伍的建设,延长对入学新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考核时间,增加研究生本人、辅导员、导师、研究生同学等作为评价主体:一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证评价过程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对“自评”内容和“他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最终,高校对考生原单位所提供的考生材料和现有的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个科学且准确的评价结果。

3. 完善评价过程监管机制

为保证入学新生思想政治水平考核的真实性和公平性,高校和相关部门要坚决杜绝新生个人材料存在不实信息和相关考核人员徇私舞弊的现象。为此,高校或相关部门可以设置督查组,通过多种渠道调查新生个人材料的真实性,对高校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涉及的工作人员与考生的相互关系、工作人员应遵守的纪律、考核的各个环节、考核的实施程序等做出规定,以保证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高质量发展。[6]

(二)强化高校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价值认同

课程的价值认同是保证学习者出现学习行为的先行条件。深化高校研究生对思政课程的价值认同,需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 结合党史,自主思考和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研究生应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分析这些思想政治工作为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贡献,通过自身对党史的系统整理,有理有据地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借此来达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在学习过程中,高校研究生应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为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好思想准备。

2. 改变错误观念,摒弃思想政治教育课“无用论”思想

首先,高校研究生要清楚,政治是维持社会有序运行、經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系统,任何一个社会、国家都离不开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优势,对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富强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越发突出,高校研究生只有在高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前提下,才能为祖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高校研究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担任志愿者。研究生作为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最终是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服务的。高校研究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有利于激发自身的奉献精神,树立责任心、正义感,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怀。同时,在现实工作中,尤其是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高校研究生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感悟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

(三)创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研究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和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方式要满足研究生学习需求和思维特点。

1. 科学设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为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合高校研究生的精品教材,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应以保证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有效衔接为原则,既不能出现知识的断层情况,又要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将自身的研究特长和方向与研究生的兴趣点相结合,选择多个教师在同一课程中负责不同的专题,运用不同的风格教学。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应围绕研究生“为什么要学、要学什么、怎么样学”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课[7],重点为研究生讲清楚学好这门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2. 坚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从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并实践了“课程思政”,到2022年《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通知中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课程思政”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和主流模式。“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一方面凝聚了党和政府的智慧与心血,另一方面是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再强调。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学科,有利于拓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增强高校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为此,高校要定期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培训,旨在使其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中,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做到真正的“大思政”“全民思政”。

3.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学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受教育者更为广泛、教育环境复杂等特点。为此,高校应开展专题课程,帮助高校研究生正确分析、对待网络舆情,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正确对待海量信息,避免和克服信息异化;同时利用网络构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属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8],最终目的是实现网内思想政治教育和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伏剑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2-74.

[2] 李建华.“立德树人”的哲学追问[J].理论导报,2019(10):25-26.

[3] 葛骁欧,罗佳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内涵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74-77.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9.

[5] 陸书建,徐梦雨,何本卓.理工科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21(9):117-122.

[6] 缪志心.高校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的现实考量与进阶路径[J].中国考试,2022(8):42-47.

[7] 陈媛媛.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20.

[8] 刘振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通识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2021Y362)。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