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3-08-03 22:18贾丽红胡剑
老区建设 2023年5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数字化

贾丽红 胡剑

[摘 要]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面临着课程主体缺乏多样性、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课程方法缺乏创新性等现实困境。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内容、目标、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从制度化建设入手,完善课程主体专职为主多方参与机制,健全课程内容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机制,完善课程目标整体规划阶段实施集中机制,健全课程方法传统讲授因势而新机制。

[关键词]数字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构建

[作者简介]贾丽红,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胡剑,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机制构建研究”(22SKGH3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教育数字化的提出为大中小学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思政课贯穿于大中小学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修课程,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时效的必要举措,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与开展,先后开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教师理论座谈会。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學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提出既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后,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学界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的研究。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所长,进行了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梳理与总结。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根据大学、中学、小学各个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特点的不同,实现各个阶段思政课的有序衔接。张帆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指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前提下,实现从小学、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到高中、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无缝对接,使教育对象有顺序地从一个学习阶段顺利过渡到另一学习阶段的有序上升状态”[3]。陈大文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根据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原则,遵循不同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与接受机理,在教学要素的不同方面探索一体化架构”[4]。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的界定大都是立足于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其二,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困境的研究。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专家学者从诸多视角对困境进行了阐释。李冬坡从系统性建构和一体化建设的角度指出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着“本质复杂性、内容复杂性、目标复杂性”[5]等现实挑战。谭丙华认为“教学目标缺乏整体性设计、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架构、师资队伍衔接意识不够、统一领导决策体系不健全”[6]是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凌小萍认为“一体化建设理念不足、教育目标落实不到位、教材内容衔接不当、教材标准存在片面性、师资队伍建设不足”[7]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总体而言,学界普遍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主体困境、目标困境、内容困境,这对深入挖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具有借鉴意义。其三,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的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是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开展的指南,专家学者们对路径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张帆认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遵循教学规律,提升教学实效;搭建交流平台,优化教师队伍”[8]是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张善喜提出“革新教育评价机制、细化地方思政课建设政策、构建各学段思政课建设常态协同机制”[9]是新时代开展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总体来讲,学界从制度层面、队伍建设层面等不同视角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为进一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路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支撑。

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内涵、困境及路径等诸多方面,但是以数字化为视角并且专门探讨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基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数字化为视角,探讨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根据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论述了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的具体构建。

二、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数字化视角下也应该看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课程主体、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方法等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一)主体困境:课程主体缺乏多方性

教学主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关键主体力量。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着教学主体力量相对单一和教学主体协同缺乏多方性的主体困境。教学主体力量相对单一主要表现在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力度不强和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力度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和开展者,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负责大中小学三个学段思政课的一体化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较弱,在许多地区尚未组建起负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开展的专职师资队伍。兼职思政课教师是开展好思政课的重要主体力量,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许多地区尚未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兼职师资队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开展过程中缺乏兼职力量的参与,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的具体成效。数字化视角下教学主体协同缺乏多方性主要表现在大中小学学段之间教学主体的协同力度不强以及各教学主体之间的协同主体较为单一,各学段之间教学主体缺乏深度有效的融合。

(二)内容困境: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

教学内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核,对于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至关重要。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着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与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内容困境。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衔接缺乏连贯性与课程内容实施缺乏连贯性。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衔接缺乏连贯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思政课教学内容上在大中小学之间尚未形成衔接有序的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构建起阶梯式递进的教学内容,致使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及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教学设计普适化、教学内容零碎化的问题。数字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的建设开展提供了诸多的数字资源与数字平台,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实施缺乏连贯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安排了较少周次、较低频率、较短时长,致使思政课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实施上多选择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影响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云计算、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新兴数字技术能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设计的安排上以及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存在着照本宣科的倾向,较少根据大中小学学生理解与接受特点制定具有较强层次性与实施性的教学内容。

(三)目标困境: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

课程目标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实现的意图和应达到的成效。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着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和课程目标较为笼统的目标困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够开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野,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资料数据的分析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对于思政课课程的定位较为模糊,尚未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应达到的具体成效和要求,在对思政课目标的制定上一些学校存在着简单的照搬照抄甚至效仿他校做法的现象,尚未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明确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目标,从而削弱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成效。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较为笼统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一些院校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的制定较为宏大化,缺少根据大中小学思政课实施中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制定出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课程目标,致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思政课过程中缺乏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具体的课程目标指引,致使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流于形式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方法困境:课程方法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思政课时采取的具体方式与手段。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面临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化与教学方法缺乏协同性的方法困境。数字化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运用较为陈旧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在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基础性的知识传授作用,但在数字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法开展教学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们获取知识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特征,这使得思政课的开展难以取得良好的实质性育人成效。教学方法的有效协同是提升教学时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缺乏协同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在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协同性较差,在诸多教学方法中不能较好形成一整套具有较强运用性与时代性的教学方法体系,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时不能采用具有较强契合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诸如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受传统观念以及长期以来从教习惯的影响,不能较好地运用智能化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较好适应新时代学生们接受信息智能化、新颖化的需要。

三、数字化背景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随着大數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内容、目标、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课程主体:注重专职为主与多方参与共重

课程教学主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者与具体开展者。数字化视角下依靠专职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能够满足思政课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进行,但是仅依靠专职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群体发展多元性、视野广泛化与接受信息快速化的需要,这呼唤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教学师资力量的配置应注重专职为主与多方参与共重。数字化背景下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与时俱进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中,要充分发挥专职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专职思政课教师为主明确其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职主体队伍建设。在筑牢专职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多方兼职思政课师资力量是适应数字化时代人们接收与传递数字信息开放性、及时性与便捷性之需。因此,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主体应注重专职为主与多方参与共重。

(二)课程内容:注重有效衔接与循序渐进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0]。课程内容建设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有效衔接、循序渐进开展,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应注重有效衔接与循序渐进并重。数字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开展的有效衔接,也能根据课程实施成效动态调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衔接顺序。“有效衔接”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管理部门可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的方案,在对思政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实现各学段与各课堂之间教学内容衔接的连贯性和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循序渐进”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管理部门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内容,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上要遵循大中小学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与发展规律,在课程内容连贯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制定循序渐进且具有较强针对性课程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与循序渐进是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遵循的基本方法,因此,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应注重有效衔接与循序渐进并重。

(三)课程目标:注重阶段目标与长期目标齐抓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课程目标对于课程内容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明确课程目标是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向指引。数字化视角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智能化监测、智能化反馈功能的日益发展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建设目标的明确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精准性与智能化也呼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注重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性目标齐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一项涵盖多个阶段、系统性的育人工程,树立阶段目标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成效进行明确的必然要求。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重阶段目标,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管理部门可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的阶段性目标,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短期内应取得的成效,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特点,制定出契合本校特点的阶段性育人目标。在明确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长期目标,促进阶段目标与长期目标相互融合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的目标保证。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重长期目标,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学校可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建设长期目标,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目标指引。

(四)课程方法:注重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共用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提升大中小学数字课一体化建设成效至关重要。数字化背景下算法推荐、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能够通过对大中小学学生、教师、学校基础教学设施等综合状况基本信息的智能化分析,生成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方法体系。数字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教学方法,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共用。传统教学方法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思政课课程直接传授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思政课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时可注重将数字新兴技术融入到课堂之中,把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之中,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动态调整讲授的力度与强度。传统教学方法能够保证思政课课程内容的有效落实,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现代化教学是数字化视角下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注重现代化教学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数字化思维,掌握数字技术本领,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的不同,选取现代教学方法。

四、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的构建路径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推荐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从推动课程主体、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方法的制度化建设入手,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施行的具体路径。

(一)完善课程主体专职为主多方参与机制

课程主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的具体开展者与实施者。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课程主体专职为主多方参与机制。

一方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机制。思政课教师是将中央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的一线人员[11],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与年龄分布等状况直接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具体而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可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业务水平一体化建设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骨干教师一体化培养机制。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在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存在断层脱节、难以有效衔接的重要原因。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业务水平一体化建设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定期培训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定期考核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定期培訓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问卷发放的形式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进行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状况基本了解后,可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的薄弱之处,制定专题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业务定期培训。在此基础上,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定期考核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对于培训后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状况进行测评考核,根据测评考核的具体状况,动态调整增强培训的频次与强度,不断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业务水平的巩固与提升。骨干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12]。数字化视角下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骨干教师一体化培养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健全骨干教师研修机制和骨干教师传帮带机制。骨干教师研修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政策,提供充足的骨干教师研修经费保障,积极利用新兴数字技术与各高校搭建数字研修平台,重视对骨干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骨干师资力量。骨干教师传帮带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吸纳大中小学中资历较深、教学经历较为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稍长的思政课教师组建一支专门的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队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实现年龄稍长骨干教师传帮带青年思政课教师,培养青年思政课教师骨干队伍,构建合理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梯次分布格局。

另一方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多方兼职力量参与教学机制。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主体已高度扩大化、社会化[13],兼职社会力量逐渐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具体而言,是指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兼职社会力量组建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多方力量协同机制。数字化视角下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兼职社会力量组建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媒介,精准筛选出数字空间各个领域中具有较强话语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将其吸纳成为能够参与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之中的兼职教学力量,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师资力量支持。数字技术具有精准识别、实时监测、自动整合的便捷化特征,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多方力量协同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在运用新兴数字技术吸纳公众人物和各领域专家学者组建兼职教学力量的基础上,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兼职力量协同的基本政策与根本规章制度,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各兼职力量的有效协同提供制度保障,从而实现兼职教学力量的协同融合发展,促进各兼职教学力量衔接有序。

(二)健全课程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4],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内容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建设是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健全课程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机制。

一方面,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层次分明机制。具体而言,是指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价值取向明确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体系明确机制。价值取向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基本分为工具价值和本体性价值[15]。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价值取向明确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工具性价值明确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本体性价值明确机制。工具价值强调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应用性[16],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工具性价值明确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注重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实际应用性。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数字技术的智能化运用从结构上制定完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结合大中小学学生接受能力与接受特点的不同制定出具有较强实操性的教学内容,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工具性价值。本体性价值强调课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生成性与情境性,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本体性价值明确机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新兴技术健全鲜活且具有较强情境性的课程内容数字资源数据库,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丰富的内容素材,明确大中小学课程内容的本体性价值。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体系明确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明确机制,通过明确课程实施主体、课时数量、实施成效、考核方式等,制定完整明确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体系。

另一方面,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衔接有序机制。具体而言,是指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纵向衔接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横向贯通机制。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纵向衔接机制是指教育管理部门在数字化时代善于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下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纵向衔接,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的核心内容纵向贯穿大中小学学段之中,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核心要义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大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接受能力、理解状况的差异,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新兴数字技术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设计之中,通过采取灵活多变的课程内容实施形式,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形成课程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断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纵向衔接。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横向贯通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运用数字技术建设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之中的数字化课程内容资源,从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在内容进度、组织形式、呈现方式上能够互动沟通、衔接有序,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与连贯性,通过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横向贯通的基本规章制度,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横向贯通一体化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三)完善课程目标整体规划阶段实施机制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评价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激励与反馈作用。[17]数字化视角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课程目标整体规划阶段实施机制。

其一,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整体规划机制。具体而言,是指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规划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性目标规划机制。阶段性目标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开展具有指引作用,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规划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在数字化时代善于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整体谋划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教育主管部门可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目标建设指南,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目标建设制度,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多次咨询、重复论证等方式不断明确数字化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建设目标,为数字化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开展提供阶段性目标指引。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是教育培养目标和具体思政课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18],整体性目标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整体部署,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性规划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进行整体规划,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开展提供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目标体系的制定上注重衔接的层次性、连续性与连贯性,从而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开展提供完整的目标引领。

其二,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阶段实施机制。具体而言,是指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实施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长期性目标深入实施机制。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实施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实施动态反馈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实施跟踪督察机制。阶段性目标实施动态反馈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在数字化背景下制定出大中小学阶段性目标动态实施方案,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实施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运用数字技术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目标开展一体化动态反馈系统,促使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一体化建设的落实。阶段性目标实施跟踪督察机制是指教育部门可对数字化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的实施给予跟踪督察,对于数字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落实不到位的单位或教师给予相应的惩处,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阶段性目标落到实处。大中小学思政课长期性目标深入实施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大中小学思政课长期目标的实现作为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任务来抓,在数字化视角下教育主管部门可注重将大中小学思政课长期目标贯穿到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的具体开展之中,通过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长期目标深入实施的主体、实施的步骤以及实施的成效,不断促进数字化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課一体化目标体系的发展。

(四)健全课程方法传统讲授因势而新机制

课程方法是课程开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对于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至关重要。数字化视角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传统讲授因势而新机制。

一方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传统讲授机制。具体而言,是指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传统讲授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启发性讲授机制。数字化视角下健全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传统讲授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始终坚持传统讲授方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运用。可制定传统讲授方法基本制度,巩固传统讲授教育方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避免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在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盲目追求新颖性,忽视传统讲授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坚持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资源中蕴含的启发性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成效。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启发性灌输机制是指教育管理部门善于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将数字技术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中,选用启发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内容成效,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另一方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因势而新机制。具体而言,是指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多样性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具体性运用机制。数字化视角下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方法多样性机制是指教育管理部门在数字化背景下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完善思政课课程方法多样性数据库,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方法体系。在健全数字资源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可定期开展数字资源方法使用定期培训活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运用数字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提供基本的指南,以更好地促使多样性教学方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之中的运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方法具体运用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动态调整制度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多样性运用激励制度。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动态调整制度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可根据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状况对于课程方法进行动态的调整,在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沟通的良好格局,保障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性与合时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多样性运用激励机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健全教学方法多样性运用激励制度,鼓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数字化背景下选取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对于方法多样且课堂效果较好的思政课教师给予荣誉表彰与物质激励。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对模范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队伍中进行传播,通过榜样示范激励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讲好大中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8]张帆,邵献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

[4]文天天,陈大文.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由来、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7).

[5]李东坡,王学俭.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挑战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6]谭丙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

[7]凌小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9]张善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2).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11]宋道雷,谭金欣,叶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成效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教师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21,19(4).

[12]申军红等.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13]代玉启,李济沅.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理路创新研究——以社会运行为主要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6).

[1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1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6]丁帅,陈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破解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0).

[17]易君霞,陈美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体化设计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

[18]刘石成,陈潞.课程目标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1).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我国志愿者权益现状及法律保护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