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健脾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3-08-02 07:37田利军柳庆明刘英才
河北中医 2023年7期
关键词:火针健脾功能性

田利军 唐 乐 柳庆明 刘英才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山东 济南 271199)

功能性腹泻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糊状、松软或水样便,具有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功能性腹泻具体的发病原因暂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胃肠道运动障碍、肠道屏障损伤、饮食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治疗则以蒙脱石散、谷维素等对症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显著[3-4]。中医学认为功能性腹泻发病主要与饮食劳倦、外感六淫、情志不舒致脾胃虚弱有关,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为主,并在治疗方面效果显著[5-7]。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我们联合火针配合健脾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32例,并与单纯联合健脾益气汤加减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4例均为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功能性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28~70岁,平均(45.95±8.37)岁;病程1~10年,平均(5.72±1.92)年;体质量指数(BMI)18.2~28.1,平均(22.41±1.24);合并症:2型糖尿病5例,原发性高血压5例,冠心病1例。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9~71岁,平均(46.23±8.45)岁;病程1~9年,平均(5.69±1.87)年;BMI 18.6~27.9,平均(22.47±1.26);合并症:2型糖尿病6例,原发性高血压5例,冠心病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8]。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脾胃虚弱型泄泻的诊断标准[9]。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依从性较好,参与本研究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止泻药,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3 排除标准 由于其他病导致的继发腹泻或属于感染性腹泻者;合并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者;患有心、肝、肾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合并严重过敏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蒙脱石散(海南慧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06)3 g,每日3次口服;谷维素片(江西金世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1334)30 mg,每日3次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1.5 g,每日3次口服。

1.3.2 对照组 联合健脾益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党参25 g,黄芪50 g,半夏12 g,桂枝13 g,紫苏梗12 g,厚朴12 g,香附12 g,大枣3枚,茯苓12 g,炙甘草12 g。伴腹痛者加白芍12 g、花椒8 g;肝气犯胃者加牡丹皮12 g、栀子10 g。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火针治疗。主穴:天枢(双侧)、水分、气海、长强。配穴:大肠俞(双侧)、小肠俞(双侧)、足三里(双侧)、脐周穴(神阙穴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各1针,共4针,每针距神阙2寸)。采用直径为0.5 mm的特制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然后迅速点刺穴位,主穴每次必用,配穴分为2组(大肠俞、小肠俞为1组;足三里、脐周穴为1组),每次点刺1组,交替使用,其中体虚者浅刺0.5寸,体壮者可深刺1~1.5寸,每2日治疗1次。

1.3.4 疗程及其他 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他药物,禁止使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禁止饮酒、咖啡、浓茶等。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中医症状评分 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中相关内容制订量化评分标准,主症包括大便溏薄、便次增多、完谷不化及隐痛喜按,次症包括脘腹胀闷不适、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及饮食减少,均按无、轻、中、重进行分级,主症分别评为0、2、4、6分,次症分别评为0、1、2、3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2 排便次数与粪便性状 比较2组治疗前后每周平均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变化情况,粪便性状评分采用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量表[10]进行评价,其中粪便性状为颗粒状难以排出记1分,粪便形似腊肠、性质较硬、表面丘状突起记2分,粪便呈条状、表面有裂痕记3分,粪便呈条状,表面光滑,性质较软容易排出记4分,粪便呈团块状、性质松软记5分,粪便呈糊状稀便记6分,粪便呈水样便记7分,计算平均粪便性状评分情况。

1.4.3 胃肠激素 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胃泌素(GAS)水平。

1.4.4 不良反应 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及腹痛。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大便量、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中医症状评分降低≥95%;显效:每日大便2~3次,仅1次便溏或大便近乎成形,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75%,<95%;有效:大便次数与性状有所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中医症状评分降低≥30%,<75%;无效:大便次数、性状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30%[9]。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4/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每周平均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平均排便次数均减少(P<0.05),平均粪便性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粪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每周平均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变化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MTL、VIP及GAS水平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胃肠激素MTL及GAS水平均降低(P<0.05),VIP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肠激素MTL及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I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MTL、VIP及GAS水平变化比较

2.5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75%(6/3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4/32),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功能性腹泻是指无任何细菌、病毒感染而出现的腹泻,属于内分泌功能与肠道运动失调综合征,会出现持续性排稀便或水样便但不伴有腹痛或其他不适症状,一般由胃肠功能紊乱所导致,发病因素可能与肠道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11-12]。西医临床对于功能性腹泻的治疗并无特效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停药后极易复发,且长期用药易出现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等不良事件[13]。而近年来,中医药以其多靶点作用、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功能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4-15]。

功能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脾胃论》中指出本病是“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因此功能性腹泻病位在肠道,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虚弱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16-17]。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水谷精微得转,水湿得化,则泄泻自愈。健脾益气汤是临床上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经验方,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养血和胃,健脾益肺;黄芪益气温阳,补气固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桂枝健脾温运,化湿利水;紫苏梗、厚朴、香附宽胸利膈,理气消积;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茯苓健脾宁心,利水燥湿;炙甘草补脾和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生血、健脾和胃、燥湿止泻的功效。火针疗法古称“淬针”,首次见于《内经》,是用火将针烧红后迅速刺入穴位的一种疗法,属于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18],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尝试联合配合火针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所选主穴中天枢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大肠的募穴,可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水分、气海均为任脉腧穴,水分可通调水道,理气止痛,气海可补益精气,调理气机;长强为督脉腧穴,可解痉止痛,调畅通淋;同时配合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脐周穴,进一步综合调理胃肠功能,达到健脾止泻的目的。火针直接作用于腧穴,一方面能发挥温经散寒作用,从而调畅全身气血,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状态,气血运行正常,经脉通畅,脾胃调和[19],另一方面,火针能引邪外出,外散邪气,从而发挥疏散外邪作用[20]。另外,火针疗法在操作过程中需掌握“红、准、快”的要领,刺法宜快进快出,方可发挥显著疗效[21]。研究表明,火针疗法可通过改善局部血供,促进血液循环,修复胃肠道损伤,还可加快机体炎性反应的消除,促进胃肠生理功能的恢复[22]。

胃肠激素主要是胃肠黏膜的化学信使细胞分泌的一类激素,对胃肠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MTL具有促进和影响胃肠运动的作用,从而胃肠道对水、电解质的运输,其水平升高会促进胃强力收缩和小肠分节运动,加速小肠的传递时间,从而导致水、电解质等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引起腹泻症状[23]。GAS主要作用是可以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功能,其水平升高会增加肠黏膜水、电解质的分泌,加速胃排空与肠蠕动,加重腹泻症状[24]。VIP具有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双重作用,能抑制胃肠道运动,减少胃酸分泌,并延缓小肠运动,从而降低胃排空速率,促进水、电解质的吸收[2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粪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TL及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I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火针配合健脾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腹泻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且安全可靠,其作用可能与降低MTL及GAS水平,升高VIP水平,调节胃肠激素平衡有关。

猜你喜欢
火针健脾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