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经验借鉴

2023-07-30 14:44李欣然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普林斯顿大学经验借鉴

李欣然

摘 要:我国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发挥尽管与外国大学校长存在些许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讲,都认同教学是大学发展的基础所在。基于此,本文以普林斯顿大学为样本,从实然层面阐释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基础架构:明确的教学领导理念,健全的教学领导范式,完善的教学制度环境,清晰的教学领导角色,以期为我国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发挥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林斯顿大学 校长教学领导力 经验借鉴

一、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

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指大学校长根据自身教学理念,对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领导,展开各项以教学为中心的行为,实现教学愿景,促进学校教学整体发展的一种力量。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领能力。教学理念是大学校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学问题形成的基本认识、态度和观念。大学校长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校长对政策要求、教学规律、学校发展状况等较为熟悉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如果大学校长没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理念,便无法带领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第二,确定以教学为中心的行动力。教学中心地位要求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位置。它是大学校长大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反映校长对教学工作所持的认识和态度,是正确处理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关系的准则。总体而言,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主要表现于以下层面:明确的教学领导理念,健全的教学领导范式,完善的教学制度环境,清晰的教学领导角色。

二、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经验借鉴

(一)明确的教学领导理念

1. 服务国家、服务世界理念

在普林斯顿大学,政治氛围始终浸润在校园环境中。普林斯顿大学的历任校长都将培养政治家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最为典型的表现是该校的校训: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普林斯顿大学的多位校长不遗余力地推动此校训的贯彻执行。例如,1768—1794年担任校长的威瑟斯庞,鼓励学生积极服务社会,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积极参加美国独立运动。1902—1910年担任校长的威尔逊系统地阐述了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大学的伟大之处在于服务国家,而普林斯顿大学应该成为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领导者的最高学府。[1]因此,威尔逊将培养国家领袖置于其教学理念的中心位置。2001—2013年担任校长的蒂尔曼认为,服务是普林斯顿大学品质的核心所在,鼓励毕业生要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积极地为他人、祖国和世界服务。[2]2013年至今担任校长的克里斯托弗·伊斯格鲁布引导学生思考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胜选等国际政治事件背后的价值观念,指出普林斯顿的教育旨在培养敢于坚持自我主见的未来世界领袖。[3]

2. 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能使学生通过构建完善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结构,了解人生意义,并且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1748—1757年担任校长的伯尔曾告诫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会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1768—1794年担任校长的威瑟斯庞提倡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教育。威尔逊校长认为,年轻人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畴,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为将来成为国家的领袖做好准备,因此,大学不能仅进行专业性的教育,否则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作为支撑起教育灵魂的人文精神,是大学迫切需要的。为了将人文精神广泛地传播开来,威尔逊不止一次地阐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文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应利用通识教育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 重视教学理念

普林斯顿大学是一个非常重视教学的学校。校长的诸多实践充分体现出其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视。例如1868—1888年担任校长的麦克林尽管政务繁忙,但他仍然承担着哲学与心理学的教学任务,时刻保持与教学第一线的联系,重视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4]伊斯格鲁布校长认为当世界一流的研究者把最先进的知识成果传递给才华出众的学生,学生热情地期盼知识的到来,并且深深热爱着丰富的知识,使知识具有了充分的流动性,一流的教学随之产生。近年来,在伊斯格鲁布校长的引导下,普林斯顿大学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在教师培训、教学监督与保障、教学研究平台建设、教学奖励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与完善。同时,他对本科生的教学研究加以支持,共同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改善的热情。

(二)健全的教学领导范式

1. 培养目标

1868—1888年的掌舵者詹姆斯校长秉承为美国培养下一代领导者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予以强化,对1902—1910年掌舵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尔逊校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威尔逊校长在本科时期就认为教育应当为国家服务。普林斯顿大学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赢得的“政治家学院”的称号,加之威尔逊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定位,使普林斯顿大学不断强化为国家培养公职人员的定位,认为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培养这种优秀的人才。对此,蒂尔曼校长同样认可普林斯顿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通才。蒂尔曼校长认为,向学生灌输全球化的思想,使学生充分置身于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宗教传统、不同国别地区的差异性环境之中,培养拥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学。蒂尔曼校长进一步阐释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的概念,即杰出的人才要有全球化的思维,要理解文化的复杂性,它是产生冲突的原因,也是共同繁荣的基础。

2. 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学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科学研究寓于教学之中,学生既掌握了教学内容,又了解了先进的科研成果。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的科研水平很高,这不仅得益于教师会有意识地将学生纳入课题组中,带领学生参与研究,还得益于学生有强烈的科研热情。近年来,普林斯顿大学的有些本科生在《科学》等学术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这种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教学和鼓励本科生及早参与系统研究的做法,造就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后劲足”的优势。[5]对科研的重视并不表明普林斯顿大学忽视教学。1987—2001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夏普罗创立教學中心。他认为,教与学是探究的过程,对教师来讲,要考虑让学生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希望学生学习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并思考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学生来讲,需要探究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够使自己学得更好。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按照夏普罗校长的规划,普林斯顿大学成立教学中心。该中心秉持教与学皆是进行探究的过程的理念,帮助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协助教师教学活动,支持学生实践探索等。

其次,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普林斯顿大学注重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认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类型的学科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夏普罗校长认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根本目的相似,两者之间相互重叠的部分日趋增多。因此,人为地区分教育的不同类型有很大弊端,应该使不同类型的教育相互结合,并且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相互融合。

最后,重视道德教育内容。夏普罗校长认为,道德责任是学生的基础性责任之一。普林斯顿大学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未来的领导人,而国家领导人需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这种优秀的道德品质要在大学阶段就得以建立成型。因此,大学应开设道德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夏普罗校长认为,大学校长要以身作则,因为大学校长对学生产生的道德影响较大。大学校长的行为举止代表了学校的价值观,学生在大学的生活会受到校长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因此,校长应重视自身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方法

第一,提倡自由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普林斯顿大学始终将学生视作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存疑。普林斯顿大学诸多校长通过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教育实践的强化,将自由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发扬开来。例如,1758—1759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爱德华兹经常发表演讲。学生能够感受到校长丰富的学识,还能与校长展开对话与讨论。威尔逊校长明确提出思想的碰撞,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面对面的、非正式的。这种亲密的交流被应用到课堂之中,使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传递思想。

第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现任校长伊斯格鲁布认可线上教学,并且积极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线上学习环境。他认为传统的课堂是被动的,没有经过学生的大脑。近年兴起的慕课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伊斯格魯布认为普林斯顿大学应该主动尝试慕课,因为这不仅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加校园参与水平,而且对于校外群体来讲也能够接触到大学里广博的知识内容。在伊斯格鲁布的推动下,普林斯顿大学经过谨慎的尝试,使大学师生很快地接受这种授课模式,以新的形式实现师生交流,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4. 教学评价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伊斯格鲁布曾谈到,学校始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把能反映学生学业状况的数据和材料作为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因此,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比较典型的评价内容包括评价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创新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实践活动价值的实践活动评价等,在整个教学评价中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视日益提升,例如交流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解决能力、社会互动能力等,真正将学生置于教学评价的中心。

(三)完善的教学制度环境

1. 教学制度

导修制是普林斯顿大学教学的一大特色。詹姆斯校长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就着手进行普林斯顿大学改革,他为增强师资队伍,在保持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又从全国范围内聘用了很多优秀的教师。詹姆斯校长在这些优秀的教师中选出一部分组成一个名叫“学院同伴”的组织,这些被选出的教师被取名为导师,这一制度就被称为“导师制”。这是普林斯顿大学导修制度的最早雏形,后来的校长们延续并发展了这一制度。例如,威尔逊校长继承并发扬导师制,并进一步实施改革,开创了导修制度。导修制自出现到现在,一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重要教学制度,其所宣扬的解放自由的灵魂、碰撞思想的火花等精神已经深入普林斯顿人的血液中,对普林斯顿人的教学、科研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教师管理

首先,所有教师必须承担教学任务。普林斯顿大学明确规定,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校长如若有时间也可承担教学任务。在这种制度要求下,知名教授和教员能够全心全意地培养本科生。例如,新生一入校就能够得到该校著名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等著名学者授课的机会。直接面对知识渊博的教授,学生们畅所欲言,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研究水平,也能让教授们发现学术上、教学上的问题,起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作用。[6]

其次,解聘不称职教师。威尔逊校长对不称职的教师做了界定,他认为,无论发表过多少文章、出版过多少专著,还是在某一个领域有多么深入的研究,只要不认真讲课,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威尔逊校长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但是客观地讲,其教育改革首先是从管理教师群体开始的。威尔逊校长认为对于教师的管理是其他改革的基础,而其改革实践的确为之后的诸如导修制等改革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格兰特总统的支持下,威尔逊将不称职的教师一律解聘,在校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最后,勇于聘任贤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均对大学教师的聘任极为重视,认为一所优秀的大学必须要有一群优秀的教师。普林斯顿大学历任校长在自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采用不同的手段为大学聘任教师。例如,威尔逊校长在任期间,对于优秀的大学教师,他总是不辞辛劳,会邀请贤才到大学参观,或者自己登门拜访。威尔逊的谦虚态度和大度的气质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来到普林斯顿大学。

3. 学生管理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们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例如,威尔逊校长为了改变普林斯顿大学学生散漫的生活方式,认为要提高教学标准,最根本的是先从学生自身着手。因此,威尔逊校长采取强硬的手段,在诸多资深教师的支持下,提出了普林斯顿大学四类必须退学或者留级的学生,分别是愚蠢的学生、酗酒的学生、浮夸的学生和混学位的学生。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大的警醒,使学生意识到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混日子”是不可能的了,学习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四)清晰的教学领导角色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发展过程中,诸位大学校长具有自身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并且有动力和激情能够创造性地将教学思想、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够为大学的教学发展带来新的气象,激发学子的学习热情。普林斯顿大学近百年来诺贝尔奖人数获得者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十位便是典型例证,更能够长期匹配华盛顿总统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评价:“没有一所大学能比它产生更好的学者和给人以更值得尊重的教学。”这也印证了2001—2012年掌舵普林斯顿大学的雪莉·蒂尔曼校长所言,尽管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但是它注重教学质量,教学和科研要平衡发展,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学子。这是诸位校长对普林斯顿大学教学重视的最好注脚。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并且服务内容较为广泛。尽管校长从事管理工作,但实则为师生提供服务。大学校长带领大学内部其他管理职能部门,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因此,大学校长的作用发挥围绕师生需求展开,并且面向师生,涉及大学校园环境、学生学习、教师管理等各个方面。由此來看,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工作较为忙碌,承担较多的职责,但是校长的权力却是有限的,因为他们的权力来自董事会的授权。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作为学校的首席执行官,不仅要出席各种会议,还要在公众场合代表学校参加学术活动。此外,董事会还授予校长对大学利益的全面监督权和对教学部门的专门监督权,因此,校长的教学领导角色仅是其众多角色之中的一种,需要在各种角色的协调中保持平衡。另外,校长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校长的基本职责展开,偏离基本职责的事务一般难以获由校长牵头处理。以普林斯顿大学典型的校长教学参与制度——“校长对话时间”制度为例,该制度仅限于住宿学院和研究生院学生与校长的非正式对话,对话的话题范围仅限于有关影响到大学未来发展和学生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不在“对话”之列。[7]这是校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个典型例证。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尽管以引路人的身份参与大学方方面面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其出面,校长清楚地知道在教学、学术等领域什么是重要的,这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Wilson Woodrow.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14-15.

[2] 庄丽君.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蒂尔曼:志存高远 敢为人先[J].世界教育信息,2013(13):34-36.

[3] 吕挺.中美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差异与启示——基于校长开学典礼致辞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7):76-80.

[4] 别敦荣.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133.

[5] [6] 刘彦慧.国家与世界 普林斯顿大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73,72.

[7] 孙丽昕.普林斯顿大学治理的四维框架:架构、制度、运行与沟通[J].高教探索,2017(11):70-74,11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一般课题“‘破五唯’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激励制度现状及改善路径研究” (2021QYB018)。

猜你喜欢
普林斯顿大学经验借鉴
Haun Saussy, The Making of Barbarian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ultilingual Asia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普林斯顿大学藏西夏文<法华经>》读后
试探普林斯顿大学之办学特色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
普林斯顿大学夏普罗校长的治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