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然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3-07-30 11:22刘永生谢伦晞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对

刘永生 谢伦晞

摘 要: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实然困境,一是精英教育与技能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短期内能难以根本改变;二是有关制度文件亟待进一步做细做实;三是办学经费窘迫与科研洼地状况亟待改变;四是激励保障不力与素能提升的虚化。唯有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激发思政课教师内生动力等维度一体化加以应对,久久为功,上述问题方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教师队伍建设 困境 应对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配齐建强”的大背景下,其数量也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不过,很多地区高职思政课教师“量”的激增并不意味着其“质”的自然突破。为此,聚焦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就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展开深入探讨,以抛砖引玉,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动高职立德树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新时代建设技能性社会夯实思想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实然困境

(一)观念转变之困:传统精英教育与技能本位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自2006年陈英杰等人首次撰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教育层次以来[1],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一再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党和国家最高文件的形式,开篇首句就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时至今日,不少人将普通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等同于“精英教育”的觀念仍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彻底改观。在他们看来,“普通教育”才是培养所谓社会精英和高收入者的摇篮,而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则意味着“低人一等”和“没出息”。相较于普通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而言,一些身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不时也发出“平台过低、社会地位不高、团队缺乏、发展受限”等类似的感慨。

就职业教育系统本身而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师素质”是业内耳熟能详的高频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被一些人“习惯性地”视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副课”。值得强调的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不仅会受到这种由来已久的思维定式的深刻影响,还受到同样来自职教系统自身固有的“技能本位”观念的挤压。为此,有人曾坦言,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事实上是处于高校教师队伍的最后列”。上述种种情状或许正是当下不少高学历、高职称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求职时不将高职院校作为首选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机制健全之困:有关制度文件亟待进一步做细做实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环境、条件、使命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党中央对于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可谓不重视。2019年8月、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先后印发系列制度文件,站在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新高度,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但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部门广、单位多、协调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除涉及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校,更涉及编办、人社、财政、科技等众多其他部门和单位,因而各地各高校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针对性强又便于操作的建设细则,最终致使一些高职院校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节奏,“应付式”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三)政策支持之困:办学经费与科研洼地状况亟待改变

当前,就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和科研扶持现状而言,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和高职院校有着天壤之别。就单位年度预算方面而言,以2020年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单位年度预算超过100亿的普通本科高校有10个,其中位居第一的清华大学,年度预算为310.72亿,单位年度预算超过10亿的普通本科高校则比比皆是。而一项对22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2020年年度预算超过10亿的高职院校,全国仅有2所,分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21.6亿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10.3亿,其他高职院校的年度预算则大多在2—3亿之间,还有52所高职院校的年预算在1000万以下,年度预算最少的高职院校尚不足100万元。由于办学经费不足,不少高职院校事实上长期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不得不将有限的办学经费优先投入直接与招生、拨款挂钩的专业课建设以维持学校的生存和正常运转,客观上使得其思政课教师建设因经费困窘而无从谈起。

就科研扶持方面而言,近年来,党和政府有关部门逐渐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但相较于本科高校而言,支持力度和广度仍亟待加强。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共立项4642项,而高职思政课教师仅立项1项,占比为0.00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思政专项共立项151项,其中高职院校仅立项2项,占比1.32%。2022年度情况虽略有好转,但高职思政课教师承担的高级别科研项目数量严重偏少的总体情形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于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久而久之,不少高职院校“科研不重要、不做科研”的状况愈发严重。

(四)动力激发之困:激励保障不力与素能提升的虚化

近年来,我国高职生源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不仅有高考分数够不着本科线的高中生,而且有占比越来越大的中职生、企业员工和复转军人。而他们大多又是“00后”,其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社会阅历等虽不尽相同,但相较于普通本科生而言具有动手能力强但专业功底不扎实、思维活跃但难以自控等个性特点,且不少还有过“留守”或“放任”的成长经历。[3]也正因如此,高职思政课教师所面临的立德铸魂的工作难度和压力,远超普通本科高校同行。为此,很有必要在收入分配、绩效考核、教学条件、专项津贴等激励保障政策方面,向高职思政课教师予以适当倾斜,以有效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师坚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不动摇,并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助其将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能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但调查发现,当前仍有不少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仅停留在文件上、报告上。

就素能提升方面而言,由于我国高职普遍秉承技能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专业课教师往往能获得比思政课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4]思政课既囿于公共基础课见效慢、周期长的课程性质,又囿于高职技能本位的人才培养靶向,因而在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无法充分彰显个性,且在师资培养素能提升方面往往处于缺位或应付的状态。

二、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宣传先行:引导全社会切实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1. 发挥好传统媒介宣传功能

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台、报刊、宣传橱窗等要开辟专栏,采用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及光辉业绩,也可采用相声、小品、动漫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宽领域地呈现我国职业教育在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理有据地宣传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并不“低人一等”,也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的价值理念,从而引导全社会从观念和心理上自觉认同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2. 运用好新媒介宣传载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规模达9.89亿 ,而网民大多又是思维活跃的中青年人,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事物。因此,各地党委宣传、教育等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新闻及其他媒体工作者,运用网络电视、博客、播客、短视频、电子杂志等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强调职业教育在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要以大量的案例和事实阐明青年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同样也可以成长成才,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塑造崇尚技能技术的价值取向。

3. 组织好官方宣教活动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官方的宣教活动,早在革命年代,各地就普遍成立了专门的宣教部门,配备了专门的宣教人员。但迄今为止,这些宣教机构的成员大多仍来自普通高校或研究机构,宣传的重点大多侧重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普及推广,而较少涉及职业教育相关内容。为此,党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宣教机构要广泛吸纳研有所专长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有一技之长的技术能手、“土专家”、“田秀才”,充实和改善党和政府宣教群体结构,并赴各地各单位、社区及职业院校开展常态化宣教活动。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维宣讲方式,大力弘扬当前构建技能型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尤其要组织职业教育专家以及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成长成才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通过他们的专题宣讲宣教活动,切实营造崇尚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

(二)制度保障:不断完善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设

1. 切实落实思政课教师配备文件精神

各地党委政府编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高职院校原有编制总额的基础上再核增一定的思政课专项编制,同时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编制改革创新工作,并指导和推动其尽快出台“能者进、庸者出”的编制改革实施细则。只有这样,党和国家关于按生师比配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文件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2. 完善经费投入和使用制度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经费投入也持续增加,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投入的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现有投入力度仍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要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同时,要将各地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增长、社会力量投入高职教育等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加大赋分权重,以推动地方政府及社会力量不斷加大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

3. 出台专项评价考核制度

2016年9月、2020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对高校教师分类分层考核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至今各地各高职院校大多仍未针对思政课教师制定专项评价考核制度。为此,各地高职院校要结合思政课的固有特点和建设状况,尽快出台思政课教师工作评价与考核制度,以评价考核为指挥棒,引领思政课教师锐意进取,不断丰富立德树人的内容和形式。就考核评价指标而言,思政课教师常规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事项自然要纳入其中。此外,高职院校更要将思政课教师参与政府咨询、校园文化建设、公益宣讲、各类社会帮扶等公益性服务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多维度评价思政课教师的立德树人成效。

(三)动能提升:多措并举激发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内生动力

1. 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认同

育人者须先受育,启人者须先获启。高职思政课教师育人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肩负社会责任的重大,唯有振作其精神,激发其使命,方能引导学生树立梦想,立德成才。因此,要以比专业课教师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常态化抓好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导其不断增强职业自信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要通过专家讲座、针对性辅导、培训研修等途径切实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消除其职业倦怠,关心其合理诉求;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奋进的育人氛围,不断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定力、韧性,增强其价值认同。

2. 引导做好个人发展规划

2022年7月,来自广东省高职思政教师的一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35.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自己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有28%的被调查者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这表明有的放矢,精准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是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为此,各高职院校要切实邀请校内外专家,采取谈心谈话、“结对帮扶”、“以老带新”等方式,推动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及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系统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及早有效开发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蕴藏的潜能。

3. 建立健全专项激励措施

针对一些高职思政课教师被边缘化、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境遇,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并本着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建立健全高职思政课教师专项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立德树人工作活性度:在人才引进方面,要纠正一些高职院校歧视思政课相关专业人才的不当做法,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第一课”地位,不能让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地位仅停留在文件和总结上;在人才发展方面,要在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培训比赛、荣誉表彰、项目申报中,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单独设立评审条件,并合理设置入选比例,凸显高职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在价值认同方面,要确保高职思政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教学设备要优先配备,教学条件要优先改善,让高职思政课教师切身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认可,从而释放无限内生动力。

三、结语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在21世纪初由中等学校升格而来,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起步晚、硬件设施基础差、师资力量薄弱等短板与弱项,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被不少人视为高等教育的“地板”,高职大学生就业也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歧视和刁难。在现实境遇的影响下,不少地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及育人效果均不盡如人意。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及全社会,从观念、制度、践行路径等维度,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其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只要各高职院校及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改革创新、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大思政”有效实施机制和路径,经过一段时期的不懈努力,我国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陈英杰.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3.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330.

[3] 刘永生.当代青年群体的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71-74,45.

[4] 陆璐.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及困境破解[J].职业技术教育,2021(5):66-70.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场域理论视域下广东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20GXJK497),2019年度广东省高校重点平台和科研项目“守正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19GWGDXM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对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