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耳针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影响观察

2023-08-04 14:08姚波
健康之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耳针温针灸类风湿关节炎

姚波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耳针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在甲氨蝶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浓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及晨僵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抗CCP抗体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抗CCP抗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患者在常规口服甲氨蝶呤基础上接受温针灸联合耳针疗法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口服甲氨蝶呤起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温针灸;耳针

类风湿关节炎是(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表现为以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多关节对称性、持续性的关节炎。本病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具有高度致畸、致残性。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仍占主要地位。其中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可有效控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是治疗RA最关键的药物[1],但此类药物由于不具备明显的止痛和抗炎作用,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常因自行停药而延误病情[2]。本研究旨在研究通过温针灸联合耳穴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治疗法对其活动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3~48岁,平均年龄(40.6±3.1)岁;病程4~18个月,平均病程(12.5±1.3)个月。实验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2~49岁,平均年龄(40.5±3.2)岁;病程3~19个月,平均病程(12.3±1.4)个月。两组病程、年龄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贵州茅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ACR/EULAR2009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总得分6分以上;符合肝肾亏虚证表现;首次口服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前hs-CRP、抗CCP抗体均高于正常水平;年龄30~50岁;患者本人或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甲氨蝶呤有严重不良反应;对耳针及固定胶带组成部分过敏;联合使用生物制剂及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精神狀态异常或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温针灸及耳针治疗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其他针刺禁忌情况;观察期结束前,因各种情况未能规则服用甲氨蝶呤;其他原因未能完成温针灸及耳针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温水送服,7.5㎎/次,每周1次。实验组予以甲氨蝶呤量用法同对照组。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中都、水泉,选用0.30 mm×0.50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针刺角度及深度参考《经络腧穴学》[3]。针尾上插入2 cm清艾段,点燃,待其燃尽冷却为1壮,期间用硬纸板隔离针与皮肤之间的空隙,避免烫伤。每次1壮后取针,每日治疗1次,其中足三里、中都、水泉每次治疗轮流单侧取穴。每周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共2个疗程。耳穴选用肝、肾、神门。使用耳穴探穴棒寻找所取穴位敏感点,对耳廓常规消毒,用小镊子持一次性揿针,将其按压固定于所选穴位。从耳廓正背面以适宜按压揿针至产生酸胀感。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各耳揿针4次,每次1 min左右。每次留针24h后取下,每周2次,共进行2周。每次单耳取穴,交替进行。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相关标准,以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晨僵严重程度依次计0~6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

(2)比较两组hs-CRP、抗CCP抗体: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入选患者清晨外周空腹血,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抗CCP抗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及晨僵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抗CCP抗体浓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抗CCP抗体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抗CCP抗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尪痹、痹症”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素体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腠理空疏,精亏血耗是内在基础,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是发病诱因。历代医家多有载述,《灵枢·五变》:“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济生方·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均认为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治当以扶正固本、补益肝肾为主,辅以化湿散风,祛瘀通络。该治则受到焦树德、路至正、娄多峰等名家推崇。

本研究中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中都、水泉以温针灸法治疗。关元、气海均为任脉腧穴,其中关元穴为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中都为足厥阴肝经郄穴;水泉为足少阴肾经郄穴;诸穴配伍,共奏固本培元,补益肝肾之效。足三里、中都、水泉轮流取穴治疗,避免因灸量过大,伤津耗液。温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温针灸能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症状[5]。还有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可使药物作用于特定靶向点而发挥药效[6]。

耳与五脏六腑关系十分密切,耳廓分布有与全身各部相对应的穴位系统。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动物实验证实,通过刺激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耳穴可减少其关节软骨中破骨细胞数量,起到缓解关节炎症状的作用[7]。在临床应用研究亦有耳穴疗法能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降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报道[8]。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实践中证实,长期应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是至关重要。其中甲氨蝶呤作为首选药物被广泛使用[9],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单一使用该药的效果并不理想[10],且起效较慢,通常使用4~6周后起效。因此,常见患者中途自行停药,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中医证候积分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晨僵角度量化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可客观反应关节症状。超敏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相的反应物质,体内发生炎症或组织损害后,可在14~26h出现在血清中,在风湿病中常被用作疾病活动度指标[11]。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特异性高达90%以上,且高滴度抗CCP抗体患者发生关节侵蚀的危险性更大[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及晨僵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抗CCP抗体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抗CCP抗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服用甲氨蝶呤的同时联合温针灸及耳针治疗与传统单纯服用甲氨蝶呤相比,在短期内即能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症状,有助于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强化规范治疗理念,提高服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在常规口服甲氨蝶呤基础上接受温针灸联合耳针疗法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口服甲氨蝶呤起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耿研,谢希,王昱,等.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1):51-59.

[2] 孟云蛟,徐旭娟,吴红莲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9,34(14):22-24.

[3] 沈雪勇,许能贵.经络腧穴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 林广清,邓玲琳,彭叶.温针灸联合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miR-335-5p和miR-141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12):1205-1210.

[6] 林静,于慧敏,王涛.穴位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9):2153-2157.

[7] 阎琪琪,孙诗月,谭连红,等.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骨与软骨破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47(3):237-243.

[8] 卢俊光,郭奇虹,冯锦昉,等.耳穴疗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天津药学,2021,33(4):46-48.

[9] 宗政涛,李汉兵,陳再新.从真实世界数据看甲氨蝶呤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今日药学,2023,33(2):132-137.

[10] 崔赛赛,付凌雨,闫雷,等.塞妥珠单抗加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8,18(2):172-177.

[11] 卜文君,邵从军,胡恒贵.血清Anti-CCP抗体、RF和hs-CRP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分析[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12(9):1155-1158.

[12] 陈秀慧,温奕欣,温天道.联合检测血清RF、AKA、CRP、抗-CCP抗体、ANA水平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5):168-170,189.

猜你喜欢
耳针温针灸类风湿关节炎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