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理念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023-07-30 14:44朱威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核心课程就业竞争力视觉传达

朱威

摘 要:“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商品营销的巨大推动力。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要求已从功能和审美层面延展至情感和体验的综合性范畴。交互设计思想顺应时代和学科发展的要求,逐渐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为包装设计产业优化升级的强大内驱力。本文研究交互设计理念在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改变该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法单一、教学成果落后于市场需求的现状,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交互设计理念 核心课程 视觉传达 就业竞争力

一、体验经济时代的包装设计

(一)体验经济背景下交互设计与视觉传达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够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到产品的营销过程之中,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赖度。体验经济时代,在消费形态转变的同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由实用性向品质特色与个性化方向逐渐转变。信息交互成为体验经济时代的代表性设计特征,设计领域纷纷展开以交互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交互设计是两个或多个个体间交流互动的原则与方式[1],它一改设计领域中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使用户能够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形成双向可循环的开放式形态。

(二)交互式包装设计的出现与演变

包装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起初只具有保护功能,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包装设计中的美化功能被不断强化与完善。时至今日,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消费者与日俱增的需求催生了“交互式包装”的出现,即用户可与产品包装产生功能以外的情感与体验互动。包装领域因为注入了交互设计的养分而获得了新生,从追求“美观而牢固”的狭隘之路转而走向了更加人性化、情感化、趣味化的康庄之道。

将交互理念融入包装设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帮助商家提高用户满意度,从而赢得竞争力。[2]这一理念驱使下的包装设计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与技术强化交互属性

第一,基于防伪、防腐、防菌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安全性设计。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产品包装与移动设备互动关联,运用快速反映码核对真伪,带给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安心感受。再如,在食品包装领域,一些肉类产品采用特殊材料标签可直观反映肉质的新鲜程度。另外,还有一些敏感材料可以根据温度、气味、光线的变化实时反馈食品的卫生状况,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信赖度。

第二,基于智能技术的人性化设计。将电子芯片内置于产品包装,使其与智能设备连接,建立数据共享体系,从而实现消费者、设备、产品包装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这是人工智能时代下包装设计创新发展的典型体现。例如某保健品的瓶盖会自动记录倒出的次数,与之相连接的手机应用还会通过智能测试后温馨提示服用者每天所需补充的维生素。这种与消费者实时互动的产品包装,充分体现了产品包装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第三,基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个性化设计。AI技术可以将虚拟元素投射于现实环境,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例如某果汁的包装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款数字化互动饮料包装,其运用AI技术创作出果汁强劲喷射的视觉影像极强地刺激了用户的消费欲望。

2. 动作参与引发直接交互行为

第一,开启过程中的交互行为。包装开启行为是消费者接触产品前的首次互动,是决定交互设计成败的重要起点。困难而令人费解的开启方式会引发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对品牌产生消极印象,甚至会搁置或放弃开启行为。生活中,开启酒瓶致人手指受伤,用户找不到正确打开方式导致的破坏性开启,女性开瓶困难需要寻求男性帮助,老人与儿童误拆引发的商品损坏等现象屡见不鲜。优秀的包装在开启方式的设计上能体现设计师的别出心裁以及品牌对消费者的细心呵护。例如,某橙包装箱在结构设计中,用户只要轻轻拉动,橙子就如升起的气球,轻而易举地被拿取。再譬如,针对驾驶员的饮料包装进行瓶口一键式开启设计,解决了司机驾车过程中不能进行双手开启瓶盖的难题,设身处地地为用户进行情境化设计。

第二,拿取和存放过程中的交互行为。传统包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销售,而交互式包装则更加注重消费者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其中拿取和存放是交互行为发生最为密集的阶段。例如,一些酒瓶和饮料瓶会在消费者持瓶位置设置凹槽或粗糙接触面方便握取。再如,一些箱盒类包装设置了提手,便于消费者的提取和移动。更细心的设计在于,这些增强用户体验的关键部位还被设计师附以温润的材料,进一步增添了产品包装中的情感温度。

第三,贴心配置增添产品附加值。一物多用逐渐成为设计界共同的目标。巧妙的包装设计构思要从产品特点出发,深挖底层逻辑和普遍联系,全面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和潜在需求。例如,某黄油包装的盒盖设计为小刀形状,在拆盖后可以直接作为刮取黄油的工具。除此之外,儿童产品的包装盒常常可以在背部设计为拼图或其他益智类游戏,用玩具配合夸张有趣的插画吸引儿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巧妙方式。依据此理念,包装设计中提供的附属配套元素可体现交互设计的贴心与细致,从而大大提升使用者对该产品的好感度。

3. 非物质化设计促进情感互动

第一,通过感官刺激进行情绪引导。情感受大脑神经中枢调控,适当的感官刺激能触发愉悦、喜爱等情感体验。感官刺激包含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的“五感”设计。[3]在视觉设计方面,设计者可通过夸张的表情、生动的形象、舒适的色彩、鲜明的图形等视觉元素向特定的人群输出情感,提升品牌认可度。在包装设计中,用户触觉的敏感度仅次于视觉,来自包装材料的肌理、质感可以通过触觉传递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增香剂与材料的渗透可以通过嗅觉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浪漫唯美的体验氛围,而“可食用材料”的不断发展更新,必定会在食品包装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从而开启味觉设计的新包装时代。[4]

第二,情景交融中的借势营销。在交互设计视域下,除了以用户为中心,设计还应以深挖品牌和产品的特色为切入口,营造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利用“开窗”的设计手法,通过产品实物与外包装插画内外结合的方式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例如某口香糖包装,将内部与牙齿质感高度相似的口香糖与外部的口唇结合形成的“笑口常开”的表情,为消费者传递积极健康的产品形象和轻松愉悦的情绪。另外,仿生化的设计手法也能够为产品包装增添大量的情感色彩。

二、交互设计理念下“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交互设计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首次提出,其概念和内涵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面对非物质设计的兴起,包装领域的研究者应该抛弃原有的思维方式,积极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努力解决来自不同时空间与文化语境中的问题。因此,为学生搭建多元混合的育人平台,提供专业联合协作的成长机会,是促进包装设计行业进步、包装设计课程发展和包装设计人才成长的必经途径。[5]

(一)新文科视域下交互设计与包装设计融合创新的课程改革目标

“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更新变革,导致人才的培养供给无法满足包装产业的需求,产教脱节现象严重。新文科建设的浪潮为“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契机、新视角、新观念、新方法、新途径。其中,交互设计理念成为“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强大内驱力,引领学生走向美观与功能、体验与互动、安全与环保互融共生的设计轨道上来。

(二)交互设计视域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

绝大多数在岗教师无相关受教育经历,主要依靠继续教育和深造进修或自学补充相关知识与技能,缺乏体系化训练和相关教学经验。因此,丰富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专家引进来。校企合作单位指派专家进入课堂,参与课程建设、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实践项目的选题以及设计作品的讲评与考核,并将企业实践经验分享给在校师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2)任课教师走出去。一方面,指派教师参加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培训班,参与项目实训,并获得结课证书;另一方面,教师进入企业,参与交互式项目的实战训练,并通过考核获得“双师型”教师认证资格。

(3)多学科教师群策群力。根据新文科建设和“包装设计”课程的发展要求,相关选修课程需要从校外借调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专业难题应跨学院、跨专业进行“专家会诊”。学校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到在线课程与授课教师和实验室资源共享,共建知识融合的学习环境与育人平台。

(三)交互设计视域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需求侧来看当前的高等教育,许多毕业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失衡问题,难以令政府、社会和家长满意。而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供给端的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使我国早日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6]

1.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行教学体系改革

第一,毕业设计参与竞标。包装项目选题参与企业竞标项目,通过企业专家测评,判断设计项目是否达到产业需求标准,其中项目中标学生可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第二,课程教学与市场运营同步。在理论知识讲授环节,教师将交互设计理念通过大量交互式包装设计案例解析融入课堂中,增强学生的认知。通过合作企业的商业项目进行实题实作,由企业专家与授课老师一起完成学生的点评考核工作,用商业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用市场标准检验学习成果,反馈教学问题。

第三,夯实前修课程基础。增设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设计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课程,为包装设计的项目实训做足理论准备。

第四,拓宽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设置材料学、人机工程学、数据分析等公选课,引导建立交叉型学科知识储备。

2. 依托产业实际需求,建立实践教学的方案

交互设计的核心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细致地分析用户需求、市场需求得出设计概念和创新点。这种通过设计师与用户角色转换的模式,可以使包装设计者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把设计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户需求和目标上,降低设计者依靠自己的直觉或者管理者的凭空想象来设计包装的风险性。[7]

第一,确定用户范围。设计者在设计时面对的用户群体庞大而复杂,且具有差异性的需求,因此划分用户范围、细分用户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应在对市场的针对目标、销售规模、运营特征、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明确的用户范围并得出严谨清晰的用户画像。

第二,明确用户需求。学生应在用户画像的指导下对目标用户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用户描述、用户使用场景、用户分类统计、核心用户划分、竞争对手分析、产品需求概况。通过调查问卷法、焦点小组访谈法、认知走查法、竞品分析法等方式对用户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最终进行需求文档的细致编撰,成为包装设计的实践指导书。

第三,概念原型设计。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将包装设计的核心理念表述清晰,用最低的造價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行初步的评估和测试,为深入设计奠定坚实基础。这是设计过程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质性进展,是从想法到结果的重要承接环节。设计者需要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交互流程、视觉风格等方面做出深入考量和细致安排。

第四,设计实施。包装设计的教学成果必须以实物形式进行展示和测评。由于教学产出与批量生产有较大差别,受实际因素的限制,教师需要求学生以实际尺寸、模拟真实材料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结构、视觉、交互的一体化进程。

第五,设计评估。评估团队由任课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对视觉效果、功能导向、交互体验等多方面进行测评。同时,融入同学之间的小组互评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测试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四)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1)加强校企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全面实施项目教学,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的教学改革新局面。教师和企业专家要参与学生的小组创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性训练与互动交流机会。学生可以在完整的商业包装设计流程中整合知识、提升能力,并以市场标准检验学习成果。

(2)打造实验室教学的应用环境,将理论知识与交互技术融合于讲练结合的日常教学之中。积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程度较低的问题,重点加强学生对包装结构的设计探索、材料的加工应用以及用户体验的设计与调试,充分运用综合材料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新建实验室,支持课程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深度融合。

(3)创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利用网络平台,打造开放、协作、自主的学习环境。将包装知识的学习环节进行前置,包装设计实训解惑环节安排在课堂时间,实现学生主动阅读、主动研究、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结语

在体验经济的浪潮和新文科建设的助力下,在交互设计理念和新媒介、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今天,交互式包装以良好的体验感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交互思维理念下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意识和双向互动式设计的能力,培养了新型包装设计师,能够更好地为产业升级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玉明.基于情感体验的交互式包装设计应用解析[J].食品与机械,2022(2):118-122.

[2] 萨妮娅,张馨友.影响用户体验的交互式包装设计因素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2(3):41-43.

[3] 焦金川.基于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交互式包装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3):49-50.

[4] 原诗淇.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J].大众文艺,2020(5):72-73.

[5] 朱昱宁,徐博群,刘肖健.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参考图像辅助配色设计[J].包装工程,2020(2):181-188.

[6] 赵子彰.增强现实技术在交互式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1):153-154.

[7] 王淑慧,金尚寬.基于交互式包装设计下的情感交流[J].绿色包装,2022(5):54-58.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SJGLX317)。

猜你喜欢
核心课程就业竞争力视觉传达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